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和哺乳动物斯钙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是近年来在人和哺乳动物中新 一种参与矿质代谢的调节蛋白。人和哺乳动物的STC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8p11.2 ̄p21带上。STC为同型二聚体糖蛋白分子,由cDNA推测,其单体肽链由247个氨基酸残在组成。STC存在珩多种组织细胞,但主要集中于肾脏的肾小管与集合管的主细胞和α-闰细胞中,以旁分泌或自分泌方式分泌。其生理作用在于抑制肠对Ca^2+的吸收,促进肠  相似文献   

2.
鱼类斯钙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有关硬骨鱼类斯坦尼氏小体(corpusclesofStannius,CS)分泌激素———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的研究进展。STC是糖蛋白类激素,为同型二聚体,其表观分子量在天然状态下从46(大麻哈鱼)~56(虹鳟)kDa,还原状态下则为23~28kDa。STC单体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和澳大利亚鳗鲡的氨基酸残基数分别为179、223和231个。研究还表明,STC的分泌受血钙浓度的调节,并且胆碱能神经参与STC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麝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suu beam ’)切花在第4 天开始释放乙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ACC合酶活性相应增加,乙烯释放第6 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钙调蛋白含量的变化和ACC合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GA、硫代硫酸银(STS)和氨基氧乙酸(AOA)处理的切花中钙调蛋白含量比同期对照的低,乙烯生物合成被抑制,切花衰老被推迟。钙离子促进花瓣乙烯的释放。钙调蛋白抑制剂氯丙嗪(CPZ)对乙烯释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肾小管中一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小肽、钙、氯、磷酸盐等可随钠离子共同转运进入细胞,转运之动力来自钠的电化学梯度。关于这一钠梯度学说有日益增多的实验资料加以证明与补充。肾小管中钠的转运又受到肾脏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调节。肾去神经对于钠、葡萄糖、磷酸盐等的转运均有明显影响。这种神经调节可能是心血管及血量调节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蛋白激酶C对鼻咽癌细胞c-myc,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T,抑制催化亚基)与Sphingosine(SS,抑制调节亚基)处理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经点印迹后扫描定量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myc、c-fos表达及其分布。结果发现:(1)c-myc蛋白:主要分布于胞浆,40.7%的细胞核与胞浆均为阳性;经SS或ST处理后,表达明显减弱,且核阳性率分别为17.3%与23.3%。扫描定量在SS组为对照组的60%±25.7%(P<0.05),ST组为对照组的55%±25.9%(P<0.05)。(2)C-fos蛋白:主要分布于胞浆,29.4%的细胞核与胞浆均为阳性,经SS或ST处理后,表达明显减弱,且核阳性率分别为9%与10.2%。扫描定量SS组为对照组的58.6%±25%(P<0.05),ST组为对照组的59.7%±26.2%(P<0.05)。结果表明:使用PKC抑制剂后,两种核癌基因产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并且存在细胞内分布的改变,特别是其发挥效应的核内表达明显减少。结合我们以前所发现的PKC抑制剂明显抑制CNE—2Z细胞生长的结果,提示这些癌基因可能参与了PKC对CNE—2Z细胞生长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红颊骨骼的解剖研究ANATOMICSTUDIESONTHESKELETONSYSTEMOFHERPESTESAUROPUNCTATUS红颊(Herpestesauropunctatus)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小型哺乳动物,研究其骨骼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中国对虾cDNA文库的构建CONSTRUCTIONOFcDNALIBRARYOFSHRIMPPENAEUSCHINENSIS(CRUSTACEA,DECAPODA)关键词中国对虾cDNA文库构建KeywordsPenaeuschinensis,cDN...  相似文献   

8.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是一种骨源性激素,它作用于其主要靶器官-肾脏,参与调节磷、钙和钠的重吸收以及活性维生素D(1,25(OH)2D)的合成。在近端肾小管,FGF23通过激活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级联信号传导,使Na+/H+交换调节辅因子(NHERF)-1磷酸化,随后导致钠磷协同转运蛋白(Na Pi)-2a内在化和降解,从而抑制磷重吸收;FGF23通过下调1α-羟化酶表达,同时上调24-羟化酶表达,从而抑制1,25(OH)2D合成。在远端肾小管,FGF23通过激活赖氨酸缺陷型蛋白激酶-4(WNK4),上调上皮钙离子通道TRPV5(瞬时性受体阳离子电位通道亚家族V成员5)和Na+:Cl-协同转运蛋白(NCC)的顶膜表达,从而促进钙和钠的重吸收。临床中发现,由于遗传性和获得性原因导致的血FGF23浓度异常与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26kD抗原基因在BCG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外源基因日本血吸虫26kD抗原(Sj26GST)在卡介苗(bacilusCalmete-Guerin,BCG)、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和大肠杆菌(E.coli)中的表达.运用重组DN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表达Sj26GST的E.colipGEX衍生质粒为模板,经PCR得到编码Sj26GST的全长cDNA片段.将其按正确的阅读框顺序,克隆到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70的启动子下游,再将HSP70启动子和Sj26GST基因一起亚克隆到E.coli-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BCG-2000中,得到E.coli-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BCG-Sj26.pBCG-Sj26电转化入BCG和M.smegmatismc2155中表达Sj26GST抗原,所表达的天然重组Sj26GST(rSj26GST)为可溶性蛋白,在SDS-PAGE上分子量为26kD处可见明显的表达蛋白带.其表达量分别占BCG和M.smegmatis菌体总蛋白的15%和10%.可见,Sj26GST基因能在BCG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0.
氧化修饰高密度脂蛋白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Jiang Y  Liu BW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4):353-355
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一旦发生氧化修饰后,即具致AS作用。氧化修饰HDL(oxidized HDL,OX-HDL)通过减少胆固酥因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流出,抑制胆固醇逆向转运;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