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大鲵子二代适应能力及生长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成功孵化出大鲵子二代1260尾,经过8个月生长,随机抽取172尾全长13~15 cm、体重25~35 g子二代与172尾全长14~16.5 cm、体重30~40 g野生代进行环境适应能力和生长速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子二代在耐高温、耐低氧、耐不良水质、耐盐度、耐酸碱性、耐苦味饵料方面比野生代有明显优势,说明子二代适应能力更强,易于饲养.从生长优势方面,表现出大鲵子二代生长速度快,生长指标为4.4928,而野生代生长指标为3.4714.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水温与外源17β-雌二醇(E2)暴露对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幼体生长的影响,设置了3个水温、2个E2暴露浓度与3个暴露时间交互处理共18组,并在3个水温下设置了3个对照组,每组幼鲵20尾,分别在出膜143、182、248天称量各组幼鲵体重。为进一步探寻E2对幼鲵生长影响的原因,在出膜143天对幼鲵的肝进行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幼鲵在(20±1)℃水温下生长最快、在(13±1)℃生长次之、在1~16℃生长最慢;在(20±1)℃水温下,外源E2暴露对幼鲵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暴露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暴露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大;E2暴露浓度为25μg/L的幼鲵极少数肝细胞质内出现了脂肪空泡,肝血窦有所扩大;E2暴露浓度为250μg/L的幼鲵约30%肝细胞与细胞核肿大、细胞质中出现脂肪空泡、被覆在肝实质表面的上皮细胞向肝实质内迁移、肝血窦扩大等。本文认为,E2暴露对幼鲵肝组织结构造成的损伤,可能是抑制幼鲵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脂质代谢的影响。以黑水虻幼虫粉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FM)中10%(BSF10)、20%(BSF20)和30%(BSF30)的鱼粉蛋白质, 共配制为四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 饲喂初始体质量为(0.88±0.01) g的凡纳滨对虾7周。结果显示, BSF10组和BSF20组对虾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 但BSF30组对虾的生长性能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 BSF20组和BSF30组对虾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 BSF30组对虾血淋巴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 但肝胰腺粗脂肪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BSF10、BSF20和BSF30组对虾血淋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SF10组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BSF20组对虾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BSF30组对虾肝胰腺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FM组对虾(P<0.05)。BSF10和BSF20组对虾血淋巴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显著高于FM组对虾, BSF20组对虾血淋巴肉碱棕榈酰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三组, BSF30组对虾血淋巴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FM组对虾, BSF10、BSF20和BSF30组对虾血淋巴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FM组对虾(P<0.05)。综上所述, 黑水虻幼虫粉可替代饲料中20%鱼粉而不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 并提高了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能力, 降低了血淋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黑水虻幼虫粉替代水平达到20%时将显著降低全虾粗脂肪水平; 当替代水平达到30%时, 脂质分解代谢和三羧酸循环相关的部分酶活性显著提高, 进而促进了对虾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4.
实验旨在研究两种含不同水平复合诱食剂(8%, 0)的基础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脂质代谢和免疫应答的影响。共制备原料型复合诱食剂对照组(P)、豆粕替代原料型诱食剂组(N)及在二者基础上分别添加0.6%甜菜碱的PB组和NB组等四组饲料, 喂养幼虾[初始体重(0.71±0.00) g] 7周。结果显示, 饲料中添加原料型复合诱食剂可提高对虾肝胰腺中fasaccsoddorsalrelish及肠道tollsod的表达量, 而肠道中relish表达量则相反。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可提高对虾肌肉灰分含量, 上调对虾肝胰腺中fasaccsoddorsal及肠道中sod的表达量, 而降低摄食量、肌肉粗脂肪和血淋巴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的含量及肝胰腺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下调肝胰腺中acoxcpt-1myd88relish的表达量。原料型复合诱食剂与甜菜碱在对虾的饲料系数、肝胰腺总一氧化氮合酶活力、ampkacccpt-1sodmyd88relish表达量等指标上呈现显著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见, 饲料中添加1.30%酵母提取物+ 4.80%鱿鱼内脏粉+ 1.90%鱼溶浆提高了对虾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0.6%甜菜碱降低了对虾摄食量, 促进了脂质利用, 并上调了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张锐  张奇亚 《微生物学通报》2018,45(5):1090-1099
【背景】腺苷三磷酸酶(ATPase,ATP酶)是控制DNA复制起始及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应答开关。近期关于水生动物虹彩病毒基因组学的研究表明,它们共享编码ATPase的基因。【目的】大鲵蛙病毒(Andrias davidianus ranavirus,ADRV)属于虹彩病毒科,是世界现存最大两栖动物——中国大鲵的致死性病毒病原体。为了鉴定病毒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对病毒复制和宿主细胞的影响,对ADRV编码ATPase的基因ADRV-96L进行了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阐明这个虹彩病毒核心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Predic Protein软件分析序列,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ET32a/His ADRV-96L,经IPTG(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诱导在大肠杆菌DE3中表达蛋白,用镍树脂纯化和咪唑液洗脱。钼蓝分光光度法检测产生的无机磷(Pi)以确定纯化ADRV-96L的ATPase活性。建立表达蛋白的稳定转染细胞系并进行鉴定,再分别通过绘制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和评估转染细胞的生长速率来测定该蛋白对病毒复制及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多重序列比对显示ADRV-96L存在含Walker A和Walker B基序的AAA-ATPase(ATPases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cellular activities,与各种细胞活性相关的ATPase)结构域(20-159位氨基酸)及两个高度保守的精氨酸。重组原核质粒表达了含ADRV-96L的52 k D融合蛋白,该蛋白质具有ATPase活性(酶的比活性平均为4.68 U/mg)。结果未检出ADRV-96L对病毒的复制影响,但显示该蛋白可促细胞生长。【结论】大鲵蛙病毒96L基因(ADRV-96L)编码一个促细胞增殖和生长的ATPase。  相似文献   

6.
