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新发现的铜积累植物——密毛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铜尾矿上生长的密毛蕨(Petridium revolutum)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和温室营养液砂培实验.结果表明,密毛蕨所生长的废铜矿土壤中Cu含量平均为2 432 mg·kg-1 DW,最高达7 554 mg·kg-1 DW;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18.33 g·plant-1 DW,最高达40.05 g·plant-1 DW;地上部Cu含量平均为201 mg·kg-1 DW,最高达567 mg·kg-1 DW;地下部Cu含量平均为346 mg·kg-1 DW,最高达1 723 mg kg-1 DW;密毛蕨对Cu的转移系数平均为0.81,最高达3.88.在营养液砂培的条件下,Cu 7 mg·L-1处理没有抑制密毛蕨地上部的生长;密毛蕨体内的Cu含量随着介质中Cu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是大部分的Cu积累在地下部.密毛蕨对Cu具有较强的忍耐和较高的积累能力,可作为修复Cu污染土壤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狭翅巢蕨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名称 狭翅巢蕨 (Neottopterisantrophy oides)。2 材料类别 拳卷的幼叶。3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绿色小球 (GGB)培养基 :(1 )MS 6 BA 0 .5~ 1 .0mg·L- 1(单位下同 ) NAA 0 .2~ 1 .0 ;(2 ) 1 /2MS 6  相似文献   

3.
云南产轴鳞蕨属(三叉蕨科)植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R.E.Holttum与P.J.Edwards1986年提出的轴鳞蕨属Dryopsis的概念,对云南产的轴鳞蕨属植物进行分类研究。云南产轴鳞蕨属植物共有8个种,其中,独立江轴鳞蕨Dryopsis dulongensis(S.K.Wu et X.Cheng)S.Y.Dong为新组合,Dryopsis fengiana(Ching)Holttum et Edwards为新异名。并列出了分种检索表、种的文献引证、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4.
《西藏植物志》一个新增补的科—车前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谢寅堂  李娜 《植物研究》1989,9(3):15-19
本文发表了柳叶蕨属的五个新种:峨眉柳叶蕨C.omeiense;相似柳叶蕨C.simile弓羽柳叶蕨C.salicifolium:镰羽柳叶蕨C.falcilobum;小柳叶蕨C.minimum  相似文献   

6.
水蕨是研究植物遗传学的好材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过去人们认为蕨类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多,进行核型分析、基因定位等遗传学研究比较困难。但近年来对水蕨的研究结果表明,水蕨乃至所有蕨类植物是研究植物遗传变异规律、生长发育机理的良好材料,甚至可以作为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1水蕨的生物学特征水蕨属(CeratopterisBrongn.)植物是水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全属6种,中国仅1种——水蕨(Cer-atopterissiliquosa(L.)Copel)。水蕨的孢子体长30cm以上,根状茎直立;叶丛生,营养叶肉质,漂浮或直立,2~3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或被外形;抱子叶的裂片狭线形,叶缘反卷,包被着散…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凤尾蕨属(Pteris L.)8种,即半边旗(P.semipinnata L.)、傅氏凤尾蕨(P.fauriei Hieron.)、阔叶凤尾蕨(P.esquirolii Christ)、三叉凤尾蕨(P.tripartita Sw.)、蜈蚣草(P.vittata L.)、溪边凤尾蕨(P.excelsa Gaud.)、有刺凤尾蕨(P.setuloso-costulata Hayata)、西南凤尾蕨(P.wallichiana Agardh)孢子的人工培养,观察并总结了该属配子体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并与以往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最终选取孢子萌发型与配子体发育类型等稳定特征作为判断依据,讨论该属与书带蕨科(Vittariaceae)、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等科的亲缘关系.研究认为蕨类配子体生长点上方边缘细胞分布情况多变,不是稳定的系统学特征.而配子体特定部位边缘细胞的外侧壁形态则具有较高的系统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蹄盖蕨属三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江蹄盖蕨新种图1 Athyrium bijiangense Y. T. Hsieh et W. M. Chu, sp. nov. Species proxime affinis A. christensenii Tard. Blot, a quo differt lamina frondis oblongo-lanceolata, pinnulis ca. 1cm longis, ca. 4mm latis, apice obtusis et aristato-serratis non rotundo-truncatis et integris, soris costulae propioribus. Tota planta ca. 55cm alta; rhizoma erectum, cum basibus stipitis paleis atro-fuscibus linearibus dense obtectum; frondes caespitosae;  相似文献   

9.
广西蕨类植物研究(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厚高  黎桦   《广西植物》1993,13(2):128-131
<正> 本文记载广西蕨类植物新记录科1个、属8个、种11个及2个新分类群。文中引用标本除注明者外,其余均存广西农学院植物标本室(GXAC)。 水韭科Isoetaceae 广西新记录科,本科现仅存1属。 1.水韭属Isoetes L.,Sp. P1.2:1100.1753. (1)水韭 Isoetes sinensis Palmer in Amer.Fern Journ.17:112 cum f.1927;Chingin Sinensia 3:348。1933。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115,图230。1972。 广西北部:桂林,雁山,海拔200米,石灰岩,水田中,1952年11月11日,梁畴芬30688  相似文献   

