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三家不同企业生产的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研究,建立合适的方法为该药品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过滤-中和剂法,通过无菌验证试验确定所用无菌检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该品种的无菌检查方法为薄膜过滤-中和剂法。结论:通过验证试验,确保该药品无菌检查方法的可行,并保证结果可靠,对其他厂家生产的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殷玉梅  郑岩  胡发奎 《蛇志》2001,13(2):37-37
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均为急诊患者 ,年龄 1 8~ 50岁 ,平均 34岁。饮酒量约为 40 0~ 1 0 0 0 ml,多在酒醉 1~ 2 h内送医院救治。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恶心、呕吐 ,心率加快 ,共济失调 ,谵妄 ,嗜睡 ,惊厥甚至昏迷。其中 3例呈休克状态 ,2例合并吸入性肺炎。 2 0例患者入院时血、尿常规、电解质等均未见异常变化。1 .2 治疗方法 立即给予洗胃 ,清除残留酒精 ,阻止酒精进一步吸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 (无锡健宏药业总公司生产 ) 40 ml加入 5%葡萄糖液 50 …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加替沙星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H无菌检查法验证试验指导原则,采用薄膜过滤法和添加硫酸锰中和剂去除加替沙星抑菌活性的实验方法和条件进行了验证,建立了加替沙星注射液无菌检查的方法。结果:采用薄膜过滤法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进行冲洗,每桶5×100mL的冲洗量,每桶(100mL)培养基中加入硫酸锰溶液可去除加替沙星对各菌株的抑菌作用。结论:加替沙星注射液的无菌检查可采用上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曲克芦丁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确认曲克芦丁注射液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专属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H无菌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含供试品的各滤筒中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并与各对照组中相应的菌落生长情况相似,供试品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均无菌生长。由此说明,在此检验条件和检验量下,供试品不存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因此,可照此检查法和检查条件进行曲克芦丁注射液的无菌检查。三批供试品无菌检查符合规定。结论:经方法学验证,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曲克芦丁注射液的无菌检查,可有效检测样品无菌情况,为控制产品质量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5.
候延祥 《蛇志》2007,19(2):93-9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饮酒人数的增多,因而酒精中毒者也日益增多。我院神经内科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2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间苯三酚注射液无菌检查法。方法:薄膜过滤法。结果:按薄膜过滤法,用100ml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菌,可以进行无菌检查。结论:本方法可用于间苯三酚注射液无菌检查。  相似文献   

7.
无菌检查的意外污染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关庆 《蛇志》2001,13(3):53-53
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物与敷料、器械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各国药典对无菌试验的具体操作 ,如所用的方法、培养基、培养时间、结果判断等均作了详细的规定。但未见到为了防止操作中的意外污染 ,应选用的仪器、设备和使用方法的规定。中国药典规定 :“无菌检查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的污染”。目前 ,我国无菌检查一般都在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上操作 ,但国内的做法在检查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大意外污染的可能性 ;如样品容器外壁消毒不当 ,折颈时玻璃屑掉入 ,样品转移 ,滤膜过滤、淋法、滤膜转移等操作以及取样的针头或吸管均有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C- 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免疫功能影 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 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和比较两组血清TNF-alpha、CRP、CD3+、CD4+、CD8+水平,并对比较两组患者 咳嗽、头痛、发热等症状及X 线检查肺部阴影消失时间。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alpha、CRP水平均下降,实验组比对照组 下降更明显;CD3+、CD4+均上升,CD8+均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上升及下降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实 验组咳嗽、头痛、X 线肺部阴影等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 显著降低老年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TNF-alpha、CRP水平,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府逐瘀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大鼠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 CRP) 、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的影响。方法:50 只大鼠随机分为5 组:正常组,模型组,醒脑静组 (0.3 mL/kg),血府逐瘀汤组(0.3 mL/kg),联合用药组(醒脑静联合血府逐瘀汤)。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采用" 二次枕大池注血法" 建立大鼠SAH 模型。从造模成功后的第1 d 开始给药,连续给药7 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术后 1 d、3 d、7 d、14 d取血浆及脑脊液,按ELISA 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测定各组血清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C- 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结果:(1)术后随着时间推移,SAH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TNF-alpha及CRP 含量逐渐上升,在第7 d 达到高峰。(2)术 后第1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琢、CRP含量均显著上升,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组及 血府逐瘀汤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alpha、CRP 含量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琢含量下降,差异具有 显著意义(P<0.05)。(3)术后第3 d、7 d、14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琢、CRP 含量均显著上升,差异显著 (P<0.01);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组、血府逐瘀汤组及联合用药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琢、CRP 含量下降,差异均显著(P<0.0 1),与醒脑静组或血府逐瘀汤组比较,联合用药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alpha、CRP含量下降,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醒脑静 联合血府逐瘀汤能有效缓解SAH大鼠CVS,与降低SAH大鼠血清及脑脊中TNF-alpha、CRP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实验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1-D)的含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有效率(91.11%)与对照组(82.22%)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FIB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D-D含量明显降低,对照组明显升高,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使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D-二聚体水平下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磁刺激辅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011年9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营养、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外科治疗以及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HBO)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机体炎症因子、临床预后、记忆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52/55),与对照组的总治疗率相当(89.23%,P0.05);观察组患者的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瞬时记忆评分以及记忆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磁刺激辅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下调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苏醒及记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ACH)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ACH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并给予依达拉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患者意识状态,并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和NIHSS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均P0.05),GCS评分均出现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8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4%(X2=6.125,P=0.013)。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ACH,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预后好,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艾迪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Ⅱ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结果:将艾迪注射液稀释至1/6后可消除干扰因素,用标示灵敏度为0.25 EU/mL的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是有效的。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检测艾迪注射液中的内毒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ACH)应用乌司他丁(UTI)联合醒脑静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A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以UTI治疗,观察组予UTI联合醒脑静治疗。记录比较两组脑水肿吸收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清hs-CRP、D-D及NSE水平,并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脑血肿吸收的总有效率为8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P0.01)。两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hs-CRP、D-D及NS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14 d后血清学指标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6%,与对照组的5.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治疗更能迅速缓解或消除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控制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状态,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苦碟子注射液静脉点滴用药时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2个厂家的鲎试剂对苦碟子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结果:鲎试剂浓度为0.25EU/mL时,苦碟子注射液稀释至1/30对细菌内毒素测定无干扰。结论:鲎试剂法检测苦碟子注射液静脉点滴用药时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建立维生素K1微生物限度测定方法。方法:以聚山梨酯80作为乳化剂,使维生素K1在p 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充分乳化。取1:20供试液1 m L,按平皿法分别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培养,以计数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结果:验证所用培养基的菌落平均数均大于对照培养基上的70%,且菌落形态大小一致。稀释液对照组和试验组培养基上菌落平均数的回收率均大于70%,且菌落形态大小一致。三批维生素K1及其加速和长期稳定性样品中均未见菌落。结论:所选培养基适宜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且含聚山梨酯80的p 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和维生素K1对所含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无抑菌性。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a stochastic model is presented for the time to the first conception of a cohort of married women. By identifying three states “adolescent sterility”, “ovulation” and “conceived”, into which the women can be placed, the model incorporate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for the women in the “adolescent sterility” state which allow for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o affect the conversion of these women into the “ovulation” state. Using straightforward probabilistic arguments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provides a close fit to recently published data, compares favorably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models on the same subject and it is useful for planning purposes in predicting future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