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RapidArc 联合呼吸门控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未能手术的ⅢA-ⅢB 期非小细胞肺 癌患者19 例,分别在自由呼吸(FB) 和呼吸门控系统RC 状态下为每例患者设计FB 下的IMRT (IMRT-FB)、双弧RapidArc (Arc-FB)和RC 下的IMRT(IMRT-RC)、双弧RapidArc(Arc-RC)4种放疗计划。评价四种计划和Arc-RC 治疗的疗效及副反应。结 果:除1 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中途退出,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PTV 的平均体积由FB 下的296 cm3减少到了RC 下的210.2 cm3;RC下的双肺平均体积为3817.4 cm3,较FB 增加了34%;Arc-RC计划靶区的CI、HI及D2%、D98%、V95,与IMRT-FB、Arc-FB、 IMRT-RC 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双肺的V20、V30、V40、V50、及平均剂量(Dmean)明显低于后三者(P<0.05)。总有效率为72.23%(13 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2 级发生率分别为61.1%、16.7%,急性放射性肺炎1、2 级发生率分别为77.8%、11.1%,骨髓抑制1、2、3 级分别为61.1%、22.2%、11.1%,急性心脏损伤1、2 级发生率分别为83.3%、16.7%。结论:RapidArc 联合呼吸门控在非小细胞肺癌 精确放疗中具有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和提高放疗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在提高靶区剂量与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方面的价值.方法:4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均给予全程IMRT 1.8~2.2 Gy/次,每周4次外照射和1次内照射,外照射的处方剂量为50~55 Gy,中位剂量为53.5 Gy,内照射共给6次,每次5 Gy.同时拟设计该40例患者2野和4野的放疗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OAR)直肠、小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结果:40例患者均完成全程的IMRT,放射治疗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为54.5 Gy,90%的等剂量曲线(中位剂量53.5 Gy)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靶区(GTV)体积.IMRT与普通2野和4野放疗组比较,小肠、直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急慢性放射反应明显减轻.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放疗技术可以使患者的放疗靶区获得较为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减小了急慢性放疗反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但未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剂量学研究明确非小细胞肺癌各照射方法中食管放射损伤.方法:分为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组.3D-CRT分为全纵隔预防照射(TNI)、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SNI)、不做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N-SNI)三组.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肿瘤控制率(TCP)评价各治疗计划.结果:常规放疗、TNI、SNI和N.SNI组PTV-2的TCP分别为:0.92、0.95、0.95、0.96;食管修稿≥45Gy照射的百分比(V45)分别为37.45%、48.04%、38.4%、29.67%;NTCP分别为0.0762、0.1142、0.0612、0.0551.结论:3D-CRT在靶区剂量分布上明显优于常规放疗,选择性和不做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可以更好的减少食管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奈达铂联合强调放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 87 例, 随机分为两 个组, 分别是奈达铂组 ( A 组) 和顺铂组 (B 组 ) ,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以及毒性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 B 两组患者鼻咽原发灶完全缓解 (CR ) 率分别为 91.8%、 86.8% ( P=0.632>0.05 ), 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完全缓解 (CR ) 率分别为 87.8%、 84.2% ( P=0.864>0.05 ), 均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A、 B 两组患者 3 年的总生存率 ( OS ) 分别为: 81.6%、 78.9%, P=0.762; 局部控制率 ( LC ) 分别为: 93.9%、 94.7%, P=0.890; 两组患者 3 年的区域控制率 (RC ) 分别为: 98.0%、 97.3%, P=0.849; 两组患者 3 年 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DMFS ) 分别为: 79.6%、 76.3%, P= 0.724。A 组患者 Plt 下降发生率为 46.9%显著高于 B 组发生率 34.2% ( P<0.05 ), 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A 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36.7%显著低于 B 组患者的发生率 76.3% ( P<0.05 ), 具有统计学显 著性差异; 其余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均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奈达铂联合强调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 疗效与远期疗效与顺铂相当, 但是奈达铂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顺铂低, 血小板的降低程度比顺铂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5.
