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前,举世闻名的美国“生物圈二号”(Biosphere 2)实验在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后被迫宣布失败了。但是,它作为世界上首次进行的运用生态系统原理维持时间最长的封闭住人实验,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经验与教训呢?对于在陆地上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哪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居住在“生物圈一号”的人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能否建造一科完全脱离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怎样才能使生态系统持续地为人类造福?“生物圈二号”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的思考。 “生物圈二号”是相对于地球生物圈(生物圈一号)而获名的。她位于亚利桑那沃洛克镇,那里光照强烈,环境相对荒凉。“生物圈二号”建成于1991年5月,占地面积1.28公顷,封闭空间20.4万立方米。工程建造经费约2亿美元,运转费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出现的热门课题之一的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中,各国生态学家纷纷尝试了不同的实验手段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从而预测全球CO_2浓度及温度升高后植物及生态系统的反应。各国学者所设计的实验装置有环境控制室、开顶式同化箱装置、自由CO_2气体施肥装置等。除此之外,英国陆地生态研究所设计的小型生物圈和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沙漠上的生物圈二号也在进行有关研究。尤其是生物圈二号以其设计独特、工程浩大而闻名于世。目前,生物圈二号在进行了两年半的封闭住人实验后,转入全球变化生态学的研究。 美国生物圈二号建于1991年。玻璃封闭空间达3.15英亩,栽培植物种类近一千种,内有热带雨  相似文献   

3.
生物圈二号亲历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6月,我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圈二号研究中心主任布鲁诺·默伦诺博士邀请,前往著名的生物圈二号(以下简称“生物圈”)进行合作研究。研究课题为植物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工作地点在“生物圈”内。 10月30日我踏上了赴美的行程,乘飞机经东京、旧金山,于美国时间10月30日下午5时抵吐森机场。一位50岁左右的美国老太太微笑着把我接到去“生物圈”的车上。沿途风景是经常从电影上看到的美国西部的沙漠景观:许多高大的仙人掌科植物,一些豆科树木;偶有鹿群、野兔出没,还有自由放养的牛群。生物圈二号座落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沃洛克镇开阔的山地荒漠上,海拔高度约1700米。生物圈二号所以选在此地,是因为这里日照强烈,且相对荒凉,有些相似于太空中某些星球上的环境。生  相似文献   

4.
进入“肺”部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生物圈二号周围有两个白色的巨大的“肺”,呈半圆形,每个直径约30米,高度15米。由三角形空心钢管构成骨架,外壳封以薄型钢板。因为生物圈二号为全封闭式结构,里面的空气压力必须与外界平衡方能保证“生物圈”结构的安全。因此设计人员在“生物圈”的东西两个部位各设计了一个“肺”,主要起调节“生物圈”内大气压的作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以一睹“肺”内部之容,这就是陪  相似文献   

5.
引言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加以保护、研究和持续利用的关键区域。中国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已建立自然保护区700多处,在实施“联合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内和国际的联合行动。为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联合行动,1993年4月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建立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做出这一决定的考虑是: ——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是十分有影响的国际渠道,这一计划所提出的生物圈保护区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家园—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的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依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是在地球上有了生物圈之后才出现的,并成为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有了人类以后,对生物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断地改变着生物圈。 早在145年以前,美洲的一位印第安酋长Sealth在斥责企图购买其部落土地的白人移民者时说过:“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这是1854年的事了,从那以后,全世界人口的增加,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导致全球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逐年减少,许多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但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  相似文献   

7.
“人与生物圈(MAB)”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针对全球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问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计划,至今巳实施了40年。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核心理念非常明确: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环境保护的问题不能脱离与人类生活和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广西僮族自治区玉林师范植物实验园地管理员、共青团员蒋少芳,破除迷信“专家”和妄自菲薄思想,经过几年的苦战,终于培育成功高额而丰产的水稻良种“玉师一号、二号、三号”,为祖国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在1955年,他利用玉米和水稻进行无性杂交(嫁接),经过六十二次的失败,终于在第六十三次获得成功,育出了新的品种,这杂种株高5尺多,分蘖达100多条,穗长一尺,每穗500粒,开辟了单子叶植物嫁接,  相似文献   

9.
1996年12月15日至21日在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举行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培训班暨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评估研讨会”。此次活动是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共同主办,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承办的。来自全国自然保护区、科研单位、保护区管理部门、当地政府及旅游部门,以及来自蒙古的3名代表共计46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与评估活动。  相似文献   

