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方田鼠长江亚种(Microtus fortis calamorum)的生长与发育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1993年10月-1995年5月室内饲养东方田鼠的结果显示:幼鼠3日龄耳壳完全直立,4日龄能辨雌雄,8日龄披毛长全,8—10日龄睁眼,10日龄左右牙齿长全,15—20日龄可独立生活。冬季出生的约2个月性成熟,春季出生的约50天性成熟。其体重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进行拟合。依据上述特征划分东方田鼠的四个发育阶段:(一)乳鼠阶段,初生至10日龄;(二)幼鼠阶段,11至20日龄;(三)亚成年鼠阶段,21至50(或60)日龄;(四)成年鼠阶段,51(或61)日龄以上。  相似文献   

2.
东方田鼠两亚种幼体生长特征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相同驯养条件下同步测定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幼体的生长特征参数。两亚种初生幼体表型特征无明显差异。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对两亚种幼体的体重、体长和尾长,以Logistic生长方程对后足长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与描述。指名亚种雄体渐近体重、体长和尾长均大于或显著大于长江亚种,雌体前者小于后者;两亚种在17~20 d体重均已产生性二型分化,长江亚种两性个体渐近体重、体长和尾长差值大于指名亚种。两亚种雌体体重、体长、尾长和后足生长速率均相应地大于雄体,体重生长曲线拐点出现时间、瞬时生长率曲线拐点出现时间较体长、尾长和后足长明显迟缓。两亚种两性个体的后足长生长速率要大于其体重、体长和尾长。结果表明,(1)雌体较雄体早熟;(2)雄性体重指名亚种大于长江亚种,雌体相反,指名亚种性二型现象较长江亚种明显;(3)后足长较体重、体长和尾长较早地达到成熟时的大小;(4)两亚种幼体性二型分化时间早于其性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琛  王勇  张美文 《动物学杂志》2018,53(5):673-681
为了解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筑巢行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化。在实验室内采用48 h等级法和连续144 h巢材获取重量法,比较了东方田鼠长江亚种(M. f. calamorumt)和指名亚种(M. f. fortis)筑巢行为。结果表明,东方田鼠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皆能主动获取巢材并建筑质量良好的巢,具有稳定的筑巢行为;东方田鼠两个亚种的筑巢行为在利用巢材能力(P < 0.01)和获取巢材能力(P < 0.05)上皆具有显著性差异;指名亚种雌雄个体在利用巢材(P < 0.05)和获取巢材的能力(P < 0.05)上皆具有显著差异,而长江亚种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俊年  刘季科  陶双伦 《生态学报》2007,27(11):4478-4484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饥饿和食物单宁酸对东方田鼠食物摄入量和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使实验个体的食物总摄入量增加,食物摄入率及口量大小随饥饿强度的增大而增加,而觅食频次则无显著改变,实验个体每取食回合的觅食时间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觅食时间差异不显著。东方田鼠优先选择0%单宁酸食物,次为3%单宁酸食物,而对6%单宁酸食物的摄入量最少。在饥饿条件下,东方田鼠食物摄入率的增加主要源于其口量大小,觅食频次和觅摄食时间对食物摄入量增加的贡献不显著。在饥饿条件下,植食性小哺乳动物并未通过延长觅食时间,降低用于防卫、繁殖活动时间来增加食物摄入量,而是通过增加口量大小,提高其食物摄入率来满足其营养需要。验证了饥饿与植物次生化合物共同作用引起田鼠类动物生理的改变,能影响其食物摄入量及觅食行为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杨月伟  刘震  刘季科 《生态学报》2007,27(10):3983-3992
