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血管衰老是高血压、冠心病、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衰老则是血管衰老的细胞学基础.本文主要讨论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衰老的形态学特征、分子标志物以及衰老的机制;阐述了单细胞测序、细胞衰老清理(senolytics)技术和遗传在血管细胞衰老及老年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和探讨了通过靶向清除、药物及运动和营养等干预手段,延缓血管细胞衰老、促进血管健康,达到减少和延迟老年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4.
《生理通讯》2007,26(2):53-53
新世纪的生理科学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即从过去的分子细胞生理学向着重于整体的整合或系统生理学过渡,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获得的资料强调将返回到器官或整体水平进行验证。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系将举办第4期《心脑血管疾病生理与病生理学研讨班——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理论与实验技术高级研修班》,为期7~10天。本期研修班是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系主任、长江学者管又飞教授主持,前973首席科学家唐朝枢、长江学者王宪等多位专家教授主讲。学习结束发给中文结业证书,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10分。内容精练实用,欢迎基础与临床研究人员参加。 相似文献
5.
董玉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6):29-30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探讨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之影响,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00年到我院集中体检的大于50岁以上的在职和离退休干部4000人中,抽出资料完整并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者2000人,随机分为健康干预组和一般治疗对照组各1000人。其中干预组1000人中,高血压480人,高脂血症413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107人;对照组1000人中,高血压478人,高脂血症423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100人。两组均以高血压、高脂血症作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分别建立健康档案,制定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定期随访:一般治疗对照组患者将体检结果通知本人后,由其在门诊接受健康教育和治疗,对健康教育和治疗方法不作强制性规定。连续观察五年,比较两组五年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即以发生AMI/心绞痛、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终点事件为评价标准)。结果:健康教育干预组病情控制良好,发生上述心脑血管疾病终点事件比危险因素对照组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2.0%比3.4%,脑血栓发生率为4.3%比7.5%,TIA为2.1%比2.9%),P〈0.01。结论:对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可起到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原代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Cs),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16A)在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凋亡及衰老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细胞传代构建衰老模型并根据CCK-8及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评估细胞衰老程度,衰老细胞被随机分为衰老组(P12)、溶剂组(P12+DMSO)、T16Ainh-A01组(P12+T16Ainh-A01),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TMEM16A在ECs上的表达及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ax、Bcl-2、cleaved case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原代培养的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阳性率在95%以上,并确定第12代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为衰老组,与年轻组ECs相比,衰老组ECs上TMEM16A荧光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衰老组给予T16Ainh-A01干预24 h后,Bax、cleaved casepase-3的蛋白表达下调(P<0.01),Bcl-2的蛋白表达上调(P<0.05),凋亡率下降且SA-β-gal阳性细胞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衰老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凋亡增多且TMEM16A表达增加,TMEM16A特异性阻断剂T16Ainh-A01可以降低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的凋亡和衰老程度,提示TMEM16A可能参与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ECs的凋亡和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7.
