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鞘脂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鞘脂类研究是目前脂类研究的重点之一,鞘脂类研究进展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鞘脂类具有结构上的多样性,可能的种类数量巨大;其次,人们已经克隆了大多数在鞘脂代谢途径中具有调控作用的酶类,研究的热点正在转向其调节机制;再次鞘脂类合成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通过协助扩散进行转运,CERT帮助神经酰胺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转运;第四,鞘脂类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神经酰胺和SIP是当前集中的研究对象;第五,鞘脂在脂筏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特异性分布可能与脂筏的功能相关.鞘脂类的研究正在系统化,"(鞘)脂类组学"的提出有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丛枝菌根(AM)真菌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真菌之一,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AM真菌和宿主植物之间形成了完美的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而真菌的脂类代谢可能是揭示共生秘密的关键所在。本文综述了AM真菌脂类代谢在共生关系建立和维持中关键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AM真菌脂类代谢对共生信号调控的响应和反馈机制,主要包括:AM真菌脂类存储和释放对共生和非共生状态的响应,以及脂类代谢产物变化与共生营养传递之间的关系;脂类分解过程在共生建立初期对信号分子调控发生的响应,以及相应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代谢;菌根共生互惠互利关系维持中,真菌脂类代谢与信号分子交流通道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本文对于理解菌根共生机制,促进菌根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麦成熟胚囊卵细胞中存在较多围核分布的淀粉粒和少量散布的脂类颗粒;两个助细胞中积累很多脂类,未见有淀粉粒存在;中央细胞中存在中等量均匀分布的淀粉粒和脂类颗粒。受精时期,胚囊内各细胞中淀粉粒变化不大。精卵核融合时,卵细胞和中央细胞中的脂类分别存在一个积累高峰。合子与相应时期游离核胚乳中的脂类颗粒均较少。原胚初期,每个原胚细胞及胚乳原生质中均积累较多脂类。珠孔附近的内珠被细胞中脂类颗粒较多,并存在一个有规律的变化。在观察的所有发育时期的胚珠中,均未发现贮存蛋白质。胚珠中脂类的一系列变化可能与雌性细胞的营养、胚胎发育初期的养料及花粉管的定向生长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刘焕芳  廖景平 《广西植物》2010,30(6):805-809
用石蜡切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方法研究了麻疯树种子发育过程中脂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脂类物质主要储存于胚乳当中,当种子发育成熟时胚乳中迅速积累了大量的油脂;种皮在发育过程中脂类物质含量较多,成熟时外种皮硬化,内种皮含有大量的油脂;种子成熟时胚中含有少量的脂类物质。细胞内脂类物质含量比较多时,内质网、线粒体、质体和高尔基体数量也会较多。种子完全成熟时进行采收加工是最为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王秀莉  姜鹏  董春光 《生物学通报》2012,47(11):48-49,F0004
生物组织中含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脂类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大类,其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生物体含有的脂类主要包括脂肪(三酰甘油)、磷脂、糖脂和固醇等.脂类在生物体中发挥重要功能,如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代谢燃料,脂肪是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有的脂类发挥防止机器损伤和热量散发的作用.生物组织中常用的脂肪鉴定原理如下:苏丹Ⅲ或苏丹Ⅳ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当用苏丹Ⅲ或苏丹Ⅳ的酒精溶液处理含有脂肪的生物组织时,酒精中的苏丹Ⅲ或苏丹Ⅳ进入脂肪中使其着色.  相似文献   

6.
