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鲟物种保护的历史与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华鲟是在我国和朝鲜近海生长,在长江上游或珠江中游繁殖的大型溯河洄游鱼类,长江中华鲟种群的繁殖季节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1、2,珠江的在3初至4月初3,二者属于不同的生态类群,但也有学者认为二者是不同的种4,60年代末,国家决定在长江中下游交界处宜昌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简称葛洲坝),由于该枢纽将阻隔中华鲟的生殖洄游通道,有关其对中华鲟资源影响的程度,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等问题,曾引起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虎嘉鱼保护生物学的研究:Ⅲ.栖息区饵料鱼类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瑞华 《四川动物》1995,14(2):58-61
本文报道了虎嘉鱼栖息区饵料生物和鱼类群落的研究,以期了解虎嘉鱼与饵料鱼类群落之间的关系,为虎嘉鱼的人工和自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葛洲坝下中华鲟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1998—2004年(除2002年外)间从葛洲坝下产卵场捕获的57尾(雌36尾,雄21尾)中华鲟人工繁殖群体为材料,研究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998—2004年间中华鲟雌鲟体长240~320cm,体质量140~432kg,年龄15~30龄;雄鲟体长153~284cm,体质量70~244kg,年龄12~26龄.雌鲟催产率93·1%,雄鲟催产率100%.卵子可明显分为7种颜色;绝对怀卵量为20~59万粒,平均35·8万粒;相对怀卵量820~3020粒·kg-1,平均1590粒·kg-1.精液明显分为4种颜色;绝对采精量1000~5952ml,平均2597·8ml;相对采精量1·25~31·24ml·kg-1,平均13·3ml·kg-1.多年人工催产受精率平均达到63·7%,孵化率达到48·1%,6年共孵化出苗476·2万尾,保证了人工繁殖放流的实施.资料对比显示,中华鲟繁殖群体自然繁殖力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4.
铲鲟微卫星引物对中华鲟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将21对铲鲟(Scaphirhynchus platorynchus Rafinesque)的微卫星引物在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基因组DNA上进行PCR扩增,14对(约占67%)引物得到了扩增产物,其中有10对(约占48%)表现为多态性,但只有2对(9.5%)引物SPl-100和Spl-168的多态性较高,且带型清晰,可直接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相关的研究,此外,对具有特异性扩增,但有Stutter band现象的4对引物的部分可分离PCR产物进行了回收和测序,并对其中的3对引物的序列进行了重新设计,最后得到两对可应用于中华鲟的引物As-100和Spl0-170b,研究结果表明,对相近种的微卫星引物进行优化设计来获得一个物种的微卫星引物是一条简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鲵保护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并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中。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大鲵种群数量下降极为严重,湖南、安徽等地的大鲵产量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下降超过80%,分布区也极度萎缩,形成了12块岛屿状区域,目前分布于以我国中部山区的长江流域为主的17个省区。部分已建立的大鲵保护区经费短缺,人员不足,管理不力,状况不容乐观。非法捕捉和栖息地丧失仍是威胁大鲵生存的主要因素,保护管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保护生物学——生物学的新分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生物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形成的生物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拯救珍衡濒危物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及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等3个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保护生物学形成的历史、探讨的问题、与生物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保护生物学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生物学的形成是对生物危机的反应和生物科学迅速发展的结果。它是应用科学解决由于人类活动干扰或其它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的新学科。其”目的是提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和工具“,其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系统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种群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是保护生物学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珙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对珙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珙桐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种群和群落生态以及引种繁殖等方面。而对其发育生物学,特别生殖过程等研究较少。即便是研究较多的生态学方面也仅仅局限在宏观描述方面,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今后有必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以更好的保护这一物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虎嘉鱼保护生物学的研究:Ⅱ.性状及生态学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瑞华  方静 《四川动物》1995,14(1):16-19
