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工感染的豚鼠中取得日本血吸虫,制成匀浆后在37℃与pH9.0,0.1M的L-精氨酸作用10分钟,用呫吨氫醇法测定生成的脲量,以求得精氨酸酶的活力,結果用微克分子脲/毫克氮/小时表示。虫龄31—54天的各批血吸虫間酶活力无显著差別,平均值雄虫为58.0±3.6,雌虫为67.2±18.3,合抱虫为55.6±10.7。血吸虫精氨酸酶的最适pH为9.0,但在pH8.7—9.5之間測定的結果差別不大。底物L-精氨酸的最后濃度为0.09M时,酶活力已达最高值;濃度再升高直至O.3M/时,活力維持在同一水平。錳离子和鈷离子能激活血吸虫的精氨酸酶,假使先将这两种离子与匀浆預温30分钟,可使激活作用明显增强。賴氨酸、白氨酸和南瓜子氨酸对血吸虫的精氨酸酶均有抑制作用。治疗血吸虫病新药F-30066对此酶的抑制强度因药物的水溶液曾否見光而异,光照过的F-30066溶液作用較强,在2×10~(-5)M的濃度下可抑制40%。酒石酸銻鉀在10~(-4)M/时对酶活力无影响。血吸虫体內的脲含量平均为1.4微克/毫克氮,用一般的方法于50—250对血吸虫中未能測出有脲酶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系比较CT与其水解产物——DSA对大鼠的利尿作用并探讨DSA在大鼠体内的转化、吸收、分布和排泄。大鼠口服20及100毫克/公斤时DSA的利尿及排氯作用与CT相同,口服CT或DSA 4毫克/公斤后,则作用均不明显。水解前后比色或纸层分析都证明服药后的大鼠尿中没有DSA的乙酰化产物或其他代谢产物。口服DSA 20毫克/公斤后,药物被迅速吸收,1、3、9小时的胃腸道含药量分别为口服剂量的55、20及12%。大鼠口服DSA 4—100毫克/公斤后,3小时内自尿排出剂量的30%左右,口服CT4毫克/公斤后同时期内排出剂量的34%,但加大剂量到20及100毫克/公斤时,仅排出剂量的17—18%。反之,静脉注射20毫克/公斤后,CT自尿排出比DSA迅速。自胆汁排出的药量少于口服剂量的1%。大鼠口服DSA 20毫克/公斤后1小时,药物在肾脏分布最多,肝次之。但总的说来,本药在各脏的浓度较趋平均。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剂量的醋酸氢化可的松分别处理感染伊氏锥虫无动基体株和水牛株的白化小鼠,结果表明50毫克/公斤的剂量对两个虫株短型的比例都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无动基体株的短型从感染后第3天的0.73%上升到第5天的4.4%,对照组为0.67%—0.73%;相反,水牛株短型的比例则从感染后第3天的6.3%下降到第5天的0.73%,对照组为0.73%—0.2%。200毫克/公斤的剂量对无动基体株的变异型有显著的影响,从感染后第3天的0.2%上升到第5天的1.9%。两虫株在经过钴~(60)r照射后再用醋酸氢化可的松处理的小鼠中亦表现出相似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宿主的免疫功能与伊氏锥虫的多态现象无实质的关系,而动基体的存在与否对适量的醋酸氢化可的松有较明显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牛双芽焦虫病又称“红尿病”,在我州部分地区呈季节性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死亡严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据兰州兽医研究所报道,武汉医药工业研究所试制的国产贝尼尔,按3.5毫克、5毫克、7毫克/公斤剂量,对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轻型病例疗效为100%;对重型病例3.5毫克/公斤无效,5毫克/公斤疗效为40%,7毫克/公斤疗效为66%。贝尼尔对牛双芽焦  相似文献   

