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二届全国植物形态学学术交流会于1981年11月12日至16日在杭州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78人,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其中科研机构的28人,高等院校50人。大会共收到论文140多篇,宣读了49篇。代表们认为这次会议中提出的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上届会议有所提高,涉及的面也比较广泛。代表们反映较好的,植物解剖学方面有:“内蒙西部地区几  相似文献   

2.
一、日本把菜豆基因通过根癌农杆菌的Ti质体(带kan~R)插人烟草和矮牵牛植物中培育出含有菜豆蛋白质的烟草和矮牵牛植株,培育三代均能结实。 二、巴西用遗传工程技术把含有丰富蛋白质的巴西果核的基因转移到莱豆(Phaseolus Vulgaris)中获得成功,从而培育出“超级豆”,比一般豆科植物的蛋氨酸高四倍。  相似文献   

3.
干旱地区高耐盐植物国际会议于1990年12月8-15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英(AL Ain)市召开,会议由阿联酋总统扎依得·本·苏丹·阿纳哈扬阁下赞助,国际生态学会和阿联酋大学联合主持下召开。与会者来自五大洲约38个国家和地区共180人。我国复旦大学环境与资源生物系胡嘉琪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室金启宏与李永宏三人参加。会议的目的:(1)促进和交流各国对含盐海水在发展植物生产中利用的研究;(2)恢复和重建绿色环境;(3)发展和发现高耐盐谷物。全会共收到论文近200篇,墙报22篇。开幕式由阿联酋总理苏丹·本·扎依得·阿纳哈扬主持,东道国农业及渔业部长,教育部长先后致词,当天总理还主持了墙报展示的揭幕式,在看到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生态室展出的  相似文献   

4.
920691外渊签因在植物中的表达方法:工程病弃的潜在利用〔英〕/Joshi,R.L.…1 FEBS Lett一1901,281(i~2)一i~s〔译自DBA,1091,10(12),91一06876〕 表达外源基因的植物病毒可能对植物生物技术相当重要。但确保防止工程病毒在环境中的扩散却是一个重要的安全向题。讨论了下列问题:1.高等植物的基因转移方法(土壤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以及直接基因转移);ii。应用土城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保护作物(除草剂抗性、病毒病抗性、抗虫性以及基因表达的修饰以改良作物),111.病毒墓因组介导的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DNA病毒基因组衍生的表达载体和R…  相似文献   

5.
第六届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国际会议于1986年8月3~8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Mineapolis举行,本届会议是由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协会和明尼苏达大学组织的。来自57个国家的152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组织培养研究人员的最大的一次集会。会上提出近350篇口头报告和450份墙报。下面是几篇会议报道。 1.谷类作物基因工程的进展本次会议提出的几篇报告表明,谷类作物基因工程中最后两个主要障碍已被克服。在谷物中已经完成了基因转化并且也已由原生质体再生出了植株。  相似文献   

6.
植物基因转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是与基因转移方法的出现和发展分不开的。为了实现不同的目标,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基因转移方法。一般来说,向植物中转移基因,存在的困难要比微生物和动物多些;但由于植物基因工程对作物改良的重要性,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各种基因转移方法层出不穷。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现有的植物基因转移方法。  相似文献   

7.
全国植物发育生理讨论会于1984年10月25~29日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的代表80人,其中中青年约占五分之四。会议收到论文77篇,在会上宣读59篇。大会专题报告有:光诱导植物开花的某些进展(郝迺斌,中科植物所);花粉生理的新进展(李一勤,北  相似文献   

8.
940312稳定转化的植物细胞中骨架连接区增强报道基因表达〔英〕/Allen,G.C.…/Plant Cell一1993,5(6)一603~613〔译自DBA,1993,12(17),93一09903〕 酿酒酵母自主复制片段ARS一1含有一个能离体与植物核骨架结合的骨架连接区(S AR)。为了试验对基因表达的效应,将一个位于该片段侧翼的、在CaMV 355启动子调控下的,GUS基因的构建物通过微轰击转送到烟草NT一1悬浮细胞中。在稳定转化的细胞系中,含两个侧翼SAR构建物的GUS活性比缺少SAR的对照平均高12倍。表达水平不与基因拷贝数成比例。而在某些含多基因拷贝的转化体中,该片段似乎是…  相似文献   

