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兽是一类生活在古近纪始新世的奇蹄类哺乳动物,化石主要发现在古北区的亚洲和北美。我国雷兽化石丰富,尤以在内蒙古地区发现居多。1943年Granger和Qegory根据在内蒙古找到的数量可观的完好材料(包括37个头骨和70件下颌骨在内的141件标本),对我国的雷兽化石做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划分出3个亚科、14个属和  相似文献   

2.
1964年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赵国光等同志在滇西工作时,于丽江发现了相当多的哺乳动物化石。这批化石中最多的是原始真犀类(主要是Prohyracodon)的牙齿;也有一些两栖犀和原始貘类的牙齿;此外,有少量的牙齿碎片表明,该地还有雷兽、石炭兽及爪兽等化石。  相似文献   

3.
雷兽是一类在始新世时很繁盛的古老的奇蹄类动物,其化石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在欧洲仅有零星发现。锤鼻雷兽(Embolotherium,曾译为王雷兽或大角雷兽)是一类亚洲特有的、非常特化的雷兽。它与雷兽科其他成员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鼻骨显著增大、加长,前端明显抬高,形成类似西方攻城锤状的“角”。它也因此而得名(embole为希腊语:攻城锤)。 Embolotherium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考察团在我国内蒙古额尔登敖包地区乌兰戈楚层中首次发现的。Embolotherium属已知…  相似文献   

4.
新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中始新世依希白拉组内发现的晚叉额雷兽属新种——马氏晚叉额雷兽(Epimanteoceras mae sp.nov.)是新疆目前发现保存最好的雷兽头骨化石。标本为一件不完整的头骨,缺失鼻骨,前颌骨,部分上颌骨和泪骨。新种具有眶上突较粗大,额骨宽阔平坦,臼齿有中心窝,臼齿舌侧齿带前部上的齿尖不发育,M3无次尖等晚叉额雷兽属的特征。新种的颧弓成向外扩的弓形,额顶嵴在后侧向内收缩弯曲的弧度更大,外耳道较为倾斜,枕柱上方有舌状的突起,与唯一的属型种娇晩叉额雷兽(Epimanteoceras formosus)明显不同。马氏晚叉额雷兽同属型种关系最近,在系统发育分析中两者与雷兽亚族(Brontotheriina)构成一个三分支结构,但是两者是否为后者的姊妹类群尚无法确定。和属型种一样,马氏晚叉额雷兽在演化程度上与内蒙古伊尔丁曼哈期的谷氏原雷兽(Protitan grangeri)接近,但与同时期地理位置更近的哈萨克斯坦的雷兽Aktautitan hippopotamopus相比,马氏晚叉额雷兽较原始,表明新种所在的地层时代很可能要早于发现A.hippopotamopus的地层。三个泉剖面依希白拉组伊尔丁曼哈期以前发现的化石较少,此次马氏晚叉额雷兽的发现,不仅扩大了晚叉额雷兽属的地理分布,也为依希白拉组内存在伊尔丁曼哈期的沉积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1975年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队,对湖北的中、新生代地层进行了一次考察和化石的采集工作。过去鄂西北一带,脊椎动物化石发现极少,可以说是一个空白点。1930年,李捷、朱森曾把鄂西北的几个盆地的地层统统归为早第三纪-白垩纪,名为范庄群。这次,我们分别在房县找到了属于晚中新世的利齿猪、安琪马等化石;属于渐新世的囚兔以及晚始新世的两栖犀、雷兽等化石;在竹山找到了早更新世的剑齿象、上新世的嵌齿象以及属于晚白垩世的恐龙蛋化石;在郧县发现了湖北南部洞穴中习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在均县发现了属于始新世的宽臼兽;在随县发现了晚白垩世的恐龙蛋和小型恐龙的趾骨。  相似文献   

