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籍中化石记载之丰富,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为此,笔者对古籍中的化石记载进行了一些整理,已发表的有《我国古代的脊椎动物化石知识》。现整理出古籍中的化石之最,不妥之处盼同行指正。最早记载化石的古籍是《山海经》。《山海经·中山经》在叙述中山首经时说:“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座。”天婴,又名九婴,乃水火之怪也。这一段话说明“龙骨”一词最初由天婴演化而来。龙骨是我国对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和牙齿化石的俗称,一般指新生代的哺乳动物,主要是上新世及更新世的象、犀牛、鹿、骆驼以至人类的骨骼和牙齿化石。“金星之山”,据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所注,  相似文献   

2.
苦瓜探源苦瓜由于味苦而得名,因其瓜皮上有小疙瘩突起,形似荔枝的皮,故又名“锦荔枝”。此外,还有癞瓜、癞葡萄之名,皆象形而来。苦瓜的原产地并非我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苦瓜原出南番,今闽广皆种之”,当时的南番,即为现在的印度半岛。近人杨荫深编著的《事物掌故丛谈》中说“此瓜(苦瓜)古未闻”,而明朝费信在《星槎胜览·苏门答腊国》中云“其有一等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时,其臭如烂蒜;剖开如囊,味如酥油,香甜可口”,可能说的就是苦瓜。对于苦瓜的“瓤味甘”,李时珍也记载“……熟则黄自裂,内在红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行医十分重视“食疗”、“药膳”的作用。《金匮要略》中记载“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又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法。进一步阐明了饮食在疾病的发生、康复和转归中的作用。笔者以中医有关饮食的理论为指导思...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羊城晚报》和《中国日报》均有人撰文建议将鼠肉归入食品之列,认为以猎鼠变食鼠,定能使灭鼠运动大奏其效。《经济参考》又报道了山西省临猗县三管乡农民生产鼠肉罐头的消息。其实,在我国,食鼠风俗早有先例,其历史之悠久可上溯到几十万年前的远古时代。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的用火灰烬层中,就曾发现成堆  相似文献   

5.
人为什么需要水中国历来推崇水,称水为宇宙血液,生命源泉。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元气之津液也。易经认为“天一生水”即“天生一,一生水,水生万物”。还认为“天一藏于水”,即天地宇宙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全包幕、储藏在水中。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之于人不亦重呼?”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食铁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兽,自古以来视为一种神秘的异兽。由于它十分稀少,又隐居于深山林海竹丛中,过去对它的生活习性了解很少,偶凭一些现象以讹传讹,而有食铁之说。记载大熊猫食铁最早是在2700年前,春秋战国时代,那时有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经》,记载它很像熊,但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县),又说它专吃铜铁,故称它为食铁兽。汉代有一部小说集叫《神异经》,称它为啮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貘屏讚》中,也说它只吃铜铁。明朝地理学家曹学佺《蜀中广记》,说它以铁为生,须臾可达数十斤,故叫猛氏兽或啖铁兽。清乾隆时《酉阳直隶州总志》(四川东南),记载“貘”(大熊猫古名),食铁兽也。近代四川北川县志,俗名白熊,又名食铁兽。峨眉山志,称它为  相似文献   

7.
梅花是我国原产,在商周时代已在我国广泛栽培,考古发现,在许多古代墓葬中,如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和湖北长沙马王堆墓葬中,都有梅的果实。《诗经》中有多处谈到梅树,《山海经》记载:“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神农本草》记载:梅的花、果、枝、叶、根具有医药功效。经过栽培选育,梅花品种已有200余个。各地还保存有不少百年以上的古梅。  相似文献   

8.
香椿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薄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香椿叶粗粉以丙酮 -水 (1:1)冷浸 ,减压回收丙酮 ,水液以乙酸乙酯萃取 ,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 ,滴加氯仿至无沉淀析出。过滤得沉淀即为香椿多酚的粗品。通过薄层研究发现香椿多酚中含黄酮类甙和甙元、没食子酸、没食子儿茶素缩合鞣质、没食子鞣质、单体原花青素等成分。  相似文献   

9.
趣话苍蝇     
章小兵 《昆虫知识》1998,35(2):106-107
苍蝇为四害之首,没有一个人不厌恶它。就是翻开典籍,亦有类似的记载。如《辞源》中对苍蝇的诠释:“蝇,虫名。孵卵于腐物上,孵化为蛆。成虫传染疾病。种类很多,通称苍蝇。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笺》‘蝇之为虫,河白使黑,汗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这样的评价和诠释似乎在人们的眼中再恰当、公正木过了。但早在400年前明朝时,大医学家李时珍却对苍蛆慧眼独具,他在其毕生的代表作《本草纲目》中对苍蝇这样评价道:“蝇,处处有之,夏出冬蛰,喜暖恶寒,苍者声雄壮,负金者声清括,青者粪能赃物,巨者首如…  相似文献   

