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日本血吸虫生殖产卵编码基因多价疫苗pVAX1/SjHGPRToSDISP对昆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昆明小鼠30只,分别使用pVAX1/SjHGPRToSDISP、pVAX1以及生理盐水,每只小鼠100μg或等量经左腿股四头肌注射。处理2周后,采集动物模型血样检测IgG、IL-2,IL-4,IL-10以及INF-γ表达量。处理4周后,以20±1条尾蚴贴腹感染,感染6周后检测减虫率、减卵率。结果:尾蚴攻击动物后6周,pVAX1/SjHGPRToSDISP免疫组的肝脏减虫率为42.2%,子宫与肝脏减卵率分别为68.04%以及72.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VAX1/SjHGPRToSDISP免疫组虫体内IgG、IL-4以及INF-γ表达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VAX1/SjHGPRToSDISP多价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且该类作用的机制与IgG、IL-4以及INF-γ的表达升高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鼠疫溶菌疫苗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选择以F1抗原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鼠疫溶菌疫苗(Whole cell lysate of Yersinia pestis vaccine,WCLY)的免疫程序,设计了这组试验。在37℃培养鼠疫EV菌,通过超声波裂解法制备鼠疫溶菌疫苗。设计(0,2周)、(0,4周)、(0,2,4周)三种免疫程序,以每剂总蛋白量7.9μg、31.5μg和126.0μg三个剂量皮下接种NIH小鼠。分别在第一针免疫后2、4、8、12周采集血清,通过间接ELISA检测抗鼠疫菌F1抗原和总抗原抗体。结果显示:免疫后血清抗体上升很快,2周内即可测出;无论哪种免疫程序,至12周时抗体滴度仍保持高水平;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在4周或8周达到较高,可与活疫苗免疫者相比;溶菌疫苗的接种剂量为7.9μg时,动物只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提示鼠疫溶菌疫苗需要两剂免疫,最短可间隔2周,接种剂量应不超过7.9μg,疫苗中应富含F1抗原。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新城疫病毒(NDV)融合蛋白(F)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鹅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JS5F基因,测序确认后,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F。将pVAX1F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构建成携带DNA疫苗的重组沙门氏菌SL7207(pVAX1F)。重组菌以不同剂量口服免疫1日龄雏鸡,结果表明,细菌对雏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不影响鸡的增重。将SL7207(pVAX1F)分别以108CFU和109CFU的剂量3次口服免疫1日龄商品代伊莎褐蛋鸡,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三免后1周,SL7207(pVAX1F)109CFU剂量组的血清抗体效价与空载体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重组菌两个剂量组在首免后2周开始出现粘膜抗体,并于二免后2周和3周达到较高水平。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SL7207(pVAX1F)109CFU剂量组的保护率为77.27%,与空载体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Semliki森林病毒衍生的DNA疫苗与常规DNA疫苗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比较Semliki森林病毒(SFV)衍生的复制型DNA疫苗载体(复制型载体)和常规非复制型DNA疫苗载体(非复制型载体)的导入效率、表达效率、诱导凋亡率和免疫效果,从而评价其作为DNA疫苗载体的应用前景.使用等量SFV载体和常规DNA载体同等效率转染细胞后,复制型载体表达强度比非复制型载体高约3倍,其诱导凋亡的能力是非复制型载体的11倍;以不同剂量的SFV载体和常规DNA载体分别转染BHK21细胞,复制型载体各剂量组载体的表达量均高于非复制型载体.复制型载体在1μg组出现峰值,而非复制型载体则出现在4μg组.体内免疫的结果表明,SFV载体pSCA-SS1免疫的各组小鼠中,低剂量1μg组小鼠的总抗体滴度高于10μg和100μg剂量组;1μg pSCA-SS1免疫的小鼠产生的总抗体滴度与CTL水平,分别与pcDNA3-SS1免疫的小鼠中10μg和100μg组相当.但10μg、100μg组pSCA-SS1免疫小鼠的总抗体及CTL水平,都低于pcDNA3-SS1免疫的小鼠的10μg、100μg组.结果提示:SFV衍生的复制型DNA疫苗载体,在低剂量组时即可诱生与常规DNA疫苗载体高剂量组相近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肌内注射法和基因枪法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携带HCV NS3/4A基因的质粒pcDNA3.1-NS3/4A,分别肌内注射和基因枪免疫BALB/c小鼠。基因枪免疫采用2μg/只和10μg/只两种剂量,肌内注射免疫的剂量为100μg/只,共免疫3次。分别于第3次免疫后10 d和20 d,收集小鼠血清、分离脾细胞;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ELIspot检测小鼠IFN-γI、L-2和IL-4;非放射性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比较肌内注射和基因枪法激发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免疫后第10 d检测结果表明,2μg/只和10μg/只基因枪法免疫产生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500和1∶1 000,100μg/只肌内注射免疫产生的抗体效价为1∶1 000。第20 d再次检测,基因枪法产生的抗体效价仍为1∶500和1∶1 000,肌内注射降低为1∶500。2μg/只和10μg/只基因枪免疫产生的IFN-γ和IL-2均高于100μg/只肌内注射免疫。但这两种免疫方法均未激发IL-4的水平。在不同的效靶比情况下,10μg/只和2μg/只基因枪免疫激发的CTL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100μg/只肌内注射免疫。结论基因枪法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显著高于肌内注射免疫。  相似文献   

6.