6.
化石是多种多样的:有人类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脊椎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微体古生物化石,细菌化石……等等。那么,化石有哪些用途呢? 化石的用途很多。让我们简单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吧。 (一)对生物进化论的贡献 1883年8月,达尔文在南美阿根廷的朋塔阿耳塔地区发现了很多巨大的陆生动物遗骸。其中有大懒兽、磨齿兽以及被达尔文称之为“最  相似文献   

7.
记真恐角兽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里记述的真恐角兽是1974年和197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区测队五分队和651地质队寄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的,同它一起寄来的还有雷兽、中兽等材料,这些化石均产自百色盆地洞均组的灰质泥岩和灰岩中。真恐角兽(Eudinoceras)属于冠齿兽科(Coryphodontidae),是一类已绝灭了的大型钝脚兽。真恐角兽仅在亚洲晚始新世地层中发现,因此是确定上始新统的标准化石之一。百色盆地的真恐角兽材料是钝脚类化石在西南地区首次记录,也是这一类动物分布的最南端的地点。这一材料的发现对探讨这类动物的迁移和演化都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于确定百色盆地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群的时代和地层对比增添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记山东曲阜中始新世晚期─雷兽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了产自山东曲阜黄庄动物群-雷兽新材料:周氏曲阜雷兽(新属、新种)Qufutitanzhouigen.etspnov。该材料是山东省内首次确定的需兽属种报道,它与Metatelmatherium属相似但较之进步,是已知后沼雷兽亚科(Metatelmatheriinae)在沙拉木仑期的唯一代表,与中国沙拉木仑期特有的鼻雷兽属(Rhinotitan)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产自山东曲阜黄庄动物群--雷新材料,周氏曲阜雷兽(新属、新种)Qufutitan zhoui gen et sp.nov.,该材料是山东人首次确定的雷兽属种报道,它与Metatelmatherium属相似但较之进步,早已知后沼雷兽亚科,在沙拉木仑期的唯一代表,与中国沙拉木仑期特有的鼻雷属差别交大。  相似文献   

10.
197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韩康信和王令红两同志在上海收集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三颗就是这里记述的一种第三纪晚期的爪兽牙齿。化石产地和层位不清,据了解,化石来自甘肃平凉。我国过去发现的第三纪晚期的爪兽不多,仅在内蒙古通古尔及河北磁县找到过的短吻巨爪兽(Macrotherium brevirostris),在山西霍县找到过安乐黄河兽(Huanghotherium anlungense)。平凉的新发现不仅代表一个新的种类,而且对了解我国爪兽化石的地理分布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雷兽是奇蹄目中早已灭绝的一类。它的四肢和獏的有些接近,也是前肢四蹄、后肢三蹄。最早的代表只有羊那么大,后期体躯庞大笨重,头顶或鼻尖长着形状不一的骨质的角,有的角竟和头骨本身长度差不多,样子颇有些古怪。这类动物由于进化速度快,化石又特别多,是北美和亚洲老第三纪中有名的标准化石。它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怪名字?人们是怎样逐渐认识它们的?它在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中曾起过什么样的作用?本文想侧重这几方面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12.
记陕西镇安早更新世的两种爪兽化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01年8月,本文作者在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镇安黄家湾一河流相沉积层中采集到大量的哺乳类化石。化石埋藏集中,种类丰富,均为大型哺乳类,不见啮齿类等小型哺乳动物及其他脊椎动物。从埋藏情况看,应属原生层位化石。本文记述了动物群中的2种爪兽类化石。爪兽是奇蹄目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类群,我国以前发现的爪兽绝大多数都是在第三纪早期或中期的地层中找到的(胡长康,1959;周明镇,1962;张玉萍,1976;邱占祥等,1998),这次在镇安黄家湾发现的2种爪兽对了解我国爪兽化石的地理及时代分布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辽宁阜新的肉食恐龙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最近收到几块显然是属于肉食恐龙的骨骼化石。这几块化石是田景瑞等同志在辽宁阜新矿区,东梁车站北,吐呼鲁村小土窑的煤层中采到的。根据已有的记载,在中国境内,在煤层里采到的脊椎动物化石为数不多。这次所发现的几块肉食恐龙的骨骼化石,虽然都很破碎,不能作种的鉴定,但是给我们提示了在我国分布很广的煤层中,找到更多更好的脊椎动物化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1963年在新疆阜康曾经发现过肯氏兽的材料,这批化石中有被称为“九龙壁”的一群个体。这些化石曾被归入副肯氏兽属,命名为短吻副肯氏兽(Parakannemeyeria brevirostris)(孙艾玲,1978)。最近依据这个种建立了一个新属:西域肯氏兽(Xiyukannemeyeria),于是新疆的肯氏兽与华北的肯氏兽就没有相同属了(刘俊、李锦玲,2003)。  相似文献   

