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扎木苏是西博草原唯一骑白骆驼放牧的人。 西博嘎查(嘎查是蒙古语,村的意思)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境内,因西博山而得名。西博山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一座圣山,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突兀而起,浑圆高耸,仿佛大地胸膛上的乳峰。它是座火山堆,山顶遗留着火山气孔,无论冬夏,总有云雾缭绕其上。山顶建有一座用火山岩堆砌的敖包,每年春夏之交,周围的牧民都要到这里祭拜长生天。在牧民的心中,西博山是最有灵气的圣山。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延续到这儿才终止了下来。再向西,便是一望无际的贡格尔草原,形成了北国少有的森林草原景观,这儿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具有代表性的高平原草原。 草原的西部是280平方公里的达里诺尔湖。据考证该湖是由巨大的冰川湖退缩而成,湖中盛产国内仅有的瓦氏雅罗鱼和鲫鱼,远销中外各地。碧蓝的湖水犹如镶嵌在草原上的一颗明珠,给草原带来了无限生机。 沿森林与草原结合部东行,便是世界上仅有的沙地云杉群落,杉涛与草海互映才显出大自  相似文献   

3.
 在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汇聚成一个高大山系组。中国-巴基斯坦公路横跨这个山系组,沿线植被的组成及分布显示出极其明显的地域分异: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以荒漠为主,西北喜马拉雅山以山地森林为主;西昆仑山前平原上是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西北喜马拉雅山前印度河平原上是亚热带稀树草原;山系组腹地谷坡明显较外部山坡干燥,西昆仑山东北坡有完整的山地草原和高山草甸带,以及断续的山地云杉(Picea)和刺柏(Juniperus)疏林灌丛,而西南坡山地荒漠海拔高达3600~4000 m,草原和草甸带  相似文献   

4.
谈谈草原啮齿动物的一些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草原相当农业面积的二倍以上。如能好好经营充分利用,有巨大的生产潜力。把草原经营得好,进一步发展畜牧业,这是最主要的,但不能忽视综合经营各项资源,这祥就有许多动物学问题。如适当的发展草原狩猎业(内蒙黄羊曾有一年的捕猎数字相当家羊屠宰量的1/3)、开发草原湖泊(渔业,水禽)及草原植物保护工作和人、畜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治等等。而这些工作中啮齿类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如旱獭是一大宗狩猎资源,麝鼠是特别适于在草原湖滨散放的毛皮兽,草原保护上鼠害重于虫害,自然疫原性疾病的保存与传播上鼠类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谈谈草原啮齿类的一些问题是必要的,而这些问题都是有关生态学方面的。 1.啮齿类是草原各种生物群落中最重要的一类组成动物 (1)各类草原中有不同的啮齿类,我国的草原自东北西部向西到内蒙西部,由于气候的逐渐干燥,大体  相似文献   