配制4种含有鱼油(FO)、菜籽油(CO)、棕榈油(PaO)和大豆油(SO)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2.19±1.10) g的细鳞鲑幼鱼52d, 探讨不同脂肪源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生长、脂质代谢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以鱼油和大豆油组最高, 棕榈油组次之, 菜籽油组最低, 其中大豆油组与鱼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脂肪源对细鳞鲑幼鱼肌肉粗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摄食大豆油的细鳞鲑可以明显提升肌肉中的22:6n-3含量, 表明细鳞鲑具有将18:3n-3转化为22:6n-3的能力, n-3 系列脂肪酸是细鳞鲑起主要作用的必需脂肪酸。与鱼油相比, 植物油脂导致了细鳞鲑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显著升高以及胆固醇含量的显著降低, 肝脏中ACC1和FAS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调, 以及Δ6 Fad的mRNA表达量的明显上调(P<0.05)。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的细鳞鲑肝脏ROS、MDA、GPx含量以及TBARS值发生明显变化(P<0.05)。研究结果表明鱼油和大豆油可作为细鳞鲑幼鱼饲料的脂肪源, 而棕榈油和菜籽油不适宜作为细鳞鲑幼鱼的单一脂肪源。  相似文献   

7.
研究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制备的菌剂对小鼠生长的影响。取60只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进行喂养,考察对照组、菌剂组、抗生素组的小鼠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和盲肠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格氏乳球菌该菌剂能显著提高小鼠的平均体重、降低料重比、提高抗氧化能力。对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能显著提高十二指肠食糜SIgA含量,优化盲肠菌群结构。格氏乳球菌可以促进小鼠生长,为开发一种有效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水体中Cu2+对罗非鱼(GIFT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肝胰脏脂代谢和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 实验设置水体Cu2+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2、0.4和0.8 mg/L, 每个浓度处理组设置3个实验重复, 选择初始体重为(0.45±0.02) g的健康罗非鱼幼体, 随机分配至12个养殖缸中, 进行4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 (1) 在水体Cu2+胁迫下, 罗非鱼的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下降; 0.4和0.8 mg/L Cu2+浓度组罗非鱼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2 mg/L处理组。(2) 0.4和0.8 mg/L处理组罗非鱼肝胰脏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与0.2 mg/L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肝胰脏中总胆固醇含量与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活力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3) 在水体Cu2+胁迫下, 罗非鱼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均显著上升;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且0.8 mg/L处理组含量显著高于0.2 mg/L处理组; 0.8 mg/L Cu2+处理组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0.2和0.4 mg/L处理组, 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4) 组织学结果表明, 水体过量Cu2+使罗非鱼肝胰脏组织空泡化现象严重, 脂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脾脏组织出现较大面积的巨噬细胞中心, 且脂褐素含量显著增加。研究表明, 水体Cu2+暴露显著降低了罗非鱼生长性能, 并导致肝胰脏和血清脂肪沉积, 造成肝胰脏、脾脏损伤。研究为明确重金属环境下养殖鱼类腹腔脂肪蓄积及脾脏损伤机制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10%、20%、30%和40%鱼粉, 用晶体氨基酸平衡各组间蛋氨酸与赖氨酸的差异, 配制成共5种等氮等能(CP47%, GE19 MJ/kg)的试验饲料, 分别为FM、FSM10、FSM20、FSM30和FSM40。将初始体重为(22.05±0.09)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 每组设3个重复, 养殖58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各组之间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替代组饲料系数(FCR)均显著高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存活率(SR)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脂质代谢方面结果显示, FSM30和FSM40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O)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结果表明, FSM40组的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显著增加的变化(P<0.05)。对肠道菌群进行了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 结果表明: 各组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Sobs、Shannon、Simpson、Ace和Chao)无显著差异(P>0.05), 但OTU数量发生了变化。在门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 而属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支原菌属(Mycoplama)、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FSM20组与FM对照组相比, 软壁菌门和支原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 变形菌门和邻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在试验条件下, 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20%鱼粉不会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且能显著降低肠道中邻单胞菌属在内的有害菌的相对丰度, 因此,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