15.
广西柳城巨猿洞是迄今我国所发现的含爪兽化石最丰富的第四纪化石点。该化石点的爪兽上颊齿原尖强壮,呈圆锥状;次尖发育,呈新月形;原脊完全退失;m3齿带更发育;可归入我国第四纪较常见的中国黄昏爪兽(Hesperotherium sinense)。但柳城巨猿洞的标本明显比我国其他第四纪地点的爪兽较小,尤其是比早更新世晚期的代表小很多。在形态特征方面,柳城巨猿洞的爪兽与重庆巫山的最为接近,而与安徽繁昌及湖北建始的差异较大;但在牙齿的宽/长比值方面,却与安徽繁昌的最为接近。我国已发现的爪兽化石以单个牙齿为主,在分类鉴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牙齿测量的点散布图,可以有效地检验对零散爪兽牙齿齿序的鉴别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6.
广东南雄盆地早第三纪红层罗佛寨群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上湖组含有比较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时代确定为中古新世;而上部浓山组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一直未确定。1973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队,在浓山组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化石,为确定浓山组的时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这些材料中有两块中兽化石,虽然材料都很破碎,但对于了解该动物群的性质和确定该地层时代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化石》2014,(2)
正最早的柴达木兽化石发现于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材料稀少,并自1935年首次报道以来,一直再无此类化石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史勤勤博士在临夏盆地发现了一种新的晚中新世柴达木兽化石——短吻柴达木兽(Tsaidamotherium brevirostrum),该项发现是相隔70多年之后的该类牛科动物的第二次发现,《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57卷2期)刊发了该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查布地区下白垩统巨齿龙足印化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查布地区下白垩统中产有大量的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足迹及鸟类足迹化石,作者对这个地区的足迹化石进行全面普查,发现许多新暴露出来的恐龙足迹化石,包括兽脚类恐龙足迹一新属新种Chapuslockleyiichnogen.etichnosp.nov.属于巨齿龙类(megalosaurid)所留。与兽脚类足迹保存在一起的蜥脚类足迹Brontopodusbirdi分布凌乱,反映了造迹恐龙搏斗的场面。通过测量连续的兽脚类足迹计算,Chapuslockleyi的造迹恐龙的行走速度为4.33km/h。通过足迹化石还识别出造迹恐龙的病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1974年9月,笔者和范贵忠同志与宁夏地质局区测队二分队地层组的同志们,在阿拉善左旗豪斯布尔都盆地查干布拉格地区的绿根扎大盖附近采集到一批将在本文中报道的早渐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本文所报道的谷氏大角雷兽(Embolotherium grangeri)以及徐余瑄(1966)报道的副新两栖犀(Paracadurcodon alashanensis)为1959年采集到的。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通报》2014,(10):57-57
<正>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根据在中国发现的6件1.6亿年前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命名了神兽、仙兽2个新属的3个新种,分别是陆氏神兽、玲珑仙兽和宋氏仙兽。这些属种均属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类群"贼兽目"。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贼兽化石最早出现于晚三叠纪,在过去的170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