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甲苯胺蓝和亚甲基蓝在牙本质中的渗透效果,评价三种光敏剂在牙本质中的渗透性。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离体单根管牙90颗,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颗。A组为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组;B组为甲苯胺蓝组;C组为亚甲基蓝组。A、B、C三组实验根管内分别用浸有饱和的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甲苯胺蓝和亚甲基蓝的棉捻在根管内停留60秒。沿牙体长轴颊舌纵向劈开,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用Photoshop8.01软件测量三种光敏剂渗透入牙本质的平均深度。结果: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在牙本质内的渗透平均深度为553.25μm,甲苯胺蓝在牙本质内的渗透平均深度为350.75μm,亚甲基蓝在牙本质内的渗透平均深度为168.25μm。结论: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在牙本质渗透性明显优于甲苯胺蓝和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牙本质渗透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牙髓修复第三期牙本质形成过程中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0只,建立实验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第三期牙本质中骨涎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盖髓2周后,在盖髓处下方有第三期牙本质形成。与原发性牙本质(PD)相比,第三期牙本质小管数目少且形态不规则。BSP在原发性牙本质中没有表达,但在盖髓下方和髓角下第三期牙本质中都有表达。结论:BSP可能通过参与羟基磷灰石(HA)的形成以及调节新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向新形成的牙本质基质的粘附来参与早期的第三期牙本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甲苯胺蓝和亚甲基蓝在牙本质中的渗透效果,评价三种光敏剂在牙本质中的渗透性。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离体单根管牙90颗,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颗。A组为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组;B组为甲苯胺蓝组;c组为亚甲基蓝组。A、B、C三组实验根管内分别用浸有饱和的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甲苯胺蓝和亚甲基蓝的棉捻在根管内停留60秒。沿牙体长轴颊舌纵向劈开,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用Photoshop8.01软件测量三种光敏剂渗透入牙本质的平均深度。结果: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在牙本质内的渗透平均深度为553.25μm,甲苯胺蓝在牙本质内的渗透平均深度为350.75μm,亚甲基蓝在牙本质内的渗透平均深度为168.25μm。结论:新型激光光敏根管消毒剂在牙本质渗透性明显优于甲苯胺蓝和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牙本质渗透性。  相似文献   

4.
李巍 《遗传》2008,30(3):358
问:我母亲患有乳光牙,遗传给了我。现在我到了生育年龄,怎样才能生育正常健康的宝宝? 答: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又称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俗称大黄牙,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儿童发病率约为1/7000。其主要表现为牙本质的钙化异常和缺陷,牙釉质发育正常,但易从牙本质表面分离脱落,使牙本质外露而致牙冠磨损。患者牙齿萌出时,其形态大小可正常,但牙冠呈微黄色半透明,并逐渐变成乳光色或浅黄色外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牙本质蛋白聚糖对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形貌和水合性能的影响。方法:新鲜拔除无龋坏人磨牙牙本质酸蚀后分别用胰蛋白酶和硫酸软骨素酶ABC孵育去除牙本质蛋白聚糖和糖胺聚糖侧链,对照组与实验组处理方法相同,但孵育液中不添加酶。然后在牙本质表面不同润湿状态下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分别观察牙本质的微观形貌并评价脱矿牙本质的水合性能。结果:硫酸软骨素酶ABC和TRY酶处理改变了牙本质的微观形貌,使胶原纤维间距增大。酶处理、牙本质表面润湿性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会显著影响脱矿牙本质的厚度(P0.0001)。结论:牙本质蛋白聚糖和糖胺聚糖侧链在维持牙本质胶原纤维网的空间结构和水合作用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蛋白聚糖、胶原纤维-蛋白聚糖以及蛋白聚糖-蛋白聚糖间的的亲水性是影响脱矿牙本质围观形貌和厚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观察3M Singlebond~(TM) Universal自酸蚀粘结剂堵塞牙本质小管的效果,为治疗牙本质过敏提供理论依据。收集新鲜的离体第三磨牙42颗,制备成牙本质敏感症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3M SinglebondTMUniversal组(n=12)、极固宁组(n=12)、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组(n=12)。从涂布脱敏剂的3组中各随机抽取6个样本进行刷牙实验。分析所有分组牙本质小管的堵塞效果,并采用SPSS17.0数据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空白对照组牙本质小管完全开放,3M Singlebond~(TM) Universal、极固宁、高露洁抗敏牙膏均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3M Singlebond~(TM) Universal的封闭效果最佳。经过刷牙实验3M SinglebondTMUniversal仍具有较好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而脱敏牙膏组有大量牙本质小管再次开放。这说明3种脱敏剂都具有良好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3M Singlebond~(TM) Universal的封闭性和抗磨耗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自粘结树脂水门汀粘结牙本质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比较4种树脂水门汀(RelyX Unicem、PanaviaF、VariolinkⅡ、Vitique)粘结牙本质时超微结构的差异。方法:新鲜拔除的人无龋坏第三磨牙12颗,随机分为4组(n=3),制备牙本质粘结面,分别与4种树脂水门汀(RelyX Unicem、PanaviaF、VariolinkⅡ、Vitique)粘结处理,将所得粘结试件二次纵切,SEM观察牙本质粘结界面。结果:四种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粘结中,RelyXUnicem未见明显树脂突,而PanaviaF、VariolinkⅡ和Vitique均可见明显树脂突形成。结论:新型自粘结树脂水门汀粘结牙本质的超微结构完全有别于传统树脂水门汀。  相似文献   

