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直接与间接通路的视动震颤(OKN)眼动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鼻向及颞光栅图形刺激猫的半侧视网膜,以探讨鼻侧半神网膜至视束核的视动震颤直接通路及颞侧半视网膜经皮层至NOT的间接通路对OKN眼动反应的神经控制特性。实验结果显示:高速度刺激的闭环OKN反应及开环OKN反应均对鼻向运动刺激有明显的方向选择性;半侧视网膜刺激时,鼻侧半视网膜的鼻向OKN增益明显高于颞侧半视网膜的鼻向增益,说明猫的KON眼动反应以跟踪鼻向运动为主,并且这种对鼻向运动刺激选择性主要来 相似文献
2.
用亮度相等的不同颜色构成的等亮度彩色运动条纹(Isoluminant chromatic moving gratings)来进行OKN眼动跟踪实验,探讨它是否与由亮度差别构成的黑白运动条纹图象一样引起OKN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等亮度彩色运动条纹图象(没有亮度差别只有颜色差别)刺激下,视动系统可产生与黑白运动条纹刺激下同样的OKN反应,并且与各单原色运动条纹刺激下的OKN反应也一致。说明0KN眼动跟踪中的运动检测存在颜色通道。本文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的运动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4.
5.
6.
采用了同时对左右眼分别以不同的运动图象刺激的实验方法,来测量及分析其OKN眼动反应,探索在OKN反映中两眼之间的输入关系以及眼动控制机制。实验结果发现在两眼的刺激图象不一致时,眼动反应为交替的OKN反应,即中枢神经系统根据各眼的刺激速度,交替地控制产生OKN眼动反应。本文还从闭环控制上讨论了视网膜上速度误差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用不同运动图形分别同时刺激家兔左右眼,通过检测正常及单侧前庭迷路损伤后家兔的OKN反应,证明在这种刺激情况下,正常家兔的眼动反应为交替的OKN反应,为进一步探讨交替OKN的控制机制及控制部位建立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双眼视觉状态下OKN反应的特性,对正常人和不同类型的双眼视觉异常者的单眼鼻向及颞向OKN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单眼视觉抑制者表现出鼻向与颞向OKN反应不对称特性;两眼皆因视剥夺造成双眼视觉异常者主要以OKN眼动增益降低为特点;双眼视觉正常者鼻、颞向OKN反应是对称的。结果表明:单眼OKN眼动反应的不对称特性及增益改变对探讨双眼视觉异常机制有重要意义,为视皮层双眼细胞异常导致单眼OKN不对称的假设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并对弱视早期诊断及其分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运动文字的阅读眼动实验来研究运动图像识别与眼动控制的关系,并与一般OKN眼动及一般正常阅读进行对比,探讨了速度及位置信息处理与内容信息处理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一般正常文字阅读的眼动是Saccades眼动与注视停顿;运动文字识别阅读的眼动中没有注视停顿,而是快、慢交替的OKN眼动,在其慢相期间即运动文字与视网膜相对静止期间采集内容信息进行处理,慢相期间既处理文字内容信息又处理运动速度信息,说明对运动速度与内容信息的处理是并行的.(2)在运动文字运动速度高达80°/s以上时,已不能阅读甚至不能识别单字意义,但仍可产生OKN眼动;这一方面证实阅读速度的受限不在于眼球运动的跟踪能力,而在于高级识别中枢的解码速度,另一方面也说明OKN眼动不是在识别后才产生,而是进行运动图象识别的必要条件.(3)运动文字识别阅读的速度不低于一般正常文字阅读的速度.本文的结果还证实OKN眼动的快相眼动有别于Foveating Saccades. 相似文献
10.
研究视动震颤眼动系统在同时包含两个二维运动的复合运动条纹刺激下的反应特性,并探讨两种子条纹运动方向的夹角和运动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参数范围内,复合运动条纹引起了双重交替OKN反应,即KON交替地跟踪合成运动和分别运动;在跟踪分别运动中,又是交替地跟踪两种子条纹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12.
S. Schaerer K. Kirschfeld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 Neuroethology, sensory, neural, and behavioral physiology》2000,186(6):583-593
In experiments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objects presented to restrained goldfish failed to induce eye movements like fixation
and/or tracking. We show here that eye movements can be induced only if the background (visual surround) is not stationary
relative to the fish but moving.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background motion on eye movements in the range of angular
velocities of 5–20° s−1. The response to presentation of an object is a transient shift in mean horizontal eye position which lasts for some 10 s.
If an object is presented in front of the fish the eyes move in a direction such that it is seen more or less symmetrically
by both eyes. If it is presented at ±70° from the fish's long axis the eye on the side of the object moves in the direction
that the object falls more centrally on its retina. During these object induced eye responses the typical optokinetic nystagmus
of amplitude of some 5° with alternating fast and slow phases is maintained, and the eye velocity during the slow phase is
not modified by presentation of the object. Presenting an object in front of stationary or moving backgrounds leads to transient
suppression of respiration which shows habituation to repeated object presentations.
Accepted: 14 April 2000 相似文献
13.
Su-30飞行员在模拟飞行任务中的眼动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取战斗机飞行员在模拟飞行任务中的注意力分配情况和工作负荷的变化,为以后的飞行训练提供技术指导。方法:让十八名SU-30飞行员在模拟飞行器上完成爬升和翻转任务,同时使用眼动仪记录下飞行员的眼动数据,将数据源划分为外景、地平仪、高度表、速度表和综合电子屏显五个区域,并对这五个区域的眼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两种任务下,飞行员均在在座舱仪表分配更多的注视点和注视时间;在翻转任务中,飞行员在各个兴趣区的瞳孔直径都小于爬升任务中的直径;扫视幅度随着任务难度的加大而减小。结论:眼动技术可以作为测量飞行员注意力分配的有效方法;不同的任务下飞行员有不同的注意力分配模式,飞行员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座舱仪表内;翻转任务比爬升任务在仪表上分配了更多的注意力,获取飞行员的注意力分配模式可以为飞行学员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