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雀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雀(Alauda arvensis kiborti)是分布很广、数量较多的一种鸟。它生活在开阔的草地、田间水边。鸣声婉转嘹亮,常在空中载飞载歌,故名云雀,又称之为百灵鸟。从1959年开始,我们在海拉尔市附近地区的哈克、东海拉尔等地对云雀的繁殖习性进行观察,1964年以来又在海拉尔市南部10公里的熟荒地进行系统地观察。这片地是开垦过但又是休閒的田地,地面凹凸不平。生长的植物有寥、黄蓍、点地梅、繁蒌、藜、万年篙、鹤虱等。附近农田多种植马铃薯和蔬菜。  相似文献   

2.
松鸦繁殖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 sinensis)是庐山地区常见的留鸟,其分布广数量多。从1980年开始,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营巢环境 松鸦在离人居住不远的柳杉、扁柏、枫树等高大乔木上筑巢,巢离地面很高且隐蔽。据三个巢观察,最高18米,最低8  相似文献   

3.
沼泽山雀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沼泽山雀 Parus palustris Linné的繁殖习性,国内仅有郑作新、钱燕文(1958)在河北昌黎果区对Parus palustris hellmayri Bianchi作过部分观察工作,La Touche(1930)、Wilder and Hubbard(1938)、清栖辛保(1954)、郑光美(1963)等对沼泽山雀的营巢场所、巢卵特点等有所记述,但系统的繁殖习性观察工作尚未见有报导。 1963—1964两年的3—6月间,我们在辽宁草河口林区对Parus palustris brevirostris(Taczanovski)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所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鹰鴞(Ninox scutulata scutulata)每年4月下旬迁来长白山地区,在针阔混交林带内繁殖。9月下旬南迁。我们于1977年6月2日至1979年6月26日在长白山的二道白河和头道白河发现4个鹰鴞的巢,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黄鹡鸰(Motacilla flava maoronyx)是农业益鸟,它的繁殖习性在国内迄今未见报导。作者于1964年5—6月间在吉林省大安县月亮泡作鸟类调查时,对本亚种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观察方法是定点整天观察(以苔草伪装,并用望远镜),观察地点距巢40  相似文献   

6.
金眶鸻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眶(行鸟)Charadrius dubius curonicus Gmelin的生态学资料(尤其繁殖习性),目前国内尚少见报导。笔者于1963年4月起,先后在吉林省延吉县海兰江流域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采获离巢幼鸟2只(1 1)、在巢雏鸟一窝(4只)及卵5窝(共19枚)。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成文,提供参考。 繁殖地区的自然环境 海兰江是图们江的一大支流,流经龙井盆地,每年3月末至4月中旬有春汛一  相似文献   

7.
矶鹬(Tringa hypoleucos)的繁殖习性,目前在国内报道甚少。笔者于1966年3—10月和1979年3—10月,先后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海兰江流域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共采获成鸟4只(1 3)、离巢幼鸟8只(4 4)、在巢雏鸟4窝(16只),卵6窝(共24枚)。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者于1982—1982年,在山西省关帝山地区对鹪鹩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其内容包括数量与营巢密度、营巢,产卵、孵卵、育雏,并对其主要食物组成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1962年4-7月和1963年5-6月间,结合指导学生野外实习,在吉林省土们岭一左家一带,对灰喜鹊(Cyanopica cyana stegmanni)的生活习性和繁殖(主要是营巢)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之后,又在1963年秋、冬二季和1964年春季和夏季进行了补充观察。所得结果,不仅使学生具体地了解了当地的有益鸟类,并为保护益鸟提供了一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寇治通 《动物学研究》1980,1(2):247-255
小白腰雨燕Apus affinis subfurcatus广布于云南省南部以及东西部部分地区,在城镇的建筑物上营巢。野外森林、果园、农田等地上空可见小白腰雨燕活动。为了确定与人类的关系怎样,1963—1964年在蒙自研究小白腰雨燕繁殖习性的同时,对成鸟全年食性也进行了研究。现将定期采到的124只小白腰雨燕剖胃检查所获资料分析统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保护区对海南■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正常情况下海南■一年繁殖一次,开始于3月初,到7月中上旬结束,育雏期间受到干扰后会杀仔、弃巢,如果条件合适,时隔半个月后又进行第二次繁殖。每巢产卵1~3枚,雌雄双亲轮流孵卵,雄鸟抱孵时间约占1/3,雌鸟占2/3。孵卵期27 d,育雏期67 d,繁殖期超过3个月。幼鸟离巢后会在巢区附近逗留一段时间,但不跟随亲鸟一块栖息和外出觅食。繁殖期间海南■对移动光源比较敏感,恋巢性较差。繁殖期过长、抗干扰能力低、幼鸟学习能力差等因素是影响海南■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寿带(Terpsiphoneincei)是雀形目王鹟科的鸟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往研究曾对我国部分地区寿带的繁殖习性进行了报道,但对其雌雄个体的形态类型缺少描述。为进一步了解寿带的繁殖习性及其雌雄个体的形态类型,本研究于2014至2017年每年的5至7月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观察。观察发现,寿带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般于5月下旬开始筑巢繁殖,雌雄亲鸟均参与筑巢、孵卵和育雏。寿带巢多位于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等几种植物上,平均窝卵数(±SD)为(3.8±0.6)枚(n=25巢),孵卵期12~13 d(n=4巢),各巢卵的平均孵化率(±SD)为91.7%±17.7%(n=9巢),窝雏数(±SD)为(3.6±0.8)只(n=19巢),巢内育雏期约10 d,巢成功率为34.5%(n=29巢),弃巢和天敌捕食是巢失败的主要原因。寿带雌鸟具有栗色短尾型和栗色长尾型2种形态,而雄鸟具有栗色长尾型、白色长尾型和栗色短尾型3种常见形态,且雄鸟以栗色长尾型所占...  相似文献   