9.
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协会是群众性的国际学术组织,每三年开会一次。第十届国际生长物质会议于1979年7月22—26日在美国麦迪逊(Madison)城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举行,与会者来自约28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位科学家。我国科学院和教育部派出崔澂(植物所)、汤玉玮(植生所)、曹宗巽(北大)、郭奇珍(厦大)参加了会议。送交大会的论文共约290篇,报告190篇,其中特约报告40篇,报告时间各为30分钟,每  相似文献   

10.
1986年7月8日至11日,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召开了一次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会议。来自16个国家的475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CNRA),国立农业研究所(INRA)和欧洲植物分子生物学网络联合发起主办的。会议议题包括: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基因微阵列技术初步筛选与不同转移倾向结肠癌相关的细胞凋亡和代谢相关基因,研究转移相关基因功能.方法:取结肠癌肝转移和无转移结肠癌组织,采用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获得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细胞凋亡和代谢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利用基因数据库检索结肠癌相关基因,分析基因功能.结果:应用含有16450个克隆(其中3869个未知)的cDNA微阵列分析发现,细胞凋亡或肿瘤相关基因中,2倍以上(Ratio值小于0.5或大于2.0)差异基因共216个,上调基因85个,下调基因129个.表达差异5倍以上(Ratio值小于0.2或大于5.0)共32个,上调基因10个,下调基因22个.在细胞代谢相关基因中,2倍以上(Ratio值小于0.5或大于2.O)差异基因共205个,上调基因86个,下调基因119个.表达差异5倍以上(Ratio值小于0.2或大于5.0)共15个,上调基因10个,下调基因5个.利用基因数据库检索分析发现5个基因与结肠癌转移关系密切.结论:结肠癌的发生和转移是多基因参与的,本实验应用基因微阵列技术发现细胞凋亡和代谢相关基因中发现5个基因与结肠癌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农业遗传工程公司(Boulder,Co)的研究人员将一种菜豆植物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向日葵和菸草组织,并诱使这两种植物的组织产生了菜豆的蛋白。这一工作首次表达了一种被移植的高等植物的基因,完成了一个比转化像细菌这种比较简单的生命形式更复杂的任务。两年前,我们提到了这一研究(BN4/15/81P.1)。那时在威斯康星大学(Madison),而现在在农业遗传工程公司的John Kemp建立了对这两种植物基因转化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923053用土壤杆菌突变体菌株感染桃胚细胞获得再生植株〔英〕/S二igoeki,A.C.…了J.Am.Soe.Horti己.Sci一1991,116(6)一1092~1097〔译自DBA,1902,11(3),。z一01475〕 利用携带功能细胞分裂素基因和突变的植物生长素基因的章鱼碱型Ti质粒的根癌土壤杆菌(Ag-,oba时。r乞。饥tu仍efae艺e:s)突变体菌株tm”325::Tns感染桃(p,。。似s夕e:s艺ea)‘Redha-ven’未成熟胚。在无植物生长激素的MS培养基上从胚衍生愈伤再生出苗。此苗分枝率提高,但比未感染株更难生根。通过对总植物RNA进行Nor-thern分析测定了tms328::Tns细胞分裂素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植物生理学会于5月2—5日在建德县梅城建德林场召开了第四次学术年会。出席代表57人。会议听取了上届理事会的工作总结报告和“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毛竹生理”、“从美国植物生理学会1985年年会论文摘要内容看植物生理学的发展”三个专题报告。会上交流学术论文35篇。内容涉及水稻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6种木兰科植物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相关调控基因HSP90和WRKY33的差异表达,为木兰科植物抗寒机理的研究和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6种木兰科植物的低温LT50在-10.64—-22.06℃,从高到低依次为红花深山含笑、峨眉含笑、杂交含笑、阔瓣含笑、六瓣含笑和乐东拟单性木兰;低温过程中,6种木兰科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SS)和丙二醛含量(MDA)则不断积累;筛选出REC、MDA、SP、SS和Pro作为6种木兰科植物抗寒性评价的关键指标;聚类分析将6种木兰科植物在抗寒性能上分为强、中、弱三类,分别为乐东拟单性木兰和六瓣含笑,阔瓣含笑、杂交含笑和峨眉含笑,以及红花深山含笑。对HSP90、WRKY33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表明,2个基因在6种木兰科植物中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临近各树种LT 50时,2个基因的表达被强烈抑制且后期表达量不可逆。0℃时,2个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5℃时,2个基因开始被激活,表达量增加;-10℃时,HSP90、WRKY33基因在红花深山含笑叶片中的表达量较-5℃时分别下调了0.76倍和0.68倍,而在其他5个树种中的表达被进一步激活;-15℃时,HSP90和WRKY33基因在抗寒性中等的阔瓣含笑、杂交含笑、峨眉含笑中亦被强烈抑制,较-10℃时分别下调了0.38倍、0.33倍、0.32倍和0.71倍、0.72倍、0.74倍,在抗寒性强的乐东拟单性木兰和六瓣含笑中的表达被进一步激活;-20℃以后,2个基因在6个树种中的表达均被强烈抑制,但在抗寒性最强的乐东拟单性木兰中的表达量仍高于其他5个树种。抗寒基因的激活与表达是影响植物抗寒性的重要因素,抗寒性不同的树种对低温的应答机制明显不同。抗寒性越强的树种越能快速启动低温应答机制,激活抗寒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整生理生化活动以抵御和适应冷应力。不抗寒树种中抗寒基因的表达则受到抑制,降低了其对低温逆境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来清除环境重金属污染即植物修复已成为重要的环境生物技术之一。这一技术的长远发展有赖于在重金属富集或耐受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的克隆和应用。植物络合素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对重金属起螯合作用的多肽, 其合成受植物络合素合酶的催化。该文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通过原子吸收测定表明,在大蒜(Allium sativum)的根部可以积累3 000 mg·kg-1的重金属镉;2)将克隆的大蒜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AsPCS)置于酵母表达启动子之下,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并将其分别转入了因CUP1和acr3基因缺失而对重金属镉和砷敏感的酵母突变体菌株后,发现来自大蒜的AsPCS基因的表达使酵母CUP1缺失菌株对镉的耐受性提高了4倍, acr3缺失菌株对砷的耐受性提高了两倍;3)表达AsPCS基因酵母的生长模式证实了AsPCS基因的表达是酵母对重金属耐受性提高的原因。这些结果暗示, 大蒜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在大蒜对重金属的抗性及大蒜根部对镉的积累中起关键作用,可作为重要的基因元件应用到修复污染的植物基因工程中。  相似文献   

