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范围内,随着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其中念珠菌感染占到绝大多数。目前热带念珠菌已经成为非白念珠菌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我国热带念珠菌的临床分离率及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药率都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相比于白念珠菌,关于热带念珠菌的研究及相关临床信息相对较少。该文就侵袭性热带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防御素是一类具有广普抗菌活性的阳离子抗菌肽,而家蝇(Musca domestica)的Phormicin属于防御素超家族.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人体感染的条件致病真菌.随着免疫缺陷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率的增加,在病人体内植入设备的白色念珠菌残留及附带感染日益成为临床感染的常见类型.本研究制备了家蝇Phormicin A、Phormicin B的原核表达蛋白,将其作用于白色念珠菌.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为2.5mmol/L和1.875mmol/L.进一步绘制了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二者对白色念珠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hormicin参与家蝇天然免疫和揭示家蝇抗真菌防御中的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为开发多肽类抗真菌药物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肉桂在防治厌氧菌感染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作者进一步用122株厌氧菌检测肉桂的抗菌活性。肉桂起抗菌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桂皮醛。本文用商品桂皮醛,加吐温80助溶,配成含桂皮醛512μg/ml、256μg/ml 等一系列培养液,进行试管法测定 MIC、MBC。结果 MIC 在128μg/ml 以下者占所试菌株的76%,在256μg/ml 以下占96.7%。脆弱类杆菌、产黑素类杆菌相对更敏感。MBC 一般显著高于 MIC,因此桂皮醛主要是抑菌作用。从细菌的形态学观察,推论桂皮醛主要是作用细菌的胞壁,鉴于桂皮醛有一定毒性,作者建议可作为局部抗厌氧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刘静  郑秋实  黄广华 《菌物学报》2020,39(11):2014-2024
随着HIV感染患者的增多、器官移植、放疗化疗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念珠菌感染趋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除白念珠菌外,光滑念珠菌在临床上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成为第二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通常对一线抗真菌药物高度耐药,由于目前治疗策略匮乏,其造成的系统感染死亡率可高达50%。为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光滑念珠菌的认识,研发遏制其感染的诊疗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光滑念珠菌的流行病学、毒力因子以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进展,为国内同行深入探究其耐药特性和致病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念珠菌血液感染的菌种比例、科室分布和体外药敏情况,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3~2016年间血培养结果为念珠菌的病例,统计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等。结果血培养标本中念珠菌阳性病例共有56例,其中白念珠菌比例为57%(32/56),非白念珠菌占43%(24/56)。非白念珠菌菌株主要为近平滑念珠菌(20%,11/56)和光滑念珠菌(15.8%,9/56)。念珠菌感染病例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科(23.2%,13/56)和肾内科(17.9%,10/56)。白念珠菌与非白念珠菌对临床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敏感率差别最大,分别为93.8%和62.5%;56株念珠菌菌株对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和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均为100%;55.6%的光滑念珠菌和72.7%的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所有克柔念珠菌株对氟康唑均耐药。结论本院近几年念珠菌血液感染的病原菌仍以白念珠菌为主,但非白念珠菌对一线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耐药性更高,临床上抗真菌的药物选择应充分考虑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6.
