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氮 (NO)的广泛生物效应和线粒体 (Mt)作为调控细胞代谢与产能中心 ,使人们联想两者的关系。米兰大学Nisoli等采用小鼠仅表达内皮NO合酶 (eNOS)的褐脂细胞 (其所含的Mt数量多、体积大 )和白脂的 3T3 LI细胞 ,不表达任何同工型NOS的人单核细胞株U937,能稳定转染eNOS的Hela细胞 ,研究内源性NO与Mt生物形成的关系。结果观察到由eNOS产生的NO通过cGMP能提高核内具转录活性的过氧化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 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 ,PGC 1α)活性 ,PGC 1α能促使核呼吸…  相似文献   

2.
核辅激活因子PGC-1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coactivator1,PGC1)是一种多功能的转录调节因子,其广泛参与线粒体生物合成及能量代谢、糖脂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调节的特点预示PGC1在现代医学中可能极具应用潜力.其表达量的降低或上调,对于生物体的代谢调节均具有相当的生理或病理意义.本文从转录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综述了调控PGC1表达的具体分子机制,重点对转录水平调控PGC1表达的3条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及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对PGC1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中所蕴含的药物靶点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3.
作者观察了鸡胚生殖新月区的原生殖细胞(PGC)的超微结构。PGC为圆形或椭圆形,13—16μm,有丰富的伪足和微绒毛,尚可见到相邻PGC存在桥粒样结构。细胞核为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并呈多处凹陷。与同期胚的其它细胞相比,胞质内细胞器相当丰富且较成熟。观察到有大量微丝。上述PGC的形态,除了细胞桥粒样结构及微丝很少见到报道外,其它特征与鸟类PGC的超微记载相一致。 作者首次观察到PGC中有一种特殊颗粒(即电子致密小体),它自核内产生,进入核周池,并借核膜破裂的方式进入胞质。这种颗粒可能就是生殖颗粒,而由该颗粒在胞质中聚集所构成的特殊高电子致密区可能就是生殖质。从而从形态学上提供了鸟类具有生殖质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PCB以及雌二醇(E2),睾酮(T)和雌激素受体阻断剂克罗米酚(clomiphen)对5日龄鸡胚性朱中原始生殖细胞(PGC)形态和数量的影响,并对胚胎性腺受损伤程度进行了评价。方法:在入孵前将PCB(Aroclor 1254)油剂注入海兰种蛋卵黄内,实验组中PCB的剂量分别为1,10,100ug/枚;E2和T油剂注射剂量均为10,100ug/枚;克罗米酚,克罗米酚和Aroclor 1254均为100ug/枚,体积均为100ul;对照组注射等量花生油,孵化温度为38度,相对湿度60%,孵化111-120h后取出胚胎进行全固定,经石蜡切片和高碘酸席夫试剂染色后观察性腺中的PGC。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PCB延缓鸡胚发育,但是鸡胚死亡率与PCB的剂量不呈现剂量依赖关系,最大死亡率在PCB 1ug/枚组;(2)性腺中的PGC的数量随PCB注射剂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而且左侧性腺比右侧性腺明显,在PCB 100ug/枚组的性腺中,PGC发生了空泡化和核固缩甚至成为空洞;(3)PCB可以导致鸡胚性腺中PGC的损伤程度显著加强;(4)E2,T和克罗米酚处理后,对性腺中的PGC没有显著影响;(5)注射PCB和克罗米酚后,对性腺中PGC的影响与Aroclor 100ug/枚组的结果相同,结论:PCB对鸡胚生殖的影响早在PGC定居性腺就开始了,且对PGC的影响只表现其毒性作用,并没有通过类性激素作用影响PGC的形态和数量。  相似文献   

5.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以软骨变性、骨硬化和慢性滑膜炎症为主要临床特征。在骨关节炎病理改变中,脂质代谢异常与软骨、骨的退行性改变密切相关。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化后,可通过调节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如肉碱脂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PT?1)、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edium 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MCAD)和软骨细胞自噬功能,进而调节软骨细胞脂质代谢,以延缓OA的发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al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al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α,PGC?1α)也具有相似的生理功能。AMPK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的激活及相互作用能介导PPARγ、PGC?1α的信号转导及生理功能。综述了AMPK/SIRT1/PPARγ/PGC1α轴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最新进展,以期为OA的治疗及预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文旨在研究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trogen-related receptor α, ERRα或ESRRA)拮抗剂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 AP)对小肠脂质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探究AP对ERRα及其共激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coactivator 1α, PGC1α)转录活性的影响。运用启动子报告基因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AP对ERRα下游靶基因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 Mttp)表达的抑制作用。通过脂滴荧光染色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定量实验分别检测AP处理后胞内的脂滴含量和胞内外TG含量。餐后甘油三酯应答实验、小肠油红O染色和TG定量分析研究AP对小鼠小肠脂质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 AP下调ERRα/PGC1α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主要在肝脏中表达,饥饿时能诱导β-氧化与生酮作用相关基因和成纤维化生长因子21(FGF21)表达,这在肝脏的饥饿代谢适应中起重要作用。