李岩  刘莉莉  梁莉丽  敬素伟  方芳  陈林 《生物磁学》2013,(35):6913-6917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过程中,图像引导对于放射治疗的精确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毒性反应及放射治疗近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3年2月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5例。使用医科达SynergyTM锥形束CT(CBCT)进行治疗前扫描,通过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25例患者进行误差纠正,调整后行调强放疗。患者在进行放疗前,用锥形柬CT对射野的偏差进行校正,其偏差利用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螺旋CT图像进行手动匹配,在X、Y、Z三个方向上进行调整。根据误差调整治疗床位置后治疗。对急性放射性反应采用RTOG5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及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结果:25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经锥形束CT扫描采集的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比较在X、Y、Z方向上平均误差分别为0.429±1.683mm、0.431±1.728mm、0.583±2.041mm:摆位误差纠正后,误差值分别为:0.068±0.429、0.019±0.438、0.158±0.697,调整后摆位误差控制在1mm之内进行治疗。放疗后2周急性皮肤反应为0级23例、1级2例;4周为0级21例、1级4例。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及心脏损伤的病例出现。结论:目前调强放疗是乳腺癌临床放射治疗的重要手段,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应用能够使放疗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治疗≥5 cm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生存质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NSCLC患者(肿瘤直径≥5 cm)。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适形调强放疗)和观察组(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疗效、生存质量、1年生存率、血清肿瘤标志物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3.33%(19/30),高于对照组的36.67%(11/30)(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66.67%高于对照组36.67%(P<0.05)。两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全身不良反应、血液毒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治疗≥5 cm NSCLC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肺癌影像引导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千伏锥形束CT(KVCBCT)引导肺癌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法的重复性。方法选择16例在我院行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周行KVCBCT在线引导体位校正一次,获取患者KVCBCT影像。图像配准选择肺尖和椎体作为参考标记,在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等中心层面上配准患者KVCBCT影像和计划设计cT影像。比较同一名医生相隔一周两次配准,不同医生之间配准和医生与技术员之间配准结果的差异,用于评价KVCBCT引导肺癌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法的重复性。结果同一位医生相隔一周两次配准同一幅KVCBCT影像与计划设计cT影像,配准结果在患者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三个方向上,差值大于3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3%和6%。不同医生之间的配准结果在LR、SI和AP三个方向上,差值大于3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19%和14%。医生与技术员的配准结果在LR、SI和AP三个方向上差值大于3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27%和27%。结论KVCBCT引导肺癌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法的重复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表现为不同医生,医生与技术员之间应用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差。KVCBCT引导肺癌放疗的图像配准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主要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在适形放疗过程中体位固定的方法,以及适形放疗剂量学受到呼吸动度的影响。方法:在临床对患有22例肺小细胞癌的患者用胸腹热塑体膜的方法来固定,并在X射线模拟机下对有体膜固定下的肿瘤随呼吸运动以及无体膜固定下的肿瘤随呼吸运动下位移的距离大小进行测量,并确定这两种情况下呼吸动度PTV在IMRT计划的情况,最后利用DVH图、NTCP以及TCP对治疗计划进行评价。结果:经评价得出在无体膜固定组的患者发生在Y轴上的位移情况和有体膜固定组的位移情况相比大的很明显。要是在PTV间隔足够的情况下,PTV剂量还有TCP在呼吸动度的影响下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P0.05),应用胸腹固定模的方法能让患者侧肺、心脏体积、健侧肺还有NTCP都有所降低,心脏放射损伤也会降低。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将的靶区剂量提高上来,并让周围正常的组织照射剂量有所降低,从而TCP有所提高,NTCP会降低,在治疗中应用控制呼吸动度的治疗方法比较有效,胸腹体膜固定方法同样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培美曲塞+顺铂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09年7月到2011年7月住院治疗的局部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癌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研究组给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2个周期,随访2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近期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5.56%、77.78%,高于对照组的50.33%和59.26%,有效率和控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研究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2.77个月,1年生存率为48.15%,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11.28个月,1年生存率40.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为43.46%,高于对照组的2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细胞减少以及脱发发生率分别为37.0%、25.9%,低于对照组的81.5%和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呕吐、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耗、皮疹等发生率分别为40.7%、22.2%、59.2%、11.1%、7.4%、14.8%,高于对照组中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8.5%、55.5%、14.8%、11.1%、7.4%,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顺铂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海口市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细菌抗生素耐性情况,采用平板分离技术分离、纯化细菌,并通过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筛选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抗生素耐性分析。