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掌握禁捕初期鄱阳湖鱼类群落的结构特征, 研究于2020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在鄱阳湖21个采样点开展了渔获物调查。全年共采集到57种鱼类, 隶属于8目12科43属。优势种有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蛇(Saurogobio dabryi)、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等4种鱼类。江湖洄游型、江海洄游型和河流型鱼类物种数共占比45.61%, 平均体重<20 g的物种的丰度占所有渔获物丰度的88.47%。在空间结构上, 基于鱼类丰度的非度量多维排序分析将鄱阳湖分为通江水道和主湖区两个大的空间类群, 方差分析表明通江水道鱼类丰度显著低于主湖区, 但多样性高于主湖区。在季节变化方面, 不同季节渔获物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差异极其显著, 高水位时期(夏、秋季)的多样性高于低水位时期(春、冬季)。2020年10月在鄱阳湖主湖区中部的S9和通江水道的S20两个采样点发现了鄱阳湖历史文献中没有记录的广盐性近海鱼类——鲻(Mugil cephalus), 可能得益于长江禁捕, 由于消除了捕捞压力, 促使了该鱼类的资源恢复和上溯, 也不排除其他人为因素的可能, 因而需要更长时间序列的跟踪和监测。研究为全面评估鄱阳湖禁捕的生态效果提供了基础数据, 也为制定鄱阳湖鱼类资源的保护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游玛曲段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了解黄河上游玛曲段的水质状况,于2006年4—5月对黄河玛曲段干流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段的浮游植物共有5门23种(属),浮游植物密度为3.2×104~54×104 cells·L-1,平均密度为19.7×104 cells·L-1,生物量为0.069~0.464 mg·L-1,平均生物量为0.228 mg·L-1,其中密度最高的为齐哈玛,生物量最高的为玛曲大桥;浮游动物共有2门10种(属),密度为670~1273 cells·L-1,平均为881.56 cells·L-1,生物量为0.044~0.089 mg·L-1,平均为0.064 mg·L-1;该河段浮游生物组成多以冷水性为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介于2~3,表明黄河上游玛曲段水质呈轻度污染;浮游生物丰富度与均匀度值均较低,群落结构组成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嘉陵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嘉陵江梯级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按枯水期和丰水期对嘉陵江12个梯级水库24个样点进行浮游生物的野外采集,分析其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并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四川段浮游植物共8门42科95属171种,浮游动物的组成共有4纲9目21科30属62种;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有21种.浮游生物评价结果表明梯级库区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4.
横山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横山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于2012年5月(春)、7月(夏)、10月(秋)及2013年1月(冬)对该水库的浮游动物及主要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其水质状况。结果共鉴定浮游动物100种(原生动物47种、轮虫36种、枝角类12种、桡足类5种)。春夏秋季种类组成主要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枝角类与桡足类种类较少;冬季各种类均很少。优势种为王氏似铃壳虫(Tintinnopsis wangi)、淡水简筒虫(Tintinnidium fluviatile)、球形沙壳虫(Difflugia globulosa)、湖生累枝虫(Epistylis lacustri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和等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imilis),季节更替明显。浮游动物年均丰度为1460 ind./L,变化范围17—3164 ind./L;年均生物量为1.252 mg/L,变化范围0.042—2.732 mg/L;香农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及丰富度指数(D)年均值分别为2.06、0.68及1.30;全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范围33.36—44.15。CCA分析表明,温度及pH等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相关性。水质总体评价显示,横山水库水质处中污染状态、水体处中营养水平,基本符合国家Ⅱ类水的水质标准,但作为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质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调控。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7年9月(秋季),对安徽3座典型通江湖泊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丰度、生物量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0属共107种(包括变种),主要隶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  相似文献   

6.
长潭水库是广东梅州市重要的备用水源地,属于国家一类水源保护区。2010年7月,通过分析长潭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结构特征和水体理化指标,揭示长潭水库富营养化水平。结果显示,长潭水库鉴定出55种浮游植物,隶属于6个门,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us sp.)、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和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隐藻门的隐藻(Cryptophyta sp.)以及硅藻门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针杆藻(Synedra sp.);藻类密度范围1.71×106~2.44×108 cells/L;浮游动物共检出44种,包括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其中轮虫是主要类群。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长潭水库部分水体呈轻度富营养化。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浮游动物、溶解氧、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长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西泉眼水库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夏季,对西泉眼水库浮游动物及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运用现存量法、指示生物法、多样性分析法、Q_(B/T)指数法、E/O指数法、肥度指数法(E')和理化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水质等级,应用典范对应法分析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浮游动物56种,优势种为褐砂壳虫Difflugia avellan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微刺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inchoatus和无节幼体;污染指示种53种,丰度为46.13个/L,生物量为0.137mg/L;Shannon-Wiener指数为2.78,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97,Q_(B/T)指数为2.0,E/O指数为3.2,肥度指数(E')为2.28。评价结果表明,该水库已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水平,NO_3~-、NO_3-N、Cl~-、COND、Depth、NH_4~+、TP和Chla是影响浮游动物种群数量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作为水源地其水质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调控。  相似文献   

8.
