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激光辐照蓖麻蚕的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激光波长和不同形式的激光照射蓖麻蚕蚕卵,观察蚕卵的孵化率;蚕血液的酯酶同工酶、血清蛋白、染色体等在激光照射前后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2.
激光照射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YAG倍频激光器对中华大蟾蜍四细胞期胚胎进行照射,观察胚胎的生长、发育,并对激光照射致畸的胚胎在尾芽期用压片法进行染色体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后正常的胚胎其染色体无变化,激光照射致畸的胚胎其染色体有丢失和加倍等变化。  相似文献   

3.
He-Ne激光照射对金鱼受精卵及其幼鱼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eNe623.8nm激光照射金鱼精卵,并对其受精率、孵化率和孵化时间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适宜剂量的激光照射对金鱼受精卵发育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跟踪观察发现,经激光照射而孵化出的金鱼有较大的变异效应。  相似文献   

4.
应用YAG倍频激光器选择不同能量密度激光微束对中华大蟾蜍4细胞期胚胎进行照射,观察胚胎的生长、发育状况,统计出膜率、畸胎率和死亡率。实验结果表明:低能量激光照射明显地提高了胚胎的孵化速度,且使畸变率降低;而高能量激光对胚胎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使畸变率增高。不同能量密度激光微束照射中华大蟾蜍早囊胚,0.5h后制备样品进行双向电泳,凝胶成像后用PDQues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激光照射对蛋白质点数及其分布有影响,影响程度与照射激光密度有关。结论:激光照射可以影响胚胎发育和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氦氖激光对离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低功率激光照射治疗的机理,本实验用氦氖激光照射离体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其吞噬鸡红细胞折功能。当照射15分钟时,巨噬细胞蚕噬功能达到最大值,以后开始下降,照射至40分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至对照组以下,出现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58 nm低能量激光照射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纤维连接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通过658 nm激光照射人牙周膜细胞,观察能量密度为1.86 J/cm2和3.72 J/cm2激光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效应、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变化.结果:1.86 J/cm2和3.72 J/cm2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人牙周膜细胞,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效应.3.72 J/cm2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可提高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能量密度为1.86 J/cm2的激光照射人牙周膜细胞72 h后,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分泌量增加.结论:658 nm低剂量激光照射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适量的低剂量激光照射人牙周膜细胞可促进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用铜蒸气激光照射人脐带带血造血细胞,观察低能量激光与集落因子对造血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显示激光加CSF对造血细胞GM-CFUc有协同增殖作用,与单用激光照射组,CSF刺激组及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激光照射后角膜蛋白质化学组成的改变,探讨激光角膜损伤的发生机制,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激光损伤组,选取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角膜组织酰胺I带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各吸收峰进行定量分析,观察激光照射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显示,激光照射后出现蛋白质二级结构吸收峰的位移和积分百分比的改变。激光照射可使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蛋白质结构稳定性下降和蛋白质生物功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e-Ne激光照射鼠巨噬细胞对线粒体跨膜电势的影响,及其与激光剂量的关系。方法:用亲脂性阳离子荧光染料Rhodamine123对鼠巨噬细胞线粒体作荧光标记,以不同的激光剂量照射,采用图像分析系统(IAS)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跨膜电势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低功率He-Ne激光照射5,10,15min,激光剂量分别为0.649,1.388和2.082J/cm^2,巨噬细胞线粒体跨膜电势荧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用He—Ne激光照射新西兰白兔的穴位。照射外生殖器后,兔子宫和卵巢细胞超微结构在形态及数量上发生改变。线粒体数目增多,嵴长且密;高尔基复合体及内质网扩张,同时还观察到较大功率照射实验组内部分细胞膜性结构受损现象。结果表明:适当功率激光照射后,可反映出氧化代谢率高,能量代谢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11.
黑节草从传粉到受精约需130d,精子在花粉管中形成,胚囊发育属蓼型胚囊,因反足细胞较早退化,故受精前胚囊多只由卵器和中央细胞组成。精卵核融合时,精核染色质进入卵核后凝集成颗粒状,并在原位与卵核的染色质融合,雌、雄性核仁一直维持至合子的第一次分裂期前。双受精作用正常,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初生胚乳核发生2-3次分裂后逐渐退化消失,胚的发育局限于球形胚阶段。  相似文献   

