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核编码叶绿体蛋白中的转运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叶绿体蛋白是核编码并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这些蛋白前体中都含有进入叶绿体时所必需的氨基酸序列,名为转运肽。转运肽不仅携带叶绿体蛋白,而且可携带外源蛋白。本文着重讨论转运肽的性质、结构和功能,以及外来叶绿体蛋白的转运和加工。  相似文献   

2.
叶绿体基因组的翻译产物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实验通过对叶绿体基因组翻译产物的分析,发现高粱3197 A不育系及其核代换系白马丁A和遗3 A不育系均比保持系(3197 B)多1个52,000道尔顿的变异多肽。而细胞质来源不同的粒息A不育系除52,000道尔顿多肽外还有1个特有的80,000道尔顿变异多肽。小麦T型不育系具有1个54,000道尔顿的变异多肽。甜菜不育系与保持系无差异。这说明某些作物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叶绿体遗传系统有关。在高粱恢复系和F_1叶绿体蛋白质中发现三种特有的多肽。它们是由核基因编码的,这可能是恢复基因的产物。由于恢复基因的作用,在F_1恢复育性的同时其叶绿体变异多肽的合成也受到了强烈的抑制。这进一步证明了不育性与叶绿体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单向SDS—PAGE结合蛋白质铬银染色技术对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和其保持系的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的蛋白质多肽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生殖器官(穗子)上的差异比营养器官(叶片)上的差异更为显著。在成熟穗上,叶绿体可溶性蛋白不育系有25条带,保持系仅16条带,两者间有19个多肽不同;线粒体可溶性蛋白不育系有28条带,保持系比不育系少30.1和21.8KD两个多肽;细胞质可溶性蛋白丙酮沉淀物的水溶性蛋白组分不育系有24条带,保持系为29条带,两系间却有7条多肽存在差别;细胞质可溶性蛋白丙酮沉淀物的SDS-增溶性蛋白组分不育系有18条带,保持系只有11条带,两者间亦有7条多肽出现差异。由此可以看出,水稻野败型CMS表型的表达可能需要较多个基因的启动和关闭,既与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还涉及到核基因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叶绿体类囊体膜多肽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实验利用单向SDS-PAGE及双向电泳技术,比较了玉米、甜菜和高粱三种作物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之间叶绿体类囊体膜多肽的差异。结果表明,三种供试材料的不育系与其相应的保持系之间类囊体膜多肽的单向SDS-PAGE中,除个别条带染色深度有一些差异外,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双向电泳图式中,两系之间在33kd附近肽斑的大小、数量与分布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从而暗示,叶绿体类囊体膜多肽的组成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此外,试验还表明,单向SDS-PAGE条带,几乎都是分子量相同而等电点不尽相同的一组多肽混合物;在双向电泳图谱上,它们可按等电点的差异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多肽斑点。  相似文献   

