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KLK)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一员,多种KLK,尤其是KLK7在人类表皮中大量表达,为维持皮肤的正常生理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作为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炎性皮肤类疾病,与表皮中KLK7的活性的增加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应性皮炎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KLK7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靶标,因此研发KLK7的抑制剂将有助于为特应性皮炎等炎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外用1-氯-2,4-二硝基苯(DNCB)经皮肤致敏并激发昆明小鼠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ititis)模型的方法。方法 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两组(n=5)。用1%DNCB致敏及4%SDS+0.5%DNCB激发模型组小鼠,以丙酮、橄榄油混合溶液致敏并激发对照组小鼠,药物作用部位均为双侧耳朵及背部皮肤。观察小鼠耳朵厚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指标,评价皮炎损伤程度。结果外用DNCB可以引起昆明小鼠明显的特应性皮炎样皮损。模型组小鼠出现皮肤干燥、红斑、水肿、糜烂,利用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分析,显示表皮和真皮增厚、过度角质化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先后外用1%DNCB和4%SDS+0.5%DNCB重复刺激昆明小鼠可引起皮肤生理和病理的改变,与AD患者临床表现基本一致,成功建立特应性皮炎模型。可以作为研究AD病因及治疗AD的有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背景】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芽孢杆菌DU-106具有良好的健康益处,但都是基于活菌的研究,对灭活菌的研究尚未开展。【目的】探究芽孢杆菌DU-106裂解物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诱导的特应性皮炎BALB/c小鼠为模型,通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等手段研究其治疗效果,并测定NF-κB通路中基因与蛋白表达量,揭示其内在机制。【结果】芽孢杆菌DU-106裂解物有效缓解了特应性皮炎小鼠的病理学特征,减轻了肥大细胞的浸润,降低了免疫球蛋白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的含量(P<0.05)。芽孢杆菌DU-106裂解物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TNF-α、IKKα和NF-κB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磷酸化而实现抗特应性皮炎效果。【结论】芽孢杆菌DU-106裂解物可作为一种后生元,对特应性皮炎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昕  冯佩英 《菌物学报》2019,38(8):1245-1252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部分是人体表面常驻的微生物之一。新近研究显示皮肤常驻真菌可通过影响皮肤屏障、调节皮肤免疫平衡和介导炎症反应等,在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真菌与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癣菌疹、荨麻疹等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介绍了国内外临床常见真菌变应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丹参凝胶治疗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表皮增生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Control组、AD组和SG组,每组10只。AD组和SG组背部涂抹对二硝基氟苯建立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SG小鼠在模型建立成功后涂抹丹参凝胶治疗3周,Control组和AD组涂抹凡士林作为对照。3周后,测量所有小鼠经皮水分丢失量( TEWL) 、皮肤厚度、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IgE、IFN-γ和IL-4,脾脏树突状细胞、Th1和Th2细胞比例。结果:丹参凝胶治疗3周后,AD组和SG组小鼠TEWL、皮肤厚度、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IgE、IFN-γ和IL-4含量,以及脾脏Th2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小鼠(P<0.05),而脾脏树突状细胞、Th1细胞和Th1/Th2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小鼠(P<0.05);与AD组小鼠相比,SG组小鼠TEWL、皮肤厚度、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IgE、IFN-γ和IL-4含量,以及脾脏Th2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而脾脏树突状细胞、Th1细胞和Th1/Th2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参凝胶具有保护特应性皮炎样小鼠皮肤屏障功能和抑制表皮增生的功能,并且可以影响特应性皮炎样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6.
