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塔里木荒漠生态系统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试材,研究胡杨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沿地下水埋深(GWD)梯度的变化规律,探讨胡杨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GWD条件下胡杨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而胞间CO2摩尔分数(Ci)日变化呈“V”型,PnGs变化同步,峰值均出现在12:00,而Tr峰值滞后PnGs 2 h。不同GWD间Pn峰值差异显著(P<0.05),TrGs峰值和Ci谷值在GWD为5.5 m极显著降低(P<0.01)。胡杨PnTrGs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均随GWD增加而降低,其中Gs、LUE日均值在GWD为5.5 m显著降低(P<0.05),但不同GWD条件下PnTrCi、WUE日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2)12:00—16:00胡杨Pn下降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16:00—20:00 Pn下降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3)通过对不同GWD条件下胡杨PnTr与生理生态因子进行相关、偏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发现,Gs是影响胡杨PnTr的主要因子;不同GWD条件下胡杨调控PnTr的因子不同,GWD增加使胡杨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TrGs之间的相关性增强,表明GWD直接调控胡杨叶片水汽交换(Gs)过程;(4)胡杨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随GWD增加而增大,而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则降低,表明随GWD增加,胡杨叶片细胞膜透性和光合碳同化受抑增强,胡杨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POD、SOD)和渗透调节(Pro)能力协同抵御地下水位降低所带来的干旱胁迫,以维持基本正常的生理活动,这是胡杨适应荒漠区干旱生境的生理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生育时期遮光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明确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对弱光的耐受性,对2个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号'和‘冀张薯8号')进行了4个生育时期(苗期、苗期至现蕾期、现蕾期至开花初期、开花初期至收获期)和3个遮光度(不遮光对照、20%遮光率和50%遮光率)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与不遮光处理相比,20%遮光率下,2个品种马铃薯苗期SPAD值显著降低,苗期至现蕾期、现蕾期至开花初期SPAD值无显著变化,开花初期遮光15 d可使SPAD值呈一定程度增加;50%遮光率下,2个品种马铃薯SPAD值变化趋势与前者相同,除开花初期增幅加大外,其他生育时期变化幅度接近。各时期遮光对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gs)影响不大,除50%遮光率下‘冀张薯8号'叶片gs在开花初期较对照显著降低43.9%外,其他处理的gs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遮光后叶片胞间CO2浓度(Ci)呈增加趋势,苗期、苗期至现蕾期50%遮光可使Ci显著增加,其余各时期的Ci无显著变化。4个时期遮光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均降低,2个品种马铃薯叶片Pn在50%遮光处理下的降幅均大于20%遮光处理,‘冀张薯12号'除在苗期遮光处理的叶片Pn降幅大于‘冀张薯8号'外,其余时期的降幅均小于‘冀张薯8号'。4个时期遮光使马铃薯产量均降低,且50%遮光处理降幅大于20%遮光处理。‘冀张薯12号'在苗期不耐弱光,其余时期的耐弱光能力优于‘冀张薯8号'。综合分析表明,耐弱光能力强的品种遮光处理后,叶片Pngs降幅小、Ci增幅小,产量降幅也小。  相似文献   

3.
