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寄生稻纵卷叶螟的黄脸姬蜂新种描述(膜翅目:姬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黄脸姬蜂Chorinaeus facialis,新种 体长6.2—6.4毫米.前超长4.2—4.4毫米。 脸的宽度约为高度的1.2倍,密生刻点。唇基前缘微弱弧形,刻点比脸上的稍为稀疏些。眼颚距约为上颚基部宽度的1.2()至1.6()倍。上颚向末端稍细,其长度约为基部宽度的2倍,上端齿比下端齿长而且大。单眼与复眼之间的距离约与单眼直径相等。上颊侧面观稍隆拱,其宽度约与复眼横径相等。触角30—32节,鞭节第1节长度约为宽度  相似文献   

2.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88,(3):323-325
本文记述了海南岛虻属(Tabanus)二新种,翅均具明显的斑纹,该类群的虻在我国属罕见。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壮蛇Tabanus omnirobustus新种(图1,3A) 雌虫体长22—24毫米。头部:复眼裸,无带。前额棕黑色,具黑毛,颇窄,基部窄于端部,基部宽度约为高度的10倍。基胛卵圆形,黑色,两侧与眼分离,上端延线超过前额高度的1/2。亚胛高、棕色,颜与颊黄色。触角黑色,柄节与梗节密覆黑毛,鞭节窄长,背  相似文献   

3.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88,(4):429-432
美腹虻Tabanus callogaster 新种(图1) 雌虫体长14毫米。头部:复眼具1条带。前额黄棕色,具黑毛,基部略窄于端部,高度为基部宽度的3.7倍。亚胛及颊基部1/6呈黄棕色,颊其余部分及颜灰色。基胛黑色,略呈卵圆形,向外突起明显,两侧与眼分离。中胛矛头状与基肿相连,亦呈黑色。柄节、梗节浅棕色,具黑毛,鞭节红棕色,顶端有明显的钝角,环节部分及鞭节端部黑色。下颚须灰  相似文献   

4.
北京蝽茧蜂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优茧蜂亚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金言 《昆虫学报》1985,(2):229-230
蝽茧蜂属Aridelus Marshall在我国已知有七种,分别产于山西、吉林、福建、陕西、台湾等省。本文报道采自北京市上房山的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小蝽茧蜂 Aridelus miccus新种 ♀:体长约3毫米;前翅长2.0毫米。头部背宽为长的2.1倍;无后头脊;具细小刻点;头顶几平滑,单眼后有横皱褶;后颊凸;单复眼均小;单眼略呈钝三角形排列;后单眼间距为单复眼间距的6/17;额在两复眼内侧上方有斜皱褶;两触角间具纵皱褶,有一细中纵脊;脸宽大于长(5:4);幕骨陷至复眼间距与两幕骨陷间距之比为1:3;颊在近上颚基部处  相似文献   

5.
整理陕西省花蝇科标本,发现地种蝇属 Delia R.-D., 一新种,特此描述。模式标本存于本溪市卫生防疫站。 长板地种蝇,新种 Delia dolichosternita sp. nov. 体长:5.5—6.0毫米。 雄:复眼裸,额为前单眼横径2倍宽,间额黑色,在最狭处为一侧额宽的3倍,下眶鬃约6对,分布在额前半部,具一对间额交叉鬃,无上眶鬃;侧额、侧颜和颊具极少的灰色粉  相似文献   

6.
玉树瘤虻,新种 Hybomitra yushuensis sp. nov. (图1—3) 雌 体长11毫米。黑色种。 头部 前额黑色,复黄色粉被,具黑毛及少量金黄毛;两侧平行,额高约为基部宽度的2.5倍;基胛近方形,上缘波状,与眼及亚胛相接触;中胛柱状,与基胛及单眼瘤连接;亚胛黑色,覆灰色粉被。颊黑色,覆黄灰色粉被,颊与脸具淡黄色毛。单眼瘤棕黑色,明显。复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区有瓣蝇类记述(三)花蝇科七新种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应洪 《动物学研究》1985,6(4):329-336
本文报道采自西藏的有瓣蝇类7个新种,均属花蝇科。正模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银额泉种蝇Pegohylemyia argyrometopa,新种(图1—3) 雄:体长6毫米。复眼裸,额宽约为前单眼宽的2倍,间额黑,间额鬃1,下眶鬃7—8,侧额及侧颜黑色上具银白色粉被,侧颜宽为触角第三节宽的4/3倍,触角黑,第三节长为宽的2倍,芒具毳毛,最长毛与芒基宽相等,颊高为眼高的1/5,银白色粉被明显,上倾口缘鬃3行,下颚须黑,中喙具粉被,长为高的4倍,口上片与额齐,后头背区有小毛。  相似文献   

