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晚奥陶世珊瑚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奥陶世珊瑚化石过去在中国发现不多,迄今未见有正式报导和描述。解放后,随着地质勘探事业的蓬勃发展,晚奥陶世珊瑚化石的产地始逐渐增多。除本文内所描述的新疆、青海、甘肃、陕西、浙江西部等五个地点的资料以外,地质部地质研究所林宝玉同志发表的江西玉山晚奥陶世珊瑚化石,也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此外,笔者最近鉴定贵州省野外队标本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晚奥陶世的珊瑚。这些事实说明,中国晚奥陶世珊瑚化石产地的分布是相当广泛的。在古生代珊瑚的演化史上,晚奥陶世处于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古生代珊瑚的祖先从晚寒武世起,到早奥陶世及中奥陶世止,还处在原始的发生阶段,种属稀少,结构简单,变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加波萨尔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南部。地理上属于东准噶尔北部低山丘陵区。该区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化石数量丰富、种类繁多。本文首次描述的珊瑚化石资料,填补了该区奥陶纪珊瑚动物群的空白,为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对恢复该区晚奥陶世古地理、古气候面貌亦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篇幅限制,本文专门描述床板珊瑚中无连接构造类。其他珊瑚资料将另文报道。文中描述的珊瑚化石及地层剖面,是笔者  相似文献   

3.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56,(3):409-412
本文所介绍的一种内殼与外殼同时?娴谋诮鞘疌ameroceras triformatum Yü,系笔者1955年夏采自南京汤山西南部仑山石灰岩上部,其层位相当于穆恩之、潘江和俞昌民所测剖面的第6层。壁角石系我国奥陶纪,尤其是下奥陶纪后期(Arenigian)地层——扬子江下游之仑山石灰岩,扬子峡区的红花园石灰岩以及华北和东北之亮甲山石灰岩中最常见的化石之一。很多只见内(?)而不见外(?),因此Cameroceras triformatum 外(?)的发现是颇饶兴趣的。  相似文献   

4.
一、江西玉山晚奥陶世Favistina的发现江西玉山至浙江江山一带的上奥陶统为一套介壳相地层,富含珊瑚、腕足类、三叶虫、头足类和腹足类等化石。该地上奥陶统分为下部黄泥岗组和上部三巨山组。珊瑚化石在上、下两组均有产出,但是以上部的三巨山组更为丰富。由于化石保存较好,形态各异,属种也多,所以成为研究我国东南晚奥陶世珊瑚的一个有利地  相似文献   

5.
我国奥陶纪苔藓虫的研究是从杨敬之(1957)首先报道陕西梁山地区早奥陶世苔藓虫开始的,计2属3种,即:Trepocryptopora dichotomata Yang, T. flabelata Yang, Nicholsonella houi Yang和N. sp.。杨敬之、陆麟黄(1962)曾记述甘肃中奥陶统Dianulites yumenensis Yang et Loo一种。杨敬之、胡兆珣(1962)在编写《中国的苔藓虫》一书时,曾将1960年以前在我国境内已发现的苔藓虫化石都汇编入书,其中原记载为奥陶纪的苔藓虫仅4个种,它们是:Batostoma magnopora Ulrich, Batostomella antiqua Yabe et Hayasaka,  相似文献   

6.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2002,41(3):464-468
国际最新研究表明,刺丝胞动物门包括水螅,钵水母和珊瑚3个纲,古生代的床板珊瑚和皱纹珊瑚以及中,新生代的石珊瑚是珊瑚纲中最主要的3个月,分别出现于早奥陶世,中奥陶世和中三叠世,它们在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古地理环境的解释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寒武纪发现的所谓“珊瑚”化石,大部分不是珊瑚,而应归属于藻类,海绵和苔藓虫,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可能是珊瑚或刺丝胞,但它们并不属于真正的皱纹珊瑚或床板珊瑚,皱纹珊瑚不是起源于寒武纪的这些所谓的“珊瑚化石”,而可能是起源于一种具有骨骼的单体海葵,奥陶纪和二叠纪都曾先后出现类似于石珊瑚的化石,但它们并不是中三叠世石珊瑚直接的祖先,石珊瑚也不是起源于皱纹珊瑚而可能是起源于一种或多种带骨骼的海葵,古生代的珊瑚化石是研究生物灭绝,复苏事件最理想的生物门类之一,奥陶纪末的O/S和晚泥盆地的F/F这两次灭绝事件使许多珊瑚分类单元惨遭浩劫,而二叠纪末的P/T灭绝事件则使全部古生代的皱纹珊瑚和床板珊瑚消亡。  相似文献   

