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阿魏蘑多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魏蘑Pleurotus ferulae Lanzi子实体和菌丝体为试验材料,采用水浸法提取阿魏蘑多糖,分别得到子实体粗多糖A和菌丝体粗多糖B。将A经Sevag法去蛋白、透析、CTAB络合、乙醇沉淀、NaCl溶液溶解、透析,得到多糖A1。紫外光谱分析鉴定多糖A1为均一组分。苯酚—硫酸法测得多糖A1糖含量为82.9%。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多糖A1数均分子量Mn=141088,重均分子量Mw=142897。气相色谱分析多糖A1单糖组成及其摩尔比为Xyl∶Gla∶Glc=1∶1.102∶2.899。巨噬细胞吞噬作用试验、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与检测试验测得粗多糖A、粗多糖B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
3.
前期研究发现β-胡萝卜素为阿魏蘑和胶红酵母共培养过程中提高漆酶活性的关键因子。本文研究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量、添加时间和消耗情况,以及胶红酵母和β-胡萝卜素对阿魏蘑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阿魏蘑单培养中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量为10 mg(0.067%),最优添加时间为48 h,漆酶酶活达到7 083 U/L,为单培养的2.9倍。在形态研究中发现中小型菌球和粗糙型菌球都有利于产漆酶。结果显示通过添加β-胡萝卜素和控制阿魏蘑的菌体形态均可提高漆酶的产量,为漆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尝试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IGS2-RFLP、SCoT和ISSR在白灵侧耳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IGS2-RFLP、SCoT和ISSR标记分析新疆5个采集地点的28个白灵侧耳野生样本的遗传多样性,比较这3种分子标记在白灵侧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效用。结果显示,IGS2-RFLP的3个内切酶、5个SCoT引物、5个ISSR引物分别检测到42、59和77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91.3%、92.4%和92.8%。3种标记检测出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位点平均的预期杂合度(Hep)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3种标记都适宜作为遗传学标记对白灵侧耳野生种质进行多样性分析。多态性检测效率最高的标记为ISSR,E=15.4,Ai=23.4,其次为IGS2-RFLP,E=14.0,Ai=22.4,SCoT则为最低,E=11.8,Ai=18.2。3种标记中,SCoT和ISSR标记的聚类结果极其相似,且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样本的地理来源,虽然二者的聚类图不完全相同。IGS2-RFLP的标记效率较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最好,可用于菌株标准图谱的制作,更适用于品种权保护中的菌株鉴定鉴别;SCoT和ISSR标记的多态性高,信息量大,评价范围广,则更适用于白灵侧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共培养技术是提高漆酶产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前期培养菌株的方式会影响最终共培养发酵水平。本文以胶红酵母的培养条件为研究对象,探究胶红酵母最适于阿魏蘑进行共培养产漆酶的工艺条件。分别对培养胶红酵母所需的碳源、氮源、装液量、温度和初始pH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并对共培养漆酶的酶活产生显著影响的葡萄糖质量浓度、酵母粉质量浓度、培养温度和初始pH这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最终得到胶红酵母的最适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 g/L、酵母粉38 g/L、初始pH 10.0、装液量80 mL、培养温度28℃,将培养48 h后的胶红酵母与阿魏蘑进行共培养,得到的最高共培养酶活比对照组提高了50.19%,并且将发酵周期缩短了24 h。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共培养产漆酶工艺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为其他共培养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6.