浮游动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是水质评价的良好指示生物。为了解湖南省大通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2019年6月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利用现存量、指示生物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4种,隶属3门60属。其中原生动物47种,占总种数的45.2%;轮虫23种,占总种数的22.1%;桡足类18种(不包括无节幼虫),占总种数的17.3%;枝角类16种,占总种数的15.4%。调查水域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9616.47ind.·L–1,平均生物量为6.43 mg·L–1。优势种为8种原生动物,分别是美拟砂壳虫(Pseudodifflugia gracilis)、泥炭刺胞虫(Acanthocystis turfacea)、大弹跳虫(Halteria grandinella)、砂表壳虫(Arcella arenaria)、绿急游虫(Strombidium viride)、盖厢壳虫(Pyxidicula operculata)、...  相似文献   

9.
10.
罗非鱼对微型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本文报道罗非鱼不同放养密度对淡水微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的部分研究结果。罗非鱼的捕食使微型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密度下降,引起浮游植物密度、初级生产力和P/R系数的增长,同时使水柱透明度降低而pH值增高,以致于实验后期微型生态系统具有典型的富营养化水体的特征。就罗非鱼放养密度不同的微型生态系统而言,虽然其浮游生物密度和P/R系数存在显著的组(或部分组)间差异,但不同密度组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和最终的理化状况相差不大,并且罗非鱼的收获量甚为接近。因此,实验条件下微型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的变化,按照营养级联假说不能很好地予以解释,表明微型生态系统是由捕食(下行影响)和理化因素(上行影响)共同调节或控制的。根据微型生态系统的实验结果推断,放养较大密度的罗非鱼,将会加速营养物负荷较高的天然水域富营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白洋淀典型湖泊鲥鯸淀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体营养状况,于2018年秋季、2019年春季和夏季对该淀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主要水质理化指标,运用多变量统计方法分析浮游动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关系。共鉴定浮游动物3类52种,其中轮虫类种类数最多,为33种,占64.46%。共鉴定优势种23种,其中15个优势种为轮虫;浮游动物密度秋季最高,生物量夏季最高。冗余分析表明,氨氮、COD和总磷是轮虫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多样性指数与水质指标评估鲥鯸淀水域处于中度污染状态。研究可为白洋淀生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群落的物种共存及构建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系统发育群落结构分析为探究群落的构建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在鄱阳湖湖区及其支流修水设立24个采样点,采用系统发育群落结构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鱼类群落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1)鄱阳湖鱼类主要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表现出东亚江湖鱼类的组成特点;(2)依据物种组成和空间位置,鄱阳湖湖区及修水鱼类群落属于不同的组群,鄱阳湖湖区鱼类群落可以进一步分为北方群、南方群和东部群;(3)在采样点尺度, 24个采样点中,有12个采样点靠近鄱阳湖支流的入湖口区域,环境特别,群落构成表现为环境过滤作用,有12个采样点相对容纳了较多的远缘物种,群落构成表现为竞争作用;在区间分析的尺度,北方群、东部群及修水群表现为竞争作用,南方群表现为环境过滤作用;在湖区及支流流域的尺度,鄱阳湖湖区群为竞争作用,修水群转变为环境过滤作用。因此,鄱阳湖的湖区和支流修水等鱼类群落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和群落构建机制。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群落构建机制的理解,可以为鄱阳湖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渭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硕  杨涛  李小平  陈佳 《水生生物学报》2019,43(6):1333-1345
分别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6月对渭河流域内12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种类、物种密度、生物量和水温、电导率、溶解氧浓度和pH等水质指标进行调查, 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共鉴定出57种浮游动物(原生动物11种、轮虫33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6种)。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枯水期浮游动物密度变化范围在0.72—7.84 ind./L, 平均密度为(2.79±2.11) ind./L; 浮游动物生物量为0.38—6.15 mg/L, 平均生物量为(2.31±2.64) mg/L; CCA分析表明, 水温、溶解氧、海拔和电导率与渭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07、0.69。丰水期浮游动物密度变化范围在0—179.02 ind./L, 平均密度为(16.66±49.18) ind./L; 浮游动物生物量0—2448.12 mg/L, 平均生物量为(243.96±673.78) mg/L;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78、1.15。依据浮游动物种类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 结果为渭河水系北道、林家村为中度污染, 魏家堡为重度污染, 咸阳、临潼、华县为轻度污染; 泾河水系杨家坪、雨落坪、张家山为中度污染; 北洛河水系刘家河、交口河、状头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1):158-165