5.
胥华伟  侯典云 《植物学报》2018,53(2):264-275
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叶绿体蛋白, 大部分叶绿体蛋白由核基因组编码, 在细胞质中合成并经过正确的分选后, 通过叶绿体外膜上的Toc复合体和/或内膜上的Tic复合体转运到叶绿体的不同部位。该文主要综述可能参与叶绿体蛋白分选的胞质因子以及Toc和Tic组分如何参与叶绿体蛋白转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HIV-1 TAT蛋白转导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AT蛋白转导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编码的一段富含碱性氨基酸、带正电荷的多肽,属于蛋白转导域家族的一员。长期研究发现其全长及11个碱性氨基酸富集区的核心肽段(YGRKKRRQRRR)不仅能够在包括蛋白质、多肽及核酸等多种外源生物大分子的跨膜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携带这些外源生物大分子通过活体细胞的各种生物膜性结构(如细胞膜和血脑屏障等)并发挥生理功能,但其跨膜转导机制仍不明确。新近研究还发现TAT核心肽段在促进外源蛋白高效表达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显著增加外源蛋白高效、可溶性表达的水平,显示了TAT蛋白转导肽的新功能。以TAT蛋白转导肽跨膜转导作用的长期研究背景为基础,分别从TAT蛋白转导肽的结构特点、其跨膜转导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进一步结合TAT蛋白转导肽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从药物研发、机制探索及新功能的开发等方面展望了后续研究方向与应用价值,不仅为深入阐述TAT蛋白转导肽的跨膜转导作用的功能意义提供了参考依据,而且为TAT蛋白转导肽在微生物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使用ATP特异性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为基础的荧光蛋白传感器(Ateam1.03-nD/nA),分析了4种外源信号分子(细胞外ATP、Ca2+、H2O2和NO)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幼苗叶绿体和细胞质中ATP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质ATP水平整体高于叶绿体,在4种不同浓度的信号分子处理下,叶绿体Ateam1.03-nD/nA的FRET比值仅在1.2 ~ 1.8波动;细胞质Ateam1.03-nD/nA 的FRET比值仅在2.2 ~ 3.0之间波动,未产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在以上外源信号分子的作用下,植物细胞质和叶绿体ATP均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利用制备的豌豆完整叶绿体研究了离体条件下蛋白质合成的条件。结果表明:叶绿体蛋白质合成的饱和光强为450μmol-2s-1,合成的速率在最初5min内最大,此后随时间延长而合成速率下降;K 对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其最适浓度为30-40mmol/L,进一步增加浓度其促进作用反而降低;Mg2 在1mmol/L以下对蛋白质合成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当浓度超过1.5mmol/L则开始产生明显的抑制;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随着外源氨基酸浓度的增加而很快地增加,但赵过200μmol/L以后蛋白质合成随浓度增加而有所降低。DCMU抑制叶绿体蛋白质的合成,当浓度达10μmol/L时,其抑制作用达41%。荧光自显影结果表明,叶绿体合成的主要问质蛋白为Rubisco大亚基,合成的类囊体膜蛋白中以32kD蛋白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白色叶蛋白是植物中一种可溶性蛋白质复合物,也是一类脱色素蛋白,来自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或细胞质。这种可溶性蛋白的组份是F-Ⅰ、F-Ⅱ蛋白及少量细胞质蛋白质。植物的白色叶蛋白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甲硫氨酸,不含K~(++)、Ca~(++)等离子,对肾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饮食和医药上潜在着巨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信息对于深入了解该蛋白质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一个预测的拟南芥叶绿体未知功能基因At4g22890编码蛋白进行了叶绿体定位研究。我们克隆了该基因5′端长208bp的DNA片段,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ON530-cTP-GFP,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FP荧光仅在叶绿体中观察到,表明所克隆的DNA序列编码的多肽能够将At4g22890编码蛋白质引导进入叶绿体,由此推测该蛋白质为叶绿体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信息对于深入了解该蛋白质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一个预测的拟南芥叶绿体未知功能基因At4g22890 编码蛋白进行了叶绿体定位研究。我们克隆了该基因5′端长208 bp 的DNA 片段, 与绿色荧光蛋白(GFP) 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ON530-cTP-GFP, 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GFP 荧光仅在叶绿体中观察到, 表明所克隆的DNA 序列编码的多肽能够将At4g22890 编码蛋白质引导进入叶绿体, 由此推测该蛋白质为叶绿体蛋白质。  相似文献   