外源染液导入技术是从花纹色泽角度提升杨树木材附加值较为有效的方法。以6年生107杨为试材,采用外源液体导入技术将不同浓度活性红染液(0.2%、0.4%和0.6%)导入树体内,利用Li-6400光合仪和热扩散式TDP茎流计分别测定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树干液流速率,研究外源染液对107杨光合生理与液流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各光合参数、液流速率与染料染着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外源染液导入对107杨树干液流速率抑制作用显著,0.2%染液处理显著低于0.4%和0.6%染液处理;不同浓度染液处理107杨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显著低于对照,胞间CO2浓度(Ci)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0.4%和0.2%染液对各光合参数抑制作用高于0.6%染液;染着量随染液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最大液流速率、PngsTr均与染料染着量呈显著负相关。处理后期107杨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染液浓度和染液导入时间决定染料染着量,向树体导入0.4%浓度染液3 d,能在保证适当染着量的基础上减缓对107杨生理活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与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津优35号’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高温(HT: 42 ℃/32 ℃)和亚高温(SHT: 35 ℃/25 ℃)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亚高温明显抑制幼苗生长.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黄瓜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Pn)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趋于升高,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呼吸速率(Pr)和暗呼吸速率(Dr)先上升后下降,高温、亚高温引起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高温、亚高温可使黄瓜幼苗叶片的暗下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效率(ETR)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和非化学猝灭系数(NPQ)逐渐升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HT处理的RuBP羧化酶(RuBPCase)和Rubisco活化酶(RCA)活性及其mRNA表达量逐渐降低,而SHT处理的胁迫初期变化不大,3 d后趋于降低;HT和SHT处理的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活性与mRNA表达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可见,适宜光强下短时亚高温处理黄瓜幼苗不会产生明显光抑制,高温胁迫会对其PSⅡ反应中心造成严重损伤;光合酶受高温胁迫诱导,但其诱导效应与温度升高幅度和高温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强  董利虎  李凤日  李想 《生态学杂志》2016,27(9):2789-2796
以2014年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14年生人工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各项光合指标、环境因子及光合生理参数在冠层内的空间差异性,并探讨了净光合速率(Pn)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树冠垂直方向,上层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胞间CO2浓度(Ci)表现为下层>中层>上层;光合有效辐射(PAR)从上层外部到下层内部呈显著降低趋势,水汽压差(VPD)和叶片温度(Tl)表现为上层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相对湿度(RH)则无显著差异;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下层比上层分别降低32.7%、55.8%、80.2%和51.6%,表观量子效率(AQY)表现为下层>中层>上层,下层分别是中层和上层的1.2和1.3倍.水平方向,光合指标和环境因子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树冠上层,PngsTr、PAR和VPD表现为树冠外部显著高于树冠内部,而Ci和RH差异不显著;Pn maxRd、LCP和LSP表现为外部>内部,内部比外部分别降低0.4%、37.7%、42.0%和16.4%,而AQY在内部比外部高0.7%.Ci是限制Pn的主要生理因子,PAR是影响Pn的主要环境因子,尤其在弱光区域PAR对Pn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在模拟和预估树木冠层光合作用时,考虑空间异质性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遮阴对闽楠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闽楠对不同光环境的光合适应机制,以2年生闽楠幼苗为材料,设置3个光照处理(全光照、遮光率50%和遮光率78%),适应6个月后,测定其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同步数据,研究不同光环境处理对闽楠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光照处理下,闽楠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小次序为78%遮光率>50%遮光率>全光照,但不同光照处理对闽楠叶绿素a/b值没有显著影响.遮阴条件下,闽楠叶片光补偿点(LCP)降低,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升高,说明遮阴条件下闽楠叶片对弱光和强光的利用能力均有所提高;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光下暗呼吸速率(Rd)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均增大.在不同处理间,闽楠叶片净光合速率(Pn)、CO2气孔导度(gsc)、胞间CO2浓度(Ci)和叶肉导度(gm)均存在显著差异.Pngm的大小顺序为: 78%遮光率>50%遮光率>全光照.78%遮光率处理下gsc显著大于全光照.50%遮光率条件和78%遮光率条件下Ci均显著小于全光照.78%遮光率条件下PSⅡ实际光量子产量(Fv′/Fm′)、PSⅡ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J)均显著大于50%遮光率条件和全光照.