用简单、快速的念珠菌分类鉴定法对657例不同患者标本进行了鉴定,结果121例分得真菌,阳性率18.24%。分得真菌153株,其中酵母样真菌97株,占63.4%;曲霉23株,占15.03%.酵母样真菌97株中念珠菌83株,占酵母样真菌的85.57%。念珠菌中又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深部真菌感染∞%以上是由念珠菌引起的。用ELISA和GC法检测念珠菌感染患者血清中Mn—Ag,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Mn—A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用念珠菌感染动物后24h,在血清中可测到Mn—Ag,是一个早期快速、特异诊断念珠菌血行播散的方法。丁香、黄连、桂皮、木香对真菌有抑杀菌作用。真菌感染与应用抗生素、激素的数量及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白色念珠菌痰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白色念珠菌痰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其年龄分布、可能感染因素、基础疾病、被感染前抗菌药物的使用及近3年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结果呼吸内科白色念珠菌痰培养阳性的相关因素多,老年、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长期多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患者中感染几率明显增高,且3年来,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有所升高。结论临床上细心操作、抗菌药谨慎使用是目前减少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严重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共6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在给予同等剂量的氟康唑静脉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使用卡泊芬净进行治疗,观察组32例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感染特征,并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感染症状主要包括体温高、脉搏异常、咽喉肿痛、咳嗽咯痰、精神异常、肺部阴影并存在啰音等;感染部位以创面感染为主;引发感染的真菌以白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为主,分别为55.93%和20.3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4.38%和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较低。结论对严重烧伤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张浩  刘伟 《菌物学报》2020,39(11):2109-2119
近年来,致病性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多。白念珠菌仍是引起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但是由非白念念珠菌引起的感染比例显著升高。致病性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象呈上升趋势,这是导致临床治疗其所致的侵袭性感染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致病性念珠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以及其耐药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中药桂皮醛对感染根管消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桂皮醛对感染根管的消毒作用。方法 通过体内抑菌试验,将50例牙髓病、根尖周病随机分为二组,桂皮醛消毒根管组,甲醛甲酚合剂(FC)常规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并从中随机各选10例,观察根管消毒前后细菌总数(需氧菌,厌氧菌)的变化。结果 临床效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药物消毒根管,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药物消毒根管后细菌(厌氧菌,需氧菌)总数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封药后细菌总数(OD值)明显少于封药前。结论 桂皮醛体内抑菌作用下FC相似,可用做感染根管的消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秀丽隐杆线虫-白念珠菌感染模型用于抗真菌药效评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评价该模型在抗真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线虫吞食白念珠菌造成致死性感染,建立线虫-白念珠菌感染模型,选用4种临床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和5-氟胞嘧啶)和白念珠菌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对感染后线虫进行治疗,观察线虫存活状态,记录生存率从而评价抗真菌药效。结果白念珠菌感染线虫后生成菌丝穿破线虫体表造成线虫死亡。氟康唑、卡泊芬净和5-氟胞嘧啶治疗后线虫体内白念珠菌菌丝生长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线虫生存率有提高且存在量效关系。两性霉素B在该模型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体内抗真菌作用,但16μg/mL、32μg/mL的高浓度两性霉素B表现出毒性。法尼醇能够抑制线虫体内白念珠菌菌丝形成,但对线虫保护作用较弱。结论秀丽隐杆线虫-白念珠菌感染模型用于体内抗真菌药效评价方法可靠,并具有通量高、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及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真菌感染的比例也日渐上升,主要以念珠菌为主。该文围绕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真菌药物展开讨论,并总结抗真菌药物在泌尿系念珠菌感染中的选用对策及体会。  相似文献   

13.
白念珠菌是一种寄生于人类黏膜表面的条件致病菌,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白念珠菌形成侵袭性感染的过程主要分为黏附、侵袭、播散、形成感染灶等步骤,其中黏附和侵袭过程最为关键。黏附是白念珠菌入侵宿主的前提,该过程主要依赖于细胞壁表面的黏附素。侵袭阶段主要与菌丝形成、细胞壁表面毒力蛋白表达和蛋白水解酶分泌增加有关。形成菌丝是白念珠菌侵袭宿主的关键因素,主要由细胞内cAMP/PKA和MAPK等信号通路调控;侵袭素主要位于白念珠菌细胞壁表面,可以协助其穿刺宿主上皮细胞、诱导内吞作用;白念珠菌还可分泌多种蛋白水解酶,它能够破坏宿主组织细胞,协助白念珠菌形成感染灶。该文主要对白念珠菌黏附和侵袭宿主过程中关键的毒力因子进行综述,为理解白念珠菌致病机制以及选择潜在的药物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光滑念珠菌是引起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重要病原体,其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低,棘白菌素常常作为高危人群光滑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首选药物。但目前已有对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均耐药的菌株报道,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光滑念珠菌的分子分型可为院内感染监测、菌株变异情况等提供信息。