8.
雁北阳蝇Helina yanbeienis,新种 ♂:体长7.8~8.5毫米。复眼具稀疏纤毛,额在最狭处略大于后方两单眼外缘之间距离,间额黑色,约等于前单眼的横径,额上半部较平,额鬃6~7对,侧额、侧颜和颊具淡灰色粉被,侧颜上半部为触角第三节中部宽的2倍,触角黑色,第三节略长于第二节的2倍,芒羽状,最长的芒毛为第三触角节宽的2倍以上,口上片不突出,髭角在额角后方,颊毛黑,颊高为眼高的1/3,下颚须黑色细长。胸黑色,具较浓的灰色粉被,盾片具四条黑条;中鬃0 1,背中鬃2 3,翅前鬃存在时,为后背侧片鬃的1/2长,背  相似文献   

9.
峨嵋真蝽Pentatoma emeiensis新种(图1) 体长18mm,体宽(前胸侧角间)10mm。体背污黄褐,体腹面淡黄褐。 头长约为宽(复眼除外)的两倍,具黑刻点,仅复眼内侧有一块平滑区域;两侧缘大致平行,侧叶较窄,微伸过中叶,头前部微具皱纹。复眼棕红,单眼红。触角细长,第1、2节和第3节基部淡黄白,均具细小黑色斑点,其余部分无黑斑,但第3节大部、第4节端部3/4和第5节端部1/3黑色,第4节和第5节基部均为黄褐色;各节长度比为  相似文献   

10.
雌虫 体长8—9毫米。 头部 前额具黄灰色粉被及黑、黄色毛,高与基部宽度略等。额胛大、黑色,两侧与眼略有距离。单眼明显,周围有黑色光泽斑,颜与颊黄灰色。颜胛圆形,具黑色光泽。触角长,黑色,具同色毛,梗节长于柄节;鞭节略等于梗节与柄节之和。下颚须黑色、具浅黄色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瘤虻属新种(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四川省瘤虻属6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l.蜂形瘤虻Hybomitra mimapis,新种(图1) 雌虫体长13—14毫米。 头部 前额两侧平行,覆黄灰色粉被及黄黑毛,高度约为基部宽度的2.2—2.3倍。基胛黑色、略呈圆形,两侧与眼分离。中胛矛头状与基胛相连或分离,有些副模标本中胛不明显。单眼瘤卵圆形,棕色。亚胛、颜、颊均覆灰  相似文献   

12.
棘蝇属三新种和三新纪录(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整理近年来在辽宁东部山区采集的蝇科标本中,发现棘蝇属Phaonia R.-D.,1830,三新种及三新纪录种,特记述如下。模式标本存于作者工作单位。 1.肥角棘蝇,新种Phaonia antennicrassa sp.nov. 雄体长5.0—5.5mm。 复眼具稀而长的纤毛,额宽约为头宽的1/7,间额黑色,为一侧额宽的2.5倍,下眶  相似文献   

13.
新种及新亚种模式标本均存于辽宁省卫生防疫站。 单条阳蝇 Helina unistriata,新种(图1—4) 体长约7毫米;黑色,具淡色粉被。 头部:眼裸。侧额及颜均具银色粉被。额较狭,稍宽于前单眼;间额在额中段消失。触角及下颚须黑色,具棕黄色粉被;触角第三节的长度约为其宽度的3倍;芒羽状,最长纤毛等于或稍小于触角第三节的宽度。  相似文献   

14.
四川横断山地区瘤虻属二新种(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瘤虻属二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似黄茸瘤虻,新种Hybomitra subrobiginosa sp.nov.(图1) 雌虫体长14—15毫米。 头部 眼密覆黄色短毛。前额灰色,具浓密的橙色长毛及少量黑毛,顶端稍宽于基部,额宽,高度约为基部宽度的2.3倍左右。亚胛具灰色粉被。颊与颜亦具灰色粉被及少量黑毛。口毛白色。基胛黑色,近方形,形状有变异,具皱纹,两侧与眼稍有距离或相距甚远或与  相似文献   