5.
小叶、中间和柠条三种锦鸡儿的分布式样及其生态适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一之 《生态学报》2005,25(12):3411-3414
确定了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3种植物的分布式样:小叶锦鸡儿为蒙古高原东部-F松辽平原西部-华北山地分布种,中间锦鸡儿为东戈壁-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北部分布种,柠条锦鸡儿为南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分布种。小叶锦鸡儿适应分布于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带和森林草原带以及华北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在草原带高平原上可形成灌丛化草原的景观,在草原带的沙地上可形成以小叶锦鸡儿为建群种的沙地灌丛植被;中间锦鸡儿适应分布于蒙古高原的荒漠化草原及草原化荒漠带、鄂尔多斯高原的典型草原和荒漠化草原带的沙地及梁地上、黄土高原北部的黄土丘坡上,常形成以中间锦鸡儿为建群种的沙地灌丛植被;柠条锦鸡儿则适应分布于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荒漠带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上。近缘的3种锦鸡儿的地带性分布从东至西或从北向南形成明显的有规律的地理替代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生态管理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向阳  尹燕亭  王婷婷 《生态学报》2015,35(24):8036-8045
探讨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生态管理的途径对于草原有效减畜、遏止草原退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情景实验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的存在、计算和影响因素,以及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特征和可能的生态管理途径。研究发现,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牧户行为属"有限理性",是有限理性的"生态经济人",风险规避是其基本特征,牧户生产决策表现出禀赋效应、损失厌恶、框架效应等;牧户草场所属草原类型和牲畜存栏数显著影响牧户对草场超载的认知和判断,在不同草原类型区,户主文化水平、性别、民族和是否嘎查干部等亦显著影响牧户对超载的认知和判断;需采取基于进化博弈的分步式、合作式及示范引导式的适应性减畜的生态管理途径,以实现牧户心理载畜率向生态优化载畜率的转移,实现优化牧户生产方式、减少牲畜数量、治理草原退化、北方牧区生态和牧民经济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最大爱好,莫过于知识的获得。最美好的理想是重回童年。生态旅游是两者的最好结合。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最佳选择。到内蒙古草原,你可以领略天然的生态系统,与草原融为一体的民族文化;你还可以轻松地学到很多知识,更可以回归大自然——人类的童年时代。 内蒙古草原,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温带草原——欧亚草原区东部,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天然草原。从东到西,随着降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养分限制的模式是现代生态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养分的可利用性是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动态变化的关键决定因素, 但土壤养分可利用性与整个生态系统中养分限制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该研究通过在藏北降水梯度上4种类型高寒草地(从东到西依次是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设置氮磷养分添加试验, 系统研究氮磷养分添加对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的影响, 并探讨降水梯度上高寒草地的氮磷限制模式。结果表明: (1)氮磷添加对不同高寒草地的影响存在差异: 氮添加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地上生产力, 而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无影响; 单独磷添加对4种高寒草地均无显著影响, 而氮磷添加对4种高寒草地地上生产力均有促进作用。(2)通过计算氮磷共同限制指数发现: 随着降水量减少, 高寒草地氮限制指数从1.18逐渐降低到0.52-0.64, 养分限制模式从氮限制过渡到氮磷共同限制; 磷限制指数在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为负值, 说明单独磷添加对高寒草甸的生产力有负向作用, 高寒草甸主要受氮限制; 高寒草甸草原介于氮限制与氮磷限制之间, 受到氮磷共同限制, 单独磷添加有负向作用; 高寒荒漠草原受到氮磷共同限制。研究表明, 高寒草地氮磷限制模式存在环境梯度上的递变规律, 随着降水量减少, 高寒草地养分限制模式从氮限制逐渐过渡到氮磷共同限制。由此推断, 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氮沉降增加对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同时, 利用养分添加恢复不同类型退化高寒草地时也应将氮磷限制模式的差异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高原植物群落多样性时空变化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利用1999年和2000年野外植物群落调查资料,结合李博(1990)的植物群落调查结果,分析了鄂尔多斯高原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点。鄂尔多斯高原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23类,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多样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中丰富度指数的差异不显著,而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及群落盖度的差异明显。中东部典型草原表现为高多样性高盖度;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物种多样性较高,但盖度较低;毛乌素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低,但盖度较高。从1986年到2000年,该地区典型草原群落、荒漠草原和沙地植被的群落多样性指数都有下降趋势;典型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的群落盖度有所增加,荒漠草原有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沙地植被和草原化荒漠生物多样性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还有待加强,而荒漠草原的保护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世界》2005,(6):36-37
提起草原,人们脑中往往会浮现出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成群结队的牛羊和驰骋的骏马。而实际上,草原的面貌是多种多样的。决定草原形成与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我国温带草原年降水量在200到450毫米左右,再低就成了荒漠。不同草原上的草高度不一,有的高于1米,形成"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盛况,有的却难没脚踝,这也是由降水决定的。当然,草原植被也不仅仅是草,例如在稀树草原上的河流边,大树和灌木也是常见的。  相似文献   