5.
苯乙肼对实验性心肌损害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有緩解心絞痛的作用。本文用心电图研究它对家兎和豚鼠实驗性心肌缺氧和心肌坏死的預防作用。家兎每天皮下注射苯乙肼15毫克/公斤,共5天,能防止靜脉滴注脑垂体后叶素(Pit) 引起的急性缺氧性心电图(T波和S-T段抬高),而不影响Pit减慢心率和縮短Q-T間期的作用。苯乙肼1次靜脉注射則无对抗缺氧性心电图的作用。豚鼠每天皮下注射苯乙肼10毫克/公斤共5天,能显著减輕异丙基去甲腎上腺素1—2毫克/公斤皮下注射后的缺氧性心电图变化和病理变化。 結合前文結果推測:苯乙肼預防实驗性缺氧性心肌損害的机制,不是通过急性直接扩張冠脉,而可能是通过多次給药后影响心肌代謝,节約心肌耗氧所致。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研究常咯啉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合并应用对电刺激家兔左心室致颤阙的影响。单用常咯啉在剂量范围1—8毫克/公斤内可提高家兔左心室电致颤阈,且剂量与阈值提高呈线性关系。实验又观察了5种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10毫克/公斤),普鲁卡因胺(40毫克/公斤)、苯妥英钠(10毫克/公斤)、奎尼丁(10毫克/公斤)和心得宁(0.05,0.1,0.2毫克/公斤),其中除心得宁在所试剂量时对致颤阈无影响外,其他4种抗心律失常药皆能显著提高致颤阈。将常略啉的高、低两个剂量分别与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的固定剂量合并以观察阈值提高,以及由用合并药后的常咯啉剂量反应回归线与单用常咯啉的剂量反应回归线比较来估价合并效应。实验分析常咯啉2.0毫克/公斤与利多卡因5毫克/公斤合并对致颤阈的提高有相加作用;常咯啉1.3毫克/公斤与普鲁卡因胺20毫克/公斤合并也有相加作用。常咯啉20毫克/公斤与普鲁卡因胺20毫克/公斤合并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吉田幸雄(1959)、安罗冈一男(1962)和赵锡惠(1965)等曾先后报道了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以下简称十二指肠钩虫)感染幼犬的实验。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77~1980年在激素处理或控制饮食的条件下,作了用该虫感染幼犬和传代的实验。结果感染率可达100%;在两批传代实验中,分别连续传至第6代和第12代,并能获得大量虫源,供进一步研究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一、幼犬:自邻近县市购回体重1~2公斤、健康情况良好的幼犬,用噻嘧啶150毫克(基质50毫克)/公斤×3天,合并噻苯咪唑75毫克/公斤×5天,治疗肠道线虫及幼虫移行症;一周后用方口圆底盒漂浮法检…  相似文献   

8.
用5只狗进行了16次食物唾液条件反射实驗,每次实驗給药5—10天,其中11次实驗单給HCT,5次是与NaCl或KCl合用。結果表明,动物每天口服HCT10,20或50毫克/公斤时,阳性条件反射量明显降低,潜伏期延长,有时出現位相变化,有1只狗的分化抑制解除。非条件反射改变較少。单独应用HCT及与KCl或NaCl合用时条件反射的改变相似。 HCT引起的血压下降与原血压水平有关。原血压水平在正常范圍的狗,服药后血压未下降,1只腎型高血压狗在每天口服HCT50毫克/公斤时血压下降較明显,当补充NaCl或KCl时,血压不再下降。本实驗結果表明,HCT对条件反射和对心血管系統的影响在作用机制上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用不同剂型、不同浓度的吡喹酮涂肤剂预防及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作者选用乙醇、聚乙二醇400和霜剂,将吡喹酮原剂放入其内使成1‰和2%浓度的吡喹酮涂肤剂。药物涂在鼠的腹部皮肤上。预防组在用药后1-6h,洗净药物,感染血吸虫尾蚴60±2条,感染后42d解剖小鼠,结果显示1‰吡喹酮乙醇液,聚乙二醇400溶液和霜剂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防护率为10000%。治疗组用2%吡喹酮霜剂1次/d,连续3-5d,在用药后的1-4d及4周,解剖小鼠,结果显示:对21d的血吸虫童虫的减虫率为4546%,对42d的血吸虫成虫的减虫率为7467%,提示2%吡喹酮涂肤剂抗日本血吸虫成虫的作用优于抗童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树皮类脂萃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树皮类脂萃取小试和扩大试验证明,用石油醚作萃取剂,工艺可行,类脂产品得率为干树皮重量的4—8%. 杨树皮类脂是一种新的树皮化学加工产品.经分析,产品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60—70%)、胡萝卜素(不低于100毫克/公斤)、维生素E(不低于1000毫克/公斤)、磷脂(0.6—1.0%)、不饱和甾醇(2.0—2.5%)等生物活性物质,该产品可作为医药与日化产品的药用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乐果是一种毒性低的有机磷子虫剂。据苏联资料,鼠口服致死剂量为600毫克/公斤体重较E-1059小  相似文献   

