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离培养成年大鼠的肺泡Ⅱ型细胞,通过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肺泡Ⅱ型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和β1(TGFα、TGFβ1)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肺泡Ⅱ型细胞可表达EGF、TGFα和TGFβ1,也可表达相应的EGF受体(EGFR)、TGFβ受体Ⅰ型和Ⅱ型(TβRⅠ、TβRⅡ)。表明肺泡Ⅱ型细胞是合成和分泌EGF、TGFα和TGFβ1的细胞之一;细胞凭借其EGFR、TβR的存在,其增殖与分化可能受EGF、TGFα和TGFβ1的旁分泌和自分泌两种途径调控。  相似文献   

2.
分离培养成年大鼠的肺泡 型细胞 ,通过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研究肺泡 型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 (EGF)、转化生长因子 α和 β1 (TGFα、TGFβ1 )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肺泡 型细胞可表达 EGF、TGFα和TGFβ1 ,也可表达相应的 EGF受体 (EGFR)、TGFβ受体 型和 型 (TβR 、TβR )。表明肺泡 型细胞是合成和分泌 EGF、TGFα和 TGFβ1 的细胞之一 ;细胞凭借其 EGFR、TβR的存在 ,其增殖与分化可能受 EGF、TGFα和 TGFβ1 的旁分泌和自分泌两种途径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纤维细胞纤维连结蛋白(FN)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ELISA法、RT-PCR方法观察bFGF在不同剂量下对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FN合成的影响。结果FN的表达在低bFGF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随着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增高趋势,以50、100、500ng/ml最显著,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N mRNA表达在50-100ng/ml组明显升高,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RNA表达趋势与上清中蛋白的表达具有一致性。结论高浓度bFGF刺激FN合成可能是bFGF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bFGF作用机制。方法在饥饿培养的MCF-7细胞中加入bFGF和PD98059处理,以MTT法、吖啶橙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生长与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含量。结果对照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核质固缩、有凋亡小体形成;细胞凋亡率较高;Western blot分析表明,caspase-3蛋白明显表达。bFGF处理后,细胞变饱满,凋亡现象减少;细胞增殖比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比例下降,并诱导细胞进入S期;随着bFGF浓度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加入PD98059可抑制bFGF的这些作用。结论bFGF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加速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抵抗无血清饥饿诱导的凋亡,其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Ras-Raf-ERK1/2途径介导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离体大鼠心肌细胞与LDL、ox-LDL共孵育,分别于0h、6h、12h、24h、48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bFGF的浓度。结果:与正常组和LDL组相比,ox-LDL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bFGF表达增加(P〈0.01)结论:OX—LDL能够刺激离体大鼠心肌细胞分泌TGF-β1和bFGF,其在心肌纤维化的进展中可能到起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归对高脂血清所致ECV30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ang BH  Ouyang JP  Liu YM  Wei L  Yang JW 《生理学报》2001,53(3):240-243
实验观察了高脂血清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损伤及传统中药当归的保护作用,以探讨当归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高脂血清作损伤因子,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的表达,与高脂血清孵育24h后,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收损,且细胞表面ICAM-1,bFGF的表达明显增加,而细胞培养液中NO的量及细胞表达TGFβ1明显减少,加入当归后,高脂血清对内皮细胞的这些作用均可被逆转,当归对内皮细胞中ICAM-1,bFGF,TGFβ及NO表达改变的影响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能否对人结膜下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 subconjunctival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HTCF)表型改变起诱导作用。在5例白内障手术中取人结膜下Tenon's囊组织块培养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bFGF(0、5、10、20ng/ml)诱导HTCF 48 h。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蛋白质印记免疫技术检测其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表达与正常HTCF有否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0-20ng/ml)bFGF诱导HTCF48h,虽能明显促进HTCF细胞的生长,但均不能上调细胞内α-SMA的表达。在0-20ng/ml范围内,体外用bFGF诱导HTCF48h,不能诱导其改变为肌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8.
Yue F  Zhang GP  Jin HM 《生理学报》2006,58(2):124-128
本文研究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MVEC)株bEnd.3中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并重点从mRNA、蛋白质和细胞水平检测bFGF对血管新生旁观分子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用特异性小鼠血管新生基因芯片高通量检测bEnd.3细胞基因谱表达的改变,分析促血管新生基因及抑制血管新生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分别从mRNA、蛋白质和细胞水平检测COX-2表达变化及细胞内的定位。结果发现用10ng/ml的bFGF刺激bEnd.3细胞2h后多种促血管新生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如Adamtsl、MMP-9、Ang-1、PDGFB、G—CSF、FGFl6、IGF-1等分别上调3、8、120、5.2、4.5、1.7、2.7倍。与此同时,多种抑制血管新生的基因表达相应下调,如TSP-3、TIMP-2、TGFβ1等表达分别下调3.4、1.5和3.5倍。RT-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证实,bFGF可以上调COX-2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COX-2主要分布在胞浆。以上结果提示:bFGF具有上调促血管新生基因表达,下调抑制血管新生基因表达的作用,两者协同作用,促进血管新生。同时bFGF还可以明显促进血管新生旁观分子COX-2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本文讨论了bFGF引起MVEC内COX-2表达上调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淑凤  史久慧  王屹博  丁超  杜杰 《生物磁学》2013,(36):7021-7024
目的:骨组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所导致的持续高血糖对于成骨分化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以及在此分化过程中的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机理仍不明了,现拟通过体外成骨诱导环境,观察高糖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hMSC在5.5mmol/L和25mmol/L葡萄糖浓度下培养6天,使用cck一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hMSC在两种糖浓度下成骨诱导28天,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半定量检测,对比各组成骨分化活性;在两种糖浓度成骨诱导液中加入10ng/mlbFGF,使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OCN、OPNmRNA表达差异。结果:高糖较正常糖浓度细胞增殖率下降,ALP活性降低,茜素红染色钙结节量减少,RT—PCR检测结果显示25mmol/L组OCN、OPNmRNA表达量低于5.5mmol/L组,加入bFGF后,25mmol/L组仍低于5.5mmol/L组,与未添加bFGF同葡萄糖组比较表达增加。结论:高糖使hMSC增殖能力下降,在成骨分化的过程中ALP活性降低,成骨相关基因OCN、OPN表达量下降,证明了高糖对hMSC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当加入bFGF后,改善了高糖对hMSC的抑制作用,提示糖尿病条件下高糖的存在是导致hMSC成骨分化能力下降的不利因素,同时初步证明了bFGF参与了成骨分化的过程,从而为在分子水平探讨糖尿病患者种植义齿骨结合形成相关机制奠定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相关结合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质分子在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辅助其发挥生物功能活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1)细胞膜上的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FGF受体家族(FGFRs);(2)细胞外基质中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家族(HSPGs);(3)细胞内富含半胱氨酸的FGF受体(CFR);(4)分泌型的FGF结合蛋白(FGF-BP)。本文试图从它们在bFGF生物功能发挥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对它们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啮齿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涛  张迎梅 《兽类学报》1990,10(2):137-144
甘肃啮齿动物有87种(含7亚种),隶2目9科41属。可将甘肃划分6个省:1.陇东高原省,有28种(含l亚种),2.中部黄土高原省,有30种;3.河西走廊省,有36种,三趾心颅跳鼠和短耳沙鼠为本省特有种;4.祁连山地省,有29种,高原高山鼠和银白高山鼠为本省特有种;5.甘南高原草原省,有34种,棕背鼾和普通田鼠为本省特有种,6.陇南山地省,有34种,豪猪和巢鼠为本省特有种。  相似文献   

