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骆驼蓬中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骆驼蓬的水提取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幼苗根和下胚轴的伸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以油菜幼苗根的伸长率为活性指标,跟踪鉴定骆驼蓬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及各步分离样品的生物活性。发现在硅胶薄层活性谱上R_f值0.4~0.5的成分活性最强。鉴定其结构为骆驼蓬碱。骆驼蓬碱除对小麦芽鞘切段伸长和绿豆下胚轴生根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外,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花种子含水量(MC) 降至5 % 以下,能显著提高抗老化劣变能力;在同等老化条件下,对照种子( MC= 9 .01 % ) 活力已大幅度下降,而超干种子(MC= 4 .84 % ~1 .88 % )的活力保持不变。超干处理对红花种子脱氢酶、过氧化氢酶(CAT) 及超氧物歧化酶(SOD) 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经同等老化处理后,超干种子脱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种子。在同等老化条件下,当对照种子CAT 和SOD 活性明显下降时,超干种子仍保持较高活性。红花种子在超干老化处理后,其胚中自由基水平相对地升高,超干种子经吸胀萌发前的回水处理,可使因老化导致的过多自由基及时得到清除,从而保证了超干种子能正常进入萌发状态。  相似文献   

3.
选取生菜(Lactuca sativa)种子作为试材,外源添加蛋白酶抑制剂2-硝基苯甲酸[5,5'-Dithiobis-(2-nitrobenzoic acid),DTNB]对种子吸胀处理,通过程序降温,分析2-硝基苯甲酸对低温下种子发芽率及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含水生菜种子的致死温度为–20 ℃;外源添加2-硝基苯甲酸2 mmol·L–1时种子发芽率最高,即对种子活性的保护效果显著;在此浓度下种子内SOD活性比对照提高1.38倍,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1.17倍;与对照组相比产生两种新的蛋白11 S种子贮藏球蛋白Jug r4和11 S种子贮藏球蛋白2,均属于球蛋白家族,可提高含水种子的耐冻性;低温下种子内积累更小分子量的球蛋白多肽,对种子具有低温保护效果。综上,低温条件下生菜种子产生一定的抗冷反应,外源添加2 mmol·L–1 2-硝基苯甲酸可提高含水种子发芽率及生理活性,产生抗冻蛋白,积累更小分子量的球蛋白多肽进而提高种子抗冻性。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好氧活性污泥、土壤和河泥中分离筛选具有较高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常规分离获得目的菌株,运用单因素法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及摇床转速对菌株絮凝活性的影响;结果:得到了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经过优化得出,其最佳培养时间和温度分别为48h和30℃,发酵液最佳初始pH值为7.0,最佳摇床转速为120r/min,在最佳培养条件下,RF-32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为84.32%。结论:从活性污泥中可筛选出较高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研究发现,菌株的絮凝活性与其生长量呈同步增长趋势,并在一段时间后达到一稳定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及摇床转速均能通过一定的作用因素对菌株生长情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5.
薯蓣内生真菌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碘量法研究了4株薯蓣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和菌丝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株菌株的菌丝和发酵液具有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从薯蓣块茎中分离得到菌株EDT5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从薯蓣种子中分离得到菌株EDS4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次之,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发酵液粗提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增强。EDT5和EDS4发酵液的抗氧化效果高于或近于其宿主薯蓣而高于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果,表明内生真菌是天然抗氧化产物开发的潜在重要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利用硫酸铵梯度盐析法提取中华芦荟在不同饱和度硫酸铵下沉淀的蛋白质组分,采用抑菌圈法测其抑菌活性,其中60%硫酸铵浓度下沉淀的蛋白组分对细菌良好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通过SephadexG-25凝胶柱层析初步分离该蛋白溶液,对分离得到的4组多肽进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峰2对多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广东省土样中分离并鉴定获得粘细菌,以丰富资源微生物库,并对其进行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为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灭活大肠杆菌诱导法,从广东土样中分离得到粘细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扫描电镜、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并归类细菌。测定不同生长时期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得到抗肿瘤活性组分,测定抗肿瘤活性组分抗肿瘤谱及其对应的半致死浓度。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抗肿瘤活性组分作用B16后的亚细胞结构变化。【结果】分离并鉴定了粘细菌STXZ54新菌株,命名为Myxococcus macrosporus STXZ54,该粘细菌产生的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能够较好地抑制B16、Hela、HCT-116、4T1、Hep-3B等多种肿瘤细胞,初步分离其代谢产物得到活性组分SGF5。经MTT实验算出SGF5对B16、Hela、Hep-3B、4T1细胞的IC50均在10μg/mL左右,对HCT-116细胞的IC50是70μg/mL。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活性组分SGF5作用B16后亚细胞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结合细胞坏死与凋亡的检测初步判断SGF5能引起B16细胞的凋亡。【结论】从土样中分离得到粘细菌STXZ54,对分离到的活性组分进行了细胞毒性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有开发成抗肿瘤药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沙芥种子(含水量4.5%)和斧形沙芥种子(含水量4.3%)为材料,采用硅胶干燥法将其含水量分别降至3.1%、2.2%、1.3%,在50℃、35℃和20℃条件下密闭贮藏1年,研究贮藏温度和超干处理对种子萌发指标、解剖结构的影响,为种子老化及贮藏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随着贮藏温度升高和种子含水量降低,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胚根干质量均在下降。(2)解剖观察发现,贮藏温度升高和种子含水量降低,首先加剧种子胚内部维管束组织活性的降低,其次由里及外对薄壁细胞活性和结构产生破坏,同时胚淀粉粒活性和数量下降。(3)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分别在含水量4.5%和4.3%(CK)、并于20℃~35℃条件下贮藏后,种子的萌发和结构活性保持最好,而且斧形沙芥种子的保持能力强于沙芥。  相似文献   

