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研究以中条山油松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林下不同大小的子群落对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贡献,并确定影响该区域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关键种,为区域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该地区林下物种频度分布格局呈明显右偏,且不同样方物种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2)常见种对群落丰富度分布格局的贡献大于稀有种。(3)最常见的物种解释了整个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的88.4%(P0.01),而最稀有物种仅解释了24.5%(P0.05),去除最稀有物种后,最常见物种可以解释剩余物种的90.8%(P0.01),而去除最常见物种后,最稀有物种仅能解释剩余物种的48.6%(P0.01)。(4)当子群落中常见种越多时,子群落与整个群落的丰富度分布格局相关性越高。(5)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太平花(Philadelphus pekinensis)、鞘柄菝葜(Smilax stans)、多歧沙参(Adenophora wawreana)、金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等对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贡献最大,但并非越常见的物种对群落丰富度格局贡献越大。(6)与频度较高物种的种间关联度低的物种对于群落物种的分布格局贡献较大,但此解释并不适用于稀有种。研究发现,稀有种对中条山油松人工林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存在较大的贡献,所以在油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护过程中并不能只关注常见种而忽视稀有种。  相似文献   

2.
浙江天台山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甜槠(Castanopsis eyrei)林为中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是浙江省最常见的常绿阔叶林类型.在浙江省天台山石梁景区内分布着一片以甜槠为单优势的群落,作者曾对该群落的特征作了初步的研究[6].本文主要对甜槠群落的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种多度分布、科-属-种组成多样性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为甜槠群落的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柑桔叶片害虫群落结构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万成  李建荣 《昆虫知识》1995,32(5):273-277
分析了柑桔叶片害虫群落在水平、垂直和时间序列上的生态位。表明:叶片害虫群落在水平分布上是均匀的;在树冠层次上,中上层较中下层稳定且均匀;在时间节律上,全年均有分布的只有白轮蚧,分布最窄的为刺蛾类。经模糊聚类分析表明,柑桔叶片害虫群落由3个集群和3个边缘种组成。  相似文献   

4.
针对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优势乔木群落, 根据优势种重要值大小对群落类型进行了划分, 进一步从立木、苗木和幼苗3 个层次对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4 科6 种红树植物组成11 个优势乔木群落。无瓣海桑群落分布最广, 平均胸径、高度和冠幅面积显著大于红海榄、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优势群落, 但无瓣海桑群落物种多度较低, 群落内无瓣海桑对秋茄有显著抑制作用; 白骨壤和秋茄优势乔木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红树林优势乔木群落林下层植被组成贫乏、结构简单, 以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为主; 林下苗木数量多于幼苗; 白骨壤幼苗占总量的67.1%。未来红树林恢复仍要重视本地红树物种, 建议加强白骨壤作为恢复物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为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和土壤因子的变化,以及群落物种分布与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养分因子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放牧导致优势种为垂穗披碱草和大针茅的原植物群落发生分异,高强度放牧样地优势种变为矮生嵩草和阴山扁蓿豆,低强度放牧样地变为垂穗披碱草和冷地早熟禾.随放牧强度增加,物种丰富度、重要值和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各放牧强度样地重要值的物种序列均可用对数模型进行拟合;随放牧强度增加,植物重要值累积到占整个群落重要值50%时,需要的物种数降低.土壤速效P、速效K、紧实度、含水量、稳定入渗速率和大团聚体指标随放牧强度显著变化,但变化规律不一致.CCA排序表明,土壤紧实度是放牧作用下影响群落物种分布格局的最关键因子.方差分解表明,土壤因子共解释群落物种分布变异的30.5%,其中土壤物理性状单独解释群落物种分布的22.8%,对群落物种分布的贡献率最高,主要影响放牧干扰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真菌是真核生物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与维持、群落构建以及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随着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真菌多样性分布格局与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进展。本文概述了基于生态位理论(niche theory)和中性理论(neutral theory)的选择(selection)、扩散(dispersal)、成种(speciation)和漂变(drift)等过程与生态模型的定量分析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程对群落构建贡献的机制,及其在真菌群落构建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白云山、帽峰山、莲塘风水林作为广州市区、城郊和郊区常绿阔叶林群落代表,分析其植物区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广州帽峰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种类最丰富,维管束植物有87科155属212种,优势科为茜草科、大戟科、樟科、禾亚科、芸香科、紫金牛科、壳斗科;白云山维管束植物有72科121属168种,优势科为茜草科、樟科、桑科、禾亚科、大戟科、冬青科;而莲塘风水林森林群落有55科88属102种,优势科为茜草科、樟科、大戟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三个群落皆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旧世界热带分布属和热带亚洲分布属,群落缺乏典型的热带成分,但具有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其中白云山的东亚分布类型有3属;帽峰山的东亚分布类型有4属,中国特有分布类型有1属;而莲塘风水林则没有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8.
作者创用了七级目测调查取样,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夏收作物田杂草群落进行分类研究,揭示了安徽沿江圩丘农区夏收作物田杂草群落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土壤类型和轮作制度制约。看麦娘杂草群落分布于水稻土田,猪殃殃,野燕麦杂草群落分布于丘岗区旱地,卷耳、婆婆纳杂草群落分布于灰潮土旱地。首次提出综合草害指数,用以评定杂草群落类型中每种杂草的危害性,从而,提出了不同土壤类型和轮作制度的田块中恶性杂草的定量化指标与防除策略。  相似文献   

