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铃夜蛾属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及内分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铃夜蛾属Helicoverpa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内分泌因子的调控作用 ,包括信息素生物合成激活神经肽 (PBAN)和信息素生物合成抑制肽 (PSP)等的来源、结构和作用机制及一些种中保幼激素 (JH)和章鱼胺 (OA)对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作用 ,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昆虫性信息素多数为长链的不饱和醇、醋酸酯、醛或酮类,链长一般为10-20碳,主要在性信息素腺体内由乙酰辅酶A经过脂肪酸合成、碳链缩短、去饱和以及碳酰基的还原修饰等步骤合成的;而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pheromone biosynthesis activating neuropeptide,PBAN)是由昆虫食管下神经节中的部分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神经肽,通常由33个氨基酸组成,在C-末端有一个相同的五肽序列,主要调控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有关PBAN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研究显示 PBAN首先与性信息素腺体细胞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随后依据昆虫种类的不同,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方式主要有三种:(1)以cAMP信号传导途径进行信号转导;(2)以cAMP和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途径共同进行信号转导;(3)主要以Ca2 为第二信使进行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3.
小蠹虫(小蠹科)是重要的森林蛀干害虫,在蛀食坑道时导致树木水分和养分运输系统受到破坏,短时间内对整片森林造成严重的经济危害。聚集信息素在小蠹虫聚集危害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有多种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成分被鉴定并成功应用于生产防控工作中。类异戊二烯类聚集信息素是小蠹虫中极为重要的一类聚集信息素,其主要成分包括小蠹烯醇、小蠹二烯醇、马鞭草烯醇及其衍生物。本文从类异戊二烯类聚集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前体物质、生物合成位点、生物合成途径、取食和JHШ调控、微生物与其生物合成关系以及展望6个方面出发,全面阐述了齿小蠹属Ips和大小蠹属Dendroctonus中小蠹虫聚集信息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及调控机制。文中首先重点阐述了小蠹虫体内以甲羟戊酸途径从头合成小蠹二烯醇以及利用寄主成分α-蒎烯直接合成马鞭草烯醇的生物合成过程;其次阐述了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和基因对小蠹取食和JHШ处理的响应以及小蠹虫肠道微生物和伴生真菌对该类聚集信息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针对小蠹虫类异戊二烯类聚集信息素生物合成研究作了探讨和展望。本文为开发和应用其聚集信息素控制小蠹虫危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白蚁诱食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求应  薛东  雷朝亮 《昆虫学报》2005,48(4):616-621
白蚁为社会性昆虫,其组织结构和联系方式主要由白蚁外分泌腺产生的起诱导和调节白蚁行为反应作用的信息素来获得。由白蚁下唇腺产生的诱食信息素,能够在白蚁巢体的群体性食物采集中诱使取食白蚁形成聚集,并且取食食物的相同位置,从而提高白蚁巢体采集食物的效率。目前,已确定对苯二酚为白蚁诱食信息素,且认为整个等翅目昆虫都产生和使用对苯二酚作为诱食信息素,与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无关。该文概述了白蚁诱食信息素的分泌器官、种特异性、生物学意义、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成华 《昆虫学报》2000,43(4):429-439
综述了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类型的蛾类雌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此外还叙述了特定比例的性信息素成分在雌蛾体内产生的机理以及某些蛾类中信息素生物合成酶类与物种进化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蛾类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韦卫  赵莉蔺  孙江华 《昆虫学报》2006,49(5):850-858
蛾类是昆虫性信息素中研究较多的类群,已有565种的性信息素成份被鉴定,其相关研究在害虫监测和防治上得到实际应用的同时,已涉及到生态、生化、遗传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物种多样性的化学表达及物种的生殖隔离现象的分子水平的表达上,提供了研究的典范。本文将介绍蛾类性信息素的多样性、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微量成分的作用、合成性信息素的利用、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酶、性信息素生产的调节机制及性信息素的感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董红  刘孟英 《生命科学》1996,8(5):26-31
鳞翅目昆虫腺体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是由其信息素生物合成活化种经肽(PBAN)调控的。文章综述了PBAN的结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以及PBAN的作用模式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可看出从3种昆虫中分离出的PBAN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相似,PBAN的传递方式基本有两种,同时发现对于某些昆虫来说.除了PBAN对信息素合成的调控外,还有其它因子的参与,从而说明鳞翅目昆虫信息素合成调控所包含的机制是复杂和多样的。  相似文献   