11.
古代内蒙草原上有犀牛吗?这对今天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说来,是件新鲜而惊奇的事。古生物工作者为了揭示这一秘密,曾在此开展过大量的工作,他们从草原的地层里,挖掘了大批犀牛化石,又从化石这种特殊文字的记载中找到了答案。是的,古代内蒙草原上,曾生活过犀牛,而且生存过种类繁多的犀牛。这为我们了解内蒙草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的历史,提供了十分可靠的依据。这对我们今天改造草原、建设草原有着现实的意义。下面,让我们根据化石的记录,简要地描绘一番古代内蒙草原上犀牛活动的情景吧。  相似文献   

12.
以呼伦贝尔草原为对象,对其南缘从东到西200 km范围内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采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内植被类型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调查共发现98种植物,其中以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和百合科(Liliaceae)为主,其植物种数占全部物种数的52.58%。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主要以旱生植物为主;植物生活型则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对呼伦贝尔草原南缘94个样地进行NMDS排序的结果表明,水热因子影响植被分布格局,其中降水是最主要因素;相似性分析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结果显示,荒漠草原群落与草甸草原群落物种组成相异性最大,群落分离明显,与典型草原群落间也形成了显著差异。典型草原与草甸草原镶嵌分布,且草甸草原呈向典型草原转变的趋势,这表明日趋加剧的干旱气候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导致所有植被类型向旱生化方向演变。3种草原类型的Rényi多样性排序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为草甸草原最高,典型草原次之,荒漠草原最低,而优势度呈现与多样性相反的结果,整个研究区的生物多样性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这种从个体到群落向单一化和旱生化演变的趋势将严重影响呼伦贝尔草原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草地植物群落季节生长格局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莉  郑元润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161-2167
中国北方草地横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气候区,水分是限制中国北方草地植物群落生产力的主要气候因子.采用基于水分平衡过程的、简单的植物群落模型,利用460个气象站40年气象数据的月平均值,模拟中国北方7种草地类型的季节及年生长、叶片投影盖度(FPC)、蒸发系数(k)及净第一性生产力(NPP).野外观测数据对模型的验证显示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相符较好.温性草地自东向西,青藏高原自东南向西北,植物群落的k、NPP与FPC呈递减趋势,显示了中国温性草地自东向西,青藏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干旱的水分梯度;其中高寒草甸的3个模拟参数值均最高,高寒草原FPC次于高寒草甸,而NPP却与温性典型草原相近,温性典型荒漠的3个参数最低.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温性草甸草原、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典型荒漠等7种类型草地的畜群承载力约为每公顷5.2、2.3、3.6、2.1、1.0、0.6和0.2只羊单位,区域最适恢复植被盖度分别以93%、79% 、56%、50%、44%、38%和37%为宜.  相似文献   

14.
周玮  李洪波  曾辉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11):1094-1102
根系功能属性及其变异性能够介导物种共存及环境适应策略, 但强烈的环境约束作用能够引起不同物种间根系属性的趋同性。为了研究西藏高寒草原群落中植物根系属性变异规律, 并阐明不同物种资源获取和适应策略的多样性, 该文对西藏高寒草原不同的环境梯度进行了研究。作者自东向西沿着降水梯度在那曲、班戈和尼玛3个自然草原群落进行群落调查, 并采集了共计22种植物。测定了每种植物的一级根直径、一级侧根长度和根系分支强度3个关键根系属性。结果表明: 在西藏高寒草原群落中, 不同物种根系直径普遍较小, 且种间变异非常小(22.76%), 其中86%的物种一级根直径集中在0.073 mm到0.094 mm之间; 相较于直径较粗的物种, 直径越细的物种分支强度越高, 侧根越短。在群落尺度上, 植物主要通过增加根系直径、侧根长度, 降低分支强度的方式来适应水分的减少; 而在物种尺度上, 植物适应水分变化的策略则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植物群落中物种的小尺度空间格局,如聚集、随机和扩散分布,因环境条件而改变,反映了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态适应策略。藏北高原区自东向西逐渐由亚寒带半湿润区向温带干旱区过渡,群落内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2012年7—8月份,在藏北高原自东向西选择了8个不同地区的典型草原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两个种群的小尺度空间格局。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和矮嵩草的相对盖度均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自东向西,矮嵩草种群则由扩散向随机格局转变,而紫花针茅种群由随机向扩散转变;在年均降水量最低的地区两个种群之间呈空间隔离关系。矮嵩草和紫花针茅种内及种间小尺度空间格局变化是在藏北高原自东向西样带梯度上影响两者共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高原温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高原分布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对于它的研究可加深对植被分布规律的理解,且有利于该系统的保护。本文分析了该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气候特点、土壤状况、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天然更新状况等,比较了草原、森林和稀树草原3个生态系统的特征,提出了在内蒙古高原分布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是在独特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下形成的经度(水分梯度)地带性顶极植被,决定其存在的最关键因素首先是降水量和土壤的水分条件,其次才是沙质土壤。这种生态系统既不是草原,又不是森林,而是介于落叶阔叶林和草原之间的一种生态系统类型。在此纬度带上,从东到西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植被谱应为:温带森林、温带稀树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等。在同一纬度带上,沙质土壤的基质并不完全被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所覆盖,还有沙漠等生态系统类型。建议《中国植被》增加一个新的植被类型,温带稀树草原。  相似文献   