9.
横断山区蝶类的垂直分布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对横断山区蝶类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共发现蝴蝶603种,隶属12科229属,其中,蛱蝶科在属数、种类数和个体数量上均为最多,绢蝶科、珍蝶科和喙蝶科种类数量很少,但都是该区域的珍稀蝶类.从山麓到山地上部,沿高程梯度,蝴蝶群落的差异明显,无论是种类组成还是群落多样性特征,蝴蝶群落都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横断山区蝴蝶群落垂直带谱包括低山农田蝴蝶群落(Ⅰ)、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蝴蝶群落(Ⅱ)、山地暖温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蝴蝶群落(Ⅲ)、山地温带针阔混交林蝴蝶群落(Ⅳ)、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蝴蝶群落(Ⅴ)和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蝴蝶群落(Ⅵ),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Ⅱ>Ⅰ>Ⅲ>Ⅳ>Ⅴ>Ⅵ;在6个垂直带中,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地形最复杂、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垂直带,其蝶类物种数、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垂直带,表明在横断山区的蝴蝶群落垂直带谱中,该带蕴藏了最为丰富的蝶类多样性,因此也是最需要优先保护的生态带.  相似文献   

10.
探索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草本花卉群落类型及其分布情况,确定影响草本花卉及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秦淮河生态恢复及河流生态廊道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对外秦淮河草本植物群落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平均聚合聚类(UPGMA)进行聚类分析,运用α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类型群落的多样性特征,运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样点分布进行分析,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物种和样点进行排序,研究外秦淮河河岸带草本花卉群落组成与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利用UPGMA将外秦淮河河岸带调查的草本花卉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群落,与样点DCA排序结果较为一致;(2)群落Ⅳ、群落Ⅲ和群落Ⅱ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较好,而群落Ⅰ最差;(3)通过CCA排序可知,第一排序轴与枯落物厚度相关性最强,第二排序轴与坡度显著相关;(4)外秦淮河草本花卉分布与群落分布均受环境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1980--1983年本所湖南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成年杉木纯林中进行定位研究根据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和论述了营养元素在林内的积累与分配;以及从降雨中的输入量,计算了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和归还量。研究表明,杉木纯林在21--23年生时,即达到主伐年龄期,营养元素年吸收量仍大于归还量,整个林分还处在养分消耗阶段。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自然地带杉木林的生物生产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不同自然地带杉木林的生物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带(相当于中亚热带)生产力最高,其后依次为南带(相当于南亚热带)和北带(相当于北亚热带)。  相似文献   

14.
在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雨水的养分淋溶作用   总被引:41,自引:8,他引:41  
马雪华 《生态学报》1989,9(1):15-20
本试验地是在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主要对降雨和径流水中所含各种养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降雨的养分含量与降雨量存在着半对数函数关系。降雨输入林地的养分量显著地大于径流输出的养分量。林内雨和树干茎流淋溶的养分量占养分还原总量的48—53%。林内雨和树干淋溶的K、Mg、N养分物质量超过凋落物归还养分量。  相似文献   

