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是高等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重要基础之一。许多遗传操作,如体细胞杂交、细胞质重组和直接的 DNA 摄入等,都依赖于原生质体的再生。这种再生在双子叶植物中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然而,多年来禾本科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一直被认为是个十  相似文献   

2.
螯合剂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螯合剂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王建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100081)赵学慧(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学研究室武汉430070)自从Kao[1]发现聚乙二醇(PEG)能高效介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以来,至今它仍不失其作为植物、微生物原生质体促融合剂的...  相似文献   

3.
植物亚原生质体中的胞质体和微原生质体在植物遗传改良等应用方面上具有重要意义,就国内外在胞质体和微原生质体分离和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细胞壁作为植物细胞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决定细胞形状、维持机械支撑、吸收养分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因此,揭示植物细胞壁合成的调控机制具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基于植物组织水平研究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具有难以控制时间尺度、观察空间狭小等局限性。原生质体作为去除细胞壁的单个细胞是研究细胞壁再生的理想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报道了大量关于植物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的研究,但是关于细胞壁再生的机制尚不清楚。该综述介绍了目前应用于植物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研究的主要技术和取得的研究进展,并且对该领域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阐明植物细胞壁生物合成的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木原生质体培养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已成为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亦是植物生物工程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林木原生质体培养与草本植物相比,进展较为缓慢,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就国内外林木原生质体培养的现状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6.
植物原生质体的活力高低是代表原生质体样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也反应了用于游离原生质体的原始植物材料本身的质量高低。原生质体活力高证明所用的原始材料质量高,原生质体活力低说明这种材料质量低。因此估算样品中原生质体的活力,是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基因转化等涉及原生质体的各项生物工程中的常规工作。可是原生质体的计数却是十分费力。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试图借用Pharmacia公司的ImageMaster~(TM)图象分析系统来完成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7.
Webb  K.J  邵宏波 《生物学杂志》1989,(5):10-12
导言为科学界所知的三十五万多种植物中,仅一百到二百种植物具有主要的经济意义.世界粮食的绝大部分则来自其中的十五种植物,主要是谷类,豆类和根类农作物。借助于有力的遗传操纵工具,改良其中的许多植物均遇到了困难,主要原因是组织培养学家还必须去验证使这些植物在试管内再生成功的方案。马铃薯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因该类植物现可以高度可靠地保证由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本文就对马铃薯培养技术的改良进行审查同时也对自第六届国际原生质体会议以来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的原生质体进展做一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8.
自1986年以来,已从所有重要的谷类植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以及多种禾本科植物例如甘蔗的原生质体再生得到了完整的再生植株。此外,在一些实验室中已得到了谷类植物的体细胞杂种或胞质杂种以及一些带有引入的有用农艺性状的转基因植株。在过去的十年期间,由于两种关键性的技术进步:即建立胚性悬浮培养物作为分离全能性的原生质体的材料以及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原生质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简史植物细胞原生质体 ,在植物学上指植物细胞通过质壁分离后 ,可以和细胞壁分开的那部分细胞物质。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后 ,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应用适当的培养方法 ,才能再生细胞壁 ,并启动细胞持续分裂 ,直至形成细胞团、长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分化和发育成苗 ,最终再生完整植株。其中 ,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始终是原生质体培养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方法起源于植物单细胞培养方法。早在 190 2年 ,Haberlant通过实验就预言 :体外培养单个细胞可通过其分裂得到培养组织。直到 1954年 ,植物单细胞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和出口药用植物资源最多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中草药仍然依靠传统的大田栽培及野生资源的采挖等手段获取,这些获取方法不仅生产周期长,而且会导致部分特色植物资源因过度采挖而濒临灭绝,造成药用植物的产量与其活性成分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原生质体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快速增殖的一种种质资源保护方法,可以...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植物微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的应用作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秦明波  云月 《生物学通报》1993,28(11):26-27
植物原生质体是指通过质壁分离,能够和细胞壁分开的那部分细胞物质。换言之原生质体就是除去全部细胞壁的“细胞”,或是一个为原生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植物原生质体由于失去细胞壁,更由于单个原生质体即包含一个物种的  相似文献   