衰老的特征是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以及衰老相关疾病风险的增加,这给维护和促进健康长寿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尽管进行了广泛的衰老相关研究,但进展有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和功能积极参与了衰老过程。肠道微生物群紊乱表现为许多与年龄相关的肠外器官轴的衰老。肠道微生物群可以被调节,这暗示了通过肠道微生物群抗衰老是一个可以实现的重要目标。本综述总结了肠道微生物群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动态演替,这种动态的肠道微生物群从胎儿到出生和婴儿期开始迅速发展,从断奶期到幼儿期迅速变化,然后建立稳定的成年人菌群,直到随着年龄增长最后发生衰退;肠道微生物群与肠外器官轴(大脑、心脏、肝脏、胰腺、肌肉、皮肤和骨骼)衰老相关疾病,以及通过饮食、粪菌移植和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微生物群靶向抗衰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调控肠道微生物群抗衰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铁死亡(ferroptosis)是Dixon等人在2012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它以细胞内铁水平过载和氧化性损伤为主要特征。衰老(aging)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不可避免的一种生理功能逐渐退化的过程,随着细胞衰老的进行,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会出现渐进性紊乱和衰退,从而增加机体患病和死亡的风险,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目前,已经陆续有学者发现铁死亡与衰老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定类型的细胞衰老以及衰老相关疾病有时会伴随着细胞铁死亡的相关特征。但是,铁死亡与衰老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目前并未定论。本文综述了铁死亡与衰老的特点,并对两者之间的共有特征进行总结,例如,DNA损伤、氧化还原稳态失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另外,本文还讨论了铁死亡与部分衰老相关疾病的联系,包括帕金森症、阿尔茨海默症,以及部分癌症。本文通过对铁死亡和衰老两个领域之间潜在的联系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铁死亡与衰老的基础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为相关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亲环素A(eyelophilinA,cyPA)是一种胞质蛋白,属于亲免素家族(Cyclophilins)成员.它广泛存在并且大量表达于各种组织中,高度保守,具有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活性,能够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亲环素A具有很多生物学功能,包括血管疾病和免疫调节、肿瘤发生等.本文就Cyciophilin A蛋白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所谓成人病即是指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造成的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目前,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被公认为世界三大成人病,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近30%,并且占我国死亡总人数的30%多,其中,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尤为突出,而近年来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细胞衰老呈现不可逆的永久性细胞周期停滞的状态,它可以促进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和损伤后的重塑,但也会导致老年生物体组织再生潜力和功能的下降,以及炎症和肿瘤的发生。研究发现,清除衰老细胞可以延缓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因此,探究衰老细胞的分子特征与探索清除衰老细胞的新药成为衰老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人们发现一类称为senolytics的小分子化合物能特异性靶向衰老细胞并帮助清除衰老细胞,从而延长哺乳动物的寿命及健康寿命。该文对衰老细胞的分子特征、作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及具有senolytics活性的化合物作用机制和潜在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老龄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如果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水平得不到大幅度的提高,不仅会影响老年人及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国家的经济以及医疗资源严重的匮乏.因此,如何延缓衰老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近些年,对衰老相关的机制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JAK-STAT信号通路吸引了大量学者的眼球.但是对JAK-STAT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和高血压的不断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迅猛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的资料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心脑血管病在全死因顺位中出现明显前移趋势[1]。心脑血管病的急骤发展已给患者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如何保持健康状态,早期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做好疾病的一级预防,是临床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6.
余汉兵李俊杰蓝海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3):4482-4484
目的:探讨叶酸对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326例恢复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自愿的原则分为实验组(n=201)和对照组(n=125),对照组针对病因应用常规药物,实验组在针对病因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应用叶酸,随访三年,所有患者均在实验前和半年后测一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同时记录对比两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323例纳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入选时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无差异(P>0.05),半年后实验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心力衰竭、血栓形成等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心肌梗死、脑梗死和病死率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可以降低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对心肌梗死、脑梗死和病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标志物用于预判或诊断机体疾病的价值被更多的科学家所重视.最近几年,大量文献报道了氧化三甲胺与机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对近几年血氧化三甲胺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及测量方法(如液质联用法、酶联免疫法、磁共振法等)的系统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便捷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及个体化的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进行评估,同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3%和61.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vs 81.7%,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系统的健康教育,同时给予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钙拮抗剂(CCB)的发展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药物,以及CCB的作用机制,药理药效,CCB被称为"万能降压药",可以与多种类型降压药联合应用。例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型受体拮抗剂(ARB)和利尿剂等。另外,对CCB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也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的心脏会发生左室肥厚、舒张功能不全、瓣膜功能下降、心肌纤维化增加、电传导异常等病理变化.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中调控代谢的关键细胞器,是细胞内合成ATP的重要场所.由于心脏一刻不停地收缩需要大量ATP提供能量,线粒体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至关重要,而线粒体稳态失衡则会导致心脏功能发生异常.本文主要阐述了衰老心脏中线粒体的异常变化,探讨了线粒体形态与数量变化、线粒体代谢异常、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衡、线粒体基因组和转录组改变等线粒体稳态失衡在常见衰老相关心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靶向线粒体干预衰老相关心脏疾病的现状与前景,为研究线粒体相关心脏疾病的细胞分子机制,治疗衰老相关的心脏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