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运用Bernhard染色方法研究了小麦根端分生组织细胞核仁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结果显示,间期核仁染色很深,能够区分出纤维中心(FC)、致密纤维组分(DFC)和颗粒组分(G),而染色质被漂白,在染色质间可以观察到细小的RNP颗粒。进入前期,在染色质的边缘有小的RNP颗粒分布。中期,染色体周边分布着类似于间期核仁的深染的大RNP颗粒,形成一个不完全连续的“鞘”状结构;在染色体内部看不到类似核仁的深染颗粒。到了后期时,仍可见RNP“鞘”状结构的存在。进入末期,这些RNP植物逐渐由“鞘”脱离,最后参与新核仁的形成。这些结果表明,核仁解体后的物质直接转移到了中期染色的表面,并形成不连续的表层,没有进入染色体的内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有丝分裂过程中蚕豆(Vicia faba)根端分生组织细胞内一种由核仁物质组成的特殊结构,我们将其称作核仁残体。经常规染色后,可在前期末正在分散的核仁物质中看到由直径15—20nm 的颗粒和纤维组成的核仁残体;前中期时,核仁残体附着在染色体上,其电子密度低于染色体。Bernhard 染色结果表明,核仁残体的主要成分是核糖核蛋白(RNP)颗粒和纤维,一些核仁残体中存在着与染色质染色反应相似的被漂白区。有的核仁残体附着在中、后期染色体上,有的游离存在于细胞质中。本文讨论了核仁残体的成分及其本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5.
牛肾细胞染色体中染色质纤维的包装及RNP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培养的牛肾(BK)细胞及分离的BK细胞染色体做常规透射电镜样品,经表面舒展技术和临界点干燥制备BK细胞染色体的扫描电镜样品,并结合电镜细胞化学研究了BK染色质纤维的包装及核糖核蛋白(RNP)的分布。观察到BK染色体具有多级双股螺旋结构。在染色体横切面中,可见染色体中央有一低电子密度的无染色质区,该区内有大量RNP物质。在染色质区RNP较少,分布在染色质纤维间,与中央轴区的RNP相连续,表明RNP在染色体中呈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用RNase-gold标记法处理小鼠中期染色体切片,发现染色单体切面内部及周边有大量较均匀分布的RNA。以玉米18 s rRNA的cDNA及水稻5srRNA的DNA为探针,经电镜原位杂交观察到了小鼠18srRNA和5srRNA均在中期染色单体切面内部及边缘有分布,从而首次证明小鼠中期染色体RNA除来源于核仁外,还可以来源于核基质中的5srRNA,但这并非仅有的两种来源。 相似文献
8.
9.
10.
不同地理区域鲫鱼染色体银染核仁组织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不同地理区域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滇池高背鲫、低背鲫、方正银鲫(C.auratusgibelio)的核型及核仁组织者NORs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高背鲫来源作些初步探讨,结果如下: 1.低背鲫Carassius auratus (back low type):2n=100,22m+30sm+48t.st,NORs=4,出现于第5—6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短臂。 2.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uratus(back high type):2n=156,30m+46sm+80t.st,NORs=6,出现于第5—7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短臂。 3.方正银鲫C.auratus gibelio:2n=162,32m+52sm+78t.st NORs=4,出现于第5—6对亚中着粒染色体短臂。 相似文献
11.
邢苗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984,(2)
真核细胞中,染色体DNA由许多复制子组成。一个复制子所需的复制时间短于S期时长,这意味着染色体DNA的各个复制子并非同时复制,而是按某种先后次序进行复制的。许多学者以人和动物细胞为材料进行了有关染色体DNA复制顺序的研究,但是关于植物染色体DNA复制顺序的研究报道还不很多。植物根端分生组织细胞在周期时长方面差异很大。Evans曾经研究过蚕豆根端细胞染 相似文献
12.
13.