【背景】供试菌株分别是分离自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的肉色香蘑Lepista irina、斑褶香蘑L. panaeolus和山西省蒲县五鹿山的紫丁香蘑L. nuda 3种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目的】获得3种野生食用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菌丝生长速度为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pH和培养温度等各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确定使菌丝体达到最快生长速度的最佳培养碳源、氮源和pH。【结果】肉色香蘑在葡萄糖20.9 g/L、土豆196.47 g/L、pH 6.0、培养温度21 °C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1.13 mm/d;斑褶香蘑在甘露醇17.4 g/L、酵母膏8.1 g/L、B族维生素0.1 g/L、K2HPO4 2.5 g/L、MgSO4 2.5 g/L、pH 7.9、培养温度25 °C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0.73 mm/d;紫丁香蘑在土豆200 g/L、可溶性淀粉20.5 g/L、KNO3 2.1 g/L、K2HPO4 2.5 g/L、MgSO4 2.5 g/L、B族维生素0.1 g/L、pH 7.0、培养温度25 °C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2.38 mm/d。【结论】获得了3种香蘑属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后续优质野生食用菌的引种驯化积累了相关数据和资源。 相似文献
7.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白蘑蘑菇圈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为我国第二大高山草原,草原上生长的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属于口蘑属(Tricholoma)的一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目的】了解巴音布鲁克草原白蘑蘑菇圈圈上及其两侧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点,为研究白蘑蘑菇圈的形成与生长及其子实体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平台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白蘑蘑菇圈周围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丰富度和菌群结构多样性。【结果】测定有效序列经注释得到809个操作分类单元(Optical taxonomic unit,OTU),分为5个门、26个纲、79个目、166个科、232个属;蘑菇圈上土壤真菌的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特异性物种均低于圈外及圈内,蘑菇圈上特有真菌物种为Xylodonnothofagi、Agaricales、Phaeococcomyces、Ochrocladosporium adansoniae、Coniochaeta ligniaria、未知子囊菌、 Tomentella amyloapiculata、 Dothideomycetes、Incertea_sedis_Helotiales。【结论】研究表明白蘑蘑菇圈的形成影响土壤真菌的分布,圈上优势真菌类群对其他真菌类群具有抑制作用,蘑菇圈向外生长可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野生小豆种质资源植株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缅甸4国的55份野生型、40份半野生型小豆种质资源植株形态性状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型小豆与半野生型小豆在株高、平均成熟期、子粒颜色、百粒重等性状方面有明显的差别。95份小豆种质资源通过聚类分析,截值为1.488时可划分为5大类群。来源于缅甸和中国的野生型小豆种质各聚为1个类群,韩国和日本的种质混聚为3个类群。缅甸种质具平均成熟期长、茎秆粗、主茎分枝数多、百粒重轻等特点。中国贵州野生型种质植株较高、茎秆较细、单荚粒数较多、平均成熟期较长。日本野生型种质具有丰产特征。日本和韩国的半野生型小豆,平均成熟期较其他类群早、百粒重高、明度指数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型第三代高亮度同步辐射光源相衬成像技术,可实现弱吸收(主要含碳、氢、氧和氮等元素)物质材料特征结构的无损三维鉴定。以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新疆地产药材——阿魏(Ferula)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步辐射高分辨X射线相衬显微CT技术,并结合相位恢复算法,有效解析和评价了新疆阿魏(F.sinkiangensis)的三维特征结构,极大提高了对药材类生物样品的显微结构和密度的分辨能力,从而为新疆阿魏的特征分辨、品质鉴定和真伪识别提供了一种直观可靠的三维可视化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新疆伊犁的两种具有不同形态特征的野生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子实体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并探讨优良菌株的培养特性。结合子实体形态和生境特征,利用rDNA-ITS序列,对伊犁野生阿魏菇菌株YL-A1和YL-A2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对阿魏菇菌株YL-A1生长温度、pH、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各因子之间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野生阿魏菇菌株YL-A1(ITS序列GenBank登录号:MN460317)和YL-A2(ITS序列 GenBank登录号:MN809132),不仅子实体形态特征有差异,且菌株YL-A1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优于YL-A2,并相互拮抗。结合生境和形态特征及rDNA ITS序列分析,将二者鉴定为阿魏菇(Pleurotus eryngii var. ferulae)。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菌株YL-A1和YL-A2单独聚为一组,与其他阿魏菇菌株有一定的遗传距离。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YL-A1在含葡萄糖20 g/L、蛋白胨4 g/L、KH2PO4 1 g/L,pH 7.5的培养基中,25 ℃培养,菌丝生长状态最佳,确定了优良菌株YL-A1菌丝生长最佳培养条件。为进一步保护利用伊犁野生阿魏菇菌种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域野生欧李及其近缘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1个不同地域欧李及其近缘种属植物(桃、杏、李、樱桃)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用于不同地域野生欧李分析的25条引物中,共扩增出441个清晰可用的DNA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366个,多态性比为82.99%。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时,可将中国野生欧李资源划分为3个大的区域,分别为东北分布群、华北华东分布群与中西部分布群。用于欧李及其近缘种属植物分析的20条引物中,共扩出多态性带683条,多态性比率为98.99%。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时,欧李与其近缘种属植物分为3大类;欧李与麦李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桃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2.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江苏省(紫金山、牛首山和宝华山)及安徽省(皇藏峪和琅琊山)的5个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 Maxim.)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UPGMA聚类方法研究了5个居群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使用10条多态性引物从5个居群的总DNA中扩增出16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89.34%.各居群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有效等位基因数(Ⅳe)、Nei's基因多样度(h)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均有明显差异,其中,宝华山居群的各项指标均最高,紫金山和牛首山居群的PPB值最低,琅琊山居群的Ne值最低,紫金山居群的h和I值均最低.5个居群的I、h和Ⅳe值分别为0.2430~ 0.335 1、0.1544 ~0.218 2和1.248 9~1.362 7;在种水平上的I、h和Ne值分别为0.359 4、0.223 6和1.352 9.居群内变异占总变异的75.95%,居群间变异占总变异的24.05%.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基因多样度分别为0.218 5和0.173 2,物种水平上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207 5,居群间的基因流为1.909 3.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较大;其中,皇藏峪与牛首山居群的遗传距离最近,仅为0.026 5;宝华山与紫金山居群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134 4.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个南京椴居群分为3支,宝华山和琅琊山居群各自独立为2支,皇藏峪、紫金山和牛首山居群聚为1支,且可进一步分为2个亚支,皇藏峪居群为1个亚支、紫金山和牛首山居群聚为1个亚支.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椴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但居群内的变异占主导地位,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3.
