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牡丹原产中国,为我国重要的资源植物。世界上共有9个野生种,约2?000个栽培品种。牡丹从用途上分为药用、观赏和油用三种主要类型,药用、观赏牡丹历史悠久,油用牡丹则是新兴产业。油用牡丹是指结实率高、含油量高和品质高的牡丹类型。油用牡丹适应范围广、抗性强,不与粮争地,可以在坡地、滩地及部分经济林下等边际土地上良好生  相似文献   

2.
油用牡丹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基质配比开展油用牡丹容器育苗技术,分析不同处理对油用牡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容器苗对基质配比的生长反应差异很大,泥炭比例较高的配比基质其油用牡丹容器苗的生长表现较好。提高油用牡丹容器苗木质量的最佳基质组合为:泥炭70%+珍珠岩10%+蛭石10%+腐熟的鸡粪10%,该基质配比既能保证油用牡丹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的充分生长,同时又能促进根系与基质紧密的根系团,有利于油用牡丹容器苗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3.
油用牡丹作为市场上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土壤有效磷缺乏严重制约油用牡丹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分离筛选油用牡丹高效解磷细菌,充分发挥其根际微生物的作用,是实现油用牡丹高产优质目标、保障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不同生长年限油用牡丹‘凤丹’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以植酸钙为磷源的培养基,利用平板稀释法分离筛选具有解有机磷能力的细菌,并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结合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分析其解磷能力。从一、三、四年生油用牡丹根际土壤中共筛选出14株解有机磷菌株。其中隶属于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各有5株,隶属于节杆菌属的有3株,还有1株隶属于新鞘氨醇杆菌属;14株解有机磷菌株溶磷指数和溶磷效率分别在1.6-9.0以及60%-800%之间,其中一年生油用牡丹根际筛选到的菌株FD1-15的溶磷指数和溶磷效率均最高;培养液中速效磷含量为2.88-5.30 mg/L,活化率在26.44%-62.13%之间,解磷能力和活化能力最强的是从三年生油用牡丹根际筛选获得的菌株FD3-13,隶属于芽孢杆菌属。这为提高油用牡丹的产油量和食用品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微生物菌肥的研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物理压榨法制备牡丹籽油的方法,且对制备出的牡丹籽油和市售牡丹籽调和油进行了α-亚麻酸(ALA)含量检测以及对两种牡丹籽油的抗氧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的α-亚麻酸含量为43.12%,牡丹籽调和油α-亚麻酸含量为29.99%;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牡丹籽油是调和油的1.29倍;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牡丹籽油是调和油的1.51倍;对Fe2+还原能力牡丹籽油是调和油的3.62倍;清除-OH自由基能力牡丹籽油是调和油的1.44倍。说明牡丹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牡丹礼赞     
正牡丹,您根在中国,文化璀璨。您在恐龙灭绝后已经出现,上亿年的演化造就出了耐寒、耐旱、耐瘠薄等顽强的品格特点;您虽然亲历了气候的巨变,朝代的变迁,但仍自然传承,使得人们有缘与‘凤丹牡丹’‘紫斑牡丹’等牡丹祖先相见。牡丹,您的家族繁盛,和谐美满,型美色艳,三类、九型、八大色雍容绚烂;油用、药用、观赏品种应有尽有,功能齐全。  相似文献   

6.