12.
高粱SSA-1无融合生殖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常规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水平观察了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SSA-1 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发生。高粱SSA-1 的无融合生殖为无孢子生殖和二倍体孢子生殖两种类型。两种生殖类型的单核胚囊经3 次有丝分裂形成7 细胞(8 核)的成熟胚囊,由卵细胞、2 个助细胞、2 个极核和3 个反足细胞组成。反足细胞迅速分裂增殖,形成由20—30 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此外,还具有一定频率的无孢子生殖多孢原和多胚囊现象。在未授粉情况下,卵细胞自发分裂形成典型的禾本科类型单子叶胚。经切片统计表明,SSA-1 的无融合生殖频率为42% ,证明该系为一兼性无融合生殖系。文中还讨论了SSA-1 无融合生殖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实验的方法来研究 Fundulus heteroclitus 卵子分裂球的发育能力,最早的工作是 Morgan 1893和1895年的报告。他在2细胞时期,用针穿破卵膜,刺死一个分裂球。针抽出后,轻轻的抑压卵膜,挤出刺死的分裂球的细胞质,但不损伤下面的卵黄。经过这样手术以后,遗留在膜内的分裂球能继续发育。68个卵子中,20个左右在胚胎形成前死亡,其余都能继续发育,成为正常的胚胎。胚胎的身体一般比正常的小,比正常的二分之一来得大。Morgan 在他1893年的论文中,认为去掉一半分裂球的卵子,发育成为大于二分之一胚胎的原因,是留存的细胞质多于二分之一的结果。因在2细胞时期,  相似文献   

14.
鸡心李胚囊及受精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宗清  黄义江 《植物研究》1982,2(4):145-154
鸡心李(ycopodium cernuum Marsh var.)胚囊发育多数不正常。卵器,极核,反足细胞的数目和在胚囊内的部位有不正常。卵器细胞核,极核,反足细胞核的结构动态有不正常。核物质有穿出现象。受精作用多数不正常。进入胚囊的精子数目、大小、形态、结构有差异。精子有蝌蚪形者,可能有利于主动运动。有单精受精,多精进入卵器或单极核受精。精子染色质有穿出现象。胚囊发育不正常,精子不正常,受精作用不正常,导致败育,果仁腐烂,果实早落。防治方法建议用人工引变,改进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15.
硬骨鱼类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不同属、科、目的硬骨鱼类作材料进行体细胞核移植研究。鲫鱼(Carassiusauratus)、鲮鱼(Cirrhinusmolitorella)和尼罗罗非鲫(Tilapianilotica)的体细胞核(头肾细胞)移植到鲤鱼(Cyprinuscarpio)的成熟去核卵中,通过继代核移植,在鲫鱼体细胞核和鲤鱼去核卵的属间组合中,获得发育到血液循环期的幼鱼;在鲮鱼体细胞核和鲤鱼去核卵的亚科间组合中,获得发育到心脏跳动期的晚期胚胎;在尼罗非鲫体细胞核和鲤鱼去枚卵的目间组合中,获得发育到肌肉效应期的胚胎。由于是直接用成鱼体细胞核作供核体进行核移植,因而能够克服供体鱼和受体鱼不同步产卵的困难。实验结果表明,这对进行硬骨鱼类核质杂交研究无疑是一种简便而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赤苎无融合生殖细胞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赤苎(Boehmeria silvestrii (Pamp.)W.T.Wang)细胞胚胎学研究表明,其生殖模式属无融合生殖的二倍体孢子生殖(diplospory),但其未减数胚囊的发育途径不同于已报道的类型。大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I在到达终变期时停滞,染色体呈单价体状态并维持较长的时间。在尚未到达以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出现为特征的中期I前,大孢子母细胞由终变期直接“跳”入间期,从而始终保持了二倍体水平。减数分裂Ⅱ正常进行并产生二倍体二分孢子。珠孔端孢子退化,合点端孢子经3次分裂形成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和3个反足细胞的八核胚囊。胚和胚乳分别起源于卵和次生核未受精的自发分裂。胚乳属核型,其发育早于胚。  相似文献   