现就光滑念珠菌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药物敏感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侵袭性酵母菌感染与重症监护室和器官移植等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感染率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了酵母菌感染无菌部位的临床分布特征,同时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来自解放军302医院2012年至2017年间无菌部位分离的188株酵母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分析188株酵母菌的临床分布特征。结果白念珠菌(45.7%)是导致肝病患者无菌部位感染的主要酵母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18.1%)和光滑念珠菌(16.0%),分离标本以腹水(39.9%)为主;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65岁(43.6%)之间,并且以男性(70.7%)为主,光滑念珠菌是导致50~65岁年龄阶段感染的主要非白念珠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MIC_(50)的值为0.25μg/mL而MIC_(90)的值达到了0.5μg/mL,同时卡泊芬净对克柔念珠菌的MIC_(50)的值为0.25μg/mL而MIC_(90)的值达到了0.5μg/mL,因此,除了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较低(19.8%)和克柔念珠菌对卡泊芬净的体外感性较低(33.3%)外,其他三唑类药物、棘白菌素类药物和5-氟胞嘧啶对酵母菌均有很高的体外抑菌活性。结论白念珠菌仍然是导致肝病患者侵袭性酵母菌感染的主要菌种,感染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不同,临床应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念珠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情况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使用抗真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年至2005年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44株念珠菌进行鉴定,用真菌药敏卡做念珠菌对8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痰液标本念珠菌检出率最高达60.7%,其次是分泌物为19.3%.共分离白色念珠菌142株,占58.2%,热带念珠菌54株,占22.1%,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是5-FC、NYS、AMB,灰黄霉素耐药率最高,达到70%以上.结论 肿瘤,免疫功能低下,病情严重,意识障碍,长期卧床的患者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长期使用抗生素是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真菌药敏试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样本类型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等数据,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4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诊断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对菌种分布、样本类型、科室分布和抗真菌药敏感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非重复性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患者646例,男性355例,占54.95%,大于60岁患者占55.11%;其中白念珠菌314株(48.61%),其次是光滑念珠菌226株(34.98%)和热带念珠菌71株(10.99%);以2017年感染病例最多(141例,21.83%),之后呈下降趋势;感染样本类型以创口深部分泌物(229例,35.45%)为主;其次是清洁尿液(174例,26.93%)和血液(117例,18.11%),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前3位科室是内科(255例,39.47%),外科(214例,33.13%),儿科(78例,12.07%);所有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总耐药率分别为18.82%、36.15%和19.38%,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均为100.00%。结论本地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以老年患者和白念珠菌为主,但非白念珠菌占主要地位,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但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保持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皮肤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的某些致病菌种引起的皮肤浅表念珠菌感染.临床类型多样化,直接涂片检查见到念珠菌特有的假菌丝和孢子即可确诊.必要时进行真菌培养并体外药敏试验、组织病理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大多需要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部分需要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邴健 《菌物学报》2020,39(11):2120-2130
耳念珠菌感染及其耐药问题已愈演愈烈,其临床耐药机制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整理了国内外耳念珠菌临床菌株对三大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从外排泵异常表达、靶标蛋白突变、生物被膜和基因组可塑性4个方面总结了耳念珠菌已报道的或潜在的耐药机制,并与其他念珠菌耐药机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 了解性传播疾病病人中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的菌型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32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并使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情况。 结果 临床131例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者中,白色念珠菌116例(88.55%)、近平滑念珠菌7例(5.34%)、光滑念珠菌5例(3.82%)、季也蒙念珠菌2例(1.53%)、克柔念珠菌1例(0.76%)。药敏分析结果:念珠菌属对制霉菌素(96.18%)、酮康唑(90.84%)、氟康唑(70.23%)敏感,而对咪康唑(31.30%)、嗌康唑(31.30%)、伊曲康唑(47.33%)和特比奈酚(7.63%)的中度敏感性和耐药性比较高。 结论 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的念珠菌除了对多烯类药物敏感率高外,对唑类抗真菌药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不同菌型其药敏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