8.
卷蛾科昆虫性信息素及其提取和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晓燕 《生物学通报》1999,34(12):41-42
经过长期艰苦不懈地研究与实践,科学家们发现用卷蛾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它具有高效、无毒、不伤害益虫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点。1 卷蛾科昆虫的化学通讯与性信息素昆虫交配化学通讯的基本形式是由雌蛾释放一种特异性的性信息素,通过空间弥散,最后达到雄蛾栖息地,雄蛾受性信息素的刺激而产生一系列定向飞行和性行为,达到交配、繁衍后代的目的。鲁洛夫斯(Roelofs,1970)把雌蛾性信息素分为两类:一类称作“性信息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起刺激雄蛾作…  相似文献   

9.
回顾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历程,自1959年西德著名科学家A.布特南博士首次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信息素化学结构—蚕蛾醇后,至今已30年有余,无论在信息素的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和植物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鉴定出信息素化学结构的昆虫种类达700余种;有数百种昆虫性信息素和引诱剂应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全世界将近有十多家公司生产和销售几十种昆虫信息素诱芯和各种诱捕器的产品,给农林害虫综合治理带来了巨大  相似文献   

10.
昆虫聚集信息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姜勇  雷朝亮  张钟宁 《昆虫学报》2002,45(6):822-832
昆虫聚集信息素是昆虫重要的信息化学物质之一,对昆虫的聚集行为有重要意义。近三十年来,国外鉴定了多种昆虫聚集信息素,主要成分为一些烃、醇、醛、酮、酯、酸、酸酐、胺以及腈类化合物,但其在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中的应用潜能尚未充分利用;昆虫聚集信息素的来源多样,除蛹外,多个虫态均有聚集信息素释放,有些学者甚至把一些寄主释放的挥发物作为聚集信息素的组分;同种昆虫,不同生理状态,其聚集信息素可以完全不同或同一信息化学物质的功能不同;但是,并非所有昆虫的聚集行为均为聚集信息素调节,利他素、性信息素以及报警信息素等其它信息化学物质均能导致一些昆虫的聚集。本文综述了5目17科55种昆虫的聚集信息素。  相似文献   

