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70年代以前,发现有的细菌甲醇脱氨酶(MDH)辅基的某些性质与喋啶的相似,猜测其是一种喋啶衍生物。直到1979年,Salishury等[1]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TPIMDH辅基的丙酮加成物晶体结构,才首次阐明该辅基的分子结构,并命名为吡咯喹啉醌(P  相似文献   

2.
多饰管蓟马属是无翅、类似蚂蚁形状的一类蓟马,触角8节,通常节Ⅳ、Ⅴ、Ⅵ腹面端部有突出延伸物,无单眼,前下胸片存在;在绝大部分种类中翅胸很弱,窄于前胸,并且翅瓣缺;复眼腹面延伸大于背面,腹部节I盾板帽状。自从Pelikan于1959年在中国采到一种无翅多饰管蓟马,中国再无人报道过此属。本文记述中国多饰管蓟马属1新种,即网多饰管蓟马Compsothrips reticulates sp.nov.并与无翅多饰管蓟马C.sinensis(Pelikan)进行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WAFU)。 新种与C.sinensis(Pelikan)相似,其主要区别是新种1)触角节Ⅲ有1个感觉锥;2)复眼后鬃端部钝,不膨大;3)触角节Ⅰ~Ⅱ黑色,节Ⅲ~Ⅴ棕黄色,节Ⅵ基部棕黄色,端部棕色,节Ⅶ~Ⅷ黑色;而后者,1)触角节Ⅲ有2个感觉锥;2)复眼后鬃端部膨大很宽;3)触角全部黑色,只是节Ⅱ端部边缘灰白色,黄棕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黄蜻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前翅和后翅的雌雄二态性进行分析,探讨黄蜻雌雄性在翅上的形态差异。【方法】通过对黄蜻的前翅和后翅做数字化标点,获得翅的形态信息。经主成分分析(PCA)和薄片样条法(TPS)获得雌雄性在翅型和翅脉上的差异性。【结果】PCA结果表明,黄蜻雌雄性的前翅和后翅在翅型、翅脉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后翅间的差异更大。经TPS分析可知,雌雄性黄蜻前翅上的差异部位主要发生在亚翅结和三角室,后翅的差异部位主要发生在亚翅结、肘脉域和臀角区域。对黄蜻前后翅的大小分析(CS)可知,雌性黄蜻前后翅较大,雄性黄蜻前后翅较小。【结论】黄蜻雌雄性间的翅型结构差异性表明雌雄性在其各自生活史中履行不同的职责,特定的飞行模式逐渐形成特定的翅型、翅脉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特有植物白魔芋(Amorphophallus albus P.Y.Liu et J.F.Chen)为对象,分别在两个就地栽培实验地(四川金阳、云南永善)和一个异地栽培实验地(富源)进行传粉生物学研究(包括交配系统及气味和传粉昆虫对其繁殖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白魔芋是雌雄异熟且雌蕊先熟,雌花期时,附属器散发浓烈的恶臭气味。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花气味成分主要为二甲基二硫和二甲基三硫。野外观察到的传粉昆虫属于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包括前角隐翅虫亚科(Aleocharinae)的Atheta sp.和颈隐翅虫亚科(Oxytelinae)的Anotylus sp.。经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技术(GC-EAD)分析表明,隐翅虫触角对白魔芋花气味中的二甲基二硫和二甲基三硫有明显的反应。授粉结果显示,金阳、永善和富源3个实验地人工自花授粉和套袋的结实率都为0,无传粉昆虫的富源实验地自然结实率也为0。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白魔芋属于自交不亲和的交配系统,通过花序结构和气味吸引隐翅虫为其传粉,并提供食物和交配场所作为回报。该研究为白魔芋的繁殖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为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协同进化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持,同时为白魔芋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33-938