17.
“逐水草而居”是对草原上游牧传统的描述。从中有人读出来的是“艰苦”与“落后”,而也有人读出来的“浪漫”与“和谐”。或许它本来就是兼而有之的矛盾体,才使人们今天在茫茫草原面前的困惑远远多于自信。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11):1094
根系功能属性及其变异性能够介导物种共存及环境适应策略, 但强烈的环境约束作用能够引起不同物种间根系属性的趋同性。为了研究西藏高寒草原群落中植物根系属性变异规律, 并阐明不同物种资源获取和适应策略的多样性, 该文对西藏高寒草原不同的环境梯度进行了研究。作者自东向西沿着降水梯度在那曲、班戈和尼玛3个自然草原群落进行群落调查, 并采集了共计22种植物。测定了每种植物的一级根直径、一级侧根长度和根系分支强度3个关键根系属性。结果表明: 在西藏高寒草原群落中, 不同物种根系直径普遍较小, 且种间变异非常小(22.76%), 其中86%的物种一级根直径集中在0.073 mm到0.094 mm之间; 相较于直径较粗的物种, 直径越细的物种分支强度越高, 侧根越短。在群落尺度上, 植物主要通过增加根系直径、侧根长度, 降低分支强度的方式来适应水分的减少; 而在物种尺度上, 植物适应水分变化的策略则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的判定及生物群区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Holdridge生命地带方法对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进行了分类研究,研制了用于生态过渡带判定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可分为草原、荒漠灌丛和荒漠3大类,草原群区以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群落为主,荒漠灌丛群区以冷蒿(Artemisia frigida),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群落为主,荒漠群区以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群落为主。鄂尔多斯高原的地带性植被在传统上分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3部分,在典型草原的边界划分上,传统划分与本文结果一致。而在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的边界方面,模拟结果与传统划分有一定的差异。荒漠灌丛和荒漠草原以及荒漠和草原化荒漠在生物群落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荒漠灌丛和荒漠在生态特征上较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更为旱化,在地理位置上更为靠西部。该计算机模型结合了地理空间分析,能准确地确定生态过渡带的位置和宽度,为研究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的特征提供了较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的判定及生物群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Holdridge生命地带方法对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进行了分类研究,研制了用于生态过渡带判定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鄂尔多斯高原的生物群区可分为草原、荒漠灌丛和荒漠3大类,草原群区以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群落为主,荒漠灌丛群区以冷蒿(Artemisia frigida),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群落为主,荒漠群区以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群落为主。鄂尔多斯高原的地带性植被在传统上分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3部分,在典型草原的边界划分上,传统划分与本文结果一致。而在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的边界方面,模拟结果与传统划分有一定的差异。荒漠灌丛和荒漠草原以及荒漠和草原化荒漠在生物群落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荒漠灌丛和荒漠在生态特征上较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更为旱化,在地理位置上更为靠西部。该计算机模型结合了地理空间分析,能准确地确定生态过渡带的位置和宽度,为研究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的特征提供了较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