设置100%全光照(L0)、50%全光照(L1)、25%全光照(L2)和15%全光照(L3)4种光环境,分析不同遮荫环境对油用牡丹的生长、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用牡丹的花朵数量、比叶重、气孔密度在L2和L3处理下显著低于L0处理,但L1较L0无显著变化;随着遮荫水平增加,油用牡丹种子数量、气孔器面积百分比逐渐下降,且在4个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2)油用牡丹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在遮荫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L2和L3处理的Pmax和LSP显著低于L0,但L1较L0无显著变化。(3)L3处理的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量子效率(Fv/Fm)为0.76,显著低于其余3个光照处理;随光化光诱导时间的增加,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呈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而PSⅡ的实际量子产量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稳定后的Fv′/Fm′、ΦPSⅡ值表现为L0L1L2L3,NPQ大小顺序为L3L2L1L0,但不同处理间的qP无显著差异。研究发现:过度遮荫(15%~25%自然光强)严重抑制了油用牡丹的净光合速率,而且与产量直接相关的花朵数量和种子数量也显著下降,最终造成严重减产;在云南昆明地区50%~100%之间的自然光可能是油用牡丹较为合适的生长光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压榨牡丹籽油产率及油品质量,并为进一步探索低温压榨牡丹籽油的可行性提供技术和理论基础,本实验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适温压榨牡丹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高,实验误差小,最终得到适温压榨制备牡丹籽油最佳制备工艺为:压力4.6 MPa、进料速度1 600 g·min-1、压榨温度73℃、含水率4.6%;所得最大出油率为23.11%,残油率为7.02%。经检测最佳制备条件提取的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90.36%,其中亚麻酸含量为40.71%、亚油酸含量为27.25%、油酸含量为22.40%、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为7.23%、硬脂酸为1.60%。牡丹籽油酸价为2.61 mg·g-1、过氧化值为1.56 mmol·kg-1。所有检测结果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牡丹籽油中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摘 要:对牡丹籽油在煎炸过程中过氧化值、酸值、色泽、脂肪酸组成等4项评价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反复煎炸对牡丹籽油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煎炸12次后(每次温度220℃,时间20min),感官指标变化明显,卫生指标酸值过氧化值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油脂中的α 亚麻酸相对百分比含量前4次变化不明显,第5~12次逐渐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牡丹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牡丹籽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药用活性成分,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在牡丹籽药用活性成分、抑菌、抗氧化和防晒特性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牡丹籽油提取及纯化的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牡丹籽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革质花盘亚组野生种参与了栽培牡丹的起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牡丹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了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国特有的野生牡丹资源,本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记录,在全国尺度上对革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革质花盘亚组共有5个野生种和1个杂交种,分布在秦巴山区、陕甘黄土高原和川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其中陕西省野生牡丹资源最为丰富,并在陕西省商南县和旬阳县发现了卵叶牡丹新的原生地分布点;同时对革质花盘亚组的种群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革质花盘亚组种质资源的药用、观赏和油用潜在利用价值和濒危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牡丹籽油的油脂品质,采用脱胶、脱酸、脱色三种工艺方法,先后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得出精炼牡丹籽毛油最佳的工艺条件。脱胶:柠檬酸量为0.2%,蒸馏水为3%,温度为70℃,时间为25 min;脱酸:温度为65℃,超碱量为0.2%,碱液浓度为11%,时间为40 min;脱色:脱色剂种类为活性白土,脱色剂用量为5%,温度为65℃,时间为35 min。最终得到的籽油质量采用国标法检测后,牡丹籽精炼油的过氧化值、酸价、碘值、磷脂含量均大幅下降,牡丹籽油的品质达到一级食用油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主要油用牡丹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和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的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限制因素对于油用牡丹的栽培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选取凤丹和紫斑牡丹的原始集中产区安徽铜陵和甘肃兰州,对其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在安徽铜陵凤凰山高温干旱期,叶片温度是其光合作用的最主要限制因素,叶片温度达到31℃时,叶片呼吸速率受到抑制;温度达到32℃时,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被逆转,温度达到33℃,出现生理性损伤。在甘肃兰州,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是紫斑牡丹光合作用特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决定光饱和点发育、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当遮荫的林缘生境和林窗生境是凤丹和紫斑牡丹生长的最适宜环境。  相似文献   

13.
赵晓菊  秦薇  陈华峰 《植物研究》2017,37(1):155-160
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含量亚麻酸是牡丹籽油品质的主要体现,但到目前为止,在凤丹传统栽培区(铜矿区)土壤铜含量是否影响牡丹籽油品质并没有被调查。本研究通过调查安徽省凤凰山-丫山30个凤丹(Paeonia ostii)栽培区土壤Cu元素含量和凤丹籽油组成,显示凤丹栽培区土壤铜含量为18.98~298.82 mg·kg-1,变异系数为83.06%;凤丹籽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62%、1.89%、24.59%、29.76%、38.13%,变异系数在5.66~9.72,其中亚油酸变异系数最高为9.72;土壤和叶片中Cu含量与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与亚麻酸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壤和叶片中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78。以上表明以油用为目的的凤丹栽培应该避免土壤中铜含量过高影响牡丹籽油品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强度对紫斑牡丹生理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papaveracea)是集观赏、油用及药用价值为一体的经济作物,与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相比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性,对光照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为了解紫斑牡丹对光照的需求及适应规律,本研究以3年生紫斑牡丹幼苗为材料,模拟东北地区林下光强,研究了紫斑牡丹在4种光照强度(全光照、透光率55%、25%和15%)处理下的生理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遮阴条件下紫斑牡丹通过提高叶片色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AQE)、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光补偿点(LCP)来提高对光能的吸收利用效率,以适应弱光环境,其中25%透光率处理的紫斑牡丹具有最高的光合性能和净光合速率(Pn),为全光照的1.58倍;在全光照处理下,紫斑牡丹叶片受到强光抑制,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P<0.05),光合作用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光合速率较低。遮阴处理时紫斑牡丹通过增大叶片比叶面积(SLA)、降低根冠比(R/S)并促进植株株高生长来获取更多的光照,其中,25%透光率处理的紫斑牡丹株高生长量显...  相似文献   

15.