11.
实夜蛾属Heliothis和铃夜蛾属Helicoverpa昆虫的性信息素通讯系统主要包括雌蛾的性信息素合成和雄蛾对性信息素接收两个方面,每方面都有分子、细胞、系统水平上进行协同作用的生物过程。性信息素生物合成激活肽(PBAN)与其受体作用,启动信号转导系统,从而激活合成性信息素的酶系统来合成性信息素,利用化学和生物测定的方法鉴定出具有诱蛾活性的性信息素腺体组分及行为功能;性信息素分子与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BP)的复合体同受体相互作用,启动信号转导系统,诱导产生神经信号,从而引起一系列性行为反应。这些生物过程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概述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性信息素的释放机制及其作用、已发现的雄性昆虫性信息素及其化学结构进行阐述。通过不同部位释放的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种类是多样的,但其化学结构的差异又是细微的,雄性昆虫则利用这些差异来引诱雌性昆虫、促进交配和生殖隔离等。最后对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蛾类昆虫的种群繁衍离不开复杂的性信息素通讯系统,对蛾类性信息素化学结构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害虫的种群监测和绿色防控。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的多样性体现在组分的化学结构及不同组成,而性信息素组分根据化学结构又可以分为0型、Ⅰ型、Ⅱ型和Ⅲ型。一般而言,一种昆虫的性信息素组分只属于其中的一种类型。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昆虫的性信息素组分属于混合型。因此,本文围绕使用混合型性信息素的昆虫,主要从性信息素的组成、分布、鉴定方法及行为功能等方面展开叙述,为深入认识蛾类昆虫丰富的性信息素通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昆虫信息素研究领域当中,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物质相关研究开展得的最早,也较为详尽。目前全世界已经鉴定出来有超过了1 572种蛾类的信息素组分,各个种间信息素的比例和组分都不尽相同,这正是生物多样性在化学信息联络方面的完美体现。人类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一直是化学生态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结出的很多经典方法与结论,对于指导农业实际生产和相关产业生活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昆虫信息素的研究概况、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现状,力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葫芦素的生态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冰  张茂新  王玉赞 《生态学报》2010,30(3):780-793
葫芦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四环三萜类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是葫芦科30多属100多种植物的特征化合物。葫芦素在植物体内作为异源化学信息素起到保护葫芦科植物免受众多植食性动物和病原菌的侵害。另一方面,在葫芦科植物上取食的一些昆虫则利用葫芦素作为其寄主识别的信号物质。由于葫芦素特殊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学活性,葫芦科植物与植食性动物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已被广泛研究。总结葫芦素的分布、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对高等动物、昆虫和病原体的防御作用的研究概况。并对这类植物次生物质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及前景作了介绍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华才  程家安 《生态学报》2005,25(2):346-350
综述了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的研究进展。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是指由昆虫产生的用来标记寄主上有同种个体存在的化学物质。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的主要生态学功能是调节昆虫的产卵行为,通过阻止自身或同种其它个体对已标记寄主的产卵选择,或减少产卵量来减少后代之间对寄主资源的竞争。寄主标记信息素也会给释放着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信息盗用和盗寄生现象等。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也调节昆虫近缘种之间对共同寄主资源的竞争。近缘种昆虫对相互寄主标记信息素识别能力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昆虫对同一寄主资源竞争能力的强弱。寄主标记信息素产生和贮存的部位一般与外分泌腺、消化系统或生殖系统相联系,杜氏腺、毒腺、前胸腺、腹腺、下唇腺、后产卵管、卵巢、中肠和后肠等是产生或贮存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常见部位。产生的寄主标记信息素一般在成虫产卵时由产卵器、口器或排泄口释放到寄主体内或体表。卵寄生蜂的寄主标记信息素一般标记在寄主的体表,雌成蜂用触角检测;其它寄生蜂的寄主标记信息素常产在寄主体内,用产卵器检测;植食性昆虫的寄主标记信息素只产在寄主表面,用触角或产卵器检测。昆虫的产卵器、口器、触角或跗节上着生有感受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化感器,可以检测到标记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的寄主标记信息素。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完全定性涉及活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合成以及行为测定等,已有几种昆虫的寄主标记信息素成分得到了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7.
蛾类昆虫雄性信息素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性信息素是两性通讯系统的基础,其中雄性信息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蛾类昆虫雄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迄今已鉴定出40余种蛾类昆虫的雄性信息素,其行为学功能主要有对雌性的引诱和激欲、对同种雄性的抑制及种间隔离等。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昆虫性信息素性信息素(sexpheromone)是由一种昆虫产生和释放出来,引诱或激起同种异性昆虫交配的化学物质。昆虫性信息素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挥发性性信息素,有远距离的引诱效果,它广泛存在于鳞翅目昆虫及其它种类的昆虫中;另一种是非挥发性性信息素,须由接受的一性与释放的一性接触才能起作用,称之为性识  相似文献   

19.
灰翅夜蛾属昆虫的性信息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雌蛾性信息素组分鉴定、雄蛾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和性信息素的应用3个方面,综述了灰翅夜蛾属昆虫性信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此属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植物源挥发物对昆虫信息素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源挥发物和昆虫信息素是昆虫的重要信息物质,二者协同作用以调节昆虫的行为.通过增加触角电位、信息素接收神经元动作电位和脉冲频率,特异性植物源挥发物能显著增强昆虫性信息素和聚集信息素的引诱力.这种对昆虫信息素的增效作用受昆虫体内的章鱼胺及其受体介导.特异性植物源挥发物和章鱼胺受体结合,降低性信息素接收神经元对性信息素的反应阈值,增强性信息素接收神经元敏感性.这可能是植物源挥发物对昆虫信息素具有增效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