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陆生脊椎动物残留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荣祖 《动物学报》2004,50(5):841-849
在第四纪冰期中 ,中国东部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 ,长期存在争议。中国东部地区冰川说的创始人李四光教授在提出该学说时 ,从古生物方面未得到冰期生物群的证据。现存生物种的地理残留现象可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本文作者依据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的北方残留、热带 -亚热带残留、温带湿润带残留等现象 ,推断 :(1)在冰期的冷期中喜暖动物南迁时 ,中国东部地区是一避难地 ;(2 )在中国东部地区未见有典型冰川残留种的存在 ;(3)一些湿润种的间断残留分布与中国北方黄土及干旱气候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此结论似不支持中国东部冰川说  相似文献   

2.
去年年底,科学出版社以古生物志形式出版了《陕西蓝田公王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胡长康、齐陶著)。这本书是对于著名的“蓝田人”共生的哺乳动物群的一份研究报告。陕西蓝田地区是我国新生代地层发育好、出露全、含脊椎动物化石丰富的典型地区之一,解放后我国地质古生物工作者在此作过大量的工作,1964年11月曾在这儿召开过现场会议,有关的地质、地层、地貌、冰川、古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风景区”金佛山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南川市境内,属贵州大娄山东段的一条支脉。金佛山地区由金佛、柏枝。黄坝三座山组成,总面积1300平方公里。主峰风吹岭海拔2251米,是大娄山脉的最高峰,最低处鱼跳岩海拔340米,相对高差达1911米。金怫山地区,山形独特,自然环境复杂,地质古老。北坡地势较陡,峡谷深切;南坡地势平缓,林木茂密。金佛山地区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由于东北部大巴山脉和西南部云贵高原的娄山山脉,像屏障一样缓滞了冰川的袭击,再加上受四川盆地内陆与云贵高原气候的影响,因此形成了自身多雨雾、湿润的气候…  相似文献   

4.
廖梦娜  金伊丽  李晨瑜  李凯 《生态学报》2020,40(3):1089-1100
青藏高原东南部高寒山区广泛发育冰川湖泊,湖泊沉积过程同时受控于区域气候、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湖泊形态特征。基于放射性210Pb/137Cs和14C定年法,对巴松错沉积物理(粒度、分选系数)和化学指标(TOC、TN、C/N)进行分析,发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湖泊沉积过程显著变化,表现为迅速变缓趋势。通过分析区域树轮重建的气候序列(温度、降水及相对湿度)及冰川地貌调查资料,认为气候变化及流域冰川分布位置是影响该湖泊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小冰期末期冰川前缘靠近湖区,随后温度上升导致冰川融水激增、水动力加强,从而引起湖泊沉积粒度的粗化。随着冰川前缘不断后退,径流输送距离增长、沉积分选变好、粒度细化。此外,该地区活跃的地质活动也可能是湖泊沉积过程明显变化的重要诱因。湖泊沉积硅藻是研究气候环境变化的有力指标。过去200多年巴松错硅藻组合变化不明显(DCCA=0.47 SD),说明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未超过其生态阈值。通过与其他沉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巴松错硅藻记录受到流域水文和湖泊沉积过程影响,主要表现为外源输入和/或湖岸浅水区来源的底栖属种在湖心沉积物中的相对丰度增加。1770-1901年总体上具有较低的Procruste残差,说明期间沉积硅藻和粒度具有较一致的波动过程,也说明了巴松错沉积硅藻记录对沉积过程的响应较为敏感。藏东南地区很多湖区均受到冰川和地质作用的强烈影响,因此在利用微体古生物手段对该地区湖泊进行气候变化研究时,建议考虑沉积过程的影响并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中旬,我们在井冈山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王方辰老师在调查野茶、古茶资源时,偶然拍到了一组奇特的地质地貌图片,怀疑可能是第四纪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和冰川堆积物、冰川漂砾等,但是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有关井冈山地区有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记载和报道,故不敢确定。回京后,我们专门拜访了中国MAB的老朋友,地质学家韩同林研究员,他从我们拍摄的照片特征分析,认为应该是冰臼和完全有可能是冰碛和冰川漂砾。同时,为慎重起见,74岁的韩老师克服了年纪大等诸多困难,亲赴井冈山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归来后,又连续加班工作半个多月,查找地质纪录、比对卫星图片再结合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得出了初步的结论。韩老师建议,应开展大规模的考察调研,以获得更多的现场样本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捷(1894年4月29日-1977年1月30日),河北成安县人。我国著名的区域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及水文地质学家;周口店遗址大规模系统发掘的最早的中方负责人;地质学会创立会员之一:中国第一批地质学家之一。李捷先生对中国东部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有很大成绩,他在我国许多省份做过很多开创性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7.
冰川,这类在地球表面的寒冷地区,由多年积雪积累起来的,并具有一定形态和运动着的冰体,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一条条如玉龙盘舞,如银蟒蜷伸,装扮了多少单调的高原山峰。正因为有了冰川,高原的天才更显其蓝,高原的水才更现其碧,高原的草也才更展其绿,高原的花也才更示其艳,而高原风光也才变得无限美丽;正因为有了冰川,高原上的江河湖溪才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也正因为有了冰川,人们才有可能对高原风光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无限的向往。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不仅山于其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而为世人所瞩目,它更以其发育着众多的冰川以及千姿百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几年的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介绍冰川、冰期等文章。冰川、冰期的涵义是什么?冰期是否那么可怕?它们对生物的发展有何影响?它们究竟是怎样产生、发展、而最后又消失的?新的冰期是否快要来临?下面对这些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一、冰河与冰河时代冰河又叫冰川。在普通河流中流动的是水;而在冰河中流动的则是冰。这是冰河与普通河流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二份圆柏年轮标本,均采自祁连山。 根据圆柏年轮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地区900年温度变化和近300年的降水量变化。 根据同一时期的温度和降水最组合状况,阐明祁连山地区近300年冰川有过二次前进和三次退缩。  相似文献   