10.
凤丫蕨属(Coniogramme Fée)种间界限模糊,存在过渡类型,是蕨类植物中分类比较困难的类群之一。黑轴凤丫蕨(C.robusta(H.Christ) H.Christ)是凤丫蕨属植物中比较特殊的种类之一。本文在标本考证、野外考察和微形态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种的分类进行了订正。将假黑轴凤丫蕨(C.pseudorobusta Ching et Shing)和新黑轴凤丫蕨(C.neorobusta Ching et Shing)归并到黑轴凤丫蕨。同时对该种下的两个变种黄轴凤丫蕨(C.robusta var. splendens Ching et Shing)和棕轴凤丫蕨(C.robusta var. rependula Ching et Shing)重新定义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11.
裸蕨植物是一类没有根茎叶分化,茎轴二歧分枝,具有原生中柱的最为古老、原始的维管植物或高等植物。由于化石裸蕨植物所处地层的古老性及其形态结构上的原始性,曾普遍认为,无论是古代生活的还是现代繁茂的维管植物或高等植物都是起源于裸蕨植物。因此,  相似文献   

12.
华南鳞盖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 Prantl). 2材料类别幼芽、孢子果.  相似文献   

13.
穆坪耳蕨及其近缘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耳蕨属的穆坪耳蕨群作了分类学的研究, 共记录了国产种类18种。其中P.habaense, P.obtusipinnum, P.salminense, P.nigrum, P.melano-stipes等为新种;P.lichiangense(Wright) Ching为新组合。对P.tsuchuense等4种及P.qamdoense var.elongatum作了归并。本文还附有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实蕨属的分类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实蕨属Bolbitis的17种植物的孢子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根据孢子周壁特征,中国产实蕨属的孢子明显可分为3种类型:A型孢子具网状周壁,B型孢子具鸡冠状-波状周壁,C型孢子具平滑的波状周壁。孢子周壁特征、叶脉式样和叶片顶部的形态是实蕨属中最有价值的分类学性状。根据标本检查,结合野外调查和孢子形态观察,对中国产实蕨属的分类进行了修订,确定中国有实蕨属植物20种和3杂交种,其中包括2个新组合B. fengiana (Ching) S. Y. Dong和B. medogensis (Ching &; S. K. Wu) S. Y. Dong,以及2个中国新分布B. costata Ching ex C. Chr.和B. hookeriana K. Iwats.。将B. latipinna Ching、B. media Ching &; Chu H. Wang、B. yunnanensis Ching、Egenolfia crassifolia Ching、E. crenata Ching &; P. S. Chiu、E. fengiana Ching、E. medogensis Ching &; S. K. Wu和E. ×yunnanensis Ching &; P. S. Chiu等8个名称处理为新异名。文中给出了分种检索表、每个种的生境和分布资料、大多数种的特征集要和孢子扫描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5.
贵州产耳蕨属(鳞毛蕨科)一新种—韭菜坪耳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强 《植物研究》2009,29(2):134-135
描述了贵州耳蕨属一新种,即韭菜坪耳蕨(Polystichum jiucaipingense P. S. Wang et Q. Luo)。新种与栗鳞耳蕨(P. castaneum(Clarke) Nayar et Kaur)相近,但植株较小,叶柄、叶轴上的鳞片淡棕色,孢子囊群着生于全部羽片上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量植物标本的研究,结合孢粉学资料,对云南产轴脉蕨属植物进行了分类订正。认定云南有该属的8个种。Ctenitopsis acrocarpa,Ctenitopsis glabra,Ctenitopsis sagenioides var.glabrescens,Ctenitopsis hainanensis为新异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环境因子对泽泻蕨(Hemionitis arifolia Moore.)培养的影响, 采用孢子培养技术研究温度、光照、pH、密度等对其有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泽泻蕨孢子为需光萌发, 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最适环境条件为:温度25℃, 日光灯光照强度为150 μmol m-2s-1, pH 为6.5, 播种密度为5~8 grains cm-2, 幼苗管护简单, 成活率较高, 未见病虫害。这为保护和开发我国泽泻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Protoblechnum Wongii Halle二次羽状复叶标本的发现及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陆军 《古生物学报》1989,28(4):447-454
Protoblechnum wongii一名系瑞典古植物学家Halle(1927)在研究我国山西中部晚古生代植物群时,给一种在蕨叶形态和叶脉特征上与北美二叠系的Protoblechnum holdeni(Andrews)Lesquereux十分相似的,一次羽状分裂的化石植物所创建的。此后,这个种的标本在我国华北地区多有发现,但均为一次羽状分裂的蕨叶碎片。1955年,斯行健在研究杨敬之、王水采自山西东南部石盒子系中的植物化石时,首次描述了这个种蕨叶分叉的特征,并详尽讨论了Protoblechnum属与Danaeopsis,Glenopteris,Supaia,Brongniartites 及Megalopteris等属之间的关系。后来,周志炎  相似文献   

19.
20.
广西蕨类植物研究(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厚高  黎桦   《广西植物》1992,12(4):319-324
<正> 本属是中国蕨科(Sinopterdaceae)一个中等大小的蕨属,在中国已进行了较多的经典分类研究。在广西,最初记载实际上只有2种,新近资料表明该属的多鳞粉背蕨(A.anceps (Blanf.)Pan.),银粉背蕨(A.argentea (Gmel.)Fée),金爪粉背蕨(A.cremea Ching),粉背蕨(A.pseudfarinosa Ching et S.K.Wu)共四种产于广西。近年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广西粉背蕨属植物是比较丰富的,现知9种、1变种,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