17.
小麦成熟胚囊卵细胞中存在较多围核分布的淀粉粒和少量散布的脂类颗粒;两个助细胞中积累很多脂类,未见有淀粉粒存在;中央细胞中存在中等量均匀分布的淀粉粒和脂类颗粒。受精时期,胚囊内各细胞中淀粉粒变化不大。精卵核融合时,卵细胞和中央细胞中的脂类分别存在一个积累高峰。合子与相应时期游离核胚乳中的脂类颗粒均较少。原胚初期,每个原胚细胞及胚乳原生质中均积累较多脂类。珠孔附近的内珠被细胞中脂类颗粒较多,并存在一个有规律的变化。在观察的所有发育时期的胚珠中,均未发现贮存蛋白质。胚珠中脂类的一系列变化可能与雌性细胞的营养、胚胎发育初期的养料及花粉管的定向生长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云南油杉受精过程中新细胞质及蛋白泡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在受精前,精核与卵核周围的细胞质鞘不明显。受精后,合子核周围出现细密的新细胞质。应用孚尔根核染色法,可以较清晰地将新细胞质染出,呈现较弱的正反应,而合子的核质及受精前的精核与卵核染色极弱。卵细胞质及其中的蛋白泡均为负反应。原胚形成后,除上层外,其余几层细胞质内开始积累淀粉粒。此时胚原细胞核的孚尔根染色深度有所增加。幼胚形成后,在顶端的胚原细胞群中核的孚尔根染色反应已恢复正常。在原胚及幼胚胚原细胞质中也呈现很弱的正反应。在电镜下,胚原层细胞质及新细胞质中均含有核样电子致密小体或称作染色质小体,而原胚莲座层细胞质及四周套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则不含这种核样小体。因此,大蛋白泡在卵核形成的早期数量不多,当合子形成时含量最高,而随着游离核的分裂进程,蛋白泡以及原卵质均逐渐地解体,在原胚形成后全部消解。  相似文献   

19.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 Matsumura,白跗平腹小蜂PseudanastatusalbitarsisAshmead,松毛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solitarium(Hartig),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和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kuwanae(Howard)是松毛虫卵期几种主要寄生蜂。通过对上述几种寄生蜂寄生习性的研究表明: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不但能寄生新鲜害虫卵,还可以寄生对方已寄生并已发育1—3天的寄生卵,但羽化率均不高;松毛虫宽缘金小峰不寄生新鲜害虫卵,专门寄生赤眼蜂寄生后已发育1—7天的寄生卵,其中又以赤眼蜂发育3—5天的卵寄生率和羽化率为最高。除赤眼蜂和平腹小蜂可以混合使用外,其它蜂种混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相互排挤的现象。如果先让平腹小蜂寄生尔后再让赤眼蜂寄生或先让赤眼蜂寄生,尔后再让跳小蜂或黑卵蜂寄生,能够提高卵块寄生率和充分发挥各自天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竹节参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雌配子体(胚囊)的发育过程。竹节参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线形排列的大孢子四分体。胚囊发育属蓼型,由合点端大孢子发育而成。游离核胚囊时期,胚囊珠孔端的细胞器种类和数量都较胚囊合点端多;胚囊合点端相邻的珠被细胞中有含淀粉粒的小质体,与胚囊珠孔端相邻的退化中的非功能大孢子中则有含淀粉粒的大质体和大类脂体。成熟胚囊中,反足细胞较早退化;极核融合成次生核;卵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器数量较少;助细胞则有丰富的细胞器和发达的丝状器。PAS反应表明,受精前的成熟胚囊中积累淀粉粒。次生核受精后,很快分裂产生胚乳游离核,到几十至数百个核时形成胚乳细胞。卵细胞受精后则要经过较长的休眠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