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章在植物生理学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亦为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我们从植物生理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要真正讲授好这部分内容很不容易,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全面又比较容易地掌握这方面的内容,是每个讲授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师都要面对的教学问题.我们总结了多年的植物生理学的教学经验,整理出一个深受本校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即运用多媒体列表比较、归纳式的教学方法,现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1 教材分析1.1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色素的作用 ;难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该过程十分复杂 ,牵涉到许多物理学、化学等知识 ,而有机化学知识学生还未学到 ,同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 ,有些实验无法开设 ,因此理论性很强 ,很抽象很枯燥 ,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1.2 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这部分内容安排 3个课时。第 1课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第 2课时学习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过程及实质 ;第 3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意义 ,补充介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光…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学课本中"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部分内容,以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极好素材,阐述利用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理学教材矿质营养一章中,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制部分是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查阅资料后,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分析和归纳,整理出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的内容。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第一章中的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这部分内容不易理解。据学生反映,是由于有机化学部分相应的内容还没有学习,有些概念模糊所致。而本节中涉及有机化学内容的占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在讲述时又不宜作过多的补充。所以,把这部分内容形象直观、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相结合,对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针对有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现将取得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作一简介,供参考。蛋白质和核酸是构成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原生质是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在生物体内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一部分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讲述蛋白质部分时,应向学生强调指出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种类极为多样,  相似文献   

6.
大学课程里开设“植物元素缺乏症”实验对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矿质营养这一章内容非常重要。我们在按张志良和瞿伟菁(2003)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以下简称“指导”)进行的实验教学中感到,学生在长时间的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失去耐心和兴趣,实验结果出来后也只是被动地核对检索表,而且还缺少必要的实验考核措施,致使学生对植物元素缺乏症记忆不深刻。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改进,提出了一种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蒸腾速率的测定”实验是植物生理实验课中的经典实验项目(张志良和瞿伟菁2003)。在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按现有的实验指导内容去做的话,无论是实验内容还是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都显得比较简单,学生做了实验后印象不深,对蒸腾速率的概念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等内容掌握得不够深刻和透彻。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同时,也为了配合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对这个实验作了一些改革的尝试:实验中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独立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际操作,教师只为学生准备必需的实验药品和仪器,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理学教材中光合作用一章的光合磷酸化机理部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每当讲到这个内容时,我们都感到很难把这个问题向学生讲请楚,因为现有的几套植物生理学教材在这方面的论述显得不够具体,而师范院校的植物生理学教材在这方面则编写得过份简单,学生总是反映教材中这部分内容不够详细,对光合磷酸化的机理不太明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参考了现有的几套植物生理学教材,把有关光合磷酸化机理方面的内容作了比较、分析和归  相似文献   

9.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必修3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重点内容,其两重性具体表现在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初次理解并不觉得很困难,但缺乏对这部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例如: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影响曲线的真正含义,曲线中生长素的浓度是体内的浓度还是体外施加的浓度,曲线背后的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对照组是什么,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如何体现等。利用教材上"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细胞生长的影响"的曲线图,通过在课堂设计中设计的十大问题,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比较归纳和总结能力,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场景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生物技术”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缺乏。通过查阅美国中学生物学教材,介绍探究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机理、探究凝胶电泳的作用机理、解读DNA图谱和模拟基因工程等4个有关基因工程内容的探究活动,并加以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1.
寄语新教师     
理科要讲“理”最近,听了57堂微型课,涉及初一教材的5个内容。这是北京市初中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比赛。选手由各区、县选派,有一定的代表性,优点有代表性,问题也有代表性。这篇和下一篇短文,都是说问题的。生物教师对某些人把生物课当成文科来对待是很有意见的。那么,教理科就要讲“理”。“理”,包括科学事实和过程,但更重要的是要讲讲为什么。举一例来说,我们听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课,在指出各部分的功能时,都很不讲“理”。如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的功能,理由只是它位于细胞的外围所以就起保护、支持作用。学生不禁要问,没…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生物化学的进展极快,研究的领域很宽,教科书的内容也很广泛,而讲授时数又不可能相应增加,以致造成课时紧张,很多内容只讲述必要的结论性知识,很少有时间讲述其来龙去脉,分析其科学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展望其发展方向。结果使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负担过重,脑子刻板。我们深深感到,这是我们教学中的严重缺陷。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满足于传授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关键是应注重引导学生以科学思维来理解生物化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所以,最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惜砍掉一些叙述性的条条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阅读;而尽量加强引用一些著名科学家突破某些重大问题的思路和实验,  相似文献   