9.
超干红花种子抗老化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红花种子含水量(MC)降至5%以下,能显著提高抗老化劣变能力;在同等老化条件下,对照种子(MC=9.01%)活力已大幅度下降,而超干种子的活力保持不变,超干处理对红花种子脱氢酶,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经同等老化处理后,超干种子脱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种子。在同等老化条件下,当对照种子CAT和SOD活性明显下降时,超干种子仍保持较高活性。红花种子在超干老化处理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卤虫初步筛选及家蚕复筛,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高杀虫活性物质菌株 GX-29。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为极暗黄链霉菌。利用卤虫活性追踪对其活性物质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紫外线对其杀虫活性影响不显著;中性及偏碱性条件下,其杀虫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对海甘蓝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蓝福生   《广西植物》1995,(3):224-230
由于受种子生理休眠作用的影响和硬而厚的种皮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使海甘蓝(CrambemaritimaL.)种子发芽慢,发芽率低。为探索加快海甘蓝种子发芽和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方法,我们先后进行了8种不同的种子预处理试验和6种不同次氯酸钠溶液浸种的发芽试验。结果发现:(1)种子剥皮处理可以很大程度地促进发芽和提高发芽率;(2)用浓度为0.05%的赤霉酸溶液浸种18h对海甘蓝种子发芽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用0.20%的代森锰锌45M(Diithane45M)溶液浸种20min的消毒处理对海甘蓝种子发芽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可减少海甘蓝幼苗死亡率;(4)适宜浓度的次氯酸钠漂白水(法文名1'EaudeJavel)的溶液(10%)浸种5min对促进海甘蓝种子发芽和减少幼苗死亡均有良好效果;浓度低于10%时.不足以腐蚀种子硬而厚的种皮而促进种子发芽,也不足以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而减少幼苗死亡率;浓度大于10%时,对种子的胚和种子内的酶活性产生不良影响,从而抑制种子发芽和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静电场处理花生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守绂  包永佶 《激光生物学报》1996,5(4):942-943,949
本文指出通过静电场处理花生种子,测量其种子活力,生长势及产质量等指标,说明以一定测量处理花生种子可达到提高花生产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电场处理油葵种子后对其萌发期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不同电场条件处理油葵种子,以PEG(聚乙二醇)模拟水分胁迫,通过高渗溶液萌发法、种子吸水率和膜脂过氧化检测法测定电场处理对油葵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对油葵种子在萌发期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影响不同。通过电场处理能够提高油葵种子吸水速率及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率;降低水分胁迫对种子细胞膜的伤害,提高种子萌发期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醇的活性,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缓解水分胁迫对油葵种子的伤害,提高其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离子注入烟草种子引起的M1代变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DNA(RAPD)技术及SDS-聚丙烯酰胺蛋白电泳技术,对30kevN+离子注入后的烟草M1代DNA及叶片水溶性蛋白进行分析,通过RAPD反应,检测到PCR条带的缺失和增加,而对照植株未发现条带明显变化,并且条带变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上升。60次的剂量对烟草(红花大金元)诱变效果较好,有相对较高的成活率和变异率。还发现N+离子注入后,M1代叶片水溶性蛋白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变异;M1代植株株高普遍高于对照,并出现少数表型变异。  相似文献   

