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眼是视觉器官,是观察事物的工具。人能看清物体是通过眼的调节作用,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相应的视觉开始的。正常眼在一定范围内,远处物体或近处物体如书上的字,都能看清楚,这主要是眼的调节装置在起作用。关于眼的调节,生理卫生课本上只是提到了“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而且也没有相应的图解。学生经常在眼的调节这个问题上提出疑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讲清眼的结构以后,还必需进一步讲清眼的调节装置。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眼的机能及预防近视都将起积极作用。为此,在讲解这部分内  相似文献   

2.
在讲耳的结构时,要讲好咽鼓管由鼓室通到咽部这个内容,是比较困难的,但它又是讲好耳的卫生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我们采用了课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办法是:教师讲完咽鼓管通到咽部的内容后,让学生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然后用力鼓气。这时,教师启发提问学生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耳膜处有张压感?再配合挂图和模型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咽鼓管和咽部相通的知识。在了解咽鼓管构造和功能之后,对于耳的卫生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提问:为什么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  相似文献   

3.
初中《动物学》教材第7页,关于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有这样一段话:“……还可将稻草秆切成1寸左右的小段,浸泡在盛有淡水的培养器里,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两周后,在液体上层可以看见很多游动的小白点,这就是草履虫”。我认为这句话说得不准确,容易使人误认为草履虫是由稻草长出来的,同时在实践中,有的同学根据上述方法做实验,并未培养出草履虫。其关键是没有介绍出稻草秆上要粘有草履虫的胞囊。因此,我建议将上述方法修改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生物甲种本第167页中指出:“近亲结婚时,伴性遗传病和前面提到的白化病等遗传病都容易在后代中出现。因此,我国新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遗传病、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动物学》《蝗虫》一节的教学中,一般是采用溺水实验(将一只活蝗虫头部浸在盛水的烧杯中,另取一只从中胸及腹部浸在水中。二分钟后,看哪只溺死),证明蝗虫的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而不是从头部某部位进出气体的。然而,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几乎冻僵的蝗虫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均未死亡。经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低温对蝗虫的影响所致。我们对蝗虫分别采用光照或温箱内加热办法,使蝗虫活动显著增加,再取出实验,约3-5分钟可出现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比较流行的植物生理学教材的某些小节上,由于著者所持观点有所不同,写作时往往强调或偏重于某一侧面而忽视另一侧面。这虽难于避免,也不算什么严重问题,但作为教科书,总希望能  相似文献   

7.
1981年第一期,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李炳华同志,对白头鹎的繁殖习性,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我再作一点补充。 白头鹎晴天坐巢时,是将整个鸟体伏于巢内的;如遇白天下雨,便将头、翅略微抬起;夜间大雨,则头向上微伸、尖嘴朝天、两眼闭合,并呈  相似文献   

8.
关于林内的工作,汪振儒先生在他写的那篇题为“瑞典博物学家林内诞生二百五十周年纪念”的文章里作了扼要的介绍。现在想作一些补充。张宗炳先生似乎注意到了这一点,故在他1951年编写的“达尔文学说基础”里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林内的工作是初步建立了生物界的自然体系,但是他并没有建立‘自然体系的历史观’,因为他本人并没有想  相似文献   

9.
10.
对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桑黄的名称、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补充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桑黄的特点,将其与现代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进行了生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3个方面的比较考证,并结合粗毛纤孔菌的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中药桑黄应为多孔菌科真菌粗毛纤孔菌。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第 2册第 5部分“环境保护”一节中 ,教材运用相关的图片资料向学生讲述了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 ,各种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关法律等知识。从该节的教学内容上看 ,有关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全都涉及到了。教师怎样上好这节课呢 ?我国地域辽阔 ,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下生活 ,对环境污染的体会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千差万别 ,各不相同。如果教师讲课时仅仅照本宣科 ,用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那么学生学到的只能是片面的僵化的知识 ,并不能真正理解环境保护的涵义 ,更不可能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2.
对“消费者”定义的一点异议张贻忠,李秀玲(河北玉田师范学校,064100)局中《生物》第259页,对消费者是这样定义的:“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动物中直接以植物...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生物课本中,仅用一页的篇幅来介绍DNA的结构,由于教材过于精简,学生很难理解,容易造成死记硬背。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好这部分知识,在教学中我增加了一些不要求学生记忆的辅助教材。这样,学生对课本的内容易于理解,效果较好,克服了以往那种欲速而不达的弊病。作法如下: (一) 对核苷酸的介绍首先指出DNA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  相似文献   

14.
我读了梁季权同志写的“怎样自制剥制标本所用的仪眼”和胡定丕同志写的“制仪眼的两个简单方法”两文以后,对我帮助很大,但也遇到一些困难,现将克服困难的方法提出,供大家参考,并请指正。我用松香制假眼是把松香夹在小木棍上,用火将小棍燃着,等松香向下滴落时,即可让它落在玻璃上(如同往胡琴上滴松香,但火不宜太烈)。等冷却后推下,检大小差不多的配成对。这样做的假眼可以安在老鼠、刺猬、喜鹊、乌鸦等剥制标本上,  相似文献   

15.
凝胶层析(又称为凝胶过滤或分子排阻层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相当普遍的技术。它是根据被研究物质的分子量的不同,因而从凝胶柱上流出的先后次序不同的原理,来分离由不同分子量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分子筛层析”,把凝胶介质在层析中的物理作用称为“分子筛作用”。在涉及到凝胶层析技术的一些文献中,“分子筛”的提法是比较普遍的,但是从凝胶层析分离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看,“分子筛”这一提法似乎不够确切。  相似文献   

16.
在做“光合作用”实验时,遇到阴雨天等原因,实验不易成功。如果有一片叶效果很好,可使这片叶连续演示多次,使多个班学生都能观察到这良好的演示效果。实验步骤同书,一次演示完毕,可马上再次演示。做法是:将演示  相似文献   

17.
王素英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2):123-124
“微生物分类”一章教学内容的删改意见王素英(山西师范大学生物系,山西临汾041004)编者按: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可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和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知识。如何教好,学好,教材是个关键,本刊报道的王素英老师的多年丰富教学经...  相似文献   

18.
石龙尾(Limnophila sessiliflora Blume)和有梗石龙尾(Limnophilaindica Druce)是玄参科石龙尾属植物。国内文献认为:石龙尾花无梗或稀可具长不超过1.5mm之梗;有梗石龙尾花梗通常与萼等长或过之,长约2—10mm,并将花梗的特征作为区分两者的重要依据之一。据此似乎应不难区分二者。笔者于1991年8月18日在河北省,昌黎县黄金海岸的一个静水池塘中采到一些石龙尾属植物标本(后鉴定为石龙尾),花有梗,一般超过1.5mm,最长可达3mm,果柄可达5  相似文献   

19.
显微镜“对光”方法的一点改进使用显微镜首先要“对光”,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初一新生来说,动手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都很差。绝大部分的学生很难用左眼朝目镜里看同时睁着右眼,更谈不上一边用左眼朝目镜里注视,一边用手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  相似文献   

20.
在做“光合作用”实验时,若天气晴朗实验很顺利。如遇阴雨天,实验则不易成功,加之一所完中一个年级有很多班,要顺利完成演示实验很不容易。我们是这样做的:课前3—6天(选好天)把实验先做完,即把实验材料遮光—晒太阳—去叶绿素—滴碘酒,再把这块材料用清水洗净浸泡在清水中(注意每天换水一次)。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