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0种菊属(Dendranthema)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菊属在中国分布的10种20 个居群的材料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首次报道了异色菊、银背菊、楔叶菊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以及菊的染色体数目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工作分析了核特征和演经趋势,及其与该属分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菊属(Dendranthema)在中国分布的10种20个居群的材料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首次报道了异色菊(2n=18,36)、银背菊(2n=56)、楔叶菊(2n=18,72)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以及蒙菊(2n=18)的染色体数目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工作,分析了菊属的核型特征和演化趋势,及其与该属分类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10种菊属(Dendranthema)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菊属(Dendranthema)在中国分布的10种20个居群的材料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首次报道了异色菊(2n=18,36)、银背菊(2n=56)、楔叶菊(2n=18,72)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以及蒙菊(2n=18)的染色体数目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工作,分析了菊属的核型特征和演化趋势,及其与该属分类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瘿蜂科分类研究概况及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瘿蜂科中国分类研究的进展,同时首次记述瘿蜂科草瘿蜂族Aylacini Ashmead的2新纪录属:菊瘿蜂属Aulacidea Ashmead.1897和近菊瘿蜂属Isocolus F(o)rster.1869及1新种,何氏菊瘿蜂Aulacidea hei sp.nov..新种被详细描述和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于山东大学(威海)校园文心湖畔发现的糙毛狮齿菊(新拟)Leontodon hispidus L.,隶属于菊科(Asteraceae)狮齿菊属(Leontodon L.)。该种的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叶及花序梗具粗糙硬毛,冠毛二型。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该属、种均为中国新记录。简要讨论了其价值及入侵风险,依据近缘属种形态特征编制了狮齿菊属与近缘属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中国菊科2新记录属:距格菊属(Koyamasia H.Rob.)、婴带菊属(Struchium P.Browne)和2新记录种:距格菊[K.curtisii(Craib&Hutch.)Bunwong,Chantar.&S.C.Keeley]、婴带菊[S.sparganophorum(L.)Kuntze].这2属都...  相似文献   

7.
栌菊木属及白菊木属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栌菊木属及白菊木属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首次报道,对栌菊木(Nouelia insignis Franch.)分布区内的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染色体数目均为2n=54。白菊木属在中国分布的仅白菊木(Leucomeris decora Kurz)一种,对漾濞这个居群的细胞学研究表明,染色体也为2n=54。这两个属的基数可能x=9,它们可能为6倍体,结合帚木菊族已有染色体报道及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等初步分析表明:栌菊木种内分化程度小,是一自然类群;栌菊木和白菊木可能有着较近缘的联系;栌菊木可能是古老孑遗植物的后裔,为适应环境而多倍体化,得以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8.
国产白酒草亚族(菊科紫菀族)由白酒草属(Conyza)、小舌菊属(Microglossa)和歧伞菊属(Thespis)3个小属组成,且国产白酒草亚族各属间及其与非洲白酒草属植物之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尚无报道,故本研究利用核糖体DNA ITS和ETS序列并采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分析法,重建了国产白酒草亚族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歧伞菊和非洲白酒草属植物组成一支,而劲直白酒草的两变种和小舌菊嵌入田基黄亚族分支;小舌菊与Psiadia pascalii近缘。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1)劲直白酒草和Conyza incisa应处理为田基黄亚族的一个独立的属;(2)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和歧伞菊以及大多数非洲白酒草属植物属于Eschenbachia属,而且Eschenbachia属代表一个新的亚族,歧伞菊可处理为Eschenbachia属的一个组。Eschenbachia属可能从非洲经数次长距离传播到达我国南部;(3)Welwitschiella和小舌菊属应保持属的地位,Psiadia pascalii、Conyza scabrida和C.pyrrhopappa可并入小舌菊属。  相似文献   

9.