应用基因免疫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Sj22蛋白的抗体,并研究CpG佐剂和蛋白加强策略在增强基因免疫效果中的作用。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免疫小鼠,实验动物分为四组:A组注射pVAX1-sj22质粒100μg /只;B组注射pVAX1-sj22质粒50μg /只,同时注射CpG佐剂20μg /只;C、D组注射pcDNA3.1-sj22质粒100μg /只。分别在0,3,6周进行免疫,第9周A、B、C组用30μg重组sj22蛋白加强免疫,D组则用pcDNA3.1-sj22质粒100μg加强免疫。第0,9,10周割尾采血,使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效价测定,Western blot验证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使用基因免疫的方法获得了针对Sj22的特异性抗血清,CpG佐剂能够有效降低质粒用量,基因免疫-蛋白加强的策略使得抗体的滴度提高了40~1280倍。  相似文献   

7.
为详细探讨小鼠不同次数接种B型流感病毒HA DNA疫苗后免疫应答情况,以及CpG基序的免疫佐剂效果,采用不同剂量HA DNA,1次或2次(间隔3周)电击法免疫BALB/C小鼠。初免4周后(或二免加强免疫1周后)用致死量流感病毒(B/Ibaraki/2/85)攻击。研究发现:①100μg HA DNA一次接种的小鼠全部存活;②经含有CpG基序的DNA免疫的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的抗HAIgG抗体更高,小鼠体重丢失更少。这些结果说明,1次接种100μg HA DNA疫苗可以使小鼠抵抗致死量B型流感病毒攻击,CpG基序能够增强HA 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结核DNA疫苗免疫鼠产生细胞因子和抵抗结核分枝杆菌攻击的能力。方法:将结核菌Mtb8.4基因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插入pVAX1载体,构建表达Mtb8.4和GST融合蛋白的DNA疫苗pVS8.4G。小鼠分成5组,用pVS8.4G、pVAX1、pIL2S 100μg和PBS 0.1mL各免疫3次,间隔2w。另一组用BCG免疫1次。每组10只鼠在加强后,无菌取脾培养。另外10只小鼠用H37Rv攻击,2w后取脾、肝和肺培养结核菌并计数。结果:pVS8.4G免疫鼠脾细胞培养上清mIL-2和mIFN-γ平均为380.9和422.1pg/mL,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与BCG组无显著差异。5个组的平均mIL-6和mIL-10无显著差异。pVS8.4G免疫小鼠脾、肝和肺的平均结核菌载量分别为42 093.2、43 264.1和37 264.8CFU/g,低于pVAX1、pIL2S和PBS组相应器官的载量。结论:DNA疫苗pVS8.4G能刺激产生Th1型免疫应答,免疫鼠抵抗H37Rv攻击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罗四维  汪世平 《生物磁学》2011,(18):3413-3416
目的:探讨抗日本血吸虫生殖产卵编码基因多价疫苗pVAX1/sjHGPRToSDISP对昆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昆明小鼠30只,分别使用pVAX1/sjHGPRToSDISP、pVAX1以及生理盐水,每只小鼠100ug或等量经左腿股四头肌注射。处理2周后,采集动物模型血样检测IgG、IL-2,IL-4,IL-10以及INF-Y表达量。处理4周后,以20±1条尾蚴贴腹感染,感染6周后检测减虫率、减卵率。结果:尾蚴攻击动物后6周,pVAX1/sjHGPRToSDISP免疫组的肝脏减虫率为42.2%,子宫与肝脏减卵率分别为68.04%以及72.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VAX1/sjHGPRToSDISP免疫组虫体内IgG、IL-4以及INF.V表达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VAX1/sjHGPRToSDISP多价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且该类作用的机制与IgG、IL-4以及INF—v的表达升高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为研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构建和表达了运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DNA疫苗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首先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的全长s1基因插入到嵌合CpG DNA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中,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S1-CpG。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构建出运送DNA疫苗的重组减毒沙门氏菌SL7207(pVAX1-S1-CpG)。将重组菌SL7207(pVAX1-S1-CpG)分别以1×109CFU,5×109CFU,1×1010CFU的剂量滴鼻和口服接种4日龄雏鸡,2周内所有试验鸡均无任何不良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菌SL7207(pVAX1-S1-CpG)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免疫后35 d,商品鸡体重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菌免疫不影响鸡体增重。以5×109CFU重组菌滴鼻和口服两次接种4日龄商品代伊莎褐蛋鸡,二免3周后,血清抗体和小肠黏膜抗体测定结果表明,SL7207(pVAX1-S1-CpG)免疫组抗体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之间分别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攻毒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菌SL7207(pVAX1-S1-CpG)免疫组有较高的免疫保护效力,与灭活苗和减毒苗效力相当,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卵蛋白(ovalbumin,OVA)变应原对小鼠的哮喘造模影响。方法 96只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PBS组(对照组)、10μg组(A组)、20μg组(B组)、50μg组(C组)、100μg组(D组)、200μg组(E组)、500μg组(F组)、1000μg组(G组)。