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结合光镜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方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对LAK细胞杀伤人肝癌H7402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1)DC不仅能与LAIC细胞形成花环,还能与LAK、H(7402)细胞相互接触形成细胞簇,常见呈明显坏死状态的H(7402)周围有DC和LAK细胞围绕;(2)与H(7402)+LAK细胞组相比,在H(7402)+LAK+DC组中,肿瘤细胞的坏死程度明显加重。提示人外周血DC在细胞免疫抗肿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灵芝多糖对人脐血LA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新  曹容华 《生物技术》1994,4(2):33-35,23
本文研究了灵芝多糖(GLP)对人脐血LAK(CB—LA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独GLP能刺激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增殖,但不能诱导LAK活性,当与50u/mlrIL—2伍用时,可增殖CB—LAK细胞诱导活性,不同剂量GLP(0.5—100μg/ml)影响作用不同,以10μg/ml浓度最好.在不同浓度rIL—2(10—100u/ml)诱导CB—LAK细胞过程中加入GLP(10μg/ml),可明显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减少rIL—2用量。GLP亦能促进效应阶段CB—LAK细胞对Raji肿瘤靶细胞的杀伤作用(P<0.001)。由此看出,GLP具有增强CB—LAK细胞活性的作用,是一很好的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变化及有氧运动时LDLR活性调节的影响。发现,高脂(HC)组肝组织匀浆LDLR活性较正常对照(NC)组降低37%(P<0.05),同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载脂蛋白B(ApoB)均显著高于NC组(P<0.01);高脂+运动(HE)组TC、LDLC及ApoB均明显低于HC组,而LDLR活性则较HC组增高26%(P<0.05)。结果提示:(1)高胆固醇负荷时细胞可通过下行调节影响LDLR活性;(2)运动可能通过增加对细胞内胆固醇利用和降解,反馈作用于下行调节过程影响LDLR的合成,增加对LDLC摄取而显著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酶组织化学方法(SDH、LDH、ACP、ALP)探讨硒对氟引起肾脏损害的拮抗作用。大鼠分为六组,A组常规饮水;B组饮水含亚硒酸钠2mg/L;C组饮水中含氟化钠150mg/L;D、E、F组饮水中分别含氟化钠150mg/L,依次含亚硒酸钠0.5mg/L、2mg/L、4mg/L。8周后断头处死,观察肾脏组织中SDH、LDH、ACP、ALP的活性。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C组近曲小管SDH、ALP活性减弱,LDH、ACP活性明显增加;B组SDH、ACP活性正常,基底膜清晰;D、E、F组均能提高SDH活性,其中E组较稳定;F组ACP活性较高。结果说明了氟引起肾近曲小管溶酶体的破坏,而硒(2mg/L)能稳定溶酶体膜,拮抗氟对肾脏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决明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决明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接种于7类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A.MS+2.02,4-Dmg/L(以下单位省略)+0.3BA+0.2NAA.B.MS+0.22,4-D十0.2BA+2.0NAA.C.MS+1.02,4-D+0.5BA+0.2KT.D.MS+0.7BA+1.5NAA+0.1KT.E.MS+1.52,4-D+0.7BA十0.2MAA.F.MS+0.42.4-D+1.0NAA+0.1KT.G.MSB(MS的无机成份和B5有机成分)+0.15NAA+BA,KT和ZT各0.5。8~15天后分别有90~99.6%的子叶片被诱导出愈伤组织,并且F.与C.类培养基对诱导愈伤组织比较理想,放于G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有9.2~30.2%的芽分化率。芽在生根培养基1/2MS+0.2IBA中、98%生根,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在长江沙洲上搁浅的中华白海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长江沙洲上搁浅的中华白海豚STRANDINGOFANINDO┐PACIFICHUMP┐BACKEDDOLP┐HINONASANDBANKINTHEYANGTZERIVER中华白海豚(Sousachinensis,Osbeck)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  相似文献   

7.
将诱变的αCD3杂交瘤(TK~-)与PD4杂交瘤(HGPRT~-)融合,获得分泌双功能抗体(BsAb)的四体杂交瘤C3.BsAbC3可分别与CD3分子及胃癌相关抗原P40反应.体外杀伤试验证实,当效靶比为40:1,BsAbC3浓度为1mg/L时,其杀伤效应可达77.6%.该杀伤效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仅P40阳性表达的靶细胞可被溶解,体内杀伤试验证实,裸鼠接种胃癌细胞后5d,以BsAbC3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经局部皮下注射处理,可使移植胃癌完全消退(5/5).这一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局部注射途径有关,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实验性在醇血症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变化及有氧运动时LDL-R活性调节的影响,发现,高脂(HC)组肝组织匀浆LDL-RI自古以来生较正常对照(NC)组降低37%(P〈0.05),同时血清大醇(TC)、低密度脂收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栽脂蛋白B(ApoB)均显著高于NC组(P〈0.01);高脂+运动(HE)组TC、LDL-C及ApoB均明显低于HC组,而LDL-R  相似文献   

9.