国产白酒草亚族(菊科紫菀族)由白酒草属(Conyza)、小舌菊属(Microglossa)和歧伞菊属(Thespis)3个小属组成,且国产白酒草亚族各属间及其与非洲白酒草属植物之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尚无报道,故本研究利用核糖体DNA ITS和ETS序列并采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分析法,重建了国产白酒草亚族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歧伞菊和非洲白酒草属植物组成一支,而劲直白酒草的两变种和小舌菊嵌入田基黄亚族分支;小舌菊与Psiadia pascalii近缘。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1)劲直白酒草和Conyza incisa应处理为田基黄亚族的一个独立的属;(2)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和歧伞菊以及大多数非洲白酒草属植物属于Eschenbachia属,而且Eschenbachia属代表一个新的亚族,歧伞菊可处理为Eschenbachia属的一个组。Eschenbachia属可能从非洲经数次长距离传播到达我国南部;(3)Welwitschiella 和小舌菊属应保持属的地位,Psiadia pascalii、Conyza scabrida和C. pyrrhopappa可并入小舌菊属。  相似文献   

10.
石铸 《植物研究》1984,4(2):59-66
本文是中国菊科菜蓟族植物研究继三。发现了(艹久)苓菊属(Jurinea)、刺头菊属(Cousinia)、蓟属(Cirsium)、及矢车菊属(Centaurea)的一些新种。现将这些新种记载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菊花和贵州产野菊花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菊花和贵州产野菊花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犀草素的含量。色谱柱为ODS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45:55:0.4),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0mL/min。结果7个菊花样品的木犀草素含量,以贵州野菊花的木犀草素含量最高(3.876mg/g),杭菊的木犀草素含量最低(0.302mg/g)。结论贵州产野菊花中木犀草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菊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杭白菊作为著名的中药“浙八味”之一,种植规模和产区不断扩大,但其病毒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利用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和非序列依赖PCR扩增(sequence 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等方法,对感病杭白菊病原物进行鉴定,为杭白菊病毒病原的检测构建一套快速和简便的方法。结果表明,感病杭白菊被菊花R病毒(Chrysanthemum virus R,CVR)侵染,将其命名为CVR-TX。通过对其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扩增与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组为8 872 bp,编码6个ORF,具有Carlavirus属病毒的典型特征。基于全基因组核酸序列以及复制酶、外壳蛋白氨基酸的序列比对发现,CVR-TX与CVR-BJ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5.5%、96.0%和96.3%;与Carlavirus属其他病毒同源性分别在48.2%~54.4%、46.9%~55.3%和36.8%~59.5%,因此CVR被确定为一种新的Carlavirus属病毒。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基于全长基因组、复制酶(replicase)基因和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与CVR-BJ聚为一簇,亲缘性最近。本研究获得了CVR-TX的全长基因组,丰富了CVR的基因组信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其种属关系和区域变化情况,从而为建立CVR可靠灵敏的分子检测手段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菊花组织培养过程的光质效应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质在菊花组织培养过程中具显著的生物学效应。试验中,绿色光可促进试管菊的生长,绿色、红色、兰色光还能部分解除~(60)Co—γ射线照射试管苗后所产生的抑制生长作用,红色光有利于花瓣愈伤组织的形成。菊花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光质效应,尚与品种有关,表明品种间存在光质敏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杭白菊作为著名的中药“浙八味”之一,种植规模和产区不断扩大,但其病毒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利用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和非序列依赖PCR扩增(sequence 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等方法,对感病杭白菊病原物进行鉴定,为杭白菊病毒病原的检测构建一套快速和简便的方法。结果表明,感病杭白菊被菊花R病毒(Chrysanthemum virus R,CVR)侵染,将其命名为CVR-TX。通过对其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扩增与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组为8 872 bp,编码6个ORF,具有Carlavirus属病毒的典型特征。基于全基因组核酸序列以及复制酶、外壳蛋白氨基酸的序列比对发现,CVR-TX与CVR-BJ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5.5%、96.0%和96.3%;与Carlavirus属其他病毒同源性分别在48.2%~54.4%、46.9%~55.3%和36.8%~59.5%,因此CVR被确定为一种新的Carlavirus属病毒。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基于全长基因组、复制酶(replicase)基因和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与CVR-BJ聚为一簇,亲缘性最近。