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白菜     
白菜原产在我国,它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种蔬菜作物.古时称它为"菘",宋代陶榖著的"清异录"中说:"江右多菘菜",元代许有壬曾作咏白菜的诗,明代王象晋著的"群芳谱"中也说:"白菜一名菘,诸菜中最堪常食".可见白菜自古以来在我国已普遍栽培,并且为人民所爱好了.白菜在古代和现在都是我国最重要的蔬菜之一.这是因为它在营养上和经济上都有重要的价值.根据我国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学系的分析,大白菜(即结球白菜)每—市斤产品中含有胡萝卜素0.37毫克、硫胺素  相似文献   

2.
用肉眼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材料是番茄或西瓜成熟的果肉.如果一时找不到这些材料,也可用十字花科的青菜和白菜的白色肥大的叶柄及叶脉;胡芦科  相似文献   

3.
白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cMF4基因功能的RNAi验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乐承  向珣  曹家树 《遗传》2006,28(11):1428-1434
BcMF4(Brassica campestris Male Fertility 4)是前一阶段从普通白菜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 communis, syn. B. rapa ssp. chinensis var. communis)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可育株中分离到的雄性不育相关基因。本研究根据BcMF4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 从普通白菜花蕾cDNA中扩增出两个片断后连接至双元载体pBI12l中, 得到了RNAi (RNA interference) 植物表达栽体pBI-B4R, 并导入了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 通过组织培养途径转化菜心(B.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 parachinensis), 72.2%的菜心转基因植株中45.8%的花粉为缩小而空瘪的畸形, 而且这些植株的花粉离体萌发率降低至23.7%; Northern杂交显示, 转基因植株的花粉畸形, 是由于BcMF4基因片段的插入使BcMF4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抑制。结果表明, 采用RNAi技术下调了BcMF4基因的表达, 导致了菜心转基因植株部分花粉的不育, 证明BcMF4基因在普通白菜和菜心等白菜植物的花粉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菜心(Brassica rapa var. parachinensis)抗小菜蛾品种Caixin65和感小菜蛾品种Caixin69及6份F2株系为材料,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菜心抗虫株系的SCoT多态性,同时进行SCoT多态性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效率、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差异条带克隆分析。结果表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能检测出亲本与子代间的SCoT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变化,条带数量较多且清晰,提高了SCoT标记检测效率。选取亲本的10条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差异片段克隆测序,获得感虫序列4条、抗虫序列6条,GENSCAN预测其中8条具有启动子、终止子、阅读框等基因结构序列。同源性检索分析表明,感虫序列分别与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mRNA序列、大白菜克隆序列、白菜线粒体丙酮酸载体蛋白序列、甘蓝基因组编码未知蛋白的HDEM序列同源,抗虫序列分别与白菜RNA假尿苷合酶4线粒体mRNA序列、京水菜线粒体DNA序列、白菜未知蛋白mRNA序列、白菜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mRNA序列、大白菜克隆序列、哈茨木霉mRNA序列同源。本研究提高了SCoT标记清晰度、遗传多样性检测水平和差异片段克隆的精准性,使得SCoT成为批量克隆差异片段的高效工具,有助于挖掘SCoT功能性标记信息,开展初步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高优异株系筛选鉴定效率,加快育种进程,为菜心抗虫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在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单倍体培养、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大白菜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取材要点、培养条件、植株再生和倍性鉴定以及大白菜的转基因载体选择、受体系统建立、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对小孢子培养及转基因研究的原理、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大白菜生物技术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国内外在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 pekinensis)单倍体培养、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大白菜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取材要点、培养条件、植株再生和倍性鉴定以及大白菜的转基因载体选择、受体系统建立、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对小孢子培养及转基因研究的原理、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大白菜生物技术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白菜抽薹性状相关基因的cDNA-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白菜型油菜在中国的起源与进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云南长角(甘蓝型油菜,B.napus)、青海牛尾梢(芥菜型油菜,B.juncea)、汕头芥蓝(B.alboglabra)和黑芥(B.nigra cy giebra)为参照品种,对不同地理来源的82份白菜型油菜(B.campestris L.)资源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RAPD分子标记分析。利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MEGA)构建白菜型油菜的系统发育树,以揭示白菜型油菜在我国的起源与进化。分析表明:北方小油菜(B.campestris var.oleifera)的起源早于南方油白菜(B.chinensis var.oleif-era);冬油菜(Winter type B.campestris var.oleifera)的起源早于春油菜(Spring type B.campestris var.oleifera);关中蔓菁是起源较早的北方小油菜。陕西可能是北方小油菜的起源地,后来逐渐分化出广泛种植于甘肃、青海等地的春油菜;南方油白菜可能起源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地。形态性状与分子标记相结合,可用于研究白菜型油菜的起源与进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大气细颗粒物中镉(Cadmium,Cd)沉降对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L.)Kitamura)的毒性效应,本研究模拟不同浓度梯度大气细颗粒物中镉沉降(0、150、300和500μg/m3),分别代表对照、轻度、重度和严重污染,检测幼苗受胁迫后的生长状况、叶绿素相对含量(SP...  相似文献   