CD3A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是一种新型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具有体外扩增能力强,细胞毒活性高,体内抗肿瘤效果好,低依赖IL-2等特点。本文综述了CD3AK细胞的诱导和扩增、形态学和免疫学特性、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和CD3AK细胞的活性增强物质,并讨论了CD3AK细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用E.coli0111:B4死菌体及其脂多糖(LPS)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获得6株稳定分泌抗LPS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其中一株为IgG2a类,5株为IgM类,轻链均为K型;染色体数目为90-98条;5株IgM类单克隆抗体识别5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相对亲和力在10~8~10~(10)之间;1B12单抗经SephadexG-150纯化后,经还原性SDS-PAGE显示只有70KD的重键和25KD的轻链。  相似文献   

11.
人慢性胃炎与神经内分泌G、D细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探讨神经内分泌G、D细胞与慢性胃炎的关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52例慢性胃炎及9例对照者进行胃窦粘膜内G、D细胞密度计数。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病人的G、D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萎缩性胃炎G、D细胞显著减少,同时还发现不同组别、不同程度的萎缩性胃炎,其G细胞的数量均大于D细胞,G/D细胞的比值在中、重度性胃炎与其它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资料还显示G、D细胞的计数不仅可以判断胃窦粘膜的萎缩程度,而且可作为观察临床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粉防己碱逆转阿霉素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与抗细胞凋亡作用关系密切。本研究用抗肿瘤药物阿霉素 (5μmol· L- 1 )处理人乳腺癌敏感和耐药的 MCF- 7细胞 2 4hr后 ,观察到在敏感细胞中 ,有较多的漂浮细胞 ,阿霉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而在耐药细胞中 ,细胞形态未发生变化 ,阿霉素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其含量明显减少。阿霉素诱导 MCF- 7细胞的凋亡作用进一步用 An-nexin V - FITC染色法证实。此外 ,用高效逆转耐药性的药物粉防己碱 (2 0μmol· L- 1 )与阿霉素合用处理敏感和耐药的细胞 ,用线粒体荧光染料 Mitosensor TM染色 ,证明合用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 :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细胞周期无关。本研究表明 :粉防己碱能逆转耐阿霉素的人乳腺癌 MCF- 7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渗透交联固定化细胞促进生物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定化技术已在生物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应用于生物转化以提高酶或细胞的稳定性,实现连续操作等。对于含胞内酶的细胞的生物转化.一般先破碎细胞,使酶释放出来,再进行酶固定化。由于酶的稳定性通常与细胞膜的结台有关[1],细胞破碎中常导致酶的失活。如果不破碎细胞,对完整细胞固定化,又会有传质困难抑制酶活力的发挥。我们研究出渗透交联固定化细胞技术以解决这个矛盾。先采用某种试剂(多为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提高细胞的通透性,再进行交联固定化.可以保证酶的活力破坏较小,又减小了传质阻力。既提高了固定化细胞的稳定性,又提高了固定化细胞的表观酶活。称这种固定化技术为渗透交联固定化细胞技术。Prabhuaney等采用CTAB-戊二醛处理聚丙烯酰胺凝胶包理的含青霉素酰化酶E. coli细胞[2]。Nmhida采用1,6-己二胺-戊二醛处理含天冬氨酸酶的E.Coli细胞[3]。渗透交联固定化处理会损伤细胞和酶是这种技术的一个矛盾。本文采用多乙烯多胺-戊二处理方法.因多乙烯多胺既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又是交联剂。而且渗透能力比CTAB和1,6-已二 胺为低,故对细胞和酶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和孕激素对雌性小鼠甲状腺C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降钙素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 ,观察了雌、孕激素对雌性小鼠甲状腺 C细胞的影响。去卵巢小鼠 (OVX)分别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 (FB)、己烯孕酮 (HPC)和苯甲酸雌二醇加乙烯孕酮 (EB+HPC)两个月。用药剂量根据小鼠口龄和体重的不同而不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降钙素 (CT)阳性细胞并对其进行细胞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 :(1)去卵巢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甲状腺 C细胞数目剧增 ,给予 EB、HPC、EB+HPC治疗的各组小鼠甲状腺C细胞数目与正常对照组水平相近。 (2 )各组小鼠甲状腺 C细胞的大小无明显改变 ,平均直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雌、孕激素缺乏可引起雌性小鼠甲状腺 C细胞增生。 C细胞增生也可能是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人、猪、鼠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培养与纯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培养和纯化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猪和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进行改进。