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竹类资源的选择利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魏辅文  周才权 《兽类学报》1996,16(3):171-175
本文对凉山山系大熊猫对竹子资源选择利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不同的竹类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最喜食大叶筇竹和白背玉山竹,几乎不选择刺竹子;就大叶筇竹而言,喜食基径大于10mm的幼竹竹茎,特别喜食基径大于18mm的竹笋;就白背玉山竹而言,喜欢选择基径大于12mm的竹茎和基径大于16mm的竹笋,但对白背玉山竹的老嫩无明显选择。  相似文献   

2.
佛坪自然保护区食竹鸟兽种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2004年采用检查死亡个体的胃或嗉囊内容物、新鲜粪便和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采食的3种方法,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食竹的鸟兽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巴山木竹和秦岭箭竹是大熊猫采食的主要食物资源。除大熊猫外,采食这两种竹的鸟兽有38种,隶属6目14科,其中鸟类9种,兽类29种。大量采食、中等采食和少量采食竹类的物种分别为1种、5种和33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6%、12.8%和84.6%。39种鸟兽均采食竹笋,其中32种只采食竹笋。黑熊和野猪是食竹笋量比较大的大型兽类,羚牛、鬣羚和斑羚3种牛科动物全年都采食竹类,其中以羚牛对竹叶的采食量最大。这些食竹鸟兽一方面直接与大熊猫竞争食物资源,特别是竹笋,另外也会间接地影响大熊猫对竹类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黄龙大熊猫对华西箭竹选择与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1996年6~10月,在黄龙寺自然保护区详细研究了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对其主食竹之一--华西箭竹的选择和利用情况,并与其他山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黄龙大熊猫一年的食性选择可分为4个时期;②黄龙大熊猫喜食基径大于10mm的竹笋和竹秆,而拒食基径小于6mm的竹笋及小于4mm的竹秆;③不同山系的大熊猫对竹类的选择既有差异又有共性;④大熊猫对华西箭竹竹茎的利用率为22.  相似文献   

4.
永安位于福建省中部,竹类资源丰富,有13属55种7变种4栽培变种,其中有多种经济竹类,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对永安竹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3种深层发酵培养基对灵芝和云芝进行深层发酵培养,所得的发酵滤液可以制成相应的灵芝和云芝酸乳.经测定采用这两种食药用真菌深层发酵滤液制成的酸乳营养丰富,并具有灵芝和云芝的药用价值;但使用不同的深层发酵培养基,酸乳的营养和理化特性有差异,通过比较可以选择出最佳深层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对危害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的竹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bambusae)两个种群进行相互间的食性选择和生殖隔离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两种竹子叶片在物理结构上差异较大。尤其是慈竹叶片背面具有成排细茸毛,导致竹裂爪螨毛竹种群不能在慈竹叶上完成世代发育;竹裂爪螨慈竹种群能取食,危害毛竹叶片,但由于寄主转换后,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导致存活率低,繁殖力弱.两种群取食各自嗜食的寄主植物时,基本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27℃条件下,当毛竹种群以毛竹为食时,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o)分别为0.1415、1.1520和15.6298;慈竹种群以慈竹为食时,rm、λ、Ro分别为0.0993、1.1044、10.0622;慈竹种群取食毛竹叶片时,rm、λ、Ro分别为0.0391、1.0399和2.5542.生殖隔离试验表明,两种群间能互相正常交配,且互相交配的时间与两种群自交时的交配时间(1次)差异不明显.同一种群交配产生的后代,其性比均在2:1左右,而不同种群杂交产生的后代全部为雄性(竹裂爪螨为孤雌产雄),这表明两种群在长期的寄主植物选择压力下已形成一定的生殖隔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圈养大熊猫主食竹食谱组成及主要影响因素,并为圈养单位提供科学合理的食物营养配比和饲养管理建议。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10 只成年大熊猫4 年(2009. 03 -2013.02)的饲养数据,3只成年大熊猫1 年(2012. 07 -2013. 06)的觅食行为观察数据,以及投饲的3 种竹笋和5 种主食竹常规养分和总黄酮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基地圈养大熊猫偏好竹笋,喜食巴山木竹叶、白夹竹茎和苦竹茎,随机采食箬竹叶和刺竹茎;基地大熊猫根据投饲竹种类和季节的变化,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食谱组成;对投饲竹各部位成分比较分析发现,投饲竹养分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其中粗蛋白、粗脂肪、蛋白质和能量比都以竹叶最高,竹枝次之,竹茎最低;干物质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以竹茎最高,竹枝次之,竹叶最少;竹茎和竹枝呈现钙少磷多的现象,而竹叶则是钙多磷少;各投饲竹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以叶中最高,枝中其次,茎中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圈养大熊猫主食竹食谱的选择遵循能量和营养学的规律,选择适口性强、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假说。  相似文献   