本研究共分离到18株细菌,分属8个属,14个种,其中G+和G-均为9株。抗生素药敏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耐药,菌株单重耐药率、双重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分别为50%、38.9%、和11.1%。菌株对9种常用抗生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1.1%、0%、5.6%、16.7%、50%、16.7%、11.1%、0%、5.6%。综上所述,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的细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存在潜在的环境生态和人畜健康风险。本研究揭示了当前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细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的严重现状,为建议污水处理厂加强出水及污泥中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检测并评估其生态影响提供基础,避免出水及污泥中的抗性菌和耐药基因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e small cells lung carcinoma,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III期不能手术的NSCLC患者47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22例,接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肿瘤处方剂量60~66Gy,常规分割:1.8~2.0Gy/次;放疗期间同步两周期“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放疗后再原方案巩固化疗2--3个周期;氟西汀联合治疗组(实验组)25例,从同步放化疗开始起同时服用氟西汀(20-40mg/day),持续服药半年。随访至1年,观察和评价两组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7-3%(17/22)和80%(20/25)(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8.2%(15/22)和80%(20/25)(P〉0.05);1年局控率分别为45.5%(10/22)和76%(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D+/CD8+比率由1.34±0.23升至1.58±0.22(P〈0.05),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由13.4±4.8降至9.6±3(P〈0.05);全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来发生4级不良反应,两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联合氟西汀治疗可以提高肿瘤的1年局控率,促进抗肿瘤免疫,并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且不加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非小细胞肺癌150例,所有病人接受精确放疗治疗.对各因素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文150例病例治疗3个月后随访确认较严重的并发症16例(10.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及放射剂量与并发症相关,而病灶位置、肿瘤大小与并发症的发生无关.以上相关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提示只有同时放射剂量指标为独立的相关因素,年龄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相关,但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肺癌患者接受精确放疗治疗并发症与放射剂量密切相关,并发症发生于患者年龄也可能相关.放疗剂量的合理控制有助于增加放疗的安全性,这在高龄患者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Proton therapy has shown potential for reducing doses to normal tissues in breast cancer radiotherapy. However data on the impact of protons when including internal mammary nodes (IMN) in the target for breast radiotherapy is comparatively scarc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normal tissue doses when including the IMN in regional RT with scanned proton beams, with and without respiratory gating. The study cohort was composed of ten left-sided breast patients CT-scanned during enhanced inspiration gating (EIG) and free-breathing (FB). Proton plans were designed for the target including or excluding the IMN. Targets and organs-at-risk were delineated according to RTOG guidelines. Comparison was performed between dosimetric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arget coverage and OAR radiation burden.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s was tested using a paired, two-tailed Student’s t-test. Inclusion of the IMN in the target volume led to a small increase of the cardiopulmonary burden. The largest differences were seen for the ipsilateral lung where the mean dose increased from 6.1 to 6.6 Gy (RBE) (P < 0.0001) in FB plans and from 6.9 to 7.4 Gy (RBE) (P = 0.003) in EIG plans. Target coverage parameters were very little affected by the inclusion of IMN into the treatment target. Radiotherapy with scanned proton beams has the potential of maintaining low cardiovascular burden when including the IMN into the target,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respiratory gating is used or no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方案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常规放疗组(A组)共30例,采用常规照射方法,6/8 MV高能X线,2.0 Gy/次,5次/周;40 Gy/20次后再次定位剂量达60~66 Gy,强调放疗组(B组)共36例,采用强调适应性放疗,6/8MV-X射线照射,以95%等剂量线包绕PTV(计划靶区),处方剂量GTV(肿瘤区)66 Gy/30次,CTV(临床靶区)60 Gy/30次,PTV 60 Gy/30次,每天1次,每周5次。