1.对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白鼠体内取出的发育未成熟的幼虫、性刚成熟的成虫、充分成熟的成虫以及从豚鼠体内取出的成虫或经离体培养后的虫休内脂类物质的分布世行了研究,并对成虫体内的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作了初步观察。 2.发育1周和2周的日本血吸虫幼虫其体内未能查见脂类物质,发育3周性刚成熟的成虫含有少量脂类颗粒,而在发育5周后充分成熟的虫体内则沉着大量的脂类物质,主要分布于雄虫实质组织和雌虫的卵黄腺及虫卵的卵黄细胞内。 3.成虫在葡萄糖-台氏液中离体培养3天后其体内含有大量脂类,并在若干原先未能查见脂类的肠管上皮细胞和肠腔内呈现脂类阳性颗粒。但在无糖台氏液中“饥饿”20小时后,未见虫体内形态上可见的脂类阳性反应有何显著减弱。 4.根据所用显示脂类反应的特异性,可以辨认出在雄虫实质组织内是中性脂肪而在雌虫的卵黄细胞中主要为磷脂和少量中性脂肪。 5.应用Tween法或α-萘酚醋酸酯法未能发现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有脂酶或非特异性酯酶的存在。 6.对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所沉着的脂类物质的来源和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含有PHB和非PHB(脂类贮存物质(NPLD)的细菌细胞的尼罗红染色和荧光显微观察,证实尼罗红是一种很好的细菌细胞内贮存的脂类物质的荧光染色剂,灵敏度较高.可用于PHB和非PHB脂类贮藏物质荧光显微观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将两者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含有PHB和非PHB(脂类贮存物质(NPLD)的细菌细胞的尼罗红染色和荧光显微观察,证实尼罗红是一种很好的细菌细胞内贮存的脂类物质的荧光染色剂,灵敏度较高.可用于PHB和非PHB脂类贮藏物质荧光显微观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将两者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高碘酸-锡夫反应(Periodic acid-Schiff reaction),简称PAS反应,系能与多糖、中性粘多糖、粘朊和糖朊、糖脂类及不饱和的脂类和磷脂类呈正反应的组织化学的方法(Pearse,1960)。该方法从McManus(1946)最早应用于组织化学后,现在动物组织化学中已被广泛利用。McManus(1961)最近对该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组织的高碘酸氧化形成许多为锡夫试剂着色的物质……。最明显的这些物质是粘朊、糖原、软骨的基质、淀粉粒及植物的细胞壁”。显然,此处细胞壁系指纤维素细胞壁。大家知道,纤维素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而淀粉粒是植物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貯藏物质之一。但二者在植物显微  相似文献   

10.
人脂素基因LIPIN1在酵母中的异源表达及细胞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类代谢调控是维持生物体能量平衡的重要环节,脂类代谢调控的紊乱与肥胖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脂素基因三LIPIN1是诱导脂肪细胞分化、调控脂类合成的关键基因.其编码的磷脂磷酸酶(phosphatidate phosphatase,PAP)在人体三酰甘油合成中起关键作用,是维持人体脂类平衡的重要保障。此外,该基因还作为重要的转录辅激活因子参与多种生长及营养代谢调控。多种生物中均有类似功能的基因被发现,暗示了其功能的多样性及物种间的保守性。该文利用酿酒酵母在脂类代谢研究中性状易于表征、同源基因剧刖功能明确的优势,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脂素缺陷型酵母,探索脂素基因在维持酵母正常生长及脂类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功能互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比分析了人源LIPIN1基因与酵母PdH1基因编码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保守性,为脂素基因LIPIN1的细胞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花药的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和可育株的花药进行了细胞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种子播种后,有1/4植株为不育株,其余的为可育株。通过对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确认不育花粉的败育发生在小孢子发育时期。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可育株和不育株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多糖和脂类的分布动态,发现在减数分裂前,可育花药和不育花药的药隔细胞中都储藏了大量的淀粉粒。二者的差异仅是不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液泡化明显。在减数分裂后的小孢子发育时期,可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具有将药隔细胞中的淀粉粒多糖吸收并转化成脂类的功能,小孢子及以后的二胞花粉中也积累了大量的脂类储藏物质在不育花药中,虽然减数分裂后药隔细胞中的淀粉粒也都消失,但绒毡层细胞中的脂类物质相比很少,同时绒毡层细胞显示了明显的多糖反应,表明不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将糖类转化为脂类的功能受阻。在小孢子的表面有些脂类物质,但在细胞质中却没有脂类积累。这一结果暗示在该种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中,由于花药绒毡层细胞转换多糖为脂类的功能失常,导致了小孢子的败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中脂类水解酶的多样性。[方法]使用离子交换层析、全基因组测序和异源表达三种方法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中脂类水解酶的多样性。[结果]离子交换层析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可以分泌多种脂类水解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我们给出了该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该基因组大小为4668743 bp,GC含量为66.25%。通过详细的基因组序列分析,我们从该基因组中找到33个可能具有脂类水解酶活性的假定基因。通过异源表达OUC_Est10中的5个假定脂类水解酶基因,来研究其催化特性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这些脂类水解酶具有不同的催化特性。