对其鉴定方法进行了讨论,用胶原酶或胰酶消化法,或机械法分别从猪主动脉,人脐静脉,鼠主动脉获得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进行培养,用光学相差显微镜,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相差显微镜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后2-3小时贴壁,继而铺开生长,在视野内形成散在细胞团,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的单层,随着传代次数增多,可见核分裂,双核及多核,猪血管内皮细胞呈鹅卵石样,多角形,生长分裂旺盛时可见两个或多个核,猪和鼠的平滑肌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外观为长梭形,细胞生长致密时排列成束,相互平行,并且重叠生长,表现为典型的“波峰”与“浪谷”状。猪血管内皮细胞DiI-Ac-LDL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特征性的黄绿色荧光,人Ⅷ因子抗原免疫组化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核周胞浆呈现阳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染色,显微镜下见细胞浆内着色,本介绍的培养及纯化猪血管内皮细胞,猪平滑肌细胞,鼠平滑肌细胞的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胃印戒细胞癌的粘液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粘液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对15例胃印戒细胞癌进行了研究。结果:癌细胞可分为Ⅰ、Ⅱ、Ⅲ三型,三型细胞常混合存在;癌细胞以分泌酸性粘液为主,部分癌细胞分泌中性粘液,全部含有硫酸粘液;胃印戒细胞癌CEA阳性率100%,CEA分布丧失了极性;电镜下癌细胞CEA同时分布于细胞膜及胞浆内膜结构中。上述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癌细胞起源于胃原始干细胞的看法;而癌细胞分泌的大量粘液及CEA的异常分布可能易于导致印戒细胞癌的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PAP法,观察雌二醇(E2)、孕酮(P)对贝美格(Bemegride,Be)腹腔致痫大鼠顶叶大脑皮层、海马CA1、CA3区Glu和GABA免疫反应细胞的影响。图像分析结果显示:Be致痫组皮层、海马Glu免疫反应平均阳性细胞数及光密度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CABA细胞数及光密度减少(P<0.01)。给予E2后,Be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Glu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光密度增高(P<0.01),GABA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光密度降低(P<0.05,P<0.01)而给予P后,致痫组GABA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光密度增高(P<0.01),Glu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光密度减低(P<0.01)。提示雌、孕激素的致痫、抗痫作用与其调节脑内GABA和Glu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丹参对鼠缺血后残肝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观察鼠缺血后肝再生时酶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表明缺血后肝再生时肝细胞SDH、G6Pase和Mg2+ATPase活性及PAS反应均在不同程度上低于对照组,而LDH、ACP活性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丹参组酶活性及PAS反应基本处于缺血组与对照之间,说明丹参对保护某些酶活性,促进肝再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 、 、 型胶原基因表达与软骨性肿瘤分化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存档石蜡标本软骨瘤、骨软骨瘤、软骨肉瘤和正常软骨共 71例中 、 、 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免疫组化检测 型胶原蛋白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 (灰度 ,其数值与染色强度呈反比 ) ,软骨瘤 (10 0 % ,148.99± 14.2 5 )和骨软骨瘤 (95 % ,148.76± 2 1.2 2 )与正常软骨 (10 0 % ,144 .88± 5 .0 5 )相似 ,软骨肉瘤 (74.0 7% ,16 6 .46± 17.6 7)明显低于良性软骨性肿瘤 (软骨瘤和骨软骨瘤 ) (P<0 .0 1) ,而且软骨肉瘤随着分化程度降低 ,阳性率和表达强度逐渐降低 ;高分化软骨肉瘤为 10 0 % (12 /12 ) ,148.14± 16 .10 ;中分化软骨肉瘤为 83.33% (5 /6 ) ,16 8.6 8± 11.82 ;低分化软骨肉瘤则完全不表达 (0 /9) (P <0 .0 5 )。正常软骨没有 、 型胶原 ,良性软骨性肿瘤出现少量 、 型胶原 ,软骨瘤 、 型胶原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38.89%和 44 .44 % ,骨软骨瘤分别为 35 %和 40 %。软骨肉瘤 、 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多 ,阳性率分别为 77.78%和 88.89% (P<0 .0 1) ,而且随着软骨肉瘤分化程度降低 , 、 型胶原蛋白表达强度增强 (P<0 .0 5 )。原位杂交显示软骨肉瘤 型胶原 m RNA的阳性率 (6 8.75 % ,11/16 )  相似文献   

20.
bFGF、NGF、EGF及其受体在人胚神经管早期发育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bFGF、NGF、EGF及其受体在人胚神经管早期发育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bFGF和NGF的表达时序不同,bFGF阳性细胞出现较早,在所检测在各个发育阶段均呈阳性表达,而NGF出现较晚,随着胚龄增加,免疫阳性着色逐渐增强,bFGF分布较NGF广泛,而EGF在所检测的各个发育阶段均呈阴性。flg、TrkA、EGFR表达时序和分布相似,三者在所检测的各个发育阶段均阳性。结果表明NGF和bFGF均通过其特异性受体介导,在胚胎神经管形成和分化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作用,EGF及其受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