马拉色菌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真菌,容易诱发真菌感染性皮肤疾病,其中花斑癣的发病与该菌属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目前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马拉色菌毛囊炎、银屑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均与马拉色菌属的感染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综合相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对马拉色菌属在一些常见皮肤疾病中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有关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慢性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10例慢性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单用丁酸氢可的松软膏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和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疾病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5%,对照组为63.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儿童慢性湿疹和特应性皮炎,联合应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和丁酸氢化可的松,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马拉色菌感染是皮肤科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其中花斑癖的发病与该菌属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目前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马拉色菌毛囊炎、银屑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马拉色菌属的感染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研究综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马拉色菌属在一些常见皮肤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相关致病机制作了一定概述。  相似文献   

9.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会反复发作、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性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逐年增高.AD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的皮肤微生态失衡和变应原渗漏,激活对应的炎症反应,造成"屏障受损-炎症反应"的恶性循环.AD的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其副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马拉色菌与免疫系统之间关联的研究明显增加,其重要内容是马拉色菌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本文主要概述近期一些研究中对马拉色菌与树突状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间的关联性及其在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中的作用所获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分子学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技术为研究人体皮肤微生态提供了可能。皮肤微生态的变化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痤疮和慢性伤口等多种炎症性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真菌成分在皮肤中含量远低于细菌,但会影响很多皮肤疾病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因而皮肤微生态中真菌的构成开始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将就近年皮肤真菌微生态研究方法学以及其与皮肤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2):115-115
湿疹皮炎皮肤过敏类皮肤病非常常见,包括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感染性皮炎、痒疹、药物性皮炎、荨麻疹、皮肤血管炎等多种疾病,由于病因复杂,反复发作,诊疗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19年6月27~29日在上海召开“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同时举办全国过敏性皮肤病规范诊疗学习班,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努力提高皮肤过敏类皮肤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特异变应性疾病(下称特应性)是Coca氏1925年提倡的一组疾病,用Prausnitz-Kustner反应证明它具有皮肤致敏抗体(反应素),有遗传倾向的特征。特应性是来源于希腊语的“古怪病”,这些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之后将过敏性皮炎也包括在内。标题所提及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仅限于特应性疾病中具有代表性的速发型(Ⅰ型)疾病。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对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7年12月,收集益生菌对婴儿期特应性皮炎预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由2名研究员筛选文献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质量较高的20个研究,共3 701例患儿。结果显示:益生菌组特应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74,95%CI:0.64~0.86,P0.01)。进一步亚组分析后发现仅产前母亲或产后婴儿口服益生菌对婴儿期特应性皮炎无预防作用(RR=0.91,95%CI:0.62~1.33,P=0.62;RR=0.91,95%CI:0.71~1.16,P=0.43),而在两者均服用益生菌的比较中发现单独服用乳酸菌类或与其他益生菌混合服用同安慰剂组比较均具有预防作用(RR=0.70,95%CI:0.52~0.94,P0.05;RR=0.65,95%CI:0.50~0.86,P0.01)。结论孕母及产后婴儿均补充益生菌对婴儿期特应性皮炎具有预防作用,单独服用临床常用的乳酸菌类或与其他益生菌混合服用同样具有保护作用,但由于国内外菌株、种群差异等诸多因素,其对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保护机制在国内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湿疹皮炎皮肤过敏类皮肤病非常常见,包括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感染性皮炎、痒疹、药物性皮炎、荨麻疹、皮肤血管炎等多种疾病,由于病因复杂,反复发作,诊疗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19年6月13~15日在上海召开"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同时举办全国过敏性皮肤病规范诊疗学习班,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努力提高皮肤过敏类皮肤病的诊疗水平。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报告他们在湿疹皮炎基础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正湿疹皮炎皮肤过敏类皮肤病非常常见,包括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感染性皮炎、痒疹、药物性皮炎、荨麻疹、皮肤血管炎等多种疾病,由于病因复杂,反复发作,诊疗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19年6月13~15日在上海召开"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同时举办全国过敏性皮肤病规范诊疗学习班,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努力提高皮肤过敏类皮肤病的诊疗水平。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报告他们在湿疹皮炎基础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硝酸舍他康唑(sertaconazole)是一种新型、广谱、高效的外用唑类抗真菌药。本文就其药理作用、抗炎、止痒、抗真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加以综述。新的剂型-微乳凝胶,增强皮肤渗透性和存留时间,而且能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外用硝酸舍他康唑治疗皮肤癣菌病和浅表念珠菌感染见效快,治愈率高,疗程短。根据药代动力学,舍他康唑只需每日用药一次,加之其止痒活性,增加了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最新临床研究发现外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对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口服液,2~5岁5mL/次,1次/d;≥6岁10mL/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3岁1袋qd,≥3岁1袋,bid口服。2周1个疗程,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4例复发(10.00%),对照组12例复发(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左西替利嗪,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胡笑笑  田晔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11):1338-1341+1347
皮肤和人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关系复杂。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和易复发性疾病,与机体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相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D的发生往往会改变人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数量,微生物群的定植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本文就人体微生物群与AD的关系、基于皮肤微生物群的AD研究及基于肠道微生物群的AD研究三方面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皮肤微生物群和肠道微生物群与AD的关系,重点讨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AD发生中的作用以及益生菌等微生物在AD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A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幼儿脓癣1例     
患儿,女,3岁,因“头部、右颞部、右耳后红斑、丘疹”就诊,曾被诊为“特应性皮炎”,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擦后皮疹加重,出现发热,完善真菌镜检、培养鉴定及皮肤镜,诊断“脓癣”,经抗感染、抗真菌等治疗后出现病情好转出院。于我科就诊时复查真菌镜检阴性,局部遗留瘢痕性脱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