10.
对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结晶、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鉴定。从新鲜大白菜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5-羟甲基糠醛(2)、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3)、(6S,9S)-长寿花糖苷(4)、尿嘧啶核糖核苷(5)、琥珀酸(6)、琥珀酸甲酯(7)、对羟基肉桂酸(8)、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谷焦氨酸正丁酯(10)、环(酪氨酸-亮氨酸)(11)、环(L-脯氨酸-D-亮氨酸)(12)、氯代正十六烷(13)、油酸酰胺(14)、豆甾烷-3,6-二酮(15)。化合物3、6~15为首次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5为首次从大白菜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检测了分离所得化合物3体外抑制喉癌Hep-2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0.3 mmol/L铅胁迫下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 chinensis)生长受到显著抑制,0.1 mmol/L水杨酸(salicylic acid)诱导处理能显著缓解0.3 mmol/L铅胁迫对小白菜幼苗生长的抑制;并且水杨酸对铅胁迫下小白菜的生长存在“低促高抑”效应,当水杨酸处理浓度达到1.5 mmol/L时,不但不能缓解铅对小白菜的毒害,反而加重毒害,这可能与高浓度水杨酸与铅形成的复合伤害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病毒病是上海郊区大白菜、青菜等作物常见病害,造成很大损失。在大白菜包心后期,剥去病菜外叶,可在其内部叶片见到灰褐色坏死斑点,通常称做“灰心菜”。1979年秋冬之际,我们取上海郊区崇明县汲浜公社表现“灰心菜”症状的大白菜病株(品种为城阳青)作材料,对大白菜病毒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全基因组复制与串联复制是两种重要的基因扩增途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普遍存在.这两种复制方式相互关系的研究在拟南芥中已经取得很多成果.白菜(Brassica rapa)属于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薹属(Brassca),是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研究基因组多倍化和形态演化的模式植物.白菜基因组的测序与组装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运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通过比较白菜与模式植物拟南芥,可以清晰鉴定白菜基因组经历的全基因组三倍化事件.同时,白菜与拟南芥同属于十字花科,有较近的起源关系和良好的基因组共线性关系.因此,拟南芥可以作为外群研究白菜全基因组三倍化以及串联重复之后基因的偏向性保留.结果发现,在白菜中存在物种特有的偏向性保留基因,即与环境刺激相关的基因和与激素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我在第一次教达尔文主义基础课,讲到植物阶段发育理论时,要先分析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不同现象.学生对这两种现象的意义,很难彻底体会,再讲春化价段与光照价段,没有实验证明,同学们对生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也是不易透澈的。根据这种情况,在第二次教植物阶段发育理论时(1954年春)我就设法使同学作栽培实验。可是我校正在市区中心,校舍过小,找不到小块土地作栽培区;于是利用花盆作栽培.天津附近找不到纯种多小麦,于是用白菜作春化及光照实验。方法很简单:先行春化,选一些白菜种子,放烧杯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问:植物学课本中,说到白菜采种:在北方……把掘出的白菜藏在0℃左右的地窑里……完成它的春化阶段的发育.到底白菜的春化阶段在它的生长期间要多长?在地窖里完成春化阶段对其未来开花结果及种子有无影响?答:关于白菜(北京产的大白菜)习惯上是十一月初旬收获,我曾经亲自到农家去买了几棵种在温室里(要剥去很多菜叶子,以便抽苔)结果在温室里开了花.这是1950年的事.关于白菜是不是需  相似文献   