8.
竹象鼻虫主要分布于竹产区,是我国主要的竹类害虫。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培养探究竹象鼻虫的生活史。竹象鼻虫的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幼虫蛀食竹笋,使竹笋枯死,成虫土茧内越冬,次年4月底至5月初出笋旺盛期出土蛀食竹笋。幼虫的形态结构和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属于典型的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9.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主食竹类及灾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所食竹类种群的数量和其他生物种群的数量一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大熊猫进食时总是择优采食竹类地上部分的竹笋、鲜嫩的竹秆和叶稍。因此在测定灾区大熊猫主食竹类资源量时,不必花费、也不允许花费较多的时间完全应用生态学中一般的生产量测定法,而可以迅速地通过抽样得到资料,从数量统计中取其竹类受灾面积和种群相对蕴藏量中的近似值,同样可以为发展大熊猫和抢救受灾大熊猫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凤冈麻湾洞洞穴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δ~(13)C、δ~(15)N测定了洞穴动物及其有机碳源的同位素比值,分析了洞穴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关系及洞穴动物食源。结果表明:洞内植物δ~(13)C范围为-41. 78‰~-38. 80‰,较洞外植物低;δ~(15)N范围为-1. 31‰~1.23‰,在洞外陆源有机质δ~(15)N范围内;洞穴土壤有机质的δ~(13)C范围为-31. 09‰~-24.95‰,δ~(15)N范围为-1.08‰~7.72‰;洞穴动物δ~(13)C范围为-30.41‰~-12.02‰,δ~(15)N范围为2.07‰~8.94‰;洞穴土壤有机质对动物的食源贡献率超过72%,远高于植物对动物的食源贡献率,即洞穴土壤有机质是洞穴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麻湾洞生态系统主要由4个营养层次组成:植物为第一营养层次;闪夜蛾、螺类、马陆类处于第二营养层次;裸灶螽、长头地蜈蚣处于第三营养层次;蜘蛛类处于第三或第四营养层次。即大部分同种(或同类群)动物在洞穴中所处的营养级位置相对稳定,少部分同种动物在不同光带或同种类群的不同种动物在同一光带所处的营养级位置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麦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2年对麦田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共查得昆虫11目、62科1、13种,其中植食类51种、捕食类23种、寄生类24种、腐食和食血类15种,种类数和个体数分别占群落总数的45.13,20.35,21.24,13.27%和92.89,2.19,3.63,1.35%。麦田昆虫群落可划分为4个营养层、6个功能团和19个类群,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是绝对的优势种,其数量变动决定着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季节动态。麦田昆虫群落多样性表现为前期和后期高、中期低的时间格局,类群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最为相似,可用类群多样性代替物种多样性进行群落分析。  相似文献   