正牡丹浑身是宝,花可观赏、根可入药、籽可榨油。牡丹花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是中华民族"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的根皮称"丹皮",在汉代的医简中已有记载,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常用中药材之一;牡丹的叶片、花瓣、花粉和种子等部位富含有益成分,具有保健功能,极具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洛阳地区海拔100、650和1010 m‘凤丹'牡丹籽粒发育过程中形态指标、营养成分和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了不同海拔条件下‘凤丹'牡丹籽粒产量性状变化和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与脂肪酸间的转化规律,以及相关酶活性和油脂代谢关键基因差异表达。结果表明: ‘凤丹'牡丹单果籽粒产量性状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且高海拔‘凤丹'籽粒生长期长于低、中海拔。成熟籽粒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花后90 d活性最低;丙酮酸脱氢酶(PDH)、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在花后50~90 d快速增加,花后90 d达到最大值。牡丹籽粒中乙酰CoA羧化酶基因(ACCase)和硬脂酰ACP脱氢酶基因(SAD)相对表达量在花后50 d达到最大值,而ω-6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2)相对表达量在花后90 d达到最大值。籽粒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与蛋白质和粗脂肪的积累呈负相关;SPS活性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呈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和粗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GPT、GOT与可溶性糖呈负相关,与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和粗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PDH与可溶性蛋白质、GPT、GOT呈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呈负相关,与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牡丹籽粒发育过程中养分积累是由糖类向粗脂肪和蛋白质的方向转化,SPS、PDH、GPT、GOT等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籽油中的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与亚麻酸相对增量呈负相关,说明牡丹籽油中脂肪酸去饱和过程是向亚麻酸合成的方向进行。ACCaseSADFAD2相对表达量与亚麻酸的相对增量呈正相关,均在亚麻酸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海拔条件下牡丹籽粒油脂品质相对稳定,籽粒生产性能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故在洛阳中高海拔地区种植油用牡丹是边际土地高效利用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油用牡丹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硅酸盐细菌,将其编号为CLM8。采用火焰光度法对该菌株在30℃、160 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7d的发酵上清液中水溶性钾素含量进行测定,最高含量达到0.9μg/mL,故将CLM8定性为硅酸盐菌株。综合CLM8的显微观察特征、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的克隆分析结果,确定菌株CLM8为成团泛菌属中的一个种,暂命名为Pantoea sp.CLM8。为提高野生菌株CLM8的解钾活性,通过对其紫外线诱变选育,筛选得到活性较高的突变株CLM8-B,其在30℃、160 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过程中,发酵上清液中水溶性钾素含量最高达到1.7μg/mL,是出发菌株CLM8的1.9倍。CLM8可作为油用牡丹及其它作物生物钾肥开发的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18.
栽培牡丹一直称为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在把作丹皮用的栽培牡丹(凤丹)描述为新种P. ostii后,观赏的栽培牡丹仍然被统称为P. suffruticosa。 但在P. suffruticosa复合体内, P. rockii, P. jishanensis, P. qiui 和P. suffruticosa ssp. yinpingmudan 等野生类型相继被描述并得到承认。于是,有人提出了栽培牡丹多元发生的观点,同时也出现了P. suffruticosa “是牡丹组数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一测多评(QAMS)和指纹图谱建立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质量评价方法,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评价。采用Agilent DB-FATWAX柱(0.25 mm×30 m,0.2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程序升温,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油酸甲酯为内参,所建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t检验计算出QAMS与外标法所测含量结果的P值均大于0.05;不同产地大花黄牡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表明QAMS、指纹图谱可用于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大花黄牡丹与牡丹样品数据点可区分为2类。通过DPPH和Fe^(3+)还原法对比分析发现,大花黄牡丹种皮的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要高于牡丹品种,而籽油的抗氧化能力则与牡丹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测定分析方法准确、简便、可行。将一测多评结合指纹图谱可以有效评价不同产地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质量。大花黄牡丹种皮和种仁的抗氧化效果明显,可以用作食品、化妆品等新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20.
李群  张勇 《生物磁学》2009,(13):2543-2545
目的:探讨臭牡丹根伍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本文采用臭牡丹根伍用小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慢性肾炎16例,其小剂量CTX用量为200 mg/日,采用静脉滴注的连续给药方式,其总有效率为93.75%,且BUN、Scr明显下降,复发率为6.25%,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果:臭牡丹根伍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慢性肾炎疗法疗效显著,肾功能改善明显,复发率低,且该单味中药来源广泛,使用方便。结论:臭牡丹根伍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慢性肾炎,不失为一种治疗慢性肾炎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