由此可知,在遮阴条件下闽楠可以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AQY、Jgscgm来增大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施氮肥缓解臭氧对小麦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扬麦16’为试材, 利用开放式空气臭氧(O3)浓度升高平台, 研究了增施氮(N)肥对O3对小麦光合作用和产量影响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 O3胁迫下灌浆期小麦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a (Chl a)、叶绿素b (Chl b)、类胡萝卜素(Car)、总叶绿素含量(Chl t)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 降幅分别为28.95%、31.79%、23.17%、58.89%、68.64%、22.89%、60.31%和32.00%; 胞间CO2浓度(Ci)变化很小; 成熟期生物量和收获时产量也明显下降, 降幅分别为12.23%和12.63%; 而增施N肥可以增加小麦灌浆期的Pn、Chl a、Chl b、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进而增加小麦生物量和产量, 增幅分别为25.66%、83.05%、121.57%、30.33%、14.94%和10.67%, 而对CiGsTr、Car含量无明显影响。O3和N肥对小麦叶片的Pn、Chl t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因此, 在大气O3浓度升高条件下增施N肥对小麦O3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黑果腺肋花楸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为阴性对照(CK)、阳性对照(PCK)、大田条件下根施低剂量T1(每株50 g)、中剂量T2(每株100 g)和高剂量T3(每株200 g)3个水平的小菇属菌株M23,分析各处理组黑果腺肋花楸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和生理指标,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特性日变化。结果表明: 黑果腺肋花楸净光合速率(Pn)呈双峰曲线,在13:00时叶片的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明显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却显著升高,出现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光合“午休”现象。加菌处理可成功避免光合“午休”现象,与13:00时对照组黑果腺肋花楸的平均值相比,加菌组的平均PngsTr、水分利用率(WUE)和光能利用率(LUE)提高了113%、91%、50%、48%和117%,且日均PngsTr和LUE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约是对照组平均值的1.5、1.9、1.4和1.5倍。在加菌处理组中,高剂量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中、低剂量,株高是中、低剂量组的1.2倍。高剂量组黑果腺肋花楸的所有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和抗性指标均优于其他组。表明菌株M23可以通过提高黑果腺肋花楸的光合特性、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促进植株生长,且以每株200 g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高温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黄瓜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黄瓜品种‘津春4号’为试材,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高温胁迫条件下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对黄瓜幼苗活性氧(ROS)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MT能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下黄瓜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电解质漏渗率(relative electric conductivity, REC)及丙二醛(MDA)含量,增强黄瓜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说明MT预处理能抑制高温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体内ROS的产生,提高抗氧化酶系的活性及抗氧化物质的含量,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保护脂膜的完整性,减少电解质的外渗,减轻高温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幼苗抗高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FvCB模型分析盐分胁迫对棉花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理解叶片光合特性对盐胁迫的响应机理,以棉花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盐分(NaCl)浓度处理:0(CK)、50、100、150和200 mmol·L-1,利用FvCB模型分析盐胁迫对棉花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50和100 mmol·L-1盐分处理增加了棉花叶片的最大羧化速率(Vc max)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但150和200 mmol·L-1盐分处理显著降低了Vc maxJmax。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肉导度(gm)和暗呼吸速率(Rd)随盐分浓度升高而下降;与CK相比,50和100 mmol·L-1盐分处理对gm无显著影响,但PnRd显著降低。150和200 mmol·L-1盐分处理明显降低了PngmRd,且与0、50和100 mmol·L-1盐分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利用FvCB模型模拟了不同盐分胁迫下叶片净光合速率。与不考虑gm的模拟结果相比,考虑gm提高模拟值和实测值间的决定系数,并降低了平均绝对误差。棉花幼苗耐盐阈值为100~150 mmol·L-1,随盐分浓度的增加,光合限制因素由叶肉因素转变为光合机构受损;引入gm可以提高FvCB模型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1.