12.
雷竹林严重低温寒害与立竹性状和林地覆盖经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子武  谷瑞  俞文仙  陈双林  叶莉莎 《广西植物》2018,38(12):1599-1604
为探讨雷竹林严重低温寒害特征及其影响因子,2016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严重低温寒害后调查了不同林地覆盖经营年限雷竹林不同年龄和胸径立竹的受损情况。结果表明:持续低温寒害使雷竹叶片失水结冰、失绿、黄枯,严重的整株叶片枯黄脱落;竹秆干缩,颜色变黑,叶鞘枯黄,立竹死亡。严重低温寒害气候条件下,3 cm≤DBH5 cm立竹的受损类型主要为Ⅰ~Ⅲ类,较小径级(DBH 3 cm)和较大径级(DBH≥5 cm)立竹的Ⅳ类受损情况明显提高; 2年生、3年生立竹受损程度类型主要为Ⅰ类和Ⅱ类,而1年生、3年生以上立竹受损程度类型主要为Ⅲ类和Ⅳ类;短期林地覆盖(≤3 a)雷竹林立竹受损类型主要为Ⅰ~Ⅲ类,而长期林地覆盖(≥5 a)雷竹林主要为Ⅲ类和Ⅳ类,且Ⅳ类受损率明显提高,休养式覆盖雷竹林Ⅳ类受损率低于20%,显著低覆盖3 a及以上雷竹林。研究表明,严重低温寒害气候条件下,立竹年龄、立竹胸径和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立竹受损程度均有重要影响,宜留养3~5 cm立竹,合理调控竹林立竹年龄结构,留足2~3年生立竹,采取休养式林地覆盖经营方式,连续林地覆盖年限不宜超过3 a。  相似文献   

13.
2002 年4 ~11 月,在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对小熊猫的觅食特征和营养对策进行了研究,并采用Vanderloeg 和Scavia 选择指数Ei衡量小熊猫对竹笋和竹茎年龄的选择程度。结果表明,小熊猫食物由竹叶(70.5% )、竹笋(22.1% )、野果(7.2% )以及毛(0.2% )等组成。小熊猫几乎全以冷箭竹为食,未发现采食短锥玉山竹。春季食物主要由竹叶和竹笋组成,夏秋季主要由竹叶和果实组成,而冬季以竹叶为主。小熊猫对竹笋、竹叶的觅食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基径在3 mm 以上被采食竹笋,Ei的值为0.071 9 ~0. 094 4,竹高在10 ~70 cm 未被采食竹笋, Ei 的值为0.149 6 ~0.1989。对不同年龄竹茎和竹叶的选择在各个月份间存在变化,4 ~6 月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竹竹叶Ei分别为0. 036 2 、0.224 8 和0.487 6, 7 ~8 月三者Ei分别为0.0071、0.0027 和0. 0098,9~11 月特别喜食当年生老笋上的竹叶(Ei =0.552 1)。此外,小熊猫在6 ~ 8 月还特别喜食已展开(53.4% )和未展开的卷曲嫩叶(36.3% ),不喜食较老的竹叶(10.3% )。小熊猫的食性及其对食物的选择体现了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觅食对策的优化,可最大化觅食过程中的物质或能量摄入。  相似文献   

14.
高黎贡山小熊猫生态对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刚 《动物学研究》1998,19(5):358-358,366
小熊猫(Ailurusfulgens)产于喜玛拉雅-横断山脉地区,是地史保存下来的第三纪孑遗动物。由于长期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结果,使其营养生态位由高质量、竞争大的肉食转向低质量、竞争小但营养成分稳定的竹类。其头骨、臼齿和前掌都已特化,适于咀嚼和抓食...  相似文献   

