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在基础饲料(粗蛋白: 32.0%, 粗脂肪: 4.12%)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和20%的苜蓿草粉, 饲喂初始体重为(50.04±0.04) g的草鱼, 每个处理3个重复, 进行为期61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 (1)与对照组相比, 20%苜蓿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 15%苜蓿组的饲料系数和摄食率显著升高(P<0.05)。除5%苜蓿组外, 其余苜蓿添加组草鱼的肥满度显著降低(P<0.05); (2)饲料中添加苜蓿草粉显著降低草鱼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值和乳酸含量(P<0.05)。10%和15%苜蓿组草鱼肌肉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 在添加苜蓿草粉后, 草鱼肌肉失水率显著升高(P<0.05)。除20%苜蓿组外, 其余苜蓿添加组草鱼肌肉黏附性显著升高(P<0.05), 草鱼肌肉硬度在10%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20%苜蓿组草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15%、20%苜蓿组草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 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当苜蓿草粉的添加量不超过15%时, 对草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性影响, 且能改善草鱼肌肉品质, 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因此, 草鱼饲料中苜蓿草粉的添加量不应超过15%。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探究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肌肉品质特性, 对黄河中兰州鲇、鲇(Silurus asotus)和黄河鲤(Cyrinus carpio)肌肉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兰州鲇肌肉的pH、滴水损失、熟肉率、胶原蛋白、肌原纤维耐折力、黏附性、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弹性和回复性等指标与鲇差异不显著(P>0.05), 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和硬度在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 兰州鲇肌肉的pH、肌纤维直径、硬度、黏附性、回复性、胶黏性和咀嚼性与黄河鲤差异不显著(P>0.05), 肌肉滴水损失、熟肉率、失水率、胶原蛋白、肌原纤维耐折力、内聚性和弹性在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 兰州鲇肌肉咀嚼性与硬度呈极正相关, 其关系式为: y=0.3651x+25.339(R=0.97); 回复性与内聚性呈极正相关, 其关系式为: y=0.6279x-0.0929(R=0.91); 胶黏性与硬度呈极正相关, 其关系式为: y=2.4104x-41.155(R=0.97)。对兰州鲇7个质构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提取出3个主成分, 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08%, 其中硬度是影响兰州鲇质构特性的主要因素。黄河中兰州鲇和鲇作为鲇属鱼类中形态十分相似的两个物种, 在肌肉品质特性上既有很大的相似性, 又有一定的不同, 这可能与这两种鱼种质特性的异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不同形式的杜仲叶,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抗氧化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它们在养殖初期替代抗生素的能力。将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成对照组、抗生素组(75 mg/kg金霉素)和三个杜仲叶组(杜仲叶提取物、发酵杜仲叶、杜仲叶干粉),每组10头,进行28天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杜仲叶提取物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并降低料重比(F/G)(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杜仲叶提取物组和杜仲叶发酵组ADG和F/G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ADFI)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杜仲叶提取物组仔猪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三种杜仲叶组均降低仔猪血液丙二醛含量和提高总抗氧化力(P<0.01),而抗生素组、杜仲叶提取物组和杜仲叶发酵组还显著提高血液免疫球蛋白IgM含量(P<0.01),且表现出提高血液IgG含量的趋势(P=0.06)。与其他各组相比,杜仲叶提取物组可显著提高肝脏指数(P<0.05);肝脏重量、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中添加杜仲叶提取物可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提高仔猪抗氧化力和免疫功能,其效果优于发酵杜仲叶和杜仲叶干粉,并具备一定的抗生素替代潜力。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不同蛋白、脂肪水平对春鲤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探讨洱海土著鱼类春鲤(Cyprinus longipectoralis)(初始体重0.55 g)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实验采用3×3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33%、39%和45%,脂肪水平为5%、8%和11%,共9组等能饲料。实验在水温为(28±2)℃的室内微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沉积率、鱼体灰分含量和能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特定生长率、蛋白沉积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摄食率、饲料效率、能量沉积率、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以及能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当饲料中蛋脂比为7.30时,春鲤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研究结果表明,春鲤饲料中适宜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3%—34%和4%—5%。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芙蓉鲤鲫(Furong crucian carp)幼鱼[初始体重, (2.040.01) g]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 配制五种脂肪水平分别为2.50%、4.39%、6.61%、8.42%和10.81%的等氮实验饲料。实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 每种饲料3个重复, 每个重复随机放养30尾芙蓉鲤鲫, 养殖周期为60d。结果显示: 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 芙蓉鲤鲫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 而饲料系数呈现相反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升高显著提高了芙蓉鲤鲫血清中总胆固醇(CHO)和球蛋白(GLB)含量, 而显著降低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饲料脂肪水平未对鱼体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含量造成显著影响(P0.05)。芙蓉鲤鲫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血清和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脂肪水平增加先升高后下降(P0.05)。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0.81%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胰脏CAT和丙二醛(MDA)活力在各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添加有助于改善芙蓉鲤鲫健康状况, 但过高的脂肪水平加重了芙蓉鲤鲫的代谢压力和氧化速率。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作二次回归分析显示, 芙蓉鲤鲫获得最大增长所需饲料脂肪最佳水平为6.94%。 相似文献
6.