15.
浙江凯原(虫怱)属一新种记述(原(虫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1966年在浙江、杭州采到的凯原(虫怱)属的一个新种。 龙井凯原(虫怱)Cacondura longjingensis新种(图1—3) 雄性 体长34毫米,腹部长(连肛附器)28毫米,后翅长17毫米。 头部 下唇褐色,上唇黄褐色,基部中央有一黑点,上颚的基部和颊黄青色,前唇基黄褐色,中央有一对并列的黑色细纹,后唇基黑色,基部橙色,头部的其他部分黑色,头顶在两复眼之间一条中等宽的断续的橙色条纹,分割成三段,覆盖前单眼。 前胸黑色,侧面有橙色斑,前叶一小斑,中叶一三角形斑,后叶一小斑。  相似文献   

16.
齿股蝇属一新种及三新纪录(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薛万琦 《昆虫学报》1976,(1):109-111
整理1970—1972年采集的标本,发现一个新种和三个国内新纪录。模式标本保存于本溪市卫生防疫站。 林齿股蝇 Hydrotaea silva Hsue新种 体长5.5毫米。 头:眼裸;额极窄,最狭处约为前单眼横径的2/3宽,间额仅为一线,侧额下部具额鬃6对;新月片暗棕色;触角暗灰色,第三触角节约为第二触角节2.2倍长,其宽约等于第二触角节长,触角芒具短纤毛,上侧略长;颜暗黑,具淡灰色粉被;颜堤仅基部具1—2根鬃,  相似文献   

17.
周尧 《昆虫学报》1975,(4):425-427
四川省油桐产区(万县、峨眉等县)的油桐,受到二种角蝉严重加害嫩枝、果柄及果实,影响桐油生产。 中华高冠角蝉Hypsauchenia chinensis Chou新种 大型的种,身体(图1:1)背面黑褐色到黑色,多点刻,有黄色的细毛;腹面黑色。颜黑色,长阔略相等(图1:2);唇基黑褐色,呈三瓣状。眼黑色,突出。单眼明显,单眼间的距离约为单眼与复眼间距离的两倍,位置和复眼上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前胸背板黑褐色,接近黑色,脊线黄褐色。前胸斜面(图1:3)三角形,肩角钝而明显;前角细长,略呈圆柱形,有五条纵的脊线,三条在前面,二条在后面;前角到达一定高度向后作弓状弯曲,端部分为二支,每支末端扩展成扁平的心脏形的瓣,有一部分互相重叠(图1:4)。后突起成扁三稜形,背面有一条脊线;亚端结侧扁,高起呈三角形;末端尖锐,到达覆翅的后角。所有脊线上都有小齿。  相似文献   

18.
蜗蝇属一新种(双翅目:丽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蜗蝇Melinda septentrionis Xne,新种 体长:7.0~8.5毫米。 雄:头,复眼裸,额宽约为前单眼横径的2倍,间额暗黑,最狭处仅存一缝,至多为前单眼横径的1/2,额鬃9~12对,上升至单眼三角前,侧额和侧颜具薄的淡黄粉被,侧颜上半具小毛,下半狭而裸;触角暗黑,第三节为第二节2倍长,芒基半部为羽状,端半部裸;颜较平,口上片不突出于髭角前缘;颊黑色,具灰色粉被,颊高约为眼高的1/5,颊毛黑色,长而略密;下后头和颊后头无淡色毛;喙短,唇瓣大,下颚须黑色细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绒茧蜂属两新种及四新纪录种。新种模式标本存湖南农学院昆虫学教研室标本室。 芦苇豹蠹蛾绒茧蜂Apanteles phragmataeciae You et Zhou新种(图1—3) 雌蜂 体黑色,触角、腹部(除一、二节背板膜质边缘黄色)红褐色;下颚须、翅基片、翅痣、翅脉、足、后足胫距及肛下板黄色。 头部立方形,宽于胸部(7:6),单眼排列呈矮三角形,侧单眼间距为单复眼间眶的3/5,为侧中单眼间距的2倍。头部有微细刻点,颜面极度隆起,具细皱纹。触角较粗,短于体长(76:89),两端前节长宽约相等。胸部扁平,前胸背板背沟明显;中胸长(中胸盾片+  相似文献   

20.
阳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万琦 《昆虫学报》1985,(1):104-106
整理近年来采自辽宁东部山区的蝇科标本,发现阳蝇属(Helina R. -D., 1830)二新种,特此描述。模式标本存于作者工作单位。 1.耙叶阳蝇Helina rastrella新种(图1—3) 体长6.5—7.0毫米。 雄 复眼裸,额宽约为后单眼外缘间距的2/3;侧颜略宽于触角第3节宽,触角黑色,第3节约为第2节长的2倍,芒长羽状,最长的芒毛略短于触角第3节宽的2倍;颊毛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