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参皂苷是人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如Rb1、Rb2、Rc、Rd、Rg1和Re均是在人参皂苷的苷元原人参二醇(APPD)或苷元原人参三醇(APPT)上加上不同数量的葡萄糖基、阿拉伯糖基、木糖基或鼠李糖基等糖基形成的。这些主要人参皂苷脱去部分或全部的糖基的产物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及更好的人体吸收率。去除糖基的产物如Rg3、Rh2、化合物K(C-K)、F2、Rh1、Rg1、APPD、APPT在天然人参中不存在或含量极低,因此也被称为稀有人参皂苷。稀有人参皂苷可以通过糖苷酶水解主要人参皂苷获得。已报道的具备人参皂苷水解活力的糖苷酶有β-葡萄糖苷酶、α-L-阿拉伯吡喃糖苷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及β-木糖苷酶。我们简要综述近5年来糖苷酶用于制备稀有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滇重楼地上部分的甾体皂甙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从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 var. yunnanensis (Fr.) H-M.地上部分分离得到3个甾体皂甙,经光谱测定和化学降解证明其化学结构分别为:偏诺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甙(A);孕甾-5,16-二烯-3β-醇-20-酮,3β-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甙(B);孕甾-5,16-二烯-3β-醇-20-酮,3β-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甙(C)。甙A、B和C在滇重楼根中尚未发现,甙C系首次从重楼属植物中获得,而甙A具有止血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拟康氏木霉N_2-78洗涤菌丝体在槐糖诱导下合成纤维素酶(C_1酶、C_x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同时,RNA含量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采用加核酸酶抑制剂和低温、快速抽提的方法,从槐糖诱导的N_2~-78洗涤菌丝体中提取总RNA,经寡聚(dT)—纤维素柱分离,得到含 Poly(A)的R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亲合层析分离证明,经槐糖诱导后,菌丝体中Poly(A)-RN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玫瑰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ADS-5C反相柱和制备HPLC色谱技术对新疆产玫瑰红景天根茎中的植物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及1H、13C NMR等方法鉴定为:对-O-β-吡喃葡萄糖基-苯-2-丁酮(1)、6’-O-没食子酰-红景天苷(2)、对-O-β-吡喃葡萄糖基-苯丙烯酸(3)、7-甲氧基香豆素(4)、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5)、苯乙基-6-O-β-葡萄糖苷(6)、对羟基苯甲酸(7)、红景天苷(8)、肉桂醇-6’-O-α-吡喃阿拉伯糖基-O-β-吡喃葡萄弹苷(9)、肉桂醇-6’-O-α-吡喃木糖-O-β-吡喃葡萄弹苷(10)、肉桂醇-6’-O-α-呋喃阿拉伯糖基-O-β-吡喃葡萄弹苷(11)、肉桂醇-O-β-D-吡喃葡萄弹苷(12)、对-羟基-苯乙醇(13)、3,7-二甲基-2,6-二烯-1,4-二辛醇(14)、3,7-二甲基-2,6-二烯-1,4-二辛醇-O-β-吡喃葡萄糖苷(15)。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在玫瑰红景天发现。  相似文献   

5.
6.