7.
安徽贵池早奥陶世晚期及中奥陶世的头足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中锷 《古生物学报》1989,28(5):617-633
一、前言安徽贵池一带的奥陶系发育良好,含丰富的头足类化石。1984年夏,笔者等在贵池百安的方村剖面采获不少头足类化石,其中以下奥陶统的紫台组、牯牛潭组及中奥陶统的大田坝组、宝塔组所产的头足类最为丰富。这批化石经研究共有33种(其中10新种),分属15属8科。另有2未定属种。这些化石的发现增加了我国奥陶纪头足类的新材料,并对这个地区奥陶纪地层的划分以及与国内外的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院南京  相似文献   

8.
扬子区中奥陶世至早、晚志留世产有丰富的四射珊瑚,尤其Ashgill期中、晚期和Llandovery世的Aero-nian—Telychian期产出珊瑚最盛。据已报道统计,该地区共有四射珊瑚124属,包括中、晚奥陶世31属,早志留世(Llandovery世)87属,晚志留世6属。其中有一些属的分类位置以及属征各家仍存在分歧。对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群已发表和笔者手中尚存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之后,提出该区奥陶纪、志留纪四射珊瑚的分类意见并加以讨论,共分3个目:即扭心珊瑚目(Streptelasmatida),柱珊瑚目(Columnariida)和泡沫珊瑚目(Cystiphyllida)。其中扭心珊瑚目含有46属,分属7个科,柱珊瑚目包含37属,分属14个科,而泡沫珊瑚目包含41属,分属9个科。此外,文中提出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四射珊瑚某些科、属的演化趋向并加以适当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奥陶纪地层及头足类化石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描述了头足类化石29种,分属于25属、19科、1亚科、19科,其中24新种、6新属、1新科。对我国北方奥陶纪地层划分进行了详细讨论,将我国奥陶纪地层按生物-沉积特征划分为珠江、扬子、黄河三种类型及珠江、扬子、黄河、新疆、甘青藏和大兴安岭六个生物-沉积区。将黄河区奥陶纪地层划分为下奥陶统冶里组、亮家山组、北庵庄组、马家沟组和中奥陶统阁庄组、八陡组,并和国内外相当的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前言中国晚奥陶世至志留纪的四射珊瑚十分丰富,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先后组织编写了各地区地层古生物图册和地层表,并作了断代地层的初步总结。作者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过去有关志留纪四射珊瑚的研究资料,提出中国晚奥陶世后期至志留纪的7个四射珊瑚组合,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11.
扬子区中奥陶世—志留纪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产出丰富 ,尤以兰多维利世最为繁盛。目前已报道的1 2 3属 (包括中奥陶世 4属 ,晚奥陶世 2 5属 ,兰多维利世 94属 )中 ,有 30属最早出现在扬子区 ,尔后扩散到欧洲、北美和其它邻区。例如 :Calostylis最早出现在川南的中奥陶世 (Llandeilo)地层中 ;Aphyllum和Cantrillia最早出现在浙西的晚奥陶世中Ashgill地层 ;扭心珊瑚类Briantelasma ,Pycnactis和Tunguselasma等 ,最早出现在黔东北晚Ruddanian地层 ;柱珊瑚类Ceriaster、Stauria、Amplexoides、Synamplexoides等 ,泡沫珊湖类Maikottia ,Rhizophyl lum等均最早出现在黔东北的中兰多维利统 (MiddleLlandovery)。根据这些资料 ,我们认为扬子区应该是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起源中心之一。文中论述扬子区中奥陶世—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动物群特征及其生物古地理关系。该区中奥陶世珊瑚以穿孔珊瑚类的Calostylis和Yohophyllum为特征。下扬子区浙西晚奥陶世三衢山组 (中Ashgill)四射珊瑚群有某些澳大利亚分子Hillophyllum和Bowanophyllum ;而上扬子区晚Ashgill观音桥层的四射珊瑚动物群与北欧同期珊瑚群有高度的相似性。这表明扬子区当时与欧洲具有较密切的古生物地理关系。扬子区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群与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中段奥陶纪的腕足化石还未报道过。1978—1980年期间,吉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四分队唐守贤、林质彬等于伊尔施北的三角山一大山一带实测了含有奥陶纪腕足类、苔藓虫等化石的地层剖面,自下而上新建立了中奥陶世断岩山组、晚奥陶世三角山组及大山组三个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部石炭纪及二迭纪若干床板珊瑚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本文描述的石炭纪及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是我院地层古生物研究室清理1956—1960年地质部各野外地质队送来鉴定的珊瑚化石的一部分。描述标本大部分采自广西僮族自治区,小部分采自贵州、广东和四川;地质年代以早石炭世为主,少数为中石炭世、晚石炭世及早二迭世。这些资料有两个特点:一是很零散,对详细划分地层有一定困难;但是,正由于零散,分布在全国各地,对了解床板珊瑚在我国地层上的分布及对比有所帮助。一是这些床板珊瑚的多数属羣在国内已有报导,但种羣则是新的;还有一部分是新属,或国外已有报导  相似文献   