罗汉松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罗汉松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产生13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22条(占88.97%),8个罗汉松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39~0.80说明罗汉松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UPGMA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显示,将8份罗汉松材料分为2大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可见,利用SCoT分子标记可有效的分析罗汉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罗汉松种质亲缘关系的鉴别和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荞麦及其野生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荞麦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分布有大量荞麦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从我国西南地区收集的81份荞麦及其野生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利用19对SSR引物共检测出84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平均扩增出4.421个等位基因,19对SSR引物的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985,平均PIC为0.478。81份荞麦及其野生资源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500~1.000,分析发现大粒组荞麦种(甜荞及其近缘种、苦荞及小米荞、金荞)与小粒组硬枝万年荞亲缘关系比较近。通过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2时,可将81份荞麦种质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由小粒组齿翅野荞、细柄野荞、小野荞麦、疏穗小野荞麦和硬枝万年荞组成;第Ⅱ类由甜荞和甜荞近缘种组成;第Ⅲ类都是由金荞组成;第Ⅳ类是由苦荞和小米荞组成。在遗传系数为0.920时,小粒组荞麦种可以明显区分出疏穗小野荞麦、硬枝万年荞、齿翅野荞及其细柄野荞。研究表明,19对SSR引物多态性较高,能较好反应荞麦及其野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的结果为荞麦属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分析和荞麦起源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a genetic diversity study of Kherigarh cattle, a utility draught-purpose breed of India, currently declining at
a startling rate, by use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recommended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Microsatellite genotypes
were derived, and allelic and genotypic frequencies, heterozygosities and gene diversity were estimated. A total of 131 alleles
were distinguished by the 21 microsatellite markers used. All the microsatellites were highly polymorphic, with mean (±s.e.)
allelic number of 6.24 ±1.7, ranging 4–10 per locus. Th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in the population ranged between 0.261 and
0.809, with mean (±s.e.) of 0.574 ±0.131, indicating considerable genetic variation in this population. Genetic bottleneck
hypotheses were also explored. Our data suggest that the Kherigarh breed has not experienced a genetic bottleneck in the recent
past. 相似文献
16.
杂交育种依然是我国油菜育种的主要方法,杂种优势的利用仍然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我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变异,采用16个EST-SSR标记对近年来推广的91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扩增到100个条带,其中84个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84%.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6.25个和5.25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22-0.926之间,平均为0.677,所揭示的基因型数变化于2-24之间,平均为12.44个.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变幅较大(0.0530-0.7223之间),说明它们具有广泛的遗传变异.其中,杂交种和2000年以后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较宽,遗传多样性分别明显高于常规品种和2000年以前育成的品种.按非加权成对平均数法(UPGMA)进行的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313处,参试材料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中,包含87份材料的第一大类在遗传距离为0.233处又可进一步分为10个亚类.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比较真实反映了所用材料的遗传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半野生大豆种质资源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12对SSR引物对67份半野生大豆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2个位点共检测到184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目为15.41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849,0.706,0.118,根据SSR分析结果,按欧式距离将67份半野生大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5个组群。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该研究从广西的宁明县、金秀县、苍梧县收集到14份地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17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作为参照,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了广西这三个地方野生茶树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广西地方茶树自身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53个,其中多态性位点为60个,多态性比率达88.2%。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2、0.55和0.97。PIC值在0.23~0.74之间,平均为0.52,多态性较好。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之间,平均值为0.71,31份供试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分为5组群,76%参照品种聚在A组群,而广西本地的野生茶树资源则主要分布在B、C、D、E组群。利用该研究中的4对核心引物即可将31份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挑选其中10个多态性较好的等位位点进行编码,构建31份供试种质的DNA分子指纹图谱。这表明广西野生茶树资源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遗传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宽、多样性非常丰富,可作为茶树育种的亲本或开展茶树功能基因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分析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对于辣椒种质的收集、鉴定和利用都有重要的意义。EST-SSR标记是一种位于转录区的SSR标记,能够检测出转录区的多态性,进而能够反映出种质之间“真实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33个EST-SSR标记分析了31份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EST-SSR标记在测试的辣椒种质上共检测出9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扩增出2.76个等位基因,最多扩增出6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最小为0.03,最大0.74,平均为0.38。系统聚类分析将31份种质分为2大组,聚类结果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主坐标分析的结果基本上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但更加详细地表现了辣椒种质之间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