A~G组分别用含1%明矾的PBS配制相应浓度的OVA于第0、7和第14天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于第21~27天连续7 d用含1%的OVA的PBS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各组小鼠。正常对照组使用PBS溶液致敏和激发。最后一次雾化吸入激发后24 h内,计数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ELISA法检测IL-4、IL-5的分泌量及其血清IgG2a、IgE抗体的水平;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小鼠哮喘模型的效果,评价最优哮喘造模的OVA浓度。结果 A~G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5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细胞因子水平随着OVA浓度的增高而逐渐下降;A~G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从低浓度组至高浓度组嗜酸性粒细胞数从高向低变化;A~G组小鼠血清中总抗体IgE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OVA浓度的增高IgE水平逐渐下降。血清中IgG2a的水平则随OVA给药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低浓度OVA致敏组小鼠肺组织标本可观察到明显的炎症浸润性病理表现,而高浓度组肺部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结论低浓度的OVA连续致敏小鼠造成过敏性哮喘病理改变较为明显,随着OVA浓度的增高,造模效果逐渐降低,而高浓度的OVA则会导致模型小鼠发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4℃保存的条件下,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ylsulfonyl fluoride,PMSF)对犬精子的保护作用。方法犬精子以含不同浓度PMSF的Tris-卵黄液(Tris-egg yolk,EYT)处理后,于4℃低温保存,在24、48、72、96 h分别以伊红、瑞-吉和吖啶橙染色检测精子活率、顶体膜和DNA完整性。结果低温保存24 h后,吖啶橙染色检测DNA断裂率(%):对照组(5.93±0.32),实验组:20μg/mL(4.50±0.38)、40μg/mL(4.20±0.25)、80μg/mL(4.21±0.46)、160μg/mL(3.87±0.67),P〈0.05;各浓度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72 h后,犬精子活率仍〉30%;96 h内,对照组和实验组犬精子在活率、顶体膜完整性上未见明显差异。结论PMSF于4℃低温保存条件下对犬精子具有保护作用,24 h内能有效保护精子DNA双链的完整性,4℃低温保存72 h后,犬精子仍符合人工授精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制备脂质体包裹的Ag85A口服DNA疫苗,并观察小鼠口服后所诱生的抗体产生情况。用脂质体包襄重组质粒pcDNA3.1/mye—HisA—Ag85A制备口服DNA疫苗,并用脂质体包裹空质粒pcDNA3.1/myc—HisA作为对照。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组、空质粒组和重组质粒DNA疫苗组。分别将生理盐水、空质粒和重组质粒DNA疫苗以灌胃方式投给各组小鼠,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14d,末次免疫后14d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Ag85A特异性抗体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肠组织中分泌型IgA(sIgA)含量。重组质粒组血清中Ag85A特异性抗体滴度为1:160,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血清中均未捡出Ag85A特异性抗体。重组质粒组肠组织中slgA含量(0.3761±0.0456)μg/mL较空质粒组(0.2374±0.0414)μg/mL和生理盐水(0.1993±0.0899)μg/mL组显著增高(P〈0.05),而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未见有意义的变化(P〉0.05)。口服脂质体包裹Ag85ADNA疫苗可诱导外周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和肠道黏膜局部sIgA的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4.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在人群中感染普遍,对婴幼儿及免疫低下人群中造成严重疾病,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病毒的商品化疫苗。本研究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探讨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IE-1 DNA疫苗和MCMV灭活疫苗联合免疫抗MCMV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将编码IE-1基因的DNA疫苗(pIE-1)通过肌肉注射辅以电穿孔的方式对小鼠进行初免,再用全病毒灭活疫苗单独或者辅以MF59佐剂进行加强免疫,分别通过ELISA和ELISPOT方法检测到联合免疫策略在免疫组小鼠体内诱导了MC-MV特异性的抗体应答和CTL应答;免疫两周后用3&#215;LD50致死剂量MCMV感染小鼠,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通过检测小鼠存活率、重要器官中的病毒滴度及体重丢失率来评价。结果显示,与单独免疫DNA疫苗或灭活疫苗相比,IE-1 DNA疫苗联合灭活疫苗组能同时在小鼠体内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并提供小鼠完全保护;而且MF59辅以灭活疫苗免疫小鼠能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束缚应激对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D–galactosamine and lipopolysaccharide combination,D+L)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正常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应激对照组(str)、模型组(D+L)、束缚应激组(D+L+str)。con组小鼠常规饲养;str组小鼠给予定时定量的束缚应激;D+L组小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的混合溶液,1次/2天;D+L+str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D+L混合液后,给予与str组相同的束缚应激。