12.
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mipes)的怀孕期在每年的4、7 、9月,种群数量高峰为6月和10~11月。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可分为种群潜伏期(3-4月)、盛发期(6、8、9月)、始衰期(10-11月)、凋落期(12、1、2月)以及数量间歇期(7月)和繁殖间歇期(5月)。该兽在田间是以个体群为基础的聚集型分布格局,并有高密度时低聚集和低密度时高聚集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生长和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叶润蓉  梁俊勋 《兽类学报》1989,9(2):110-118
本文研究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和其他种鼠兔的生长作了比较。室内高原鼠兔比野外的生长快,人工饲养的阿富汗鼠兔和北美鼠兔生长期短,成熟早。  相似文献   

14.
应用阴茎骨形态指标划分黑腹绒鼠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英 《兽类学报》1994,14(4):281-285
用雄性阴茎骨近支基底高作频数分配将黑腹绒鼠指名亚种划分为5个年龄组,对各年龄组的体长、阴茎骨近支长和阴茎骨近支基底宽作t检验和F检验均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表明以阴茎骨近支基底高划分黑腹绒鼠年龄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Th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Academia Sinica, on December 5, 1980, 1ost its staff member through 30 years and more,the Senior Professor of Plant Ecology and Geo- botany,Head of Geobotanical Laboratory, (Yun- nan University),President the Yunnan Botanical Society, Editor of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etc  相似文献   