螟黄赤眼蜂 Trichogramma chilonis是害虫生物防治中一种重要的卵寄生蜂,其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会受到田间杀虫剂的影响。本研究选择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亚致死剂量,以两性生命表法计算种群参数,揭示了这两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对该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试验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对螟黄赤眼蜂的亚致死剂量LC20值分别为0.119和1.091 mg/L。研究结果显示,经亚致死浓度LC20的啶虫脒处理后,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卵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寿命(1.17 d)显著缩短,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 rm、周限增长率λ、净生殖力R0和世代平均历期T)均低于对照,其中净生殖力R0(27.573)显著低于对照(P<0.05)。经亚致死剂量LC20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螟黄赤眼蜂的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的亚致死剂量对螟黄赤眼蜂的增殖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亚致死剂量的啶虫脒则会影响螟黄赤眼蜂的寄生能力,在螟黄赤眼蜂盛发期,田间施用啶虫脒时,应注意其残留量对螟黄赤眼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Hox基因与昆虫翅的特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翟宗昭  杨星科 《昆虫学报》2006,49(6):1027-1033
自从1978年E.B. Lewis描述了著名的果蝇双胸突变体(bithorax)以来,大量的比较发育遗传学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形态进化的遗传基础,从而使形态进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Hox基因的研究也成为这一领域的焦点。本文综述了昆虫翅的起源及其特化类群翅的发育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一般认为,原始的有翅昆虫胸腹部多附肢(包括翅); 之后不同的体节受到了不同Hox的抑制,形成两对翅以及前后翅的分化; Ubx的不同表达导致了前后翅的分化,并且Ubx负责识别后翅。我们选择翅特化最为显著的3个类群——鞘翅目(T2鞘翅)、双翅目(T3平衡棒)和捻翅目(T2平衡棒),结合Hox的表达情况讨论了翅的特化机理。目前已知双翅目和鞘翅目的翅的控制模式存在巨大差异,两种模式的比较研究对于理解翅的形态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捻翅目昆虫的研究则很少。  相似文献   

7.
徐守珍  吴建功 《昆虫知识》1996,33(6):338-340
杨干透翅蛾Sesiasiningensis(Hsu)是杨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山西、青海、甘肃、内蒙古。在晋中地区为害猖獗。1980年以来,太谷县、祁县、榆次市等平川6县(市)大面积杨树遭受危害。树干基部被钻蛀,不仅影响树木生长,而且极易风倒。太谷县1986年一场6级大风刮倒26万株被害杨树,可见其对杨树生长已构成严重威胁。1986~1993年作者对该虫在晋中地区的发生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1形态特征(见图)成虫:前后翅均透明,前翅狭长,后翅扇形,缘毛深褐色。雌虫体长25~30mm,翅展45~S50mm,触角棍棒状,端部…  相似文献   

8.
翅茎香青中黄酮物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翅茎香青的茎、叶和花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及其黄酮粗提物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02-·)的清除能力.方法: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醇(95%)为溶剂提取翅茎香青各部位的黄酮物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及黄酮粗提物对OH·及02-·的清除率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翅茎香青花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对OH·的清除作用也较好,其叶的黄酮粗提物对O2-·的抑制作用较好.结论:翅茎香青茎、叶和花的黄酮粗提物对OH·和O2-·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这将为我们日后的研究工作起到铺垫及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果翅对梭梭属(Haloxylon)种子萌发行为的调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魏岩  王习勇 《生态学报》2006,26(12):4014-4018