12.
Sb-58是二巯基丁二酸纳和Sb_2O_3:作用生成的水溶性硫醇锑(三价)化合物,本文试验其疗效和毒性,并比铰4种二巯基药物对Sb-58的解毒作用(一)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家兎静脉或肌肉注射Sb-58二周均有非常明显的疗效;总剂量在350毫克千克以上时,全部病兎治愈(无虫)。用于肌肉注射3天疗法时,总剂量(120毫克/千克)远较长程治疗为小,但仍获满意的疗效,其疗效不亚于吐酒石。这些病兎经Sb-58治疗后,血清BSP存留率此不治疗对照粗均有显著下降,显示肝机能有明显的改善。(二)麻醉狗一次静脉注射30毫克/千克后,对呼吸、血压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不麻醉狗肌肉注射50毫克/千克后无任何反应。中毒剂量(一次150—200毫克/干克)则引起呕吐、食少、心电图S-T(Ⅱ_Ⅲ)压低、T波平坦、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最后死亡。一只猴子肌肉注射3天(总剂量90毫克/千克),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血压、肝机能(BSP存留率)、葡萄糖耐量和心电图均无显著影响。(三)小鼠皮下注射二巯基丁二酸鈉或унитиол能使腹腔注射Sb-58急性中毒的死亡率明显减低,而注射BAL或BAL-glucoside则无效。  相似文献   

13.
1.给小白鼠预先腹腔注射乙素旋光异构体、四氢小蘖碱各40毫克/公斤,均能协同阈剂量1.0—1.2毫克/公斤士的宁的惊厥。将士的宁降为阈下剂量(0.8毫克/公斤),上述药物增大剂量到80或180毫克/公斤,剂量越大,协同士的宁惊厥作用则越明显。因此,设想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与协同士的宁惊厥的关系是较复杂。2.用脊猫试验时,刺激腓神经,记录胫前肌的反射活动,分别静脉注射消旋乙素30—40毫克/公斤、左旋乙素15—40毫克/公斤后,反射活动受到抑制,等剂量的右旋乙素或四氢小蘖碱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消旋乙素常常有短时的兴奋现象,右旋乙素也有之。3.在脊猫的腹根记录反射放电时,静脉注射药物40毫克/公斤,观察到左旋乙素均抑制单、多突触放电活动;而右旋体仅有短时兴奋,增强单突触反射放电。消旋乙素先有短时兴奋,随之有抑制现象。四氢小蘗碱的作用不明显。本文资料说明,消旋乙素对脊髓活动的作用,包括了右旋体的短时兴奋和左旋体的中枢抑制作用。但应该指出,左旋乙素对脊髓水平的抑制作用,不及对脊髓以上脑部位为强。  相似文献   

14.
鹿茸在自然情况下,每年只收一季。为探索鹿茸的增产,我们用5头鹿做了两季长茸的初步试验。1973年2月马鹿♂×水鹿♀种间杂交F1代3岁雄性不育鹿1头,1974和1975年2月分别去势3岁和5岁雄梅花鹿各2头,分别在春、秋两季投给雄激素,夏、冬两季长茸。每期平均投药60天,去势鹿总剂量16000毫克,其中口服甲基睾丸素片6600毫克,肌注丙酸睾丸素9400毫克;杂种不育鹿总剂量18700毫克,其中口服甲墓睾丸素片8700毫克,肌注丙酸睾丸素10000毫克。去势的4头梅花鹿4—6岁时,从脱花盘后60天收夏季三叉茸5付,5—10岁40—50天收二杠茸12付,冬季收二杠茸15付,收茸后…  相似文献   