饥饿与耐力训练时,骨骼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能诱导长链脂肪酸(LCFAs)氧化基因、叉头转录因子(FOXO1)及PPARδ共激活物α1(PGC1α)表达,其中,FOXO1和PGC1α能调控糖代谢与线粒体生物发生。脂肪细胞中,PPARγ能介导LCFAs调控能量代谢,活化的PPARγ能诱导与LCFAs转化为甘油三酯形式储存相关的基因表达。脂联素,PPARγ的另一靶基因,能维持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本文就PPARs在LCFAs调控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乳腺癌中孤儿受体ERRα1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详细机理,特别是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在其中的作用,以ERRα1的LBD为诱饵,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乳腺组织cDNA文库得到了与其有明显相互作用的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I(TNNI2).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表明,TNNI2与多种核受体存在相互作用,且这种作用依赖于功能性的核受体AF2结构域.在哺乳细胞瞬时共转染实验中,TNNI2显示了对多种核受体反式激活功能的辅助活化作用.研究证明,TNNI2与许多辅激活蛋白类似,以配体依赖(对类固醇激素受体而言)或非依赖(对孤儿受体而言)的方式与核受体功能性AF2结构域相互作用,并增强多种核受体介导的反式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辅调节蛋白1(PNRC1)选择性剪接, 及比较PNRC1剪接变异体在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的差异,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NRC1剪接变异体的基础上,设计一定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对这些剪接变异体进行验证. 利用酵母双杂交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实验,分析它们与核受体的相互作用及比较它们在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几个剪接变异体真实存在于人的组织和细胞系中,这些剪接变异体在与雌激素受体α(ERα)、类固醇衍生因子1(SF1)等核受体的相互作用的强度及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研究提示,PNRC1这些剪接变异体在体内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以前的细胞核移植工作[1,2]表明:移核卵早期胚胎发育模式(主要指卵裂速度及卵裂模式)与受体卵相同,而与供体核种类无关;供体与受体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及染色体数目的差异程度,对移核卵囊胚以后的发育有重要影响,但对不同组合间细胞核移植所得囊胚比例影响较小。由此我们可以假定,移核卵最初发育的启动及囊胚以前的发育主要与受体卵有关,而和供体与受体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关系不大。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理论并寻找除染色体数目⑵以外其它影响移核卵囊胚以后发育的因素,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小鼠(图版Ⅰ—A)和泥鳅(Ⅰ—B)即不同纲间动物作为细胞核移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性别大鼠旋转刺激后脑内相关区域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及V1b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AVP及受体参与运动病的可能机制。方法:给予SD大鼠30 min绕水平轴的旋转刺激,然后采用放免法检测相关脑区AVP含量,并通过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相应脑区V1b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在雌性大鼠,旋转刺激组各脑区AVP含量无显著性改变;对于雄性大鼠,对照组各检测脑区AVP含量高于雌性,旋转刺激组小脑、延髓内AVP含量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但前脑、间脑、脑桥内AV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雌性大鼠视上核AVP的V1b受体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旋转刺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前庭核、最后区V1b受体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在雄性大鼠,旋转刺激组视上核与前庭核V1b受体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无显著性改变,而最后区V1b受体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加(P〈0.05),但增加幅度没有雌性大鼠明显。结论:前脑、间脑、脑桥内AVP含量与前庭核和最后区V1b受体表达及对旋转刺激反应的差异可能与运动病敏感性性别差异有关,并且前庭核、最后区可能是AVP-V1受体拮抗剂抗运动病作用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核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水良  傅继梁 《遗传学报》2004,31(4):420-429
核受体是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超家族,与机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以及体内许多生理、代谢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密切相关。文中综述了核受体研究的一般概况以及核受体与脂生物学、核受体与肿瘤、核受体与辅调节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类固醇激素受体 (SR)包括糖皮质激素受体 (GR)、孕激素受体 (PR)、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 (AR)等 ,其中以前两者的研究较多。SR主要存在于类固醇激素的靶细胞胞质和胞核中 ,当细胞外液中类固醇激素通过细胞膜进入胞质后 ,它能与胞质中SR结合 ,通过胞质和胞核中SR的穿梭 ,从而调节核基因组相关产物的转录、翻译及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 ,以发挥类固醇激素的作用。SR在细胞内有游离形式和复合物形式 ,而且存在几种不同的复合物形式 ,它们是怎样形成以及形成后如何转运到核内的 ?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1 .SR复合物的组…  相似文献   

14.