种子萌发行为的受控机制是生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果翅存留实验研究了在不同贮藏时期果翅对梭梭和白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新成熟的梭梭种子具有高的萌发率(〉90%)。梭梭果翅对秋天新成熟的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萌发率〈50%),使种子处于强迫休眠状态;果翅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到翌年春天(4月)这种抑制作用已完全解除,果翅对梭梭种子的抑制主要是化学抑制。果翅对梭梭种子萌发行为的调控作用确保了种子在合适的时间萌发与种群的成功定居,也正是梭梭在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②新成熟的自梭梭种子萌发率为59.5%,贮藏1个月后达到80%。表明种子存在短时期的生理后熟现象。白梭梭果翅在每一贮藏时期对其种子的萌发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翅+种子(将果翅与种子剥离。一起放人培养皿中)也部分地抑制种子的萌发,因此,果翅对白梭梭种子萌发的抑制既有化学抑制也存在机械抑制。果翅对种子萌发的抑制,限制了白梭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正> 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 hyles L.属鳞翅目,天蛾科,透翅天蛾亚科,是为害中药材黄栀子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数百亩黄栀子遭受咖啡透翅天蛾的为害严重、叶片、嫩枝被蚕食殆尽,造成光秆而枯死。从1982年起,我们对咖啡透翅天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从雷公藤根皮中提取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雷公藤粗提物中甲索含量,并将雷公藤粗提物配成5%的乳油,用浸叶法和药膜法测定小菜蛾二龄幼虫、烟粉虱成虫以及无翅成蚜的室内毒力,并以几种杀虫剂作为对比。结果表明:该批雷公藤粗提物中甲素含量为0.0012%;5%雷公藤粗提物乳油对小菜蛾二龄幼虫、烟粉虱成虫以及无翅成蚜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与其他几种常用杀虫剂相比活性较低,还需对其进一步精制和提纯。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粗提物毒力测定及甲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从雷公藤根皮中提取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雷公藤粗提物中甲素含量,并将雷公藤粗提物配成5%的乳油,用浸叶法和药膜法测定小菜蛾二龄幼虫、烟粉虱成虫以及无翅成蚜的室内毒力,并以几种杀虫剂作为对比.结果表明:该批雷公藤粗提物中甲素含量为0.0012%;5%雷公藤粗提物乳油对小菜蛾二龄幼虫、烟粉虱成虫以及无翅成蚜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与其他几种常用杀虫剂相比活性较低,还需对其进一步精制和提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开发一种高效环保型白蚁饵剂.[方法]选定烯啶虫胺和溴虫腈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筛选毒力较高药剂进行驱避试验,并制备3种不同剂量的肠衣饵剂,开展室内白蚁毒杀效果试验和园林白蚁防治效果试验;选用合适剂量肠衣饵剂进行堤坝黑翅土白蚁诱杀试验,并用挖巢法检测肠衣饵剂对堤坝黑翅土白蚁的诱杀效果.[结果]1.6tg/mL烯啶虫胺处理黑翅土白蚁72 h后校正死亡率达100%,16 μtg/mL溴虫腈处理72 h后黑翅土白蚁校正死亡率也达到10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黑翅土白蚁的LC5o值低于溴虫腈,100 μtg/mL烯啶虫胺处理8h后对黑翅土白蚁无显著驱避作用.3种剂量烯啶虫胺肠衣饵剂处理72 h后,黑翅土白蚁校正死亡率均在60%以上.将不同剂量的烯啶虫胺肠衣饵剂投放到园林中45 d后,肠衣饵剂基本被食空,施药点周围无白蚁及活动迹象.在福建省水库大坝周围投放60 μtg/g烯啶虫胺肠衣饵剂,3个月后肠衣饵剂未发霉且基本被食空,6个月后挖巢发现蚁道内无黑翅土白蚁活动,白蚁巢体出现死亡和坍塌情况.[结论]60 μg/g烯啶虫胺肠衣饵剂对园林和堤坝中的黑翅土白蚁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是一种高效环保型白蚁肠衣饵剂.  相似文献   

14.