多年生菊科植物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由於它的叶子含有甜味物质,半个世纪来引起了很大的注意。Bridel和Lavieille(1930)曾经从叶子中分离出一种纯净的醣甙结晶(甜菊苷),并且发现它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他们还发现甜菊苷(stevioside)酶介成三个分子的D—葡萄糖和一个分子的酸性无味的糖苷配基(甜菊醇steviol)。糖苷配基的结构是后来由Mosettig等(1963)搞清楚的,而D—葡萄糖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耐盐紫甘薯Z103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确定该品种含有15种花色苷,主要为被咖啡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等芳香酸酰化的矢车菊苷和芍药苷,其中矢车菊素3-O-对羟基苯甲酰-槐糖苷-5-O-葡糖苷、芍药素3-O-对羟基苯甲酰-槐糖苷-5-O-葡糖苷、芍药素3-O-阿魏酰-槐糖苷-5-O-葡糖苷为首次报道;同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体系中,紫甘薯花色苷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和对DPPH·、O-·2和HO·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紫甘薯花色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均具有量效关系。紫甘薯花色苷(0.4 mg/mL)对脂质体氧化的抑制率为83.24%,对DPPH·(0.20 mg/mL)、O-·2(4 mg/mL)和HO·(30μg/mL)的清除率分别为94.06%、96.62%和96.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工作对棘孢曲霉固体发酵抽提酶液转化甜菊糖进行了研究,并对转化产物进行鉴定及纯化分析。【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及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转化新产物进行鉴定,对上清液中莱鲍迪苷A(RA)成分进行纯化。【结果】棘孢曲霉酶液在10 h内对甜菊糖中的甜菊苷(SS)、莱鲍迪苷C(RC)进行高效特异性转化,以沉淀的形式析出的转化产物经鉴定为甜菊醇,转化率高达98.0%,分离提纯后纯度为95.2%,回收率达84.0%.由于甜菊醇的沉淀分离,留在溶液中的RA更易被纯化。RA通过树脂吸附分离的回收率为80.5%.【结论】棘孢曲霉酶液对甜菊糖的一次转化可以同时得到甜菊醇和莱鲍迪苷A两种产品,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工艺。  相似文献   

9.
蛇菊(Stevia rebaudina)是一种木质草本植物,原产于巴拉圭。目前由于市场的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种植。在学术研究上以及在商业上,人们对于蛇菊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蛇菊的甜味双萜上,它占干叶的5—10%。虽然有的研究人员已开始注意它所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但到目前为止,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实验报告只谈到从中离析出了5,6二羟基7,8,4'  相似文献   

10.
从宁夏产植物牛心朴子( Cynanchum komarovii Al. Iljinski.) 须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 个C21 甾体配糖体: 白前苷元C 3- O-β-D-吡喃葡萄糖基-(1→4 )-β-D-吡喃葡萄糖基-( 1→4-α-L-吡喃磁麻糖基-( 1→4 )-β- D-吡喃毛地黄毒糖基- (1→4 )-β- D-吡喃夹竹桃糖苷( 1) , 白前苷元A 3- O-β- D-吡喃葡萄糖基- (1→4 ) -β-D-吡喃葡萄糖基-(1→4 ) -α- D-吡喃夹竹桃糖基- (1→4 )-β- D-吡喃毛地黄毒糖基-(1→4 )-β- D-吡喃夹竹桃糖苷(2) , 白前苷元C 3- O-β-D-吡喃葡萄糖基-(1→4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4 )-α- D-吡喃夹竹桃糖基-(1→4 ) -β-D-吡喃磁麻糖基-( 1→4 )-β- D-吡喃夹竹桃糖苷( 3) , 白前苷元A 3- O-β- D-吡喃葡萄糖基-(1→4 )-β-D-吡喃葡萄糖基-( 1→4 )-α- D-吡喃夹竹桃糖基- (1→4 ) -β-D-吡喃磁麻糖基- (1→4 )-β- D-吡喃夹竹桃糖苷( 4) , 分别命名为komaroside I (1) , komaroside J ( 2) , komaroside K ( 3) , komaroside L ( 4) , 除化合物1 外,其余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牛心朴子中三个新C21甾体配糖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宁夏产植物牛心朴子(Cymmehumkomarovii Al.IIjinski)须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C21甾体配糖体:白前苷元C 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磁麻糖基-(1→4)-β-D-吡喃毛地黄毒糖基-(1→4)-β—D-吡喃夹竹桃糖苷(1),白前苷元A 