蚕豆根端细胞核中微核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豆(Vicia faba)根端分生组织细胞为材料研究了微核仁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点。结果表明;微核仁是直径0.3—0.5μm 的卵圆形或球形结构。常规染色时,微核仁与集缩染色质的电子密度相仿,但两者之间在结构上没有任何联系。细胞化学研究指出,微核仁含有 RNA 和蛋白质,其结构成分主要是与核仁颗粒组分十分相似的 RNP 颗粒。报道了植物细胞核中微核仁发生于核仁的过程并对微核仁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伤胁迫对蚕豆叶片中茉莉酸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应对伤害等环境刺激的反应中,已知茉莉酸(JA)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长距离运输,但目前对JA的细胞和亚细胞定位知之甚少。本研究用免疫荧光显微镜技术和免疫胶体金电镜技术证明茉莉酸分布在蚕豆叶片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保卫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上。其中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核是JA分布的主要场所。叶片的局部灼伤可提高JA在质外体和气孔保卫细胞中的水平。由此推测,伤胁迫下JA分配的改变可能与植物体防御反应密切相关,并参与了对气孔运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蚕豆保卫细胞原生质体质膜ABA结合蛋白的理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蚕豆(Vicia faba L.)保卫细胞原生质体为材料,证明在其质膜外侧存在着对ABA高亲和力的结合蛋白。这种蛋白与ABA作用的最适pH为6.5;在25℃时.其特异结合比高于0℃时的特异结合比;在温育30min时即达到其最大结合。它与ABA作用的解离常数为2.0×10~(-8)mol/L,每个原生质体上大约有3.2×10~6个结合位点。该结合蛋白内部具有维持其功能所必须的二硫键,而且其功能的发挥要求介质中有一定浓度的Ca~(2 )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蚕豆保卫细胞原生质体质膜ABA结合蛋白与气孔对ABA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蚕豆(Vicia faba L.)保卫细胞原生质体质膜ABA结合蛋白的解离常数(Kd)和最大结合容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几种因子(pH、光)对Kd和最大结合容量的影响。结果显示:pH并不改变结合蛋白的Kd值,而仅影响每个原生质体结合的分子数;光、暗处理的结果表明,光可使结合蛋白的Kd值增大,每个原生质体结合的ABA分子数减少,而暗处理可使结合蛋白的Kd值减小及每个原生质体结合的分子数增多,说明黑暗可提高气孔保卫细胞对ABA的敏感性,而光可以降低气孔保卫细胞对ABA的敏感性。因此,光、暗可以通过调节ABA结合蛋白的Kd值来调节气孔对ABA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肌动蛋白存在于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兔抗肌动蛋白抗体为一抗,FTTC偶联的羊抗兔IgG抗体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到蚕豆(Vicia faba L.)根端分生组织中完整的细胞核和染色体均有明亮荧光。用抗肌动蛋白抗体和蛋白A-胶体金进行标记的免疫电镜实验结果表明,金颗粒分布在蚕豆细胞核中,集缩染色质和核仁中金颗粒较多。经DNaseI消化和2 mol/L NaCl处理得到去除DNA和组蛋白的细胞核和染色体。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指出,去除DNA和组蛋白的细胞核和染色体与抗肌动蛋白抗体呈阳性反应。上述结果说明,肌动蛋白不仅存在于完整的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而且存在于去除DNA和组蛋白的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另外,用抗原肌球蛋白抗体所做的免疫荧光标记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也存在于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对高等植物细胞核和染色体以及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是否含有肌动蛋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甲醇对蚕豆气孔开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甲醇能促进蚕豆气孔的开启,最适浓度为1.5%,与6-苄基腺嘌呤(6-BA)有协同增效作用,对脱落酸(ABA)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本实验室发现的着染HeLa细胞染色体鞘的一例红斑狼疮病人抗血清对分离出的蚕豆染色体及核和蚕豆根尖生长点压片进行了免疫荧光染色,从两种不同制片方法得到的染色体上均染出了清晰的染色体鞘免疫荧光。之后又用此血清对蚕豆三天龄幼苗中(去除子叶、种皮)提取出的总蛋白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获得的带型显示分子量为41K,39K,18K,17K的蛋白质可与抗血清中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另有分子量为87K,38K,35K,34K,32K的蛋白质也可能具有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蚕豆(Vicia faba L.)根端分生组织细胞为材料,以抗SC35抗体为探针,在电镜下对SC35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存在与否和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经抗SC35抗体标记后,标明SC35位置的胶体金颗粒主要分布于核仁的致密纤维组分(DFC)、核质的染色质间颗粒(IGs)和染色质周边纤维处(PFs),而核仁的纤维中心(FC)、核仁液泡和集缩染色质团块中央部位的金颗粒很少。DFC, IGs和PFs处的金颗粒平均密度分别为65.89个/μm~2和36.28个/μm~2,远远高于集缩染色质团块中央部位以及FC和核仁液泡处的金颗粒平均密度(分别为5.90个/μm~2和6.26个/μm~2)。说明蚕豆细胞核仁的DFC,核质的IGs和PFs处富含剪接因子SC35。本文研究结果表明,SC35或SC35类蛋白在蚕豆细胞核质中的分布与其在哺乳动物细胞核质中的分布规律相似。同时本文首次报道了SC35或SC35类蛋白存在于核仁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