15.
給麻醉猫靜脉注射力可拉敏3—5毫克/公斤后,能引起血压的短暫下降,加强注射乙酰胆碱或电刺激迷走神經外周端的降压反应,兴奋腸肌,和加强琥珀酰胆碱的阻断神經肌肉間的傳递作用。用加兰他敏0.25—2毫克/公斤試驗时,也能观察到上述作用。将力可拉敏溶液滴入兔眼內,能使瞳孔縮小,并有对抗阿托品的扩瞳作用。在离体試驗时,力可拉敏能提高豚鼠腸肌或蛙腹直肌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在麻醉猫的頸交感神經节試驗中,靜脉或动脉內注射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对电刺激交感节前纤維引起的瞬膜收縮无明显影响,但能加强舌动脉注射乙酰胆碱的作用。力可拉敏(15—20毫克/公斤)和加兰他敏(3—5毫克/公斤)能使清醒家兔的皮层自发脑电活动,产生惊醒反应。阿托品,东茛菪碱或貝納替秦对上述惊醒反应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5种药物(盐酸普鲁卡因、苯乙酸钠、aa′-二巯基己二酸钠、巯基丁二酸钠及硫代硫酸钠)对小白鼠腹腔注射吐酒石急性(注射1次,观察3天)及亚急性(注射14天,观察3天)中毒死亡的影响;并将其中有效解毒药分别和吐酒石混合後腹腔注射小鼠14天以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然後停药14天解剖,根据平均每鼠余存虫数比较各药对於吐酒石疗效的影响。结果如下: (一)小白鼠腹腔注射吐酒石急性及亚急性LD_(50)分别为38及35毫克/千克/天。 (二)普鲁卡因、苯乙酸钠、aa′-二巯基己二酸钠及巯基丁二酸钠能使小鼠腹腔注射吐酒石急性及亚急性中毒死亡率明显地减低,而硫代硫酸钠则无效。 (三)普鲁卡因、苯乙酸钠、aa′-二巯基己二酸钠及巯基丁二酸钠4种解毒药并不减低吐酒石之疗效,其中普鲁卡因尚能提高吐酒石治疗日本血吸虫病之疗效。  相似文献   

17.
硝硫氰胺有较好的杀血吸虫效果,研究它在虫体内的分布,对探讨其杀虫机制有一定意义。 ~3H-硝硫氰胺O_2N—(?)—NH—(?)—NCS比放射性强度为1.9居里/毫克分子,制成储存丙酮溶液1毫居里/毫升。放化纯度在99%以上。 用两只感染血吸虫尾蚴约1 1/2月的小白鼠,按80毫克/公斤给予非氚标记的硝硫氰胺加500微居里氚标记硝硫氰胺,一次灌胃完毕。后分别在灌药两小时及24小时后断头处死,从其肝内取出已肝移的  相似文献   

18.
猪带绦虫对人体的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玉民 《生物学通报》1996,31(11):34-34
猪带绦虫对人体的危害李玉民(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猪带绦虫是我国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分布广,危害严重。根据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绦虫患病率为0·06%~17.38%,人体囊虫病感染率为0.14%~3.2%。初步估计全...  相似文献   

19.
酪胺、利血平和胍乙啶减少組織內NA的机制不尽相同。本实驗比較苯乙肼对它們釋放大白鼠心脏NA的作用。心脏的NA用氧化鋁吸附分离后用大鼠血压法檢定。正常大白鼠心脏NA含量为0.93微克/克。每天腹腔注射苯乙肼20毫克/公斤,共3天,NA含量为1.26微克/克,有明显的增加。皮下注射酪胺20毫克/公斤后2小时,心脏NA含量减少为0.56微克/克;給苯乙肼3天后再給酪胺,NA量更减至0.39微克/克。腹腔注射利血平1毫克/公斤后5小时,心脏NA已几乎耗尽;給苯乙肼3天后再給同剂量的利血平,NA含量只减少一半左右;加大利血平剂量为2毫克/公斤,也仅能减低一半的量,至15小时已近耗尽。腹腔注射胍乙啶20毫克/公斤后5小时,NA已近耗尽;給苯乙肼3天后再注射胍乙啶20—100毫克/公斤,心脏NA未見减少。給苯乙肼3天后,腹腔注射胍乙啶,然后再給利血平或酪胺,NA减少一半。預先給利血平或胍乙啶,再給一次苯乙肼,胍乙啶的釋放作用完全被对抗,而利血平仍有耗尽心脏NA的作用。根据以上結果,苯乙肼似能加强酪胺釋放心脏NA的作用,能部分减少利血平对心脏,NA的耗尽作用,但可完全对抗胍乙啶的釋放作用。結合前文結果推論苯乙肼的抗交感作用是与影响NA的釋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鲩、青鱼传染性肠炎的研究I.肠炎致病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鲩、青鱼肠管病有二类病原:一类是寄生虫,一类是细菌。寄生虫病原中除青鱼肠道内寄生的原生动物——青鱼艾美虫(Eimeria mylopharyngodoni Chen.)、肠艾美虫(E.intestinalis Chen)为害较大外,一般对寄主无致命的损害,只有在大量寄生时,而且肠管又因细菌或其他因素引起发炎时,才有加剧病情的作用。细菌(传染)性肠炎对饲养的鲩、青鱼危害很大,尤其对当年鲩鱼、二龄青鱼更严重,有的鱼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