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重复的2×2×2析因实验设计,测定食物、捕食和竞争物种黑线姬鼠对东方田鼠攻击行为作用的格局。东方田鼠各处理种群攻击水平与其种群密度的相关甚为复杂,与Chitty多态行为假设的预测不一致。东方田鼠双冲突个体间的攻击水平与其体重的相关不显著,而与冲突个体的体重差异则呈显著的负相关,体重差异越大,冲突个体间的攻击水平越低。雄体攻击水平与其繁殖特征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雌体间攻击水平则受繁殖状态的影响,动情雌体间的攻击水平显著地高于非动情雌体。体重差异和食物对雄体的攻击行为具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捕食和种间竞争对雄体攻击行为的独立作用不显著,而捕食与种间竞争交互作用对雄体攻击行为的效应则达到显著水平。体重差异、食物、捕食和种间竞争对动情雌体的攻击水平均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3类外部因子交互作用的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而3类外部因子交互作用对非动情雌体攻击行为的效应则不显著。结果检验了外部因子食物、捕食、种间竞争对田鼠类动物种群攻击行为具有独立和累加的整合效应的假设。  相似文献   

6.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食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通过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阿其乌拉地区布氏田鼠春季和夏季的自然食性。该鼠于春季和夏季都最嗜食羊草,但食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食物有强烈的选择性特征,专化现象较为明显。植被的物候变化和植物体的蛋白质含量以及硅等矿质元素的含量是影响布氏田鼠进行选食的主要因素。文中还讨论了布氏田鼠的最优觅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食粪行为是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为满足其营养需求所采取的一种适应对策。实验室条件下,限制1月龄和12月龄东方田鼠摄食粪便,测定了限制食粪对食物消化率和体重生长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揭示食粪行为在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的营养及消化对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限制食粪使1月龄和12月龄东方田鼠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下降27.64 %和7.89 %,粗蛋白消化率分别下降21.39 %和12.68 %;限制食粪可显著抑制东方田鼠的体重增长,且限制食粪对幼体体重的影响较成体明显。因此,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限制食粪可降低东方田鼠的食物消化率及抑制其体重生长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东方田鼠室内繁殖与生长发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寻室内东方田鼠的繁殖与生长发育规律。方法 以F4代鼠及其仔代(F5)为对象,分别观察其繁殖与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室内东方田鼠一年四季均具有繁殖能力,春(3~4月)秋(10~11月)两季为繁殖高峰期;雌雄单一配对比多性比配对的母鼠繁殖率明显提高;母鼠怀孕期20~21d,窝产仔数3~11只,平均(4.8±1.5)只,初生重2.5~4.4g;幼鼠3 d龄耳壳全部竖立,6~8d龄被毛长全,7~11d龄开眼,10~11d牙齿长齐;15d龄左右具有采食能力,20d龄可完全断奶;60~70d龄可见个别雌鼠阴门开孔,75~90d龄可见多数雌鼠阴门开孔和雄鼠睾丸明显下位;3月龄后体重、身长增长不显著。结论 开放式(普通级)饲养环境下,室内东方田鼠的繁殖季节、窝产仔数及初生重与野生东方田鼠基本相似;种群密度、性比对雌鼠的繁殖率有明显影响;2~3月龄为性成熟期,3~4月龄为体成熟和初配时期。但成熟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同时受饲料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食物组成调查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吴林  张美文 《兽类学报》1998,18(4):282-291