[结论]我们证明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拥有多样的脂类水解酶,这暗示了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中脂类水解酶的多样性。【方法】使用离子交换层析、全基因组测序和异源表达三种方法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中脂类水解酶的多样性。【结果】离子交换层析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可以分泌多种脂类水解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我们给出了该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该基因组大小为4668743 bp,GC含量为66.25%。通过详细的基因组序列分析,我们从该基因组中找到33个可能具有脂类水解酶活性的假定基因。通过异源表达OUC_Est10中的5个假定脂类水解酶基因,来研究其催化特性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这些脂类水解酶具有不同的催化特性。【结论】我们证明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UC_Est10拥有多样的脂类水解酶,这暗示了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脂类介质与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类介质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肝脏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介质作用。本文介绍了脂类介质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肝损害和肝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CD36是一种脂类结合蛋白,在大鼠和小鼠的舌上皮细胞中均被发现,与长链脂肪酸(LCFA)具有高度亲和力,是啮齿类动物感受脂类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表明这种蛋白质受体在口腔的脂类感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D36位于啮齿类口腔味蕾部分神经感受细胞的顶端部分,任轮廓状乳头中有特别高的表达,在叶状乳头中有少量表达,而在菌状乳头中几乎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16.
孟冉  阮国良  杨代勤 《生命科学》2014,(10):1004-1011
内质网应激激活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是维持机体代谢平衡的重要信号通路。同时,内质网与脂类合成、转运和分解密切相关。近来研究发现UPR对脂类代谢具有调节作用。主要讨论内质网应激激活的UPR对脂类合成、转运和分解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7.
脂质体介导转染法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质体是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的脂质双分子层 ,又称为人工生物膜。最初 ,人们只是运用脂质体模拟生物膜 ,研究膜的构造及功能 ,从而发现了膜的融合及内吞作用 ,因而可用作外源物质进入细胞的载体。相对于电穿孔法和磷酸钙共沉淀转染法 ,脂质体介导转染法简便易行 ,成本适中 ,具有较高的转染率和较小的细胞毒性。1 .脂质体的组成和制备1 .1 组成脂质体的脂类  现有的商业化脂质体均为阳离子脂类与中性脂类的复合体 ,如LipofectAMINE、Lipofectin等 ,中性脂类多为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 (DOPE)。其中 ,阳离子脂类…  相似文献   

18.
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花药的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一种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和可育株的花药进行了细胞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种子播种后,有1/4植株为不育株,其余的为可育株。通过对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确认不育花粉的败育发生在小孢子发育时期。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可育株和不育株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多糖和脂类的分布动态,发现在减数分裂前,可育花药和不育花药的药隔细胞中都储藏了大量的淀粉粒。二者的差异仅是不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液泡化明显。在减数分裂后的小孢子发育时期,可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具有将药隔细胞中的淀粉粒多糖吸收并转化成脂类的功能,小孢子及以后的二胞花粉中也积累了大量的脂类储藏物质。在不育花药中,虽然减数分裂后药隔细胞中的淀粉粒也都消失,但绒毡层细胞中的脂类物质相比很少,同时绒毡层细胞显示了明显的多糖反应,表明不育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将糖类转化为脂类的功能受阻。在小孢子的表面有些脂类物质,但在细胞质中却没有脂类积累。这一结果暗示在该种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中,由于花药绒毡层细胞转换多糖为脂类的功能失常,导致了小孢子的败育。  相似文献   

19.
用马来酰亚胺和5恶唑氮氧自由基硬脂酸分别标记晶状体细胞膜中蛋白质及脂类,以电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在三硝基甲苯、亚硒酸钠,半乳糖、平阳霉素及紫外线等白内障诱发剂作用下,晶状体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变化。结果发现当晶状体细胞暴露于空气中时,晶状体细胞膜脂类氧化早于蛋白质氧化;在五种白内障诱发剂作用下,均是如此。这说明白内障的形成首先是由膜中脂类氧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20.
体内肉碱来源及其对脂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肉碱是体内一种有多种生理功能的氨基酸类物质,其在脂类代谢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在甘油三脂血症、肾透析患者的脂代谢障碍的辅助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肉碱的来源和对脂类代谢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