16.
从形态、染色体及分子水平上证实,转基因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 utilis Tsen et Lee)中编码除草剂Basta抗性的bar基因能在田间条件下,经自然传粉,以较高频率侵入芜菁(B. campestris ssp. rapifera)、结球白菜(B.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和不结球白菜(B.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的基因组中,也能少量侵入同属异种的甘蓝型油菜(B. napus)基因组中; 在温室人工辅助授粉条件下,除在上述种中的基因漂移率提高外,bar基因尚能以一定频率侵入同属的黑芥(B. nigra)、埃塞俄比亚芥(B. carinata)、芥菜(B. juncea)基因组中,但始终未能得到转基因白菜与结球甘蓝(B. oleracea)、萝卜(R. sativus)的杂种.转基因白菜与十字花科的7种常见杂草经温室人工辅助授粉,也均未得到抗性杂种.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病毒病是上海郊区大白菜、青菜等作物常见病害,造成很大损失。在大白菜包心后期,剥去病菜外叶,可在其内部叶片见到灰褐色坏死斑点,通常称做“灰心菜”。1979年秋冬之际,我们取上海郊区崇明县汲浜公社表现“灰心菜”症状的大白菜病株(品种为城  相似文献   

18.
油菜3个栽培种发芽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评价是培育耐盐油菜品种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在室内分别采用3种盐(NaCl)浓度(86 mmol/L、170 mmol/L、256 mmol/L)对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白菜型油菜(B.rapa)和甘蓝型油菜(B.napus)等3个栽培种的203份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结果表明盐胁迫对各栽培种的发芽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白菜型油菜表现最好,甘蓝型油菜次之,芥菜型油菜最差。基于发芽率筛选出14份优异种质。进一步利用梯度浓度盐(NaCl)溶液对其进行胁迫,发现各栽培种发芽率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符合Boltzmann曲线,但白菜型油菜下降最为缓慢。通过比较盐胁迫下各栽培种6个性状值(胚轴长、根长、总鲜重、地上部分鲜重、总叶绿素含量和电导率)后发现,白菜型油菜发芽期耐盐性优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对170 mmol/L NaCl胁迫下14份种质各性状值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白菜型油菜Br2、甘蓝型油菜Bn1和Bn3为最耐盐种质,可用于耐盐油菜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白菜类蔬菜资源的农艺性状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05份白菜类蔬菜:大白菜、小白菜和紫菜薹的田间观察鉴定,同时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材料90份(每类型30份)以白菜型油菜(30份)为对照进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白菜类蔬菜种质资源中存在有符合油莱育种目标的特异性状,如特早熟型、白花、黄籽、抗寒型、矮杆、多分枝、多角果、大粒、特殊不育类型等。从变异幅度看,白菜类蔬菜资源的大多数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白菜型油菜。同时通过核心种质资源构建,从120份材料中筛选出40份(每类10份)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将40份供试材料共分为12类,其中紫菜薹和白菜型油莱各聚为一类,而小白菜和大白菜的聚类结果比较复杂,类型较多,这说明白菜类蔬菜资源与普通白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用它们测配杂交组合优势明显,这一点在实际应用中已被证实。同时通过对白菜类蔬菜不育系和甘蓝型油菜不育系接受外界花粉能力的比较得到,白菜类蔬菜不育系的异交率极高。这一特性为其杂交优势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十字花科蔬菜,在营养生长期间,茎部往往短缩,呈(或几乎呈)根出叶状态;大白菜和甘蓝等在结叶球后虽然茎部较长,但因叶片密生,茎部又较粗老,如要进行无性杂交,在嫁接方法上比较困难。为欲克服这种困难,一方面同时也为了探究植物的花序是否能够进行嫁接,故作者设计试验了一种大白菜和甘蓝的花序嫁接法。本试验曾从1954年开始,连续试验了二次。1954年所用的材料是一种球形品类的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L.)和大白菜(B.pekinensis,Rupr.)之一个品种胶州大白菜(简称胶菜)。二者互相分别作为砧木和接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