采用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学鉴定法,定量调查了洞庭湖区东方田鼠(Microtusfortiscalamo-rum)的食物组成。该鼠的主要食物,在苔草地是苔草和水田碎米荠,在芦荻场是碎米荠、苦草、荻和镜子苔,在稻田区是水稻和双穗雀稗,在岗地是三毛草、一年蓬、千金子和水稻。植物叶片是其主要利用对象,在绿色食物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也取食植物种子。其食物组成的变化表明,该鼠能依不同栖息地的植被结构调整摄食对象,因而能适应湖区生活环境的灾变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东方田鼠头骨和脏器的形态学指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实验室封闭群第7、8代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calamorum)头骨和脏器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测量,并探讨了各指标在雌雄间、年龄组间的差异及其与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头骨大小在亚成年雌雄鼠间无显著差异,成年雄鼠显著大于成年雌鼠;脏器绝对和相对指标雌雄鼠间差异不显著。头骨指标、脏器绝对指标成年鼠显著长于或大于亚成年鼠,肝、肾脏、睾丸相对重量以及盲肠、大小肠相对长度在年龄组间差异显著。头骨和脏器指标(Y)与体重(X)的关系为Y=aX^b,头骨形态指标、脏器绝对重量或长度与体重正相关,脏器相对重量或长度除睾丸与体重正相关外其余均与体重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东方田鼠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乳酸脱氢同工酶在3种东方田鼠不同器官的分布.方法以大鼠和小鼠作对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3个不同地区的东方田鼠(Microtusfortis)血清、红细胞、肝脏、肾脏、肺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东方田鼠血浆中只有LDH5,血清中湖南洞庭湖地区、宁夏青铜峡地区的东方田鼠也只有LDH5,而东北地区的东方田鼠则含有LDH1和LDH5,3个地区的东方田鼠肾脏和肺中都有5种LDH同工酶,肝脏中除东北地区的东方田鼠含5种LDH同工酶外,其余两种东方田鼠均以LDH5为主(LDH5占95%以上).结论东北地区东方田鼠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与其他两地的东方田鼠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封闭繁殖的成年东方田鼠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录并分析24例麻醉东方田鼠体表心电图。结果表明,(1)Ⅰ、Ⅱ、Ⅲ、aVF导联波形较稳定,主波向上,各波较明显;(2)aVR及部分aVL导联主波向下多见,QRS波群形态多样复杂;(3)各导联T波不对称,无明显S-T段,且不在等电位线上;(4)与大鼠相比各导联波幅值均低较,心率较快。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含0% 、3% 和6% 植物酚类化合物的食物饲喂东方田鼠,测定了植物酚类化合物对其生长发育和内脏器官发育的效应。结果表明,食物蛋白质为10% 时,含3% 和6% 酚类化合物的食物饲喂的实验个体,其体重在30 d 时较对照组个体分别降低16. 4% 和32.1% (P < 0.05),在60 d时较对照组个体分别降低16.3% 和35.4% (P < 0.05)。摄食含6% 酚类化合物食物的实验个体,其肝脏相对重量在30 d和60 d时分别较对照组个体增加6.8% 和6.2% (P < 0.05),其肾脏相对重量在30 d和60 d时较对照组个体分别增加25.5% 和19.7% (P < 0.05)。食物蛋白质为20% 时,与对照组相比,含6% 酚类化合物食物饲喂的实验个体,其体重在30 d和60 d时分别下降26.7% 和27.1% (P < 0.05),其肾脏相对重量在30 d和60 d时分别增加10.0% 和11. 0%(P <0.05)。由此可见,植物酚类化合物可影响小型植食性哺乳动物生长发育和内脏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郭聪  王勇 《兽类学报》1997,17(4):279-286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以湖滩上的芦苇+荻或薹草沼泽为最适栖息地,枯水季节,多在其上生长、繁殖。汛期,随着湖水上涨,湖滩面积缩小,东方田鼠在拥挤的的压力下或直接被洪水所迫,越过防洪堤迁入垸内。东方田鼠在湖滩及农田间的迁移主要取决于湖水水位及种群密度,无固定的迁移时间。迁入垸内的东方田鼠主要分布于靠近防洪堤一带,其捕获率随着与防洪堤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个体较大的东方田鼠迁移距离较远。在迁移期,迁入垸内的东方田鼠的性比在不同的距离上无显著差异。湖水回落时,东方田鼠随湖滩出露而迁回沼泽草地。回迁时,个体较大的雄性首先回迁的比例较高。迁入垸内的东方田鼠,栖息在荒坡地的种群密度大于在农田中的种群密度;东方田鼠不在农田越冬,小部分可在岗地荒坡中越冬,但少有增殖。按迁移动因看,此种迁移乃洪水逼迫所至,而由逼迫外迁和自动回迁构成循环,保证了种群对湖区特殊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5.