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D-吡喃夹竹桃糖基-(1→4)-β-D-吡喃毛地黄毒糖基-(1→4)-β-D-吡喃夹竹桃糖苷(2),白前苷元C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D-吡喃夹竹桃糖基-(1→4)-β-D-吡喃磁麻糖基-(1→4)-β-D-吡喃夹竹桃糖苷(3),白前苷元A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D-吡喃夹竹桃糖基-(1→4)-β-D-吡喃磁麻糖基-(1→4)-β-D-吡喃夹竹桃糖苷(4),分别命名为komarosideI(1),komarosideJ(2),komarosideK(3),komarosideL(4),除化合物1外,其余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弯蕊开口箭中的新甾体配糖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百合科植物弯蕊开口箭(Tupistra Hook,f.)的根茎中分离得到4个新的甾体配糖体,分别命名为弯蕊苷(wattoside)B-E(1-4),其中,3个多羟基呋甾型配糖体,另1个为强心苷,经化学降解和光谱分析,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22-0-甲基-25(R,S),-呋甾烷-1β,3β,4β5β,22ξ,26β-六醇-26-O-β-D-葡萄吡喃糖苷(1):22-O-甲基-26-O-β-D-葡萄吡喃糖基-25(S)-呋甾烷-5-烯-β,3β,22ξ,26β-甲醇-3-0-[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半乳吡喃糖苷(2);22-0-甲基-25(S)-呋甾烷-1β,2β,3β,4β,5β,22,26β-七醇-26-O-β-D-葡萄吡喃糖苷(3)和夹竹桃苷元-3-O-[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苷,弯蕊苷E为开口箭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到的强心苷。  相似文献   

13.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β4Gal T)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糖基转移酶之一。其家族共有7个成员,为β4Gal T1~β4Gal T7。它们一般定位在高尔基体上,将半乳糖苷基团从UDP-半乳糖苷转移到N-乙酰葡糖胺或其他糖基受体上。不同家族成员的结构和组织分布不同,其功能也不一样。目前的研究表明,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在胚胎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免疫及炎症反应、肿瘤的发生发展等各种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LH-20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中药玄参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并结合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哈巴俄苷(1)、哈巴苷(2)、益母草苷A(3)、6-O-甲基梓醇(4)、京尼平苷(5)、6-O-α-L-鼠李糖基桃叶珊瑚苷(6)、ningpogenin(7),甘草素(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麦芽糖(10),熊果酸(11),丙三醇(12),5-羟甲基糠醛(13),胡萝卜苷(14)及β-谷甾醇(15)。其中化合物3、6、8、9、10、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从茄科食用植物旋花茄(Solanum spirde)的新鲜果实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其中一个为新成分,经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为26-0-β-D-葡萄吡喃糖基-(25R)-呋甾-3β,22ξ,26-三醇-5-烯-3-0-α-L-鼠李吡喃糖基-(1-2)-[3-0-(3-O-乙酰基)-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苷(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26-O-β-D-葡萄吡喃糖基-(25R)-呋甾-22ξ-甲氧基-3β,26-二醇-5-烯-3-O-α-L-鼠李吡哺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2)和26-O-β-D-葡萄吡喃糖基-(25R)-呋甾-3β,22ξ,26-三醇-5-烯-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苷(protodioscin)(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从种植人参的土壤中分离、筛选的稀有菌种Fusarium sacchari,对三七茎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三七叶苷进行生物转化,以3种抗肿瘤活性成分20(S)-原人参二醇-20-O-β-D-吡喃葡萄糖苷(C-K)、20(S)-原人参二醇-20-O-β-D-吡喃木糖苷(1→6)-β-D-吡喃葡萄糖苷(C-Mx)和20(S)-原人参二醇-20-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G-Mc)的总生成量为考查指标,通过因子转化实验确定最佳转化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6、底物加入量40 mg、装液量30 ml,30℃、160 r.min-1转化6 d.