14.
广西宜山晚石炭世的珊瑚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笔者于1956年冬,随盛金章、侯祐堂先生等调查广西宜山地区的石炭系和二迭系时,于宜山德胜以南五公里新惠乡的晚石炭世马平群内采得的。珊瑚化石的数量和种属尚称丰富,经笔者鉴定,计有8属,14种,其中新属有1个,新种5个。以往,有关我国南方晚石炭世珊瑚化石的报导较少,据笔者所知,仅有11属,14种。本文描述的珊瑚化石中,有5个属,13个种是在华南地区初次发现的(包括1个新属,5个新种)。目前看来,华南晚石炭世的珊瑚化石虽不如早石炭世的丰富,但是也必须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在研究石炭纪和二迭纪珊瑚化石的演化关系时,晚石炭世珊瑚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15.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63,(1):124-137
1958年,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陕西省山阳县一带进行区域地质测量时,在所谓早志留世地层中采集了许多化石,计有床板珊瑚、腕足类和海百合茎等。据该队资料,该地地层岩性下部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灰黄色钙质千枚岩,薄层灰岩;上部为石灰岩、千枚岩、砂岩,共厚约400余米。其与下伏早中奥陶世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复中、晚志留世地层呈整合接触。床板珊瑚等化石采自上部灰岩层中。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中部泥盆系二塘组的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四射珊瑚,产自广西中部海相泥盆系,象州型沉积序列中的一个新建的地层单位——二塘组(俞昌民等,1978)。这个小型珊瑚群包含的属种数目不多,但是它们在广西武宣及象州地区范围内产出的层位稳定,是识别二塘组的化石标志之一,对确定广西象州型泥盆系的生物地层层序,划分泥盆纪地层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于认识中国南方泥盆纪四射珊瑚群的性质及其进化的过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鄂西地区中–晚奥陶世之交的庙坡组由数米厚的页岩夹少量薄层灰岩构成,沉积于扬子陆表海区凹陷带中,深度位于最大浪基面下,含有多样性、丰度高的化石组合。宜昌北部的陈家河剖面以及远安真金剖面庙坡组中–上部页岩属晚奥陶世桑比期Nemagraptus gracilis笔石带。笔者在该层位首次采获30余枚海林檎化石,经系统古生物学鉴定均为Cheirocrinus penniger (Eichwald, 1842)。远安真金剖面产出的C. penniger标本多以萼部区数个不同类型压扁的骨板形式保存, 1枚标本保存有完整的茎部;宜昌陈家河剖面的C. penniger标本均以单个萼部骨板形式保存。奥陶纪的Cheirocrinus广泛分布于多个板块,本文描记庙坡组的Cheirocrinus化石记录实例,扩展了该属在华南板块的时空分布,它可以从黔南三都早奥陶世斜坡相的同高组延续到晚奥陶世台内凹陷带的庙坡组。  相似文献   

18.
河南淅川晚奥陶世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淅川地区位于秦岭东部,东与华北平原毗邻。淅川与西面的陕西山阳以及西南面的湖北郧西一带,在地层分区上,列入华中地层区的北部(张文堂等,1982)。区内的中、上奥陶统为一大套局部受浅变质的浅海相和盆地相的沉积。岩性变化较大。在未受变质或受较轻微变质的层段内保存着各门类的海相化石。除了前人对山阳和郧西晚奥陶世海相化石报道之外,关于淅川奥陶纪化石的报道还未见及。1985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安徽南部下二迭统栖霞组珊瑚化石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二迭统栖霞组在安徽南部发育较好,产有丰富的珊瑚化石。早在1932年,乐森璕及黄汲清在“扬子江下游栖霞灰岩之珊瑚化石”以及黄汲清在“中国南部二迭纪珊瑚化石”等专著中,曾经描述和县、合山、巢县、铜陵及泾县等五个地区的珊瑚化石,共有11个种,1个变种,分别包含在7个属中,化石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钟模 《化石》2000,(4):31-32
龙介类化石是我国新近开展研究的一个新门类 ,在本世纪70年代国内古生物教科书及其词典里是查不到他们的踪迹的。这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呢 ?湖泊沉积岩中的海相化石本世纪70年代末 ,在苏北的石油钻探中 ,先后在仪征、洪泽、高邮、宝应、金湖、盱眙、沭阳及金坛等盆地或凹陷中发现大量的“管状化石”。这些化石送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俞昌民教授手中时 ,尽管俞教授知识渊博 ,阅历很深 ,但对此类化石却一无所知。当时我国的古生物文献中没有记载 ,查外文资料犹如大海捞针。在科学家的面前是没有困难的 ,越是困难越向前 ,他通过多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