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提取的玉米RNA反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合成特异性引物,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出目的片段。对PCR片段直接进行序列分析,测定并克隆玉米的核糖体失活蛋白(RI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已测定的玉米RIP基因序列长为983bp,其中编码区长828bp,共编码有275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GC含量为58.3%。与已发表的序列相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4%和97.4%。 相似文献
2.
苦瓜的核糖体失活蛋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专一修饰核糖体的大亚基rRNA从而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蛋白毒素,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苦瓜中含有多种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如α-苦瓜素,β-苦瓜素和MAP30等,这些蛋白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艾滋病等功能,因而近年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对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核糖体失活蛋白及核糖体拓扑结构的研究进展(续完)李向东刘望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核糖体失活蛋白核糖体拓扑结构RNAN-糖苷酶2.核糖体拓扑结构的研究核糖体是由数十种生物大分子(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早期普遍接受的... 相似文献
4.
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核糖体失活蛋白(curcin)是存在于麻疯树种子中的一种毒性较强的蛋白,它与蓖麻毒蛋白和相思子毒蛋白的性质相似,属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从麻疯树种子中分离得到一种分子量为28.2kD的蛋白质,其对无细胞系统中蛋白质合成的抑制活性较强,IC_(50)为(0.19±0.01)nmol/L,具有RNA N-糖苷酶活性。依据curcin的N端部分氨基酸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和5′-RACE技术从未成熟种子总RNA中克隆到curcin全长cDNA序列。该cDNA全长由1 173个碱基组成,包含一个编码29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前42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推测的多肽序列与测定的蛋白质N端序列相同,与多种已发表的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和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的A链有一定的同源性。将curcin的编码区与表达载体pQE-30相连后,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M15菌株中得到了有效的表达。将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发现,它具有抑制无细胞系统蛋白质合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核糖体失活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当中,在真菌和细菌中也有发现.其共同特点是具有N-糖苷酶活性,能水解生物核糖体大亚基rRNA颈环结构上特定位点的腺嘌呤,使核糖体失活,从而抑制了蛋白质合成.本文对核糖体失活蛋白的主要性质、应用以及国内外有关这类蛋白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6.
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毒蛋白, 主要存在于植物当中, 在真菌和细菌中也有发现。其共同特点是具有N-糖苷酶活性, 能水解生物核糖体大亚基rRNA颈环结构上特定位点的腺嘌呤, 使核糖体失活, 从而抑制了蛋白质合成。本文对核糖体失活蛋白的主要性质、应用以及国内外有关这类蛋白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7.
采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法,克隆了繁缕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全长cDNA,命名为q3(GenBank accession GQ870262)。序列分析结果表明,q3的开放阅读框(ORF)长780 bp,编码259个氨基酸。序列G+C含量为41.5%,与大部分Ⅰ型RIP基因相近。q3编码的蛋白质命名为Q3,理论分子量为28.16 kD,pI为9.44,均与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相近;包含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3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4个络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和7个N-肉豆蔻酰化位点。三级结构预测发现,有35.52%的氨基酸残基参与了α螺旋,24.32%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延伸链,40.15%的氨基酸残基随机缠绕其中。基于繁缕及其近缘种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其结构与经典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可使真核细胞核糖体失活而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植物毒蛋白。它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骨髓净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就核糖体失活蛋白在植物中的分类、分布和性质、功能特性、在生物医学中应用及其应用前景等作简要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栝楼籽核糖体失活蛋白(TCK)与天花粉蛋白(TCS)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从栝楼种籽大规模制备核糖体失活蛋白(TCK)的方法。进行了TCK与天花粉蛋白(TCS)性质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Many plants contain 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s (RIPs) with N-glycosidase activity, which depurinate large ribosomal RNA and arrest protein synthesis. RIPs so far tested inhibit replication of mRNA as well as DNA viruses and these proteins, isolated from plants, a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against a broad range of viruses such a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hepatitis B virus (HBV) and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Most of the research work related to RIPs has been focused on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 相似文献
12.
13.
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抗HIV-1活性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RIPs类化合物代表了抗HIV/AIDS天然产物或先导化合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介绍RIPs的酶活性及其抗HIV-1活性入手,对RIPs抗HIV-1的可能机制,从与RIPs酶活性的关系、诱导HIV-1感染细胞的凋亡及相应的信号转导、诱发活性氧的产生,以及对HIV-1整合酶的抑制作用等几个方面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并对RIPs的结构修饰和抗HIV-1构效关系进行了综述。对RIPs类化合物在抗病毒领域进行深入而系统地研究,能拓宽其在抗HIV/AIDS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isolate a cDNA clone of 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 (RIP), a cDNA library was constructed in Uni-ZAP XL vector with poly(A) RNA purified from leaves of Amaranthus viridis. To get the probe for screening the library, PCR of phage DNA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vector primer and degenerate primer designed from a conserved putative active site of the RIPs. Twenty-six cDNA clones from about 600,000 plaques were isolated, and one of these clones was fully sequenced. It was 1,047 bp and contained an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ing 270 amino acids.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had a putative signal sequence of 17 amino acids and a putative active site (AIQMVAEAARFFKYIE) conserved in other RIPs. E. coli cells expressing A. viridis RIP cDNA did not grow well as compared to control cells, indicating that recombinant A. viridis RIP presumably inactivated E. coli ribosomes. In addition, recombinant A. viridis RIP cDNA produced by E. coli had translation inhibition activity in vitro. 相似文献
15.