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观察测定其肝指数、病理、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6周龄湖南洞庭湖种群雄性东方田鼠70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饲喂高脂肪料,对照组饲喂高纤维料,分别于第2、4、6、8、12周处死,称量体重及肝重,计算肝指数,采血检测东方田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r-GT)、胆碱酯酶(CHE)、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取肝脏HE染色后做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6周时肝脏出现了典型的脂肪肝特征,肝重和肝指数都明显升高(P<0.05),血清ALT、AST、r-GT、CHE、TC、FFA、GLU和LDL都明显升高(P<0.05),HDL和TG均明显降低(P<0.05)。镜检观察到模型组田鼠肝细胞逐渐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6周时大范围出现脂滴,8周时肝内出现弥漫性大脂肪滴,12周后出现炎细胞的浸润。结论采用高脂饲料成功诱发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提供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 对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繁殖特性和幼仔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鼠全年均可繁殖, 平均每胎产仔3.8 ±1.5 只, 妊娠期20~21 d , 繁殖间隔期39.3 ±26.4 d , 雌雄比为1.48。幼鼠3 日龄耳壳完全直立, 4 日龄开始长下门齿, 5 日龄长上门齿, 7~8 日龄睁眼, 20 日龄可断奶, 55 日龄左右性成熟。3 种生长模型(Logistic 方程、Gompertz 方程和Von Bertalanffy 方程) 对体重、体长、尾和后足的生长过程的拟合优度均很高,择优选用Von Bertalanffy 方程对体重、体长和尾长进行描述, 选用Logistic 方程对后足长的生长过程进行描述。将该鼠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4 个阶段, 乳鼠阶段: 初生至10 日龄; 幼鼠阶段: 11 日龄至20 日龄; 亚成年阶段: 21至55 日龄; 成年阶段: 56 日龄以后。对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生长、繁殖特性异同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一次性灌胃的方式研究了左炔诺孕酮-炔雌醚复合不育剂(EP-1)对雌性东方田鼠激素、生殖系统、胎仔数、受孕率的影响及药效持续时间,旨在检验其应用于野外东方田鼠不育控制的价值。结果表明,各浓度EP-1灌胃均能显著提高雌性东方田鼠的子宫系数,使子宫形态发生变化,对卵巢组织造成损伤,影响卵泡和黄体的发育,但是对雌二醇含量和子宫长度没有明显影响;60mg/kg EP-1灌胃能显著提高促卵泡刺激素含量和卵巢系数,而10mg/kg、30mg/kg EP-1灌胃对二者没有明显影响。室内繁殖实验表明,各浓度EP-1灌胃均能不同程度延迟初次怀孕时间,并降低试鼠的怀孕率和胎仔数,但抗生育作用具有可逆性且与药物浓度相关,10mg/kg、30mg/kg和60mg/kg剂量组生殖系统恢复时间分别为16 d、38 d和52 d。  相似文献   

18.
种群密度效应对成年东方田鼠内脏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种群密度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内脏器官(心、肺、肝、脾、肾、肾上腺)的影响,随机选取稳定的同性别饲养群的成年东方田鼠258只,雌雄各半,分A组30笼:2只/笼,B组15笼:4只/笼,C组11笼:6只/笼和D组9笼:8只/笼共4个密度组,饲养90d后解剖,取内脏器官,称重以及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内,除B组孕鼠的肝脏重较未孕鼠有极显著差异外,其它各组(A、C、D)怀孕鼠和未孕鼠的各内脏器官重均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密度间,怀孕鼠的肝脏重有极显著差异,孕鼠与未孕鼠的其余各内脏器官均无显著差异;雄鼠的肺重、脾脏重和雌鼠的脾脏重、肾上腺重差异显著,其余各器官重在不同密度间虽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均具有随着密度增加而器官重量逐渐增大的趋势。各个密度组中的雄性个体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显著高于雌性,且差异显著;同一性别比较,不同密度间的雌性个体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不显著,而雄性个体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则显著,随密度增大而明显增加。可见高密度压力导致内脏器官重量上有所调节,但不同脏器受密度因素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栖居的东方田鼠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有特殊抗性的啮齿类哺乳动物,受到了学者们重视并长期对它进行了实验动物化工作,规范实验东方田鼠的生产和应用并制定东方田鼠地方质量和检测标准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对东方田鼠地方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意义、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进行了阐述;比较了其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简介了标准编制的具体步骤;说明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程度;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以及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等。  相似文献   

20.
封闭群东方田鼠的病理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东方田鼠封闭群在不同年龄阶段各种病理学变化的特征,为建立东方田鼠相关标准创造条件。采用常规病理学技术,结合电镜方法,对不同年龄的46只封闭繁育的东方田鼠进行了研究和观察。结果封闭群东方田鼠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肺脏与肝脏;个别东方田鼠有乳腺癌和隐睾,东方田鼠乳腺癌的电镜特征与昆明小鼠有所不同;封闭繁育的东方田鼠主要病变有8种;不同年龄的东方田鼠病变的发生率亦不相同。因此,封闭群东方田鼠应加强病理监测,根据病理监测结果,有目的地分离病原生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