欧俊  郑思春  冯启理  刘琳 《昆虫学报》2013,56(8):917-924
翅原基发育分化与昆虫的个体发育紧密联系, 对昆虫翅发育的研究有助于阐述昆虫的发育过程。另外, 翅的形成是一些农林害虫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翅发育分化有助于我们从翅发育的角度控制农林害虫。目前, 翅发育分化在果蝇Drosophila中研究已较为深入详细。果蝇翅发育分化主要包括4个阶段: 翅原基(wing disc)的确定, 前-后(antero-posterior, A-P)和背-腹(dorso-ventral, D-V)组织中心(organizing center)的建立, 翅区(wing region)的确定, 以及翅区的进一步分化。具有homeobox序列的基因(homeobox 基因)如Engrailed (En)、 Apterous (Ap)和Ultrabithorax (Ubx), 分泌蛋白如Wnt家族成员Wingless (Wg)及TGF-β超家族成员Decapentaplegic (Dpp)和Hedgehog (Hh), 以及翅原基特有的核蛋白编码基因Vestigial (Vg), 共同调控了翅原基的正常发育分化。本文综述了果蝇翅原基发育分化的过程及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发现, 为翅原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束颈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记述在新疆采到的束颈蝗属新种透翅束颈蝗Sphingonotus hyalopterus Zheng et Chao,该新种近似于黄胫束颈蝗 Sphingonotus savignyi Saussure,主要区别为:(1)后翅顶端无暗斑,(2)后足股节内侧黑色,近端部具一淡色横纹,(3)后足胫节淡青蓝色。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发现黑翅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翅鸢(Elanuscaeruleus),在国内仅广西、云南、浙江和河北有分布记录。笔者1997年5月获得一只采自儋州市的黑翅鸢幼鸟,饲养至今。同年9月又获得一只采自海口市丁村的成鸟,其量度衡如下(单位:g、mm):采集地年龄体重全长嘴峰翅长尾长跗?..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中国缨翅目管蓟马科一新纪录属,匙管蓟马属(Mystrothrips)。该属的主要特征为:全身、触角和足布满网状花纹,前胸背板具5对发达的鬃。本文还详细描述了黄匙管蓟马(Mystrothrips flavidus)的形态特征,并首次描述了该种的长翅型。该种原记载于日本,现于我国广东省发现。研究标本保存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实验考试2 生物化学 100分,90min。 介绍: 在酸性条件下,酸性磷酸酶使磷酸化的分子释放磷酸离子。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酸性磷酸酶的比活力(性)。任务1,测定土豆粗提物中酸性磷酸酶的活力。任务2,测定任务1粗提物中的蛋白浓度。结合任务1和任务2.可获得酸性磷酸酶的比活力(性),它的活力用每单位时间每单位蛋白量表示。比活力(性)是蛋白纯度的指标,它的值随蛋白纯度的提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王林瑶 《昆虫知识》1998,35(6):355-356
缨翅蛾属于缨翅蛾科(Pterothysanidae),此科隶属于锚纹蛾总科(Calliduloidea),此总科只有缨翅蛾科及锚纹蛾科(Callidulidae)两科。总科的特征为:喙存在,缺少下颚须,触角丝状或短梯状,基部后方有毛隆;前翅M2基部接近M3,前、后翅均缺1A,后翅有或无退化的小翅缰;腹部缺鼓膜器;有日间活动习性[1]。缨翅蛾科与铺纹蛾科的区别在于:前者体型细瘦,很似尺蛾,后翅之十R;与民在中室外方接近,后缘有似缨的污白色长缘毛,而后者形似蝶,后翅S+R;与R产中室外方远离,后缘无长毛;前翅有近似锚纹形的赤色斑。缨翅蛾主要产于…  相似文献   

20.
日本黄脊蝗的一种发音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日本黄脊蝗patanga japonica(I.Bolivar)在凉山州分布较广,主要为害甘蔗、玉米、高梁、水稻等禾本种作物,是该地区农作物的一大害虫。笔者观察到该蝗除具备飞翔中后足股节-翅脉摩擦发音器外,还具有另一种在停止状态下也能发音的发音器(后足内距-前翅翅脉摩擦发音器),现将后一种发音器介绍如下。 一、后足内距-前翅翅脉摩擦发音器的部位、构造与功能 后足内距-前翅翅脉摩擦发音器由音剉(前翅径脉中部之前的部分翅脉)和刮器(后足胫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