为评价春季大旱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现状,对保护区所辖 8 个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部分河段的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 53 属 97 种、浮游动物 23 属 42 种(包括原生动物 13 种、轮虫 23 种、枝角类 3 种和桡足类 3 种),其中大湖池和朱市湖是浮游生物种类数最多的 2 个子湖。各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间浮游生物现存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60(8.18106)cells/L(浮游植物)、363073173 ind./L(浮游动物),赣江以西区域的子湖和修河的浮游生物现存量显著高于赣江及其以东区域的子湖。调查水域优势度值(Y)大于 0.02 的浮游生物包括蓝藻 1 种、绿藻 2 种、硅藻 5 种、原生动物 4 种及轮虫 5 种。浮游生物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最大值均分别为 2.41 和 0.96,而其丰富度指数(Dm)值均小于 3。3 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表明,保护区各子湖与修河和赣江水体受污染程度较轻,除蚌湖和梅西湖外,均处于中污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春季大旱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生物现状,对保护区所辖8个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部分河段的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3属97种、浮游动物23属42种(包括原生动物13种、轮虫23种、枝角类3种和桡足类3种),其中大湖池和朱市湖是浮游生物种类数最多的2个子湖。各子湖及赣江和修河间浮游生物现存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60—(8.18×106)cells/L(浮游植物)、3630—73173 ind./L(浮游动物),赣江以西区域的子湖和修河的浮游生物现存量显著高于赣江及其以东区域的子湖。调查水域优势度值(Y)大于0.02的浮游生物包括蓝藻1种、绿藻2种、硅藻5种、原生动物4种及轮虫5种。浮游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最大值均分别为2.41和0.96,而其丰富度指数(Dm)值均小于3。3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表明,保护区各子湖与修河和赣江水体受污染程度较轻,除蚌湖和梅西湖外,均处于中污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梁塘河是联系京杭运河与五里湖、蠡湖新城与太湖新城的一条天然纽带,也是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老城和新城之间的一条主要的绿色开敞空间,其流域生态品质的好坏,对太湖和大运河产生较大影响。近50年的环境监  相似文献   

17.
武汉东湖水网区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水质的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4-9月间三次对武汉东湖水网区15个水体的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0种,隶属于16科41属,其中严东湖底栖动物种数最多,有28种;北湖、青潭湖和杨春湖仅2-3种,其他水体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定量分析表明,在超富营养及富营养湖泊中,优势类群均为寡毛类和水生昆虫摇蚊科种类,只是所占比例有所差异;中营养湖泊严东湖,密度上水生昆虫占优势,为总量的59.1%,生物量上软体动物占优势,为总量的96.4%;青山港中,密度上寡毛类占优势,为总量的63.6%,生物量上软体动物占绝对优势,为总量的99.1%。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Goodnight-Whitley指数(GI)及Biotic Index生物指数(BI)对东湖水网区水体及武汉周边的南北咀、肖四海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BI的评价结果与湖泊现实情况基本相符,推荐Biotic Index生物指数作为东湖水网区底栖动物生物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对武汉东湖三个定点观测站和潜江市一深水机井中异养细菌群落的种群组成、对不同基质的反应、菌株和群落的生理特征和活力水平等方面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差异较小的东湖Ⅰ、Ⅱ、Ⅲ站异养细菌群落间的差异亦较小,具有类似的结构特征和生理活力水平,对特定基质表现了相似的作用模式;地下水中的异养细菌群落在上述几方面均显示了明显的差别。此外,在异养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方法上亦是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九华河水生昆虫群落结构和水质生物评价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6月、8月、10月对安徽九华河水系3、4、5级支流5个基点采用扫网、刷石等综合定性取样法,共采得水生昆虫9目、49科、86属、124种,计6445头。其中:毛翅目12科、41种;蜉蝣目10科、26种;鞘翅目5科、16种;双翅目7科、14种;襀翅目4科、9种;蜻蜓目5科、8种;半翅目4科、5种;广翅目1科、3种;鳞翅目1科、2种。3、4级支流Shannon多样性指数大于4,种丰富度大于60,水质极清洁;5级支流Shannon多样性指数大于3,种丰富度29,水质较清洁。3级支流以毛翅目,蜉蝣目为主,科级水平生物指数最高(2.58—2.59);4级支流以毛翅目、蜉蝣目和双翅目为主,多样性指数最高(5.54);5级支流以蜉蝣目、双翅目为主。本文还根据“河流连续概念”对各支流水生昆虫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毛翅目取食功能类群与支流级别的关系等作了初步分析,并提供了必要的物理、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沙颍河流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 于2016年秋季对该流域设置了20个采样点, 进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调查, 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沙颍河流域共检测出浮游动物36属78种, 其中轮虫20属60种、枝角类10属12种、桡足类6属6种; 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萼花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Ia valga)和象鼻溞(Bosmina sp.); 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沙颍河流域上游, 且从上游至下游, 生物量和密度的空间变化趋势相一致, 大致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检测位点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的范围为1.03—3.51, 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6—0.70。综合分析各采样点的种群和多样性指数反映出沙颍河流域上游水体污染较为严重, 中下游水体为中度污染。水质总体呈现出中度-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