8.
应用一种小型的DesensitronⅡ脱敏仪将氟离子导和牙本质以治疗30例牙本持过敏症患者。结果显示:DesensitronⅡ脱敏仪快速、安全、有效地降低牙齿敏感性,其即刻有效率达90%,三月复查有效率为86.7%,表明DesensitronⅡ脱俯敏仪的治疗疗效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两年的努力 ,于 2月 6日宣布 ,他们分别克隆成功遗传性乳光牙本质Ⅱ型基因 (牙本质唾液酸磷酸蛋白基因DSPP)。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遗传学》邀请专家评述认为 :“这一重要成果有力表明 ,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的迅速进展 ,人类遗传病的‘定位克隆’已经不再是西方科学界的专利了。”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是最常见的口腔遗传病 ,发病率在 1/ 6 0 0 0~ 1/ 80 0 0。该病患者由于牙本质的矿化缺陷 ,牙本质与牙釉之间的联系逐渐疏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酸蚀乳牙牙本质对自酸蚀粘接系统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8颗健康乳磨牙,磨除颊舌面釉质,暴露牙本质粘接面,沿近远中向劈开形成56个样本,随机分为7组(n=8)。直接涂布组(A1组,A2组和A3组)分别涂布AdperTM Easy One(AEO),Xeno-V(XV)和OptiBond All In One(AIO)三种自酸蚀粘接剂,预酸蚀组(B1组,B2组和B3组)在涂布三种自酸蚀粘接剂前先使用35%磷酸酸蚀乳牙牙本质15 s,对照组(C组)使用Prime&Bond NTTM(NT)全酸蚀粘接剂,每个样本用Z350复合树脂堆砌成直径为3 mm的树脂小柱,通过剪切试验测试剪切粘接强度,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裂表面形态。结果:B1组,B2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值明显高于A1组,A2组(P<0.001);B3组与A3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别(P=0.94)。A2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值低于C组(P<0.05);B1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值明显高于C组(P<0.001)。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各组试件断裂面形态多为牙本质和复合树脂界面破坏。直接涂布组(A1组,A2组和A3组)断裂多发生在混合层的底部,树脂突较少且低于小管口。B1组和B2组试件断裂面可见多数牙本质小管被树脂突填满,断裂多发生在混合层的中上部。B3组试件断裂面可见牙本质小管空虚,树脂突较少。结论:预酸蚀乳牙牙本质可以提高AEO,XV两种自酸蚀粘接剂的剪切粘接强度。自酸蚀粘接剂处理乳牙牙本质可以达到全酸蚀粘接剂处理的粘接强度,但应用自酸蚀粘接剂前预酸蚀乳牙牙本质可以获得更高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组修复性牙本质生成情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的牙齿在受到龋损刺激后,修复性牙本质的生成情况。方法收集5组不同年龄组含有牙本质浅层龋的离体牙,每组各5颗牙齿。制作标本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修复性牙本质厚度,作统计学检验。结果5组不同年龄牙齿的修复性牙本质平均厚度分别为:3.36、2.6、2.8、4.2、3.36,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结论受龋损刺激后,不同年龄牙齿的修复性牙本质生成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据冈木村夫博士和汤(衤方)德教授1982年报导,环并盾蚧类(Quernaspis Group)包括三属七种,其中环并盾蚧属(Quernaspis)三种,分布在北美;新环并盾蚧属(Neoquernaspis)三种,产于东亚,其中两种分布在中国,一种分布在尼泊尔;中华环并盾蚧属(Sinoqu-ernaspis)一种,分布在中国。本文记述的新种属于新环并盾蚧属。钩新环并盾蚧Neoquernaspis unciformis,新种  相似文献   