13.
绿鹭的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4-9月在合肥市对绿鹭(Butorides striatus)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绿鹭营巢生境主要选择在建筑物附近的高大阔叶树上,常一树一巢,未见与其他鹭类混群营巢。每巢产3-5枚卵,孵卵期21d,育雏期41d,42日龄后幼鸟离巢飞走,出飞存活率62.5%。育雏期雏鸟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在4所大学校园及1处公园统计到有效巢56个,推算绿鹭224只。绿鹭在合肥繁殖属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4.
白头鹎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繁殖习性方面的资料过去仅见有零星的报道。但未见专题论述。笔者于1964年4—7月,在皖南黄山地区的汤口、寨西、苦竹溪和芜湖市郊(包括  相似文献   

15.
关于领角鸮(Otus bakkamoena)的繁殖习性资料,国内未见专题论述。1986年4—6月,作者在山东省徂徕山对其繁殖习性做了系统观察。1990年4—6月又在泰山做了补充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巢窝 领角鸮繁殖期不自行营巢,产卵于石墙洞和树洞内。1986年在徂徕山观察到一窝,产卵于大口井之石壁洞内。井口直径48.9cm,井周石壁厚1.6m。洞口距水面0.8m,距石壁上缘2.4m。洞口纵径65cm,横径64cm,洞深96cm。卵周无铺垫物。此处原系白鹡鸽(Motacilla alba)的巢,已产卵6枚。4月下旬被领角鸮侵占,但未损其巢,卵。1990年在泰山见到一窝,产卵于胸围13.9m古老银杏树(Ginkgo biloba)洞内。有两个洞口南向者口径9×15(cm),朝西向者28×10.5(cm),洞深31.2cm。  相似文献   

16.
2006~2009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对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繁殖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凤头麦鸡在牡丹江属夏侯鸟,每年3月末4月初迁来,9月下旬迁走,居留期约6个月;4月底开始筑巢,繁殖期间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营巢于沼泽草甸,也有个体将巢筑于田边或荒地中,个别将巢直接筑在农田的垄上.巢比较简单,在1~2 d内完成.巢筑成后的7~10 d开始产卵.每窝4枚,平均卵重25.2 g,最后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为24~29 d, 孵化率50%~100%;幼鸟为早成鸟,育雏期30 d左右.  相似文献   

17.
树鹨(Anthus hodgsoni yunnanensis)是一种森林益鸟。本亚种分布很广。国内主要在东北区和蒙新区繁殖。 我们于1964—1965年4—9月和1979—1980年5—9月在长白山北坡不同林带的4个工作点对它的繁殖习性做了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和2014年5~7月,在新疆阜康地区对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的巢址选择进行调查,以分析影响家麻雀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在研究区内共找到75个家麻雀的自然巢,筑巢生境为农田和防护林带,均在白杨(Populus adenopoda)林和胡杨(P.euphratica)林中的树上筑巢。其中,繁殖成功巢40个,繁殖失败巢20个,15个巢未记录到繁殖结果。在研究区内的居民房屋、墙洞等没有发现家麻雀的巢。采用逻辑斯蒂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筑巢地海拔(m)、筑巢树种、筑巢树高(m)、巢距路距离(m)、巢距地面高度(m)、巢上方盖度(%)、筑巢树胸径(m)、最近邻巢的距离(m)这些家麻雀的主要巢址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疆阜康地区家麻雀巢址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巢距地面高度(m)、巢上方盖度(%)和巢距路距离(m)。对家麻雀繁殖成功巢(n=40)和繁殖失败巢(n=20)的巢址参数进行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因而推测,在研究区域的尺度内,家麻雀的巢址选择并不是影响其繁殖成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凤头百灵(Galerida cristata Leautungensis)是内蒙古准格尔旗的一种较常见的留鸟。我于1965—1974年在沙圪堵镇附近,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 成鸟多成对活动,幼鸟出飞后至次年初春多按小家族三五成群或集体十多只的小群。3、4月间配偶成对,占据巢区,选择巢址,营巢繁殖。繁殖期间常见雄鸟在几十米至百米的上空悬飞停留,久久鼓翼鸣唱,然  相似文献   

20.
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是我国早春果园重要的野生传粉昆虫,具有重要的农业价值.本研究分别在山东烟台、江西赣州和重庆沙坪坝地区利用人工放养滞育状态下的凹唇壁蜂成虫,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解剖该蜂的筑巢巢管,系统研究了该蜂的筑巢习性、访花行为、日活动规律和生活史等营巢生物学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