13.
柑桔裂皮病类病毒感染爪哇三七叶片原生质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itrile Exocortis Viroid,简称CEV)是一种严重影响柑桔生产的单链闭环RNA致病因子,近年来人们已对它的理化特性、检测方法以及离体培养系统进行了研究。由于利用原生质体出利用整个植物或愈伤组织来研究CEV复制和致病机理更为优越,所以建立一个适合CEV感染的原生质体体系是人们关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现在已经有一系列体细胞技术和分子技术来补充常规的植物育种技术。外源基因的引入和表达现在被用于:调整植物生理和发育的一些基本过程;向植物引入商业上重要的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等,插入一些在体细胞杂交时有用的可选择的显性标记基因。一些DNA直接转移的技术已经建立,包括将DNA用化学法或电激法导入分离的原生质体中,及用注射和高速离子将DNA导入整个组织中。DNA直接转移法适用于稳定和瞬间基因表达研究,并且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载体,包括那些用作基因克隆的载体。虽然用DNA直接转化法时稳定转化的频率相当低,但是它适用于那些对农杆菌转化无效的植物,尤其是单子叶植物。  相似文献   

15.
植物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植物叶片在分离液环境中形成原生质体的过程,文中提出,分离液配方中的酸性物质使植物叶片处于酸性环境中并导致植物正常细胞首先发生细胞壁酸性降解,随后出现原生质体脱离细胞壁进入分离液,继而又进一步发生质膜的酸性降解,使细胞核和细胞器进入分离液中,最终分离液中的细胞器以细胞核为中心进行细胞器重组,最后产生外貌形态一致的新的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壁和质膜是植物细胞的包被系统。植物细胞包被系统的酸性降解使植物细胞器重组并产生新的原生质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几年来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取得较大进展;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玉米、栽培大豆等都有了突破,试验技术和方法也有不少改进。本文介绍有关的主要结果并讨论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因组对芸苔属作物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世君  孟征 《遗传学报》1994,21(3):222-226
本文以包心菜、芜菁油菜、浙油601的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为材料,经不同液体培养基浅层培养,细胞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增殖后,转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均获得了再生植株。本文着重研究了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分裂频率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分裂频率的影响随原生质体培养基的不同而异;(2)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影响显著,芜菁油菜的A基因组不利于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8.
用TUNEL法检测植物原生质体的调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UNEL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凋亡细胞进行原位检测的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标记完整的凋亡细胞核或凋亡小体的染色体3’-OH断裂末端,但在植物细胞中的应用还不多。本文报道应用TUNEL法检测胡萝卜原生质体的凋亡,并与DNA电泳、彗星电泳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是一种适用于植物原生质体凋亡检测的灵敏度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种简易的植物原生质体计数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是作物遗传改良、次生代谢物生产以及生物学基础研究中的常用技术。统计原生质体培养中的培养密度 (一般每ml培养液中应达到 10 4 ~ 10 6 个细胞 )和活力对实验的成功与否是很重要的[1] 。由于植物原生质体 ,尤其是由愈伤组织而来的原生质体直径比较大 ,用常规的血球计数板统计原生质体数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现在实验室一般采用的血球计数板为上海医用光学仪器厂的产品 ,其槽的深度为 0 .1mm ,“井”字形中央区的 2 5个大格中的液体体积只有 0 .1μl(0 .1mm× 1mm× 1mm) ,而要求其中的细胞数…  相似文献   

20.
激光诱导金盏菊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宗式  安利佳 《激光生物学报》1993,2(2):282-283,275
本文简述运用激光微束诱导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 L.)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和初步结果,并就激光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条件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