第8周,各组小鼠取血检测血清AST、ALT,肝脏固定后HE及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结构、细胞形态及纤维化程度。结果第8周D+L+str组与D+L组小鼠相比,血清ALT和AST显著降低(P〈0.01),AST/ALT显著增高(P〈0.01);HE及Masson染色显示,D+L组小鼠肝小叶结构紊乱,出现结节性增生及大量上皮细胞核浓缩、溶解、坏死,枯否氏细胞浸润,而D+L+str组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纤维化程度评分显示,D+L+str组与D+L组小鼠相比,病理评分与纤维显色吸光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束缚应激对D+L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单独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模型和致死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PAP3h组、APAP6h组和APAP12h组,每组5只。饥饿15h后用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肝损伤。测定各组血清ALT、AST及胆红素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损伤情况。观察生存率时,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禁食+APAP(500mg/kg)组、禁食+APAP(300mg/kg)组和不禁食+APAP(500mg/kg)组,四组同时给药,然后记录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绘制四组小鼠的生存曲线。小鼠注射APAP后,随时间的延长,ALT、AST水平逐渐升高,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小鼠肝脏HE染色可见,APAP中毒组小鼠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禁食+APAP(500mg/kg)组小鼠自16h开始出现死亡,72h时全部死亡,死亡率明显高于不禁食组和禁食+APAP(300mg/kg)组小鼠。该研究对APAPI起的C57/BL6小鼠药物性肝损伤模型进行改良,使其更加稳定和便于研究,为进一步探究APAP诱导肝毒性的机制及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HspX融合基因的免疫原性。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NS组、BCG组、pcDNA-HspX组和pcDNA-Ag85B-Esat6-HspX组,每组10只。BCG组只在0周时皮内注射卡介苗1次。NS组、pcDNA-HspX组及融合基因组分别于0、2、4周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和重组质粒DNA,共免疫3次。在免疫的第2周,4周及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检测体血清中的总IgG水平。同时,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取脾细胞检测细胞免疫反应。结果构建的融合基因重组质粒DNA免疫动物后能产生针对结核杆菌特定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结论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HspX融合基因可作为DNA疫苗进行保护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于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8周龄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高脂组(n=16)和正常饮食组(n=8),高脂组小鼠高脂饮食(60%的脂肪)12w后再随机分为高脂饮食对照组(n=8)、高脂饮食治疗组(n=8)。高脂饮食治疗组小鼠给予0.75mg/kg/d的奥美沙坦灌胃8w,灌胃结束后处理小鼠,留取空腹血样本检测AST和ALT。肝组织冰冻切片行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变;石蜡切片行HE和F4/8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脏炎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TNF-α和IL-6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IκB-α、p-IκBa、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结果奥美沙坦显著抑制了高脂诱导的NAFLD脂肪变性,并明显改善肝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奥美沙坦能显著降低肝脏组织中TNF-α和IL-6mRNA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奥美沙坦显著抑制肝脏NF-κB信号通路活化。结论奥美沙坦显著抑制NAFLD小鼠肝脏炎性病变而保护肝功能,其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以及降低肝脏TNF-α和IL-6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预防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10mg/kg或30mg/kg,预防组于造模前1小时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00btg/kg,正常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及造模后6h、24h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预防组小鼠存活率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0%VS66.7%,P〉0.05);预防组肝组织损伤及肝功能酶学指标ALT和AST均好于模型组(P〈0.05);预防组小鼠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在6小时点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24小时点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TNF-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小鼠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