16.
“醋虫生活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受实验形态的影响”是贝时璋先生上世纪20年代在德国土滨根大学动物研究所读书时的博士论文,发表在1928年出版的德国《动物科学学报》第131卷,是贝时璋先生科学生涯中的第二篇学术论文,也是当时国际上关于动物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研究领域的一篇重要论文。论文系统地研究了醋虫(线虫的一种)的生活周期。他通过实验形态学方法,确定了生活周期不同阶段上体细胞群和体细胞自身的潜力。在这篇论文中,贝时璋先生提出了一个当时在生物学界有重要影响的论点:稳定动物在任何生长阶段都不具备再生能力,只在进展期有细胞质的修复;细胞常数只适用于稳定期,进入细胞常数后,细胞便丧失了修复能力。贝时璋先生的这篇论文虽然撰写于75年前,今天读起来仍会被其中体现的严谨治学和创新精神所感染。贝时璋先生75年前用线虫作为他的研究材料。50年后,英国生物学家J. Sulston、H. R. Horvitz和美国生物学家S. Brenner用线虫(Caenorhaditiselegans)作为研究材料,发现了细胞凋亡(或称细胞程序性死亡)现象,并因此荣获2002年度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现已证明:线虫是研究细胞分裂和器官发育,以及将不同的基因突变与其对器官发育的特异性影响联系起来的一种极好的模式系统。75年前,贝时璋先生就选择了这  相似文献   

17.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in seed size is common in wild plant populations and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the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individual plants. Multiple, often conflicting evolutionary forces mediated by biotic as well as abiotic agents may maintain such a variation. In this paper we assessed seed size variation in a population of the threatened, commercially important palm Euterpe edulis in southeast Brazil. We investigated (i) how this variation affects the probability of attack by vertebrate and invertebrate post-dispersal seed predators, and (ii) if seed size influences the outcome of seeds damaged by beetles in terms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early survival of seedlings. Euterpe edulis seeds varied in diameter from 8.3 to 14.1 mm. Neither insects nor rodents selected the seeds they preyed upon based on seed size. Seed germination and total, shoot and root biomasses of one-year seedlings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ffected by seed size. Root biomass and seedling survival wer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seed damage caused by a scolytid beetle (Coccotrypes palmarum) whose adults bore into seeds to consume part of the endosperm, but do not oviposit on them. Seed size had a margin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edling survival. Therefore, if any advantage is accrued by E. edulis individuals producing large seeds, this is because of greater seed germination success and seedling vigor. If this is so, even a relatively narrow range of variation in seed size as observed in the E. edulis population studied may translate into differential success of individual plants.  相似文献   

18.
编者 《生物物理学报》2003,19(3):269-271
[1] 贝时璋. 醋虫的生活周期. Lebenszyklus der AnguillulaacetiEhrbg. Zool. Anz., Bd. 74, 1927[2] 贝时璋. 醋虫生活周期的各阶段及其受实验形态的影响. Die Phasen des Lebenszyklus der AnguillulaacetiEhrbg. und ihre experimentellmorphologische Beeinflussung. Zeitschr. f. wiss. Zool. Bd. 131, 1928, 293~344[3] 贝时璋. 轮虫的再生实验. Regenerationsversuche an Brachionuspala(Rotatorien), Science Reports of National University Chekiang, 1933[4] 贝时璋. 细胞常数与再生的关系问题. Das problem der …  相似文献   

19.
编者 《生物物理学报》2003,19(3):340-340
2004年6月5日~ 8日, 北京由国际生物晶体学会、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育部清华大学蛋白质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第十届国际生物大分子结晶大会”定于2004年6月5~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规模400人,其中,国外代表约150人,国内代表约200人。大会组织机构:1. 大会名誉主席:Rober Huber (德国),梁栋材(中国)2. 大会主席:饶子和(中国)3. 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R. Hilgenfeld (德国)4. 程序委员会主席:M. Pusey (…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10日是贝时璋先生百岁华诞,也是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80周年。1921年秋, 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医学预科毕业后,贝先生赴德留学,先后在福莱堡、慕尼黑和土滨根三所大学学习,研究无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和再生, 1928年3月获土滨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28年4月到1929年10月,任土滨根大学动物系助教。1929年秋, 贝时璋先生回到祖国。1930年8月,他应邀任浙江大学副教授,筹建生物学系,并确定以实验生物学为发展的主要方向,亲自执教生物系的主要课程。从此,他在中国这片大地上辛勤耕耘,从事实验细胞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