15.
刺五加种子结构,后熟作用及其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刺五加种子为扁肾形,种皮由一层细胞构成。种子脱落时,胚处于心形胚期,胚周围的胚乳细胞解体形成囊腔包囊胚,胚细胞原生质浓厚,胚乳细胞中贮存大量蛋白质和脂类,但两者均未见贮存多糖,有萌发潜能的种子只占全部种子的12.80%,种子经变温层积处理6个月即可完成后熟过程,其细胞化学特点是:处理1.5个月时胚细胞中开始积累多糖颗粒,至4个月时达最大量并一直保持至种子萌发。试验地种植条件下饱满种子经18-20个  相似文献   

16.
梵净山栲树群落的种子雨、种子库及更新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梵净山栲树 (Castanopsis fargesii)群落种子雨丰富 ,对群落更新发展有用的成熟有效种子 2 6 8.9粒·m- 2 。优势种及其它主要种类均有种子产生 ,为维持现存群落的稳定提供了重要基础。种子库中活力种子丰富 ,其数量达 375 4.3粒· m- 2 ,分属 30种植物 ,其中木本植物种子 18种 ,草本植物种子 12种。种子库中有现存植物种子 13种 ,群落演替前期各阶段产生的种子 17种。在种子库中 ,现存群落的优势种和其它主要树种均有活力种子存在 ,群落更新潜力好。在种子库中 ,现存植物产生的种子绝大多数分布于枯枝落叶层 ,只有少部分 (3种 )可分布到土壤层 ,演替前期各阶段产生的种子全部分布在土壤层中。随土壤深度增加 ,种子的种类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逐渐减小。从枯枝落叶层向下 ,种子库与现存群落的相似性逐渐减小。在天然情况下 ,种子库中优势种及其它主要种类的种子大量萌发出苗 ,现存群落更新良好 ,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7.
用安祖花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产生致密愈伤组织,将安祖花致密愈伤组织切成规则小块,用(MS+0.1 mg/L NAA)培养基预培养半个月,诱导根的发生。再用继代培养基包埋培养物进行固定化培养,经1月后筛选具不定根的培养物,采用再包埋方法制成人工种子。当这种人工种子播于有菌土壤时可得到63%的成活率(转株率)。我们认为致密愈伤组织中不定芽和愈伤组织间发生的是生物学接触,不定芽的初始生长由愈伤组织通过生物学途径提供营养,从而大大提高了人工种子的活力。用含不定芽的致密愈伤组织作为培养物,对于人工种子的机械化生产和田间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和不育系种子的劣变与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交水稻和不育系种子在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后,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比常规水稻种子下降迅速。在人工老化过程中,前者种子浸泡液的外渗氨基酸和钾离子含量均比后者高,游离的有机酸、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的速度相似,均大于常规水稻种子。蛋白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减,在易发生劣变种子与常规水稻种子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THE APHICIDAL ACTION OF SOME SYSTEMIC INSECTICIDES APPLIED TO SEE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en large seeds such as broad bean are soaked in certain systemic insecticides, notably demeton, the plants which they produce are toxic to aphids. With small seeds the effec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Experiments with demeton solutions and broad beans show that equal quantities of water and demeton are absorbed. Beans vary greatly in the rate at which they absorb solution, so, to reduce variations, about 24 hr. soaking is necessary.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the pla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ntity of solution absorbed by the seed. Larger bean seeds absorb more solution than small beans and the plants are more toxic. After short periods of soaking (4 hr.) there is more insecticide in the seed coat than in the cotyledons, after 24 hr. there is more in the cotyledons. Some of the toxic material in the seed reaches the growing plant via the soil and roots. The material in the cotyledons can pass directly to the growing plant. As some of the material absorbed by the seed passes into the soil, any factors such as an increase in soil volume or heavy watering which tend to dilute the insecticides reduce the quantity of toxic material reaching the plant. The same quantity of demeton is more effective when absorbed by a seed than when watered on to the soil around it. Seeds soaked in insecticide, dried, and stored for one month produced plants toxic to aphids.  相似文献   

20.
在裸子植物中,与随体有关的性染色体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其中陈瑞阳提到,在银杏中,用 Giemsa C 带方法揭示,雌性是异型的,性染色体对的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具有明显大的随体和核仁缢痕带。而雄性是同型的,性染色体对具有同等大小的随体和核仁缢痕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