本研究获得了CVR-TX的全长基因组,丰富了CVR的基因组信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其种属关系和区域变化情况,从而为建立CVR可靠灵敏的分子检测手段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拟盘梗霉属(Bremiella G.W.Wilson)霜霉,全世界已报道2个种。本文报道寄生于我国菊科植物上的1个新种及2个新组合。新种是寄生于茼蒿上的Bremiella multiformis Tao et Y.Qin sp.nov.。新组合是欧茼蒿上的Bremiella chrysanthemi-coronarii(Sawada)Tao comb.nov。及黄花蒿上的Bremiella artemisiae-annuae(Ling et M. C.Tai)Tao comb.nov.。对新种作了汉文及拉丁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还讨论了新种和新组合与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拟盘梗霉属(Bremiella G.W.Wilson)霜霉,全世界已报道2个种。本文报道寄生于我国菊科植物上的1个新种及2个新组合。新种是寄生于茼蒿上的Bremiella multiformis Tao et Y.Qin sp.nov.。新组合是欧茼蒿上的Bremiella chrysanthemi-coronarii(Sawada)Tao comb.nov。及黄花蒿上的Bremiella artemisiae-annuae(Ling et M. C.Tai)Tao comb.nov.。对新种作了汉文及拉丁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还讨论了新种和新组合与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对4种菊花:野菊花、神农香菊、杭黄菊和黄金菊进行超临界CO2萃取(SFE),运用GC-MS检测超临界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比较4种菊花类药材萃取物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菊花SFE萃取物中共检测到77种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醇、醛、酮和脂肪烃类成分,其中仅有14种成分为2种或以上菊花萃取物所共有,不同品种菊花之间所含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桔梗(Ptatycodongrandiflorum A.DC.)3种中药材的非药用部位作为灵芝袋料栽培的原料,研究灵芝子实体活性成分及药效变化。【方法】试验比较测定了非药用部位配方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作为实验对照组,配方由玉米芯、棉籽壳等常规基质组成)的灵芝农艺性状,子实体多糖和三萜含量,并对各组灵芝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药效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生物转化率接近或者高于常规组,生长周期有所延长;活性成分上,除了丹参组(SM.G)的三萜含量有所降低外,其余各组的活性成分较常规配方组(OF.G)均有提高,菊花组(CM.G)灵芝的多糖和三萜含量最高,分别为2.47%和0.79%。最大耐受量试验表明,非药用部位栽培的灵芝子实体的小鼠最大耐受量均为100 g/kg。溶血素试验和促睡眠试验中菊花组效果优于常规组灵芝;抗疲劳上,只有常规组灵芝表现出一定的抗疲劳功效,而非药用部位栽培的灵芝没有该药效。【结论】中药材非药用部位栽培灵芝是可行的,且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和部分药效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9.
菊花(Chrysanthemum × morifofium Ramat.)是花卉王国中的一朵奇葩。她起源于中国并被传遍世界。在1600年的栽培历史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园艺栽培技术,经培育形成了近3万个品种,其变异类型之丰富被称为园艺育种史上的奇迹,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近50年来,中国园艺学界利用形态学、细胞分类学、同工酶和分子标记技术结合数量分类学和分支分类学的方法,对其野生近缘种和主要栽培类群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为菊花育种积累了资料。但面对丰富的中国菊花种质资源,对其数量和质量的研究仍显不足。特别是对传统品种研究不够,制约了中国菊花产业化发展。对菊花品种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和保存并构建核心种质,进而对其开发潜力进行评价,仍然是一项十分艰苦和重要的基础工作。结合现代生物学技术,对其主要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了解其形成机理,对于菊花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菊花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张莉俊  戴思兰 《植物学报》2009,44(5):526-535
菊花(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 Ramat.)是花卉王国中的一朵奇葩。她起源于中国并被传遍世界。在1 600年的栽培历史中, 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园艺栽培技术, 经培育形成了近3万个品种, 其变异类型之丰富被称为园艺育种史上的奇迹, 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近50年来, 中国园艺学界利用形态学、细胞分类学、同工酶和分子标记技术结合数量分类学和分支分类学的方法, 对其野生近缘种和主要栽培类群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 为菊花育种积累了资料。但面对丰富的中国菊花种质资源, 对其数量和质量的研究仍显不足。特别是对传统品种研究不够, 制约了中国菊花产业化发展。对菊花品种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和保存并构建核心种质, 进而对其开发潜力进行评价, 仍然是一项十分艰苦和重要的基础工作。结合现代生物学技术, 对其主要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了解其形成机理, 对于菊花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