13.
韩星 《生物学通报》2003,38(10):27-28
我们在初一生物学课中有关生态系统的最后一节课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特殊的改革 ,针对生态环境教育的特殊性 ,引入了在国际环境教育界广泛被使用的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提供让学生搜集资料、集体讨论的空间 ,给他们根据自己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 ,让学习变成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探索性的过程 ,把解决问题放在本课的重要地位。生态系统是新课标中“生物与环境”这个主题内容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之一 ,如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 ,并与其他主题衔接好 ,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认真考虑的关键点。本节课是作为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细胞分裂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两种重要的细胞分裂方式。继1989年生物高考试题第44题问世以来,许多材料上出现了类似对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的判断。由于这部分知识综台性强,难度大,学生很不容易掌握,加之学生不善于比较这两种分裂方式,往往各拉一条线,死记硬背图形,若将这两类图形放在一起,有很多学生就一愁莫展,无从下手。因此,在组织学生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有必要对这两种分裂方式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并把鉴别两种分裂方式的方法交给学生。笔者在复习时作了如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维  汪忠 《生物学通报》2007,42(8):32-35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生命历程”这条主线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生熟悉的是个体的衰老,细胞的衰老是看不见的,那么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什么关系呢?细胞衰老有哪些表现呢?细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细胞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的求知欲是提高科学素质的前提。因此,生物教师的首要责任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部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获得能力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科学素质的关键。1 形式新颖的设问,引导学生入境高中《生物》第七章中“生态系统的功能”一节,以往的教学容易平铺直叙地引出新课:“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回忆结构),今天我们来研究生态系统的功能。”这样的新课不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不知道学习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用,也不能产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愿望和…  相似文献   

17.
上好第一课——绪论课,的确很重要,也很不容易。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课,也不是纯粹的课本内容简介。而是要以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内容为血肉,与人类国家民族息息相关的关系为灵魂,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探索本学科知识宝库的激情,深切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决心学好这门课。特别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对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保证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构建了一个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絮凝细菌的分离、筛选、条件优化、应用效果及特征分析;二是污染控制工程中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分布调查。两部分实验均具有研究性和综合性。第一部分内容分为5个模块。这5个模块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且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部分实验,学生可掌握有关细菌的基本实验技术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内容所涉及的是丝状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这部分实验可使学生掌握此类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术及其应用方法。该体系内容丰富,与专业结合紧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该体系,可使学生全面获得环境工程微生物基本实验技能,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李忠孝 《遗传》1985,7(3):40-40
通过做习题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巩固、 扩大和加深所学的知识,而且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在讲授遗 传学这部分内容时,曾定期给学生布置了部分作业和 思考题,但是学生们对于解题,特别是对一些与医学临 床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题目,在往不知从何着手,相当 一部分人都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就从已完成的作业看, 也是“五花八门”、缺乏规范化。因此,我室自198。年以 来,就在生物学实验课中增设了习题指导课的内容。经 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医用生物学的遗传学部分,除须 重视实验和课堂讨论外,还有必要上一点习题课,以便 使学生能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衣藻可依靠眼点的感光作用到光照适宜的地方,进行光合作用,维持自己的生活。但因衣藻个体很小,学生不易看到眼点,平时又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所以对衣藻能感光这一点感到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设计以下实验,提供给学生一个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