山菠菜胆碱单氧化物酶基因(CMO)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甜菜碱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渗透保护剂。高等植物中,甜菜碱的生物合成经由胆碱→甜菜碱醛→甜菜碱两步反应完成,其中第一步反应,也是甜菜碱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由胆碱单氧化物酶(CMO)催化。本研究以耐盐植物山菠菜(Atriplex hortensis)为材料构建了盐胁迫下的cDNA文库,用菠菜CMO cDNA为探针从中筛选获得一个长1.77kb的cDNA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克隆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读码框,编码一个由438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与菠菜和甜菜CMO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和72%。同菠菜和甜菜中的CMO序列相比,山菠菜CMO基因(AhCMO)也具有保守的RieskeType[2Fe2S]簇结合区和保守的多铁原子核结合域。对盐处理条件下山菠菜CMO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表明CMO基因在盐胁迫情况下表达量增加约3倍。将CMO与35S启动子连接后转化烟草(Nictiana tabacumvar.Xanthi),获得了具有一定耐盐性状的转基因植株,在1.2%NaCl的盐浓度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6.
核糖体失活蛋白专一地断裂28S rRNA第4 324位的腺嘌呤与核糖之间的N-糖苷键,具有特异破坏核糖体的结构,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功能。核糖体失活蛋白在医疗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为了能简单快速筛选出核糖体失活蛋白,本实验构建了一种包含核糖体失活蛋白识别位点的双荧光素酶质粒psiCHECKTM-2-F28RNA。用具有N 糖苷酶活性的苦荞凝集素(tartary buckwheat lectin,TBL)作用于psiCHECKTM-2-F28RNA质粒,电泳检测发现,TBL可以将质粒DNA由超螺旋型切割为缺刻型。将psiCHECKTM-2-F28RNA转染HCT116细胞,发现海肾/萤火虫荧光比值也明显降低,表明构建的质粒可以用于检测核糖体失活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当将psiCHECKTM-2-F28RNA中的GAGA序列中腺嘌呤分别突变后进行同样实验,确定该质粒中的GAGA为核糖体失活蛋白的识别位点。进一步构建包含GAGA特征序列的Wnt1-3′UTR区的质粒psiCHECKTM-2-Wnt1-3′UTR,实验也发现,在胞外和胞内TBL与psiCHECKTM-2-Wnt1-3′UTR都具有相互作用,表明细胞内具有GAGA序列的mRNA也可能成为核糖体失活蛋白的靶点。选用几种食源性作物中提取的蛋白质,分别与psiCHECKTM-2-F28RNA作用,进行体外检测,结果显示,该质粒能快速地筛选来源于不同生物的核糖体失活蛋白。这些结果表明,本实验构建的psiCHECKTM-2-F28RNA质粒,可用于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快速筛选和酶活性鉴定。 相似文献
17.
用百合科黄精属植物凝集素基因的保守序列为引物,从新疆黄精的叶中克隆出黄精凝集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获得的新疆黄精凝集素(Polygonatum roseum agglutinin, PRA)基因完整的ORF片段大小为550 bp, 编码1 条长159个氨基酸肽链, 没有内含子, 其中N 端的28个氨基酸是信号肽。对新疆黄精凝集素cDNA 序列同源性的分析比较发现, 黄精属植物凝集素基因之间有很高的同源性(92%)。氨基酸序列比对和SWISS-MODEL同源模建分析表明, PRA由12个b-折叠片组成的b-桶结构, 具有与单子叶植物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似的空间结构。重组质粒pGEX-4T-1-PRA 和pMAL-p2x-PRA, 分别转化E. coli BL21进行原核表达, 新疆黄精凝集素能够以可溶性融合蛋白形式表达, 分子量约为14 kD。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RA, 免疫小鼠后获得了抗血清。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为单一的条带, 证明该抗血清具有针对PRA抗原的专一性。新疆黄精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原核和真核的表达以及抗血清的制备, 为进一步研究凝集素蛋白的性质和功能, 并为植物抗病虫基因工程研究提供有用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用百合科黄精属植物凝集素基因的保守序列为引物,从新疆黄精的叶中克隆出黄精凝集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获得的新疆黄精凝集素(Polygonatum roseum agglutinin, PRA)基因完整的ORF片段大小为550 bp, 编码1 条长159个氨基酸肽链, 没有内含子, 其中N 端的28个氨基酸是信号肽。对新疆黄精凝集素cDNA 序列同源性的分析比较发现, 黄精属植物凝集素基因之间有很高的同源性(92%)。氨基酸序列比对和SWISS-MODEL同源模建分析表明, PRA由12个b-折叠片组成的b-桶结构, 具有与单子叶植物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似的空间结构。重组质粒pGEX-4T-1-PRA 和pMAL-p2x-PRA, 分别转化E. coli BL21进行原核表达, 新疆黄精凝集素能够以可溶性融合蛋白形式表达, 分子量约为14 kD。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RA, 免疫小鼠后获得了抗血清。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为单一的条带, 证明该抗血清具有针对PRA抗原的专一性。新疆黄精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原核和真核的表达以及抗血清的制备, 为进一步研究凝集素蛋白的性质和功能, 并为植物抗病虫基因工程研究提供有用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9.
新疆出血热(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XHF)在国际上称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是由经蜱传播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引起的烈性传染性疾病,流行于中国新疆南部、俄罗斯北部、中东、南部欧亚大陆及非洲撒哈拉地区,平均病死率在20%~70%[1-4].中国的CCHF于1965年第一次诊断于新疆南部的巴楚县(病死率高达90%),时称巴楚出血热[5];后因在北疆地区亦查出抗体,故改称为新疆出血热(XHF),并在国内广泛沿用[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