10.
松针,为松科松属植物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针叶。 以松针入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根据《圣惠方》载:“治大风恶疮”;《简便方》载:“治阴囊湿疹”;《外科正宗》载:“治风湿顽癣”;《本草药性备要》载:“杀螨、干水、止痒、治疳疮、螨疥”;《本草汇言》载:“松针,去风湿疗顽癣之要药也”。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松针项下也记载其性味功能为:苦、涩、温。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松针含挥发油、黄酮类、糖类、树脂、叶绿素、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更全面的川牛膝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水冷浸物和乙醇冷浸物;新建HPLC法测定川牛膝中杯苋甾酮、前杯苋甾酮和齐墩果酸3种成分的含量,并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本研究较全面地评价了全国54个产地川牛膝药材的质量,54批川牛膝样品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为川牛膝药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东南亚的热带稀树草原上,优良的水热条件孕育着各种动物生灵,其中优雅的鹿如精灵一般,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生息繁衍。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对鹿的印象极好,多有诗歌出现鹿的佳句:魏晋曹操的《短歌行》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唐代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有“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等。“鹿鸣猿啸虽寂寞,水蛟山魅多精神”出自唐代李涉的《鲁山山行》,描写了深秋时节林空之时,诗人在鲁山中旅行,所见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诗人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3.
空气成年人每次吸气约半升,按每分钟呼吸18次计算,一昼夜通过肺的空气约一万三千升之多,重约14公斤。成人每天需氧0. 75公斤,排出二氧化碳约0. 9公斤,人脑重量只占体重2%,但需氧量却占全身需氧量的20%-25%。水成年人体重64%是水,日平均大约需水6斤左右。每天排出水分约占体重的5%左右,其排出途径通过:尿3斤左右;汗1斤;呼出1斤;粪0. 3斤。人体若失水占体重之6-7%,即会发烧,如失水12%以上,就能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4.
韭菜     
<正>葱属是百合科下的一个大属,有400多种植物,中国有120多种。葱属植物共同的特点是有葱样的气味,叶多基生,伞形花序,大多有一总苞片。葱属植物的叶子有圆筒的中空的,如大葱;也有扁长的,比如韭菜、大蒜。《本草纲目》收录了1 892种药。有的条目下涉及多种药物,例如菜部的五辛菜。五辛菜不是一种植物,在此条目之下李时珍列出了六种蔬菜。“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  相似文献   

15.
大蒜的药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蒜栽培及食用、治疗疾病历史悠久,《名医别录》、《本草纲目》中均有大蒜的药用记载,《本草纲目》中写道:“大蒜有归五脏、散痈肿、除风邪、杀毒气、下气消古、化由……。”有关大蒜有效成分的研究早在19世纪就已开始,1844年Weitheim从大蒜中分离出二烯丙基二硫化物;1909年RUndquist分离出蒜氨酸;1944年Cav-vallito在室温下用乙醇从大蒜中提取得蒜辣素;本世纪40~50年代;国外学者对蒜辣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内流基酶的活性;60年代,利用气相色谱、高相液相色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先进的分离技…  相似文献   

16.
大蒜不同品种蒜薹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形态观测和石蜡切片法,比较了2个大蒜品种的蒜薹发育和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陇县火蒜”比“改良蒜”蒜薹的表皮细胞形状规则,排列致密;角质层较薄;(2)“陇县火蒜”比“改良蒜”蒜薹表面的气孔数量少,但开张度大;分泌细胞出现早、体积大、数量多;维管束数量少、直径小;(3)“陇县火蒜”蒜薹髓细胞卫多边形,髓细胞间隙率小,而“改良蒜”蒜薹的髓细胞呈椭圆形,髓细胞间隙率大。  相似文献   

17.
以考证清冷枚《避暑山庄图》创作年代为目的,旨在深入研究借鉴康乾时期避暑山庄皇家园林风格特色。通过比对康熙朝沈嵛《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和乾隆朝《钦定热河志·避暑山庄总图》等清代宫廷绘画史料,对以往冷枚《避暑山庄图》创作年代的“定论”提出异议。分析冷枚采用夸大主体、舍弃客体的画法,推断其《避暑山庄图》是以表现乾隆纪念其祖康熙对他眷顾提携之恩的“万壑松风”之“纪恩堂”为创作对象。查阅翻译“内务府造办处”等清史汉、满2种语言文献,进而证明冷枚《避暑山庄图》与沈嵛《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分别创作于不同年代。  相似文献   

18.
蜜源花粉的营养成分及其食品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花粉食品概况花粉是显花植物的雄性配子体,各种植物有其特有形态的花粉粒,最大的约100~200微米,最小的约5~10微米,一般为30~50微米左右。植物花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分、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一种珍贵的天然食品。我国食用花粉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国家,远在2250年前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在著名的诗篇《离骚》中就写道“朝食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古今秘苑》中记载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用玉米花粉作为保健食品“借问健身何物好,天心摇落玉花黄”。明代《便民图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是一个人工栽培的杂交种,自然界中是没有野生菊花的,许多野生的菊属植物如毛华菊(D.vestitum)、野菊(D.indicum)、紫花野菊(D.zawadskii)等都参与了栽培菊花的起源过程。我国早期的诗文中所记载的菊多指这些野生种,而毛华菊可能是其中的主要种之一。后汉书《荆州记》记载:“县北八百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香……,饮食澡浴,悉用之。此菊茎短花大,食之甘美,异于他菊,广收其实,种之京师,遂处处传植之。”宋代…  相似文献   

20.
苹、萍及蘋在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即已收载,且字义分明。《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也广征博引,作了详细论述。但由于三字发音相近兼之通假和简化的原因,以致在一些书刊中苹、萍不分,蘋(Pín)、苹互用,十分混乱。兹辨析如下: 苹 Píng,《诗经·小雅·鹿鸣》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句。《尔雅》释草第十三注:“苹,蔌萧。”三国时陆玑诗疏称:“苹,叶青白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又可蒸食。”据《辞源(修订1版),蔌萧即藾蒿,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