强调放疗组同期接受IMRT和多西他赛、柰达伯化疗,21天1个周期,连续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定临床疗效;参照WHO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结果:常规放疗组和强调放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6.66%和91.67%(x2=17.26,P0.05);常规放疗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强调放疗组,包括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具有潜在的推广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剂量学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根据放疗方案将其分为IMRT组60例与3D-CRT组6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药物毒副反应、1年内的生存率、放射剂量参数,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IMRT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与3D-CRT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血小板减少、Ⅲ度放射性食管炎、Ⅲ度消化道反应、Ⅲ度放射性肺炎、Ⅲ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1年内的生存率90.00%,高于3D-CRT组的75.00%(P0.05)。IMRT组CI值与HI值均高于3D-CRT组(P0.05),IMRT组与3D-CRT组平均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均显著降低,且IMRT组低于3D-CRT组(P0.05)。结论:IMRT与3D-CRT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IMRT药物毒副反应少、放射剂量低,可能通过控制肿瘤来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蛋白在的表达与PET-CT检测的SUVmax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一病例首先行PET-CT检查,然后行CT导引下活检穿刺,同一病灶取2个穿刺部位,分别为肿瘤组织内SUVmax值2.5-5区域及SUVmax〉5区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检测30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内部不同部位EGFR表达。结果:EGFR蛋白表达、SUVmax值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GFR蛋白表达、SUVmax值在不同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CLC肿块SUVmax值与组织EGF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NSCLC组织SUV值与组织EGFR表达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叶云飞  杨倞  孙永健  徐胜  孟岩  刘思博 《生物磁学》2013,(25):4947-4949
目的:探讨和分析三维适形放疗和逆向调强放疗在巨块型肝癌的治疗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90例巨块型肝癌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组95例以及逆向调强放疗组(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95例。并对放疗后患者肿瘤的直径以及1、3年内的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对巨块型肝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常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够让肿瘤缩小5-10%,1年和3年后的存活率为78.9%(75/95)、12.6%(12/95);而逆向调强放疗能够让肿瘤缩小15%以上,1年和3年后的存活率为85.3%(81/95)、16.8%(16/9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和逆向调强放疗技术均可有效的缩小肿瘤,提高患者的1、3年生存率,而逆向调强放疗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探讨奥利沙铂(Oxaliplatin,L-OHP)与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XL)化疗方案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晚期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临床效果并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间入选的94例局限性NSCLC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给予L-OHP、DXL化疗方案并联合同步3DCRT治疗方案,对照组予3DCRT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疗效构成不同,观察组完全缓解率(12.5%)与总有效率(81.3%)均高于对照组(6.5%、58.7%),且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3,P=0.017);②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比例分别为56.6%、33.3%,两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Z=-2.101,P=0.036);③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死亡2例(4.2%)、1例(2.2%),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损害、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OHP与DXL化疗联合同步3DCRT放疗治疗NSCLC可提高后者对原发病灶的近期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也应注意对联合放化疗期间出现毒副反应的对症处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采样式纵隔淋巴结清扫术(med.itational lymphnodesampling,LS)治疗,实验组64例患者采用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systematic meditational lymphadenectomy,SM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转移率,通过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累积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20.1和24.2个月、18.75%和4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并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延长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EL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0月份.2011年02月份因非小细胞肺癌就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生活质量提高率为88.4%,明显好于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