该方法可提高三七茎叶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丽江产红景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从丽江产红景天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二十六烷醇(1-hexamsanol,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胡萝卜苷(daucostexol,3),酪醇(tyrosol,4),红景天苷(salidroside,5),没食子酸(galic acid,6),山奈酚(kaempferol,7),草质素-7-O-(3″-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rhodiosin,8),德钦红景天苷(rhodionin,9),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10),geranyl 1-O-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1),2,7-anhydro-β-D-heptul-opyranoses(the altro isomer,12),乙酸二十六烷醇酯(cerotylacetate,13),1,2,3,4,6-五没食子酰基-β-D-喃葡萄糖(1,2,3,4,6-pentagalloyl-β-D-glucopyranose,14)。根据分离所得的单体,用HPLC对商业化粗提物色谱中的8个峰进行了指认,并测定了云南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利用不同工艺流程所得四批粗提物中红景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比研究正常与白化大菱鲆有眼侧皮肤组织,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经测序,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片段DEN-1(GenBank登录号:DQ886390)与DEN-2(GenBank登录号:DQ886391)均在白化大菱鲆有眼侧皮肤组织中下调表达;通过BLAST检索发现,DEN-1与GenBank中的斑马鱼和牛的类似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糖蛋白葡糖基转移酶(UGGT)基因、与挪威鼠类似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神经酰氨葡糖基转移酶1(Ugcgl1)基因有较高同源性;DEN-2与原鸡、斑马鱼、人、挪威鼠、家鼠和狗的眼缺乏同源框4(eya4)基因的同源性均较高。采用相对定量RT-PCR对正常鱼有眼侧皮肤(N1)、白化鱼有眼侧皮肤(A1)、正常鱼无眼侧皮肤(N2)、白化鱼无眼侧皮肤(A2)进行表达谱分析,以内参β-actin基因分别对DEN-1和DEN-2表达量进行标准化的光密度扫描显示:DEN-1和DEN-2在4种皮肤组织中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即表达量:N1>N2≈A2>A1。电子延伸将DEN-2延伸为497bp的片段,该延伸片段与多种动物的eya4基因在核酸和蛋白水平均有很高同源性。本研究对DEN-1和DEN-2的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电子表达谱分析,将对其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细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多水平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依赖C_(55)-Lipid-p糖基载体脂的细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中,糖基底物、糖基-核苷酸和C_(55)-Lipid-p糖基载体脂是糖基的三级供体。细菌通过糖基三级供体多水平控制胞外多糖生物合成。了解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多水平调控对微生物胞外多糖发酵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筛选底物吸收能力强或C_(55)-Lipid-p含量高的菌株,或通过控制发酵条件维持C_(55)-Lipid-p糖基载体脂高效的运载活性皆能提高胞外多糖的发酵水平。底物的吸收和代谢流向控制  相似文献   

20.
前人已证明人参和三七中富含的达马烷型人参皂甙在通常酸性水解下甙元即发生变化,而在弱酸(如50%醋酸,0.1N盐酸)条件下则形成次级皂甙。本文报道人参甙(ginseno-sides)和三七甙(notoginsenosides)的水溶液在水浴上加热亦分别形成相应的C-20位去糖基的次级皂甙。联系到人参和三七均有在蒸煮加工后C-20位去糖基皂甙收率增大的趋势,似可认为人参和三七中的这类皂甙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生药的加工泡制以及提取过程中形成的次级皂甙,而不一定是植物体的原生成分。将人参甙Rb_1单体以酸水解,不仅得到主产物人参二醇(3),还分离到异去氢原人参二醇(5)、达马烷-20(22)-烯-3β,12β,26-三醇(6)、20(R)-达马烷-3β,12β,20,25-四醇(7)以及20(S)-和20(R)-原人参二醇(1、2)的混合物,从而认为这些微量成分与人参二醇一样均为达马烷型人参皂甙在酸性水解条件下C-20位糖基断裂后由真甙元的侧链转化形成的工作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