10.
如何管理好生物圈保护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学家们,在探讨世界保护区有效管理中,提出了“生物圈保护区”这个新的概念和专门术语。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保护区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全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是实施生物圈保护区战略最为积极而有效的国家之一,至今不仅已有24个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而且还建设了自己的国家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拥有102个成员。它们都是我国保护区管理较有成效的佼佼者,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待完善。一、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概念与任务生物圈保护区最主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北京植物生理学会和中国植物学会生理专业委员会,于1991年8月24日在北京大学联合召开了1991年年会。与会代表150人。收到论文共104篇,内容涉及植物生长物质,光合作用,分子生物学,核酸、蛋白质和酶,代谢和贮藏,细胞和组织培养,生长和发育及环境生理等领域。会上总结了学会两年来的工作,听取了由吴相钰、匡廷云和胡志昂教授分别作的“植物生理学发展的战略”,“挑战和机遇”及“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进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协调、云南大学和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共同执行,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的“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以下简称BCSD项目),自1995年11月启动以来,经过了3年的实施,于1997年11月圆满结束,并取得较好成果。1997年11月3日至6日在西双版纳召开了“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的国家科委、林业部和部分自然保护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的“实施‘生物圈保护区塞维利亚纲要’研讨会”于1997年7月21日至25日在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召开。4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已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12个生物圈保护区及正在申请纳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植物数据库的研究和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科学数据库的中国经济植物数据库成果鉴定会于1991年12月4日在北京香山植物园召开。与会专家对该项成果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该项成果在理论上、方法上和内容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可靠性。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1987年设置植物信息与定量分析课题组,并建立中国经济植物数据库研究课题,开始系统地、全面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建立了12个数据库。该库是目前国  相似文献   

15.
自1989年美国正式宣布实施“人类基因组的作图与测序”这项巨大的生命工程后,日本于1991年4月提出了与之同等重要的“水稻基因组研究计划”(RGP),1991年10月正式实施。根据国情,我国也于1992年8月正式宣布实施自己的“水稻基因组研究计划”。为了更好地了解日本的“水稻基因组研究计划”,取人之长,下面对其有关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广西猫儿山     
《人与生物圈》2011,(3):110-111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开始启动申报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工作,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提名表在2011年2月16—18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顾问委员会上获得初步通过,正式通知将于2011年6月28—7月1日在德国举办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第23届国际协调理事会(MAB-ICC)上公布。  相似文献   

17.
农业研究中心——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植物工程研究所2小组说,一旦在科学技术会议生命科学部会上认可3月12日申请的基因重组水稻的非封闭式实验计划,就发表实验计划的详细情况。因此,5月终于开始在一般温室进行重组水稻二种栽培试验。农业研究中心和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培育的重组水稻“水稻1号”是用基因操作技术在“日本睛”中导入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编码蛋白基因;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植物工程研究所培育的重组水稻“水稻2号”是用基因操作技术在“绢光”中  相似文献   

18.
《人与生物圈》1996,3(3):34-4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1976年建立以来,1984年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并制定了生物圈保护区行动计划。至1994年,该计划已经实施十年有余,在解决现实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然而,实践的发展使生物圈保护区的运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及《生物多样性公约》颁布以后,一方面生物圈保护区的意义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认识和解决,其进一步发展需要更为清晰和合乎当今形势的思路和方向,在这一背景下,UNESCO于1995年3月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了第二次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大会讨论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并已经UNESCO第二十八届会议和人与生物圈(MAB)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十三届大会审议和批准。下面是全文刊登的“塞维利亚大会”情况介绍和“UNESCO第二十八届会议实施决议”及其审议批准的两个纲领性文件(译文):Ⅰ.《塞维利亚生物圈保护区战略》;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法规框架》,以供广大读者了解和参考,特别是对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界对“生物圈2号”褒贬不一,但这一尝试的最重要意义是使人类知道,大自然系统难以被人工完全模拟。海洋馆尝试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人工环境,可以类比为“海洋2号”。它告诉人们:大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人类对它的认识永远是冰山一角。这对走入21世纪开发海洋的人类,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关于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问题,开始于意大利人M.Malpighi(1628—1694)和英人N.Grew(1672—1761)的研究。二人主要从植物解剖着手以衡度植物体内运输组织的功能。Malpighi于1679年第一次进行环割实验,他观察到环上枝条没有萎蔫,并且在靠近环上面切口变形成了瘤。此后,森林学家Theodor Harting于1837年第一个发现了篩管,他的一系列实验与显微镜观察,实际为目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