13.
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中,利用干细胞进行牙齿再生是一种途径。目前,研究认为牙齿的发育过程是上皮与间充质相互诱导的结果,利用干细胞进行再生牙齿时也需要有上皮源性和间充质源性干细胞的参与。牙髓干细胞是牙齿自体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牙齿再生中是一种理想的间充质源性干细胞。该研究通过慢病毒介导在牙髓干细胞中分别过表达人Msx1、Pax9和Bmp4基因,研究其对牙向分化的诱导潜能。过表达这三个基因均能显著提高牙髓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并且促使牙髓干细胞表达成牙本质细胞标志蛋白——牙本质涎磷蛋白、骨钙素、骨桥素和形成钙化组织。但在诱导牙向分化的能力上,三个基因有一定的区别。过表达Msx1基因对牙髓干细胞体外诱导牙向分化能力最为明显,其次是Bmp4基因,过表达Pax9在促进牙髓干细胞表达骨桥素和钙质形成上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了国内首见的三株棘状外瓶霉[Exophiala spinifera(Nielsen et Conant)McGinms],观察了菌落形态,研究了此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和扫描电镜下的特点,并作了外抗原试验。在光学显微镜下,本菌有暗色长棘状的分生孢子梗。在扫描电镜下,有很长的环痕梗,其尖端的环痕数目可达30个以上。有的环痕梗和甄氏外瓶霉[Exophiala jeanselmei(Langeron)McGinnis et Padhye]的环痕梗很相似。有些酵母样细胞上也可产生短的环痕产孢尖端。有一株菌的产孢细胞顶端有几个突起的环痕产孢尖端,呈假单轴性排列。另一株菌产生瓶梗。因此考虑此菌是一种多形性真菌。外抗原试验,一株菌符合棘状外瓶霉,另二株菌符合外瓶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BMP9是否能够激活 iSCAP细胞中的Smad信号通路,以及Smad信号通路在BMP9诱导iSCAP细胞成骨/成牙本质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采用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Ad-BMP9转染iSCAP后Smad1/5/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随后,利用dnALK1重组腺病毒和BMP9条件培养基作用于iSCAP,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Smad1/5/8蛋白磷酸化水平;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和染色方法分析早期成骨/成牙本质指标变化,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钙盐沉积程度;RT-PCR成骨/成牙本质相关基因Runx2、OCN、OPN和DMP1表达的影响。结果:BMP9可上调iSCAP中Smad1/5/8的磷酸化水平;dnALK1抑制BMP9条件培养基作用后,可抑制Smad1/5/8的磷酸化,iSCAP细胞中早期成骨/成牙本质标志物ALP活性和晚期成骨/成牙本质标志钙盐结节减少,重要成骨转录因子Runx2基因表达减少,成骨/成牙本质相关基因OCN、OPN、DMP1的表达也受到了抑制。结论:Smad信号通路在BMP9诱导iSCAP成骨/成牙本质过程中存在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究米诺环素在体外对常见酵母菌的药敏特点。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对168株常见的几种假丝酵母菌进行米诺环素的药敏试验。米诺环素有抑菌环的比率:白假丝酵母菌41%,光滑假丝酵母菌1.2%,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没有抑菌环。在常见几种酵母菌中,米诺环素几乎只对白假丝酵母菌在体外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传说趣闻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蛇类,也有各种各样有关蛇的传说和趣闻。长寿蛇——西萨摩亚有一种绿茸线蛇,每活一年其尾巴就长一个环圈。这种蛇有的已有1600多个环圈,故当地人称它为长寿蛇飞蛇——印尼有一种眼镜蛇,能飞离地面40米高,飞行距约100米.唱蛇——乌干达有一种蛇,在夜深人静时会发出叽叽的叫声,相当动听,当地人称它为唱蛇。哭蛇——尼罗河两岸有一种“哭蛇”,在产蛋前发出呜呜的哭声,似乎预感到下蛋后的死亡.蛇城——意大利酋洛市是闻名于世的蛇城,城里家家户户都养蛇.每逢一年一度的蛇节,市  相似文献   

18.
蟹蛙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潼 《水生生物学报》1986,10(2):194-196
蟹蛙蛭(Batracobdella cancricola)属于舌蛭科(Glossiphoniidae)的蛙蛭属(Batracobdella)。这一属的种类体形较小,长度在321毫米之间。其背面常常是光滑的或只覆盖着细小而难辨别的感觉乳突。在环a2上至多排列成6纵列,而在环a3上次不具有这种乳突。通常1或2对眼,如果仅有1对眼,往往是由几个眼合并而成。两个生殖孔被2环隔开。肛门后有02个体环。口孔位于前吸盘的中央。唾液腺散开,难得致密的。有6对精巢。它们的寄主有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已知全世界有16个种,我国发现有5种。    相似文献   

19.
R.J.Kemble等(1980)报道:在玉米雄性不育系的线粒体中,发现有分子量很小的一种线粒体DNA小质环分子,并认为这种小质环与雄性不育具有某种相关性。Green(1976)在伞藻的叶绿体DNA中,也曾观察到有4.15μm大小的DNA小质环分子,但在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则尚未见到有类似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R.J.Kemble等(1980)报道:在玉米雄性不育系的线粒体中,发现有分子量很小的一种线粒体DNA小质环分子,并认为这种小质环与雄性不育具有某种相关性。Green(1976)在伞藻的叶绿体DNA中,也曾观察到有4.15μm大小的DNA小质环分子,但在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则尚未见到有类似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