运用慢性非预见性应激刺激建立抑郁症动物模型,用开野实验(open—field)检测大鼠建模前后行为学变化,HPLC—EC法测定血清皮质醇变化,由此对模型进行初步评价。运用原位杂交、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脑区和中缝背核甘丙肽及其受体2的表达。结果显示.慢性应激后模型组大鼠活动性明显降低,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海马脑区和中缝背核甘丙肽及其受体2的表达显著上调。在慢性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中,甘丙肽及其受体2在部分脑区的高表达提示甘丙肽很有可能参与了应激过程中神经元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能神经系统在经小脑顶核介导的运动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脑片膜片钳及大鼠走步机的行为学测试方法。结果:阻断5-HT1B受体能够增强小脑顶核兴奋性突触传递,行为学试验中给予5-HT及5-HT1B受体阻断剂SB224289,发现注射5-HT到小脑顶核后,大鼠在Rota-rod走步机上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而给予其阻断剂SB224289后,能够反转此作用。结论:5-HT很可能通过5-HT1B受体抑制顶核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从而调节小脑核团神经元环路的活动,继而影响小脑的最终输出,实现对小脑顶核介导的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PGC-l是一种新发现的核受体转录辅助活化因子。它具有多功能性,诱导线粒体增殖、呼吸、能量代谢及适应性产热,并与糖尿病、肥胖等密切相关。PGC-l具有调节多种核受体和转录因子活性的能力。此外,PGC-l不仅通过与核受体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转录,也通过参与RNA后加工过程调节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7.
许多核受体属于核转录因子,它们在胞浆合成后快速地转运入核,同时还能够在核浆之间穿梭以行使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核受体的核浆转运主要通过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依靠运输载体Importins和Exportins介导以及Ran-GDP提供能量。现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等核受体在核浆穿梭转运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也介绍我们实验室最近发现的视黄素X受体(RXR)核浆穿梭转运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弧核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n JC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2):177-179
弧核受体是没有配体或尚未发现配体的核受体。数十种弧核受体亚家庭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弧核受体可以在弧核受体相关辅助因子的调控下,以单体或多聚体形式与弧核受体作用元件作用来调控基因转录,从而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目前已有部分弧核受体的配体被发现,这对弧核受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KPNB1和Ran蛋白共同介导新城疫病毒基质蛋白的入核转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与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入核相关的细胞蛋白,以阐明NDV M蛋白细胞核定位的分子机制。【方法】从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克隆核转运受体蛋白KPNA1–KPNA6和KPNB1基因,将其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并与表达NDV M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共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免疫共沉淀方法鉴定与NDV M蛋白相互作用的核转运受体蛋白。另外,将M蛋白与Ran蛋白突变体或与M蛋白互作的核转运受体蛋白缺失体分别共表达,通过荧光共定位确定M蛋白入核转运相关的细胞蛋白。【结果】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在HEK-293T细胞中能够正确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观察发现,重组蛋白中除Myc-KPNA2蛋白定位在细胞质外,其它核转运受体蛋白均与M蛋白表现出相同的细胞核定位。免疫共沉淀试验结果表明,M蛋白与KPNA1蛋白和KPNB1蛋白均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通过荧光共定位观察发现,M蛋白与KPNA1蛋白缺失体(DN-KPNA1)共表达不改变M蛋白的细胞核定位,而与KPNB1蛋白缺失体(DN-KPNB1)共表达后导致M蛋白变为细胞质定位,说明M蛋白入核转运需要KPNB1蛋白的参与。另外,将M蛋白与Ran蛋白突变体Ran-Q69L共表达,荧光观察发现M蛋白同样由细胞核定位变为细胞质定位,说明M蛋白入核转运还需要Ran蛋白的辅助。【结论】KPNB1和Ran蛋白共同介导NDV M蛋白的入核转运,其过程是KPNB1蛋白首先和M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物,然后通过Ran蛋白的辅助作用完成入核转运。  相似文献   

20.
Wang L  Zhao L  Sun HL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3):225-228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roline-,glutamic acid-,leucine-rich protein 1/modulator of nongenomic activity of estrogen receptor,PELP1/MNAR)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具有较为复杂的分子结构,在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与先前发现的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不同的是:作为一种支架蛋白,PELP1/MNAR既参与核受体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基因组作用,又参与了核受体激活激酶信号系统的非基因组作用,并且可能在核受体信号与生长因子信号串话(cross talk)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PELP1/MNAR在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中均有异常表达和分布,在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耐药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可望成为内分泌依赖性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