7.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乌贼肝粉和鱼浆蛋白对中华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计了3个实验组,对照组(白鱼粉组)、乌贼肝粉组和鱼浆蛋白组。3种实验饲料的营养成分相近,主要区别是乌贼肝粉组和鱼浆蛋白组的饲料中分别用乌贼肝粉和鱼浆蛋白取代了对照组饲料中5%的白鱼粉。用3种饲料分别养殖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8周,测定了稚鳖血清和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含量(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发现,乌贼肝粉组稚鳖血清和肝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AOC高于对照组;鱼浆蛋白组稚鳖血清和肝MDA含量、血清T-AOC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肝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的乌贼肝粉能提高稚鳖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一琪;范泽;程镇燕;吴迪;王连生;李晋南;李晨辉 《水生生物学报》2025,49(7):072511-1-072511-12
实验旨在研究饲料精氨酸添加量对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饲料精氨酸水平分别为0.71%、1.06%、1.41%、1.76%、2.11%及2.46%的6种等氮的半精制饲料(粗蛋白含量为28.11%), 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98.89±15.30) g的松浦镜鲤56d。结果表明: 松浦镜鲤的增重率(WRG)、特定生长率(SGR)及蛋白质效率(PER)与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均在精氨酸含量为1.41%时达到峰值。而饲料系数(FCR)趋势与之相反, 1.41%组FCR显著低于除1.76%组外的其余各组(P <0.05)。在1.41%组, 肌肉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及剪切力数值均优于其他各组, 而肌肉在离心和蒸煮过程中水分流失量最少, 其中离心失水率显著低于0.71%和2.46%组(P <0.05), 但蒸煮损失率未与其余各组产生显著差异(P >0.05)。与0.71%、2.11%和2.46%三组相比, 肌纤维直径在1.41%组显著降低(P <0.05), 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除1.76%组的其余各组(P <0.05)。肌肉色泽中L*和b*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L*值和b*值分别在1.76%组和1.41%组显著降低(P <0.05), 而a*值呈现相反变化趋势, 1.41%组数值高于其余各组但无显著差异性(P >0.05)。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数值均在1.41%组时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0.05), 但肌肉中丙二醛(MDA)含量则在此组降至最低, 且差异性不显著(P >0.05)。在基因水平上, 当精氨酸添加量为1.41%时, 肌肉中雷帕霉素靶蛋白(tor )、蛋白激酶B (akt )、S6蛋白激酶1 (s6k1 )、4E结合蛋白1 (4ebp1 )及叉头框蛋白O1 (foxo1 )的等基因的表达量得到显著提高(P <0.05)。综上, 结合松浦境鲤WRG、SGR及FCR与饲料精氨酸水平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 得到生长中期鲤鱼对饲料中精氨酸最适需求量为饲料干物质的1.41%—1.58%。 相似文献
9.
将324尾健康框鳞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pecularis (10.700.70) g随机平均分配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的12个养殖缸里。在蚕蛹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的大豆油(SO)、菜籽油(RO)、鱼油(FO)及混合油(MIX, 大豆油:菜籽油:鱼油=1:1:1), 配制4组等氮(36.5%)等脂(7.0%)饲料, 饲养58d后, 探讨框鳞镜鲤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效果。结果表明:(1)大豆油组终末体重显著大于混和油组, 肠长比显著大于其他各组, 肥满度和肠指数显著大于鱼油组(P0.05); 肝胰脏指数混合油组显著低于鱼油组和大豆油组, 菜籽油组显著低于大豆油组(P0.05); (2)全鱼水分大豆油组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组, 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肌肉水分大豆油组显著大于鱼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 不同脂肪源对框鲤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和灰分、肌肉粗脂肪、肝胰脏的一般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 (3)肝胰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基本反映了饲料的脂肪酸组成; 肝胰脏PUFA水平大豆油和菜籽油组相近, 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 肌肉PUFA水平大豆油组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 肌肉HUFA水平菜籽油组显著高于鱼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 (4)除菜籽油组血清GLU水平显著高于大豆油组外(P0.05), 4种脂肪源对框鲤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 (5)组间血清T-SOD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 大豆油组GSH-XP活性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 MDA水平显著低于鱼油组及混合油组(P0.05), 鱼油组血清AKP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鱼油组肝胰脏T-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AKP活性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P0.05), GSH-XP活性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 MDA水平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 框鳞镜鲤对大豆油的利用效果最好, 其次是菜籽油、鱼油和混合油利用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用分别含20%(低)、40%(高)葡萄糖和糊精的等氮(粗蛋白为35%风干物质)等能(16.4kJ/g)饲料饲养平均尾重为(2.40±0.16)g澎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 Pengze 16周,研究饲料糖种类和水平对鲫鱼生长、抗氧化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镉耐受性的影响,探讨鲫鱼对糖的利用能力及糖的生理功效。另用相同的饲料在相似的条件下饲养初重为(7.14±0.85)g的鲫鱼8周后胸腔注射12.5mg/kg体重的氯化镉溶液,观察其24h的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饲料糖种类和水平都没有对鲫鱼的生长、脾指数和肝指数造成显著影响。高糖组糖化血红蛋白GHb值较高(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浆SOD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各组差异不显著,肝胰脏的T-AOC为葡萄糖组显著高于糊精组(P<0.05)。补体溶血活性、血浆溶菌酶活性各组差异不显著。红细胞脆性高糖组显著低于低糖组(P<0.05)。镉染毒存活率各组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提示40%饲料糖对鲫鱼生理功能没有不良影响,一定量的饲料糖有利于提高鲫鱼的抗氧化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