Plant photosynthetic traits such as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stomata conductance (gs), transpiration rate (Tr), and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are known to relate to drought tolerance in plants, but the genetic basis of these traits remains largely uncharacterized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in phenotyping physiological traits in a large mapping population. In this study, a set of 55 overlapping introgression lines (ILs) in the Teqing (indica) background were used to genetically dissect several morph-physiological trai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grain yield under water stress and non-stress conditions. These traits included specific leaf weight (SLW), chlorophyll content (CC), leaf stomata frequency (SF), Pn, gs, Tr, and Ci. A total of 40 QTLs affecting the measured traits were identified and mapped to 21 genomic regions in the rice genome. Clustered QTLs affecting Pn, gs, Tr, and Ci in the same genomic regions suggest common genetic bases for the physiological traits. Low or no phenotypic correlations between leaf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photosynthetic traits and between morph-physiological traits and grain yield (GY) appeared to be due to inconsistence in QTL effect for clustered QTLs, unlinked QTLs affecting different traits, and to possible epistasis that could not be adequately addressed in this stud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mproving drought tolerant (DT) of rice by selecting any single secondary traits is not expected to be effective and the identified QTLs for GY and related morph-physiological traits should be carefully confirmed before to be used for improving DT in rice by MAS.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山西不同生态型大豆(Glycine max)品种对苗期低温胁迫的应答表现, 寻求大豆苗期耐低温性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选取了山西普遍种植的‘晋大53’、‘晋大70’和‘晋豆24’ 3个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 在苗期将材料分别置于14、17和20 ℃人工气候箱中, 保持昼夜恒温, 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测定了各品种光合与产量性状值, 用基因型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GGE)双标图分析各性状对品种的效应及性状间的相关性, 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品种的苗期耐低温性。结果显示: 低温胁迫下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苗期延长1-12天; 苗期光合性状值均下降, 其中, 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下降最明显; 产量性状值均呈下降趋势, 单株生物量和单株荚数下降最明显; 各项性状在不同品种中对低温的应答效应不同, 且性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可作为耐低温性的评价指标。品种‘晋大70’的耐低温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玉米在关键发育期干旱条件下的耗水特征及致灾机理,对春玉米‘丹玉39’分别从拔节(T1)和抽雄(T2)期开始采用持续无补水方式进行干旱及复水试验,基于对叶和根水势、主要光合变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茎流速率(SF)的动态观测,研究各生理参数对干旱及复水过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叶、根水势均与土壤湿度呈对数关系,不同时期干旱使二者都减小,对根水势的影响比叶水势提前,与拔节期相比,抽雄期叶水势的干旱响应偏早,根水势偏晚;叶水势在T1处理复水后能得到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T2处理不能恢复;T1处理的根水势对复水的响应比叶水势更快,且更接近于正常水平.PnTr对T2处理的响应快于T1处理;复水后二者对T1处理的恢复速度快于T2处理,T1和T2处理Pn分别超过和达到正常水平,而Tr分别能和不能达到正常水平;Tr对T1处理的响应早于Pn,二者对T2处理的响应一致;各处理gs对干旱的响应与Pn一致;T1处理的CiPn趋势一致,T2处理相反.各干旱处理SF比对照减小,在晴天比阴天响应明显,SF对T2处理的响应比T1处理敏感,在一定干旱水平后响应敏感性减弱;复水后SF比对照明显增大,T2处理的增幅小于T1处理.  相似文献   

14.