17.
铜诱导基因表达系统已被用于植物转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它由两部分构成:(1)组成型或器官专一性表达的acel基因编码铜反应性的转录因子;(2)融合启动子控制下的目的基因,融合启动子由含ACE1结合位点的金属反应元件(MRE)连接CaMV 35S(-90~+8)启动子组成.本实验测试了来自酵母金属硫蛋白基因5′调控区的两个不同的ACE1结合区域在转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 cv.W38)中的效果.结果表明,与MRE(-148~-105)相比,使用MRE(-210~-126)的铜诱导系统效率增加50%到100%.在植物生物技术中使用这一系统控制基因性状是很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18.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质粒转化系统的建立使植物遗传工程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发根农杆菌(A.rhizogenes)Ri质粒毛根转化系统的研究十分迅速,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已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系统。但是,农杆菌的宿主范围一般仅限于双子叶植物和一些裸子植物,这就直接防碍着这种比较完善的基因转移技术在单子叶植物,尤其是禾谷类作物转化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的进展;对扩大农杆菌宿主范围、实现对单子叶植物转化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农杆菌介导的单子叶植物转化的方法 目前建立的单子叶植物基因转移系统有:(1)农杆菌载体系统;(2)外源DNA  相似文献   

19.
Calgene公司将微注射技术应用于植物遗传操作上,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已证明,微注射对将一些基因转移到哺乳动物细胞中是有效的,但以前一直未证明对于将DNA转移到植物中能否奏效。最近在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核技术和体外培养国际讨论会上提交的一篇论文中,AnneCrossway博士讲述了将一些外来基因微注射到烟草细胞中以及将外来DNA结合到由注射过  相似文献   

20.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GPAT)是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AG)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催化TAG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GPATs主要负责将脂肪酰基从酰基-酰基载体蛋白(acyl-ACP)或酰基辅酶A(acyl-CoA)上转移到甘油-3-磷酸的(Glycerol-3-phosphate, G3P) sn-1位置上。有些成员还具有sn-2酰基转移活性。目前已经在多种植物中克隆得到了GPAT基因。这些GPAT基因编码的酶主要分为三类, 它们在细胞中分别定位于质体、线粒体和内质网上。这些酶参与三酰甘油、几丁质和软木脂等多种脂质的生物合成,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植物GPAT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结构以及GPAT酶的亚细胞定位、sn-2酰基转移特异性、GPAT酶的底物选择性及其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