15.
竹类植物是美国采集者在我国采集和引种的一类主要植物。在众多的竹类植物采集者中, 莫古礼(Floyd Alonzo McClure)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他于1919-1940年在岭南大学开展竹类植物研究, 在此期间多次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并引种竹类植物到美国。本研究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档案查阅以及实地调研, 整理了莫古礼采集竹类植物的路线和采集地, 并对竹类植物学名进行校对, 分析了莫古礼在华研究、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的历史及其影响。经统计, 莫古礼在华期间竹类植物标本采集地涉及12个省级行政区39个地级市, 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香港等地; 引种地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的25个地级市; 共采集竹类植物标本727号1,840份, 隶属20属93种(含种下单位, 下同), 分别占我国竹类植物属和种的58.8%和17.4%; 共引种竹类植物255份, 隶属于17属77种, 分别占我国竹类植物属和种的50.0%和14.4%。莫古礼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极大地发展了竹类植物分类学, 所采集的竹类植物标本为后人竹类植物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所引种的竹类植物极大丰富了美国竹类植物种类, 也促进了竹类植物在美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熊猫对食物的选择和觅食对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魏辅文  王维 《兽类学报》1995,15(4):259-266
作者在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对小熊猫的食物选择和觅食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熊猫喜欢选择在坡度较大,林木郁闭度适中,竹子生长良好,竹子密度适中,离水源较近的杜鹃-大叶筇竹林中活动觅食,喜食大叶筇竹竹叶和竹笋,偶食白背玉山竹竹叶和竹笋,不食刺竹,并且对大叶筇竹竹龄和竹叶也有明显的选择,喜食1、2年生竹或刚萌生的幼嫩竹叶。环境每1m^2的大叶筇竹竹叶能提供2850、09KJ的能量,若按1%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永安竹类植物及其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永安天然分布的竹类植物有11属63种(含变种、变型),属种分别占中国总数的28.2%和11.4%,占全省的64.7%和48.8%。其中红舌唐竹、湖南箬竹、毛箨茶秆竹、黄槽毛竹等4种为福建省竹类分布新记录。经类群分析表明,永安竹类植物以单轴散生和复轴混生类型为主,具明显的由丛生竹向散生竹过渡特性,是散生竹类和混生竹类的分布中心。区系地理分析表明,永安竹类植物有5个分布区类型(含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占首位。  相似文献   

18.
厦门常见观赏竹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厦门岛内外公园、绿地竹类植物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常见观赏竹31种,分析其观赏特性,并阐述其在现代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馆藏标本是分类学研究的主要凭证, 对特定类群标本的采集信息进行细致整理和分析, 有助于理解该类群研究的历史、现状和不足。此外, 结合最新的系统学研究成果和相应的环境数据构建生态位模型, 可以加深人们对特定类群分类与分布状况的认识。被子植物的分类鉴定常基于繁殖性状进行, 然而, 竹类植物一般进行克隆繁殖, 只有在经过长期的营养生长之后, 才会进行有性生殖并同时死亡。因此, 国内的竹类标本大多仅记录了营养性状, 具有繁殖性状的标本数量稀少。由于这一特殊的生物学习性, 竹类植物是当今分类学研究中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本研究基于全国竹类植物馆藏标本的采集数据, 分析了我国竹类标本的采集和保藏现状; 利用比值法和斜率法从采集地理偏差和采集类群偏差两方面评估了竹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完整度; 结合气候数据, 利用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不同竹类分支分布的主要因素。采集信息分析结果表明, 国内标本馆对竹类标本的收集和保藏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 且对研究团队具有较高的依赖性; 其次竹类标本的采集量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国内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历史; 而对类群和地理采集完整度的评估结果表明, 中国竹类标本的采集和整理工作仍任重道远。模型模拟结果表明, 温度限定了竹类植物两大分支各自的分布北界, 水分对温带木本竹类分支(temperate woody bamboos, TWB)的限制作用比旧世界热带木本竹类分支(paleotropical woody bamboos, PWB)强, 而温度对PWB的限制性更强。生态位模拟的结果进一步显示, 中国温带和旧世界热带木本竹类两大分支的适生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但在亚热带区域仍有部分重叠。植物标本记录了特定类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格局, 相关的信息一方面可以促进物种灭绝风险评估、可持续利用和综合保护, 另一方面也可助力大尺度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全球变化对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栽培竹,也称竹栽培品种,是指由于人类有意地选择、引种、培育和生产出的竹类植物品种或以下分类群。竹类国际栽培品种登录就是按照国际规则对竹栽培品种进行命名和注册,这是一项具有国际意义和科学价值的重要工作。为了认真履行竹类国际栽培品种登录职责,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与登录委员会的建议和意见,对栽培竹及其国际登录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和程序进行了扼要梳理,为各产竹区相关单位、机构或个人开展竹类栽培品种国际登录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