15.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三明33a生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群落营养元素积累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8.8thm-2和235.1thm-2,N、P、K、Ca和Mg等5种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1283kghm-2和1060kghm-2,乔木层和群落5种元素积累量的大小顺序均为:K>N>Ca>Mg>P,5种元素总积累量在乔木层各器官的分配量顺序分别为:干材>枝>根>干皮>叶>枯枝、干材>根>干皮>叶>枝>枯枝。福建柏的营养利用效率低于杉木。虽然两种人工林生态系统94%以上的营养元素储存在土壤中,但是土壤中植物容易利用的有效营养元素储量较低,其中有效P在土壤中的储量低于植物中的储量。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33 a生时乔木层5种营养元素总和的当年存留量分别为30.75kghm-2和16.53kghm-2。  相似文献   

16.
广西林朵林场栽针(杉)保阔混交造林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林朵林场栽针(杉)保阀混交造林试验表明:19龄和30龄混交林林分总蓄积量分别为184.78和515.58m3hm(-2),比同龄杉木纯林的依次高23.0%和21.8%.混交林中主要树种杉木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随混交树种株数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混交林林地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平均为15.18thm(-2),N、P、K、Ca和Mg5种元素的积累量平均为422.22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的高25.3%和32.33%.混交林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以及孔隙度和持水量都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7.
Plant litter production and decomposition are two important processes in forest ecosystems, since they provide the main organic matter input to soil and regulate nutrient cycling. With the aim to study these processes, litterfall, standing litter and nutrient return were studied for three years in an oak forest (Quercus humboldtii), pine (Pinus patula) and cypress (Cupressus lusitanica) plantations, located in highlands of the Central Cordillera of Colombia. Evaluation methods included: fine litter collection at fortnightly intervals using litter traps; the litter layer samples at the end of each sampling year and chemical analyses of both litterfall and standing litter. Fine litter fall observed was similar in oak forest (7.5 Mg ha/y) and in pine (7.8 Mg ha/y), but very low in cypress (3.5 Mg ha/y). Litter standing was 1.76, 1.73 and 1.3 Mg ha/y in oak, pine and cypress, respectively. The mean residence time of the standing litter was of 3.3 years for cypress, 2.1 years for pine and 1.8 years for oak forests. In contrast, the total amount of retained elements (N, P, S, Ca, Mg, K, Cu, Fe, Mn and Zn) in the standing litter was higher in pine (115 kg/ha), followed by oak (78 kg/ha) and cypress (24 kg/ha). Oak forests showed the lowest mean residence time of nutrients and the highest nutrients return to the soil as a consequence of a faster decomposition. Thus, a higher nutrient supply to soils from oaks than from tree plantations, seems to be an ecological advantage for recovering and maintaining the main ecosystem functioning features, which need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restoration programs in this highly degraded Andean mountains.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部分,主要讨论20年生秋茄群落的氮、磷含量及其生物循环。试验结果表明:秋茄群落现存量中,含有氮、磷总量分别为935.47和112.02公斤/公顷。其中地上部分别为582.26和70.47公斤/公顷,地下部分别为353.21和41.55公斤/公顷。该群落氮、磷元素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213.31和21.75公斤/公顷;存留量分别为83.75和10.91公斤/公顷;归还量分别为129.52和10.84公斤/公顷。它们的氮含量均大于磷含量,周转期氮需7年比磷需10年为快。  相似文献   

19.
九龙江口红树林研究Ⅱ.秋茄群落的钾、钠累积和循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鹏  苏辚  林庆扬 《生态学报》1987,7(2):102-110
本文是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部分,主要讨论20年生秋茄群落的钾、钠的含量及其生物循环。试验结果表明:秋茄群落现存量中,含有钾、钠总量分别为531.97和2100.36公斤/公顷;其中地上部分分别为296.49和742.91公斤/公顷;地下部分分别为235.48和1357.45公斤/公顷。该群落钾、钠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別为109.15和353.50公斤/公顷·年,归还量分别为59.37和160.18公斤/公顷·年。存留量为49.78和193.32公斤/公顷·年。它的钠含量比钾含量大,周转期钾需9年比钠需13年为快。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主要针叶林多样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我国三峡库区地处106°~110°50′E,29°16′~31°25′N,东端为鄂西山地,南依云贵高原,西接四川盆地,北为大巴山脉,总面积约5·4×104km2.行政区划分属重庆市和湖北省管辖的19个县(市).长期以来,由于库区人口稠密,人为活动强烈,植被结构发生很大变化.1997~2002年,对三峡库区的马尾松林、柏木林和杉木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为该区的森林经营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2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2·1研究地区概况三峡库区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5~18℃,极端最高温可达44℃;年降水量1 000~1 200 mm,多集中在夏季,而冬季雨水少,相对湿度较大,达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