光和二氧化碳(CO_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为了明确不同光照条件下,高CO_2浓度对不同杂交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2017年利用稻田大型FACE平台,以‘Y两优900’和‘甬优538’为供试材料,设置环境CO_2和高CO_2浓度(增200μmol·mol-1)两个水平,分别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同时测定阴、晴天气条件下顶部全展叶光合特性参数.结果表明:高CO_2浓度使不同天气情况下两品种叶片的净同化率(P_n)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晴天条件下的增幅(31%)大于阴天(25%),拔节期的增幅(37%)大于灌浆期(21%),CO_2与天气、CO_2与生育期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对高CO_2浓度的响应趋势与P_n一致.高CO_2浓度环境下叶片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均呈下降趋势,晴天条件下的降幅略大于阴天.与晴天相比,阴天条件下叶片P_n、g_s、T_r、WUE和L_s平均分别下降41%、18%、41%、26%和27%,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晴天P_n、g_s、T_r均与阴天时的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阴天使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光合参数及其对高CO_2浓度的响应均大幅降低,且两品种表现一致.评估未来水稻产量潜力需要考虑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光和二氧化碳(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为了明确不同光照条件下,高CO2浓度对不同杂交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2017年利用稻田大型FACE平台,以‘Y两优900’和‘甬优538’为供试材料,设置环境CO2和高CO2浓度(增200 μmol·mol-1)两个水平,分别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同时测定阴、晴天气条件下顶部全展叶光合特性参数.结果表明: 高CO2浓度使不同天气情况下两品种叶片的净同化率(Pn)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晴天条件下的增幅(31%)大于阴天(25%),拔节期的增幅(37%)大于灌浆期(21%),CO2与天气、CO2与生育期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对高CO2浓度的响应趋势与Pn一致.高CO2浓度环境下叶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趋势,晴天条件下的降幅略大于阴天.与晴天相比,阴天条件下叶片PngsTr、WUE和Ls平均分别下降41%、18%、41%、26%和27%,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晴天PngsTr均与阴天时的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阴天使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光合参数及其对高CO2浓度的响应均大幅降低,且两品种表现一致.评估未来水稻产量潜力需要考虑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水稻叶片光合色素和光合日变化对大气CO2浓度和气温升高的响应,我们采用在开放空气中控制升高CO2浓度和温度的方法,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了环境CO2和高大气CO2浓度(增加200 μmol·mol-1)、环境温度和增温(增加1~2 ℃)交互的4个处理,测定了灌浆中期和后期水稻剑叶的光合日变化特征和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Pn)为双峰曲线,发生了光合“午休”现象;大气CO2浓度升高提高了剑叶Pn,灌浆中期和后期平均分别增加了47.6%和39.1%;高温有降低Pn的趋势,但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导致水稻剑叶生育后期气孔导度(gs)平均分别降低了17.0%和11.8%.高CO2浓度水稻剑叶生育后期蒸腾速率(Tr)、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b值显著降低,平均降幅分别为5.9%、50.4%、21.3%、41.4%、39.4%和21.4%,明显增加了剑叶水分利用率(WUE),平均增幅达47.9%.与之相反,生育后期增温使水稻剑叶Tr增加了10.2%,使WUE平均降低了20.4%.综上所述,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粳稻生育后期剑叶Pngs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明显大于增温效应.因此,应重视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对水稻光合作用和光合色素的综合效应,减弱增温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水稻叶片光合色素和光合日变化对大气CO2浓度和气温升高的响应,我们采用在开放空气中控制升高CO2浓度和温度的方法,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了环境CO2和高大气CO2浓度(增加200 μmol·mol-1)、环境温度和增温(增加1~2 ℃)交互的4个处理,测定了灌浆中期和后期水稻剑叶的光合日变化特征和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Pn)为双峰曲线,发生了光合“午休”现象;大气CO2浓度升高提高了剑叶Pn,灌浆中期和后期平均分别增加了47.6%和39.1%;高温有降低Pn的趋势,但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导致水稻剑叶生育后期气孔导度(gs)平均分别降低了17.0%和11.8%.高CO2浓度水稻剑叶生育后期蒸腾速率(Tr)、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b值显著降低,平均降幅分别为5.9%、50.4%、21.3%、41.4%、39.4%和21.4%,明显增加了剑叶水分利用率(WUE),平均增幅达47.9%.与之相反,生育后期增温使水稻剑叶Tr增加了10.2%,使WUE平均降低了20.4%.综上所述,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粳稻生育后期剑叶Pngs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明显大于增温效应.因此,应重视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对水稻光合作用和光合色素的综合效应,减弱增温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