12.
高温对小麦叶绿体核糖体和叶绿体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小麦叶片的核糖体,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叶绿体蛋白质。对在高温和常温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分析比较表明:在34℃高温下,小麦叶片能正常地形成细胞质的80S 核糖体,而影响了叶绿体的70S 核糖体的形成,从而使由叶绿体基因组控制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受阻。由 SDS-凝胶电泳分析表明:高温处理的小麦,其叶绿体蛋白质的电泳条带少于常温下生长的小麦。在这些消失的多肽中,主要是叶绿体基因组的翻译产物,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大亚基。由于叶绿体内这些具有光合生理功能的蛋白质的合成受阻,从而导致小麦叶片光合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肽库(peptide library)是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合成的一组寡核苷酸混合物(小肽基因混合物)克隆至线性噬菌体基因组中,使之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噬菌体的外壳蛋白(Ⅲ或Ⅷ)的氨基端表达.肽库技术可以应用于与分子识别有关的许多领域,如:药物设计,疫苗设计,酶的抑制剂的筛选,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等等.这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技术.文中综述了其产生、发展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信号肽与初生蛋白质的跨膜运送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与膜蛋白的氨基端常含一段称为信号肽的疏水性短肽。它的功能是引导分泌蛋白和膜蛋白在翻译过程中进入或嵌入内质网膜。本文讨论信号肽引导初生蛋白质进入内质网的分子机制,并对当前这一方面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上接第5期第6页)3 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及其转运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有些仍留在基质中发挥作用,有些则转运到细胞器,如过氧物酶体、线粒体、叶绿体,或者细胞核中。3-1 过氧物酶体蛋白的转运过氧物酶体中所有的酶,以及所有的膜蛋白,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然后转运到过氧化物酶体中的。对这一过程了解较多的是过氧化氢酶,它是一个含血红素的四聚体蛋白,其单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在某种信号序列(导肽)的指导下进入过氧物酶体,这一信号序列并不被切除。目前发现至少部分信号序列与过…  相似文献   

16.
把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叶绿体作为生物反应器来表达外源基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们利用莱茵衣藻叶绿体表达体系已成功表达多种重组蛋白,其中包括人类药用蛋白。综述了莱茵衣藻叶绿体转化的方法、影响外源基因表达的主要因素以及外源基因在莱茵衣藻叶绿体表达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间隙连接蛋白 31 (connexin31 , Cx31) 是间隙连接蛋白 (connexin) 家族的一员,目前对于 Cx31 的功能及其调节方式知之甚少 . 采用固相多肽合成的方法合成 Cx31 羧基端一个多肽片段 (250~266) ,经 HPLC 纯化后偶联到匙孔血蓝蛋白,免疫新西兰雄兔后采血检测、并纯化、经蛋白质印迹、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免疫沉淀证实得到的抗体为特异性抗 Cx31 的抗体 . 运用制备的抗 Cx31 多克隆抗体免疫沉淀,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分离,蛋白质条带回收,蛋白质胶块酶解, Q-TOF 质谱分析,数据库扫描筛选可能相互作用蛋白,运用抗体 pull-down 实验,筛选到可能相互作用蛋白 annexin Ⅱ,经过免疫共沉淀、细胞免疫共定位等实验证实 annexin Ⅱ与 Cx31 相互作用 .  相似文献   

18.
TAT蛋白介导外源物质进入细胞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反式激活因子(trans-activator,TAT)蛋白能够有效的介导多肽、蛋白质、基因以及一些其它的物质进入细胞。它以低亲和力与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通过破坏细胞质膜,以非内吞途径转导外源物质进入细胞内部。  相似文献   

19.
外源水杨酸对马蓝叶片中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蓝为试验材料,运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处理下马蓝叶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变化.从喷施外源水杨酸处理的马蓝叶片中共获得20个显著性差异蛋白点,并成功鉴定出8个差异蛋白点,分别为ATP合成酶、α-微管蛋白、细胞分裂蛋白、甘油醛-磷酸脱氢酶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其中除乙烯合成的关键酶--ACC氧化酶表达丰度下降外,其余蛋白表达量均上升.施加外源水杨酸可以影响马蓝叶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强植物体的逆境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20.
T4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是由Smith于1985年首先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生物技术[1],它能将表达的外源多肽或蛋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展示在噬菌体的表面,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构象和原有的生物活性[2].常用的噬菌体表面展示系统主要有丝状噬菌体、λ噬菌体及T4噬菌体展示系统等.虽然它们都具有噬菌体展示系统的优点,但对于丝状噬菌体来说,它不能展示那些难以分泌的肽和蛋白质,而且它的N端可融合外源多肽的容量有限,较大蛋白的融合会造成空间障碍,影响噬菌体的装配,使其失去感染力.而对于λ噬菌体,大分子蛋白的融合会抑制噬菌体的组装,使其生长受到影响,因此这两种噬菌体更适用于构建短肽库和cDNA表达文库[3],而不适于构建重组疫苗和表达分子量大具有完整结构域的蛋白质[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