本文报道虎嘉鱼的分类性状和生长、食性、繁殖等生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中华鲟的年龄鉴别和葛洲坝枢纽工程大江截流后1981-1982年群集于坝下的宜昌至石首江段的中华鲟繁殖群体结构的特点。根据匙骨大小与中华鲟长度呈显著相关推算了中华鲟在海洋中的生长速度,计算了体长和体重的函数值及尾叉体长、体重和胸围的复相关。根据鳍条骨和匙骨年轮排列格局特点计算了中华鲟初次产卵和重复产卵的比例,同时,就宽区宽带轮和狭区狭带轮交替过程反映的生物学特征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有植物穗花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孙同兴  林金星  胡玉熹  王献溥   《广西植物》1996,16(4):353-358
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Hance)Pilger)属于红豆杉科穗花杉属,为我国特有树种;现正处在濒危状态,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本文比较系统地综述了穗花杉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化学成分、地理分布、生长特性、生态学和群落特性等。关于穗花杉的系统位置,一直争论不休,作者简述了各种分类观点后,根据上述特性分析结果,支持将稳花杉放于红豆杉科中并与榧树属同族的主张。最后,文章分析了可能引起穗花杉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两点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纳他霉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邬建国  王敏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5):120-123
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广泛用于食品防腐。通过综述纳他霉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揭示了纳他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包括纳他霉素26元环的形成基因(pimSO-pimS4)和修饰基因共16个可读框架,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PKS、PimD、PimJ、PimK的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湖鲟微卫星DNA引物应用于中华鲟亲子关系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湖鲟(Acipenser fulvescens)的4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华鲟随机个体样本进行PCR扩增,分析电泳结果发现,4对引物均可在中华鲟个体中得到稳定的同源序列,其中2对引物所探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较多,在个体间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利用它们产生的DNA指纹图谱,能够对1999年度获得的中华鲟亲鱼样本进行有效的个体区分。并且这两对湖鲟的微卫星引物在对1999年度已知亲本的同一家系中的中华鲟随机个体的分析中,表现为按照孟德尔方式进行共显性遗传。证明这2对微卫星引物可以用于鉴别中华鲟人工放流个体和自然繁殖个体。  相似文献   

14.
养殖中华鲟的产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705-713
通过观测初次繁殖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亲本产后的摄食行为, 测量生长指标和监测血清中甲状腺指标、血液理化指标, 进行产后亲本11个月康复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 使用多春鱼(Mallotus villosus)可诱导产后亲本开口摄食及转食营养丰富的混合鲜饵。雌性产后身体虚弱, 摄食时行为异常, 随摄入营养水平逐渐提高, 雌性和雄性最大摄食量于产后7个月时分别达到体质量的2.04%和1.60%, 7个月后恢复正常。随混合鲜饵摄食量提高, 亲本体质量从下降转而升高(9个月间雌雄亲本增长率分别为44.16%和23.30%), 体长增长(增长率分别为5.00%和3.23%), 与同龄未产的养殖中华鲟(参照组)相比, 体质量和体长的增长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产后亲本血清总T3(TT3)、血清总T4(TT4)、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T4(FT4)和多项血液理化指标在恢复培养期明显升高, 至培养期末, TT3 、FT3高于参照组, 其余指标多接近参照组平均水平, 表明产后亲本生理情况基本恢复。研究表明, 加强产后康复培养, 可以提高初次繁殖亲本, 尤其是雌性的健康恢复和生长效果, 对养殖中华鲟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再次成熟后生殖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生境片断化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既面向目前生物危机,又着眼于长远生态前景的,以研究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和问题为对象的新兴学  相似文献   

16.
圈养繁殖在大熊猫保护生物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栖息地的日益恶化、片段化和种群孤岛化已成为保护大熊猫的严重障碍。尽管就地保护濒危物种是最有希望的措施,但对于大熊猫而言,研究表明圈养繁殖也是保护这一极危物和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保护遗传多样性起以了重要作用,是延缓绝灭速率的保证。本文阐述了大圈养繁殖的必要性及其在保护生物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有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煜  胡玉熹  林金星  王献溥   《广西植物》1997,17(3):249-254
本文综述了我国特有植物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oliveriMast.)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外部形态特征、苗端、幼茎、叶、树皮、木材的内部结构、生殖生物学特性、花粉形态、化学成分、地理分布和分类地位等,最后初步分析了篦子三尖杉的濒危机制,并提出了几项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