10.
在北极的荒野中,有一座废弃的淘金小镇——冰川溪(Glacier Run).一条冰川延伸到小镇边缘,另一条则明显退缩,被冰川破坏的公路也显露出来.小镇早已人去楼空,雪鸮把一座仓库当成了家;加州海狮和港海豹占据了码头;北极熊和棕熊则时常出没在房屋中,还把传送带当成了空中走廊……  相似文献   

11.
前言清江所在的鄂西南地区因发现孑遗植物水杉而闻名于世。水杉在第三纪分布甚广,由于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在许多地区都已消失,唯独在此依然生存。使水杉安全渡过第四纪冰期的自然环境因素,对其它生物类群的影响如何,这是值得生物学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脊椎动物方面,曾有过  相似文献   

12.
固体水库     
我国新疆天山山脉是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仅冰川就有6895条风光秀丽的天池之水就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天山冰川是我国现代冰川,  相似文献   

13.
冰川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是丰富物种多样性、开发地球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也能为更加合理的解释冰川微生物与气候环境的关系提供依据。阐述了冰川微生物的分布,极地、海冰、大陆高山等地区冰川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
耳草属(HedyotisL.)的起源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耳草属的系统学,古地理学和细胞染色体资料分析和推论,耳草属植物的起源地点在冈瓦纳古陆,很可能在古陆辽阔的东北部地区。耳草属植物的起源时间不应晚于侏罗纪,有可能在三叠纪就已经出现,并在侏罗纪得到广泛的传播,其迁移的路线有四条,即从起源中心向东经上耳其,伊朗进入东南亚地区,向东南通过古南大陆向印度板块和徜大利亚扩散,向北进入北美地区,向西南进入南美洲地区,随着冈瓦纳古陆的分离,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以及澳大利亚与古南大陆的分离,植物迁移与扩散的速度受到了制约,耳草属植物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在于传播途径的隔断和第四纪冰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自1920年从英国伯明翰大学采矿系学成归国后,终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工作,在微体古生物(筵)类和石炭一二叠纪地层、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力学以及石油勘探、地震等领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成为中国现代地质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入夏以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人们不禁要问,长江,你怎么了? 消融中的冰川博物馆 8月19日中国女子长江源科学考察探险队,向长江源头—格拉丹冬雪山,姜古迪如冰川走去。海拔5400米,一片冰雪的世界,网状水系,牦牛当车,帐篷当房,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队里的每一个人。 通常说的长江源头,是指青藏高原上楚玛尔河口以上的通天河上段源流地区,流域面积约十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5500米以上。长江源区由三条支流组成:沱沱河、当曲河和楚玛尔河。这三条源流从长度看,当曲河与沱沱河相当,楚玛尔河最短;以流域面积而论,则当曲河居首,楚玛尔河次之,沱沱河最小;从水量来看,当曲河为沱沱河、楚玛尔河的5至6倍;以流向一致性来看,沱沱河较其它两河为优,横贯流域中部。因此,确定长江有三源,正源为沱沱河,南源当曲河,北源楚玛尔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黑穗薹草组植物的外部形态、细胞染色体特征与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结合地质历史事件推测了黑穗薹草组Sect.Racemosae G.Don.的起源、进化和迁移等问题。推测黑穗薹草组可能在早第三纪的始新世起源于我国的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可能的迁移路径为:由起源中心向北部迁移至欧洲、中亚、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并通过格陵兰岛和白令陆桥到达北美洲地区;经过第四纪冰川后,一些分布于北美洲的物种又通过白令陆桥回迁到亚洲东部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最终形成该组植物的现代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当你踏入西部高原时,极目远眺,山舞银蛇,气势雄伟,壮丽的祖国江山会使你为之感动和骄傲!可谁会相信,我国东部的黄山、庐山、天目山、大别山等地也曾是白雪皑皑,冰峰林立的一派北国风光?不过这是很早很早的事情了。现在留下的只是它的遗迹而已,这就是古冰川。在地球发展的漫长历史时期中,曾经有过多次巨大的冰期,单是三百万年以来,就出现过四次全球  相似文献   

19.
嗜冷菌和耐冷菌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明秀  马延和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2):155-155,109
在地球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广泛的低温环境。如占地球表面14%的两极地区,高山、冰川及冷库等地海洋深处等(90%的海水其平均温度为5℃或更低)。在这些特殊的环境中生活着一类微生物即冷适应微生物。根据其生长温度特性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生活在低温条...  相似文献   

20.
西藏、新疆石炭纪菊石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地质局区测队于1982—1984年在西藏改则日土地区及喀喇昆仑山东端新疆境内和田县甜水海一带进行地质测量工作时,分别采获石炭纪两个层位的菊石,经鉴定有8属(亚属)10种,其中包括两个新种。东喀喇昆仑山及改则地区气候条件差,交通困难,地质工作基本属于空白地区。以往仅Miller(1931)报道过喀喇昆仑山一种早石炭世的 Muensteroceras?stolizkai(Miller)。本文描述的标本虽非系统采集,但这些种属均系首次在这两个地区发现,对讨论菊石的分布和有关地层的对比都具有重要意义。西藏改则日土地区的角木茶卡和日湾茶卡,仅知有零星的早石炭世地层出露。本文记述的菊石,系西藏区测队在野外路线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