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该文讨论了加强植物科学基础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服务,进一步加强植物科学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为了促进植物科学的发展,我国既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又要重视知识创新、技术发展以及技术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还要重视传统学科如植物分类学等的发展。过去10年间,我们见证了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人才回国,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支持我国的植物科学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2018年中国植物科学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植物科学主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量大幅增加, 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历史研究入选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以水稻为代表的农作物和果蔬等经济作物研究在国际上已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若干领域已从“追赶”状态跨越到“领跑”地位。该文对2018年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评述, 旨在全面追踪和报道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沿和热点, 展示中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3.
2018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中国植物科学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植物科学主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量大幅增加, 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历史研究入选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以水稻为代表的农作物和果蔬等经济作物研究在国际上已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若干领域已从“追赶”状态跨越到“领跑”地位。该文对2018年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评述, 旨在全面追踪和报道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沿和热点, 展示中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具有原创意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水稻产量决定的遗传机制和作物基因组研究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突破,农业生态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该文对2010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具有原创意义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在水稻产量决定的遗传机制和作物基因组研究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突破, 农业生态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该文对2010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 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 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6.
《植物学通报》2005,22(2):255-256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农业部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02年1月经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的。实验室整体建设目标是围绕我国实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需求开展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重点探索植物响应及适应干旱、高盐和营养亏缺等逆境胁迫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机制及分子遗传机理等重要理论科学问题;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1963年北京生理科学会的学术論文报告年会上,北京农业大学娄成后教授作了有关“基础农学与生理科学的关系”的报告。到会的一致孰为报告内容丰富,得到了不少启发。今将报告记录摘要报导如下。娄教授在报告中讲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解放后,我国基础农学特别是其中的生理型科学部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理科学既可为医学服务,也可为农业服务。例如,植物生理科学所涉及的往往是与大田作物有关的问题。然而,在解放前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由于农业生产不被重视,真正直接为农业服务的生理科学工作者寥寥可数。解放后,在党的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政策指引下,农业生理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植物生理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多个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 包括植物基因组研究、植物天然免疫抗性及其应答环境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植物去甲基化作用和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研究等, 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该文对2012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性评述, 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 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3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继续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多个领域中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 包括水稻(Oryza sativa)株型调控的激素信号转导机制、水稻育性的遗传调控机理、重要物种的基因组解析、植物天然免疫分子机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以及植物生态与环境生物学等。该文对2013年中国本土植物生命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评述, 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 并展现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1):71-71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GenerationChallenge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plant breeding from an agricultural practice into an applied academic science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Germany. The aim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ongoing debat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ter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is debate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examines how pioneers of plant breeding developed their breeding methods and commercially successful varieties. The focus here is on the role of scientific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the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process. The second part turns towards the strategies by which agronomists tried to establish plant breeding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themselves as the new experts for breeding research and varietal development. Again, the focus is on the interplay of scientific theory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 It is argued that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lant breeding into an applied academic science we have to take different levels into account, i.e. the levels of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s and objects, at whi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act.  相似文献   

12.
Almost four decades have passed since the new field of ecosystem simulation sprang into full force as an added tool for a sound research in an ever-advancing scientific front. The enormous advances and new discoveries that recently took place i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basic genetics added more effective tools, have strengthened and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science outputs in various areas, particularly in basic biological sciences. Now, we are entering into a more promising stage in science, i.e. ‘post-genomics’, where both simulation modelling and molecular biology tools are integral part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 briefly review the history of simulation of crop/environment systems in the light of advances in molecular biology,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essential role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developing and constructing more meaningful and effective models and technologies. Such anticipated technologies are expected to lead into better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relation to crop communities in particular and plant ecosystems in general, that might enhance productivity faster. Emphasis is placed on developing new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under stressful environments and to ensur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atter is essential since available natural resources, particularly land and water, are increasingly limiting. 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is available at .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典型两用性新兴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作为一个具有显著交叉性的研究领域引起了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论文数据,基于期刊学科类别分析了生物安全研究的学科交叉现状和时序演化,并采用富集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国家的学科交叉倾向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生物安全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广泛,动植物科学、环境和生态学、社会科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是其交叉融合最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国家生物安全研究的学科交融情况有所差异,欧美主要国家的学科交叉情况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之处。以期为生物安全特定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探索,并为强化我国生物安全研究领域学科交叉和探索新的科研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瑞江 《广西植物》2022,42(Z1):62-70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其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历史变革的深刻影响。该文通过对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和发展史进行简要回顾,根据人们对植物分类学科的认识程度以及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等,将我国植物分类的发展史大体分为原始、古代、近代和现代4个阶段,并对各阶段进行了简要说明。植物标本是植物分类研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凭证材料,因此我国的植物标本采集史也见证了植物采集人员在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付出的血汗、泪水甚至生命。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正日益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新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背景下,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分类研究人员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及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比上一年显著增加,在植物发育、耐逆、系统进化和作物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其中,“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克隆、机理解析及育种利用”和“提高作物品种氮肥利用效率的新机制”两项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该文总结了20...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上馆藏标本,主要用于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的研究。数字标本的出现将标本的使用拓展到从研究生物多样性时间空间分布到生态学和进化学理论、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和人类健康等广泛领域。截至目前,从互联网上获取的采自中国的植物标本数量已有1 200多万份。该文通过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以了解中国植物标本的数字化精度、采集时间和采集地区规律以及采集空缺等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标本采集形成了4个高峰,即20世纪30年代、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植物标本采集和研究工作主要在20世纪50年代后由中国学者完成。标本采集地区覆盖度在省级较好,县级标本采集则很不平衡; 标本采集类群在科属层面覆盖率高,但近五分之一的物种采集不足; 标本的采集量既与植物分布幅度相关,也与采集地区的知名度、所获科研项目及采集者偏好有关。未来中国植物标本数字化方向应该在继续挖掘馆藏标本的同时,一方面开展对现有数字化标本信息再审核及补充,并加强与欧美大馆的信息共享以获取早期历史标本信息; 另一方面应用数字化标本信息分析结果,指导境内标本的精准采集,包括采集薄弱/空白地区、采集薄弱/空白属种的采集,以进一步增强实体标本馆能力,提高数字化标本质量,为进一步完善植物标本数字化和精准化采集提供依据,更好地服务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其产业化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动物产业领域主要包括实验动物培育及生产供应、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供应、动物实验技术服务三个方面,其服务于各个科技领域.我国实验动物产业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实验动物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实验动物产业化初具规模.但是,我国目前实验动物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化不够,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在国内外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不健全;人才队伍不足.建议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合理布局,培育产业化集团;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建设,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以提升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水平,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