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新贵 《广西植物》1998,18(4):322-324
玫瑰茄悬浮细胞合成花青素受光调节。将不同的单色滤光膜覆盖在摇瓶表面,控制光照强度,判定了蓝光是促进玫瑰茄细胞产花青素的最有效单色光;红光和橙光无效;其它单色光随其波长接近蓝光,正交应增加。单色光对玫瑰茄细胞培养过程的其它参数,如pH、降糖、细胞生物量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朱新贵  郭勇   《广西植物》1998,(4):322-324
玫瑰茄悬浮细胞合成花青素受光调节。将不同的单色滤光膜覆盖在摇瓶表面,控制光照强度,判定了蓝光是促进玫瑰茄细胞产花青素的最有效单色光;红光和橙光无效;其它单色光随其波长接近蓝光,正效应增强。单色光对玫瑰茄细胞培养过程的其它参数,如pH、降糖、细胞生物量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高产花色苷玫瑰茄细胞系的筛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金华  郭勇   《生物工程学报》1997,13(4):437-439
花色苷在植物中呈现粉红、红、紫红、紫等颜色,可以用作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的着色剂,亦有药用价值。作为食品添加剂,颜色较合成色素自然,且安全无毒性。早在1987年,Mizukami[1]就建议用植物细胞培养物生产花色苷类代替合成色素。所有的植物培养细胞都是异源性的。各细胞之间产花色苷的能力相差很大[2].因为产花色苷的细胞系带有颜色标记,所以容易识别并通过肉眼选择即可获得高产花色苷的细胞系。筛选的方法很多,如平板饲喂法[3]、小细胞团法[4]、细胞块法[5]、肉眼观察直接挑选法及细胞分栋器法[6]等。高产系花色苷的含量可增加几倍到几十倍,而且产量稳定。本文采用平板法及小细胞团法筛选高产花色苷的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细胞系。  相似文献   

4.
郑穗平  郭勇   《广西植物》1998,18(1):70-74
本文研究了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变化对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生长和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在8种不同的碳源中,麦芽糖有利于花青素的积累,而蔗糖和葡萄糖适合细胞生长,并有较高的花青素产率。在1%~10%蔗糖浓度范围内,4%浓度下细胞生长和花青素产率最高,而6%浓度下细胞花青素含量最高,高渗环境较有利于细胞花青素的积累。135mM的氮源总量已足够维持玫瑰茄细胞生长和花青素合成,氮源总量增加对细胞代谢有抑制作用。NH+4对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总量135mM,NO-3与NH+4比例25∶2和23∶4时细胞生长和花青素合成最佳。  相似文献   

5.
朱新贵  郭勇 《工业微生物》1999,29(2):25-27,33
光照对悬浮培养的玫瑰茄细胞生物量无影响。随着光照强度增大,玫瑰茄细胞合成花青素的量增加,光照强度31.0w/m^2为饱和光照强度,超过该强度,玫瑰茄细胞合成花青素的量不再进一步增加;可见光中蓝光(420 ̄530nm)是促进玫瑰茄细胞合成花青素最有效单色光,光强为30.0w/m^2,接种量为0.2g湿细胞的50ml培养液经16d培养,花青素产量为8.97mg/50ml,高出相同光照强度全色光下的6.  相似文献   

6.
以热带经济植物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的成熟花萼为原料提制而成的玫瑰茄红色素,是一种新的食用天然色素[3,10,11,18,19]。我们已经简要报道过这种色素的提制工艺、理化性质、安全性和着色试验的研究结果[2],尔后又详细报道了玫瑰茄红色素最优提取条件的选择[4]和热效应试验[5]。本文拟报道玫瑰茄红色素对三种金属离子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玫瑰茄悬浮细胞合成花青素的光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光照对悬浮培养的玫瑰茄细胞生物量无影响。随着光照强度增大,玫瑰茄细胞合成花青素的量增加,光照强度31.0w/m2为饱和光照强度,超过该强度,玫瑰茄细胞合成花青素的量不再进一步增加;可见光中蓝光(420~530nm)是促进玫瑰茄细胞合成花青素最有效单色光,光强为30.0w/m2,接种量为0.2g湿细胞的50ml培养液经16d培养,花青素产量为8.97mg/50ml,高出相同光照强度全色光下的6.53mg/ml;黄光和绿光分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黑暗下的培养时间不超过8d,后期经过不少于8d的光照可以诱导出和全程光照相当的花青素产量,分别为6.64和6.72mg/50ml(总培养时间不少于16d)。当黑暗下培养时间超过12d,由于营养成分消耗,光照延长,花青素产量也无法提高,添加10ml新鲜培养基再进行光诱导,花青素产量可以提高(6.75mg/50ml)。  相似文献   

8.
谢秀祯  林俏慧  郭勇 《广西植物》2008,28(4):521-526
利用玫瑰茄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根癌农杆菌将AtPSK2基因导入玫瑰茄细胞,并获得了功能性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转基因玫瑰茄细胞系的临界植板细胞密度和临界起始细胞密度分别降低了60%和50%,悬浮细胞培养周期由16d缩短到12d,转化愈伤组织的比生长速率比对照提高了75%,转基因玫瑰茄细胞和愈伤组织中的花黄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所获得的转基因玫瑰茄细胞系不仅为花青苷和花黄素等次生代谢产物高产细胞株的选育提供出发材料,而且为PSK-α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有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0-5mol/L的铜离子,滇紫草愈伤组织中色素含量提高了5.5倍,悬浮细胞中色素含量提高8.1倍。细胞培养第21天,加入浓度为10-5mol/L的L-Phe,色素的合成量最大。浓度为10-6mol/L的抗坏血酸,能明显地促进培养细胞中色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喜树碱是一种从木本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分离得到的抗癌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Cu2+对喜树愈伤细胞培养中喜树碱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培养基中添加0.008mg/mL Cu-Cl2时,对喜树愈伤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喜树愈伤细胞合成喜树碱的促进作用最强,喜树碱含量比未诱导前增加了约30倍。Cu2+阻止培养细胞后期过氧化物酶活力的下降,并抑制花青素的生成。与黑暗培养相比,光照条件下添加Cu2+更利于喜树愈伤细胞诱导合成喜树碱。  相似文献   

11.
玫瑰茄(Hibisaus sabdariffa Linn.),又名山茄,国外常见的俗名有“罗塞耳”(Rsoelle)、“卡凯蒂”(Karkade)、“酸模”(Sorrel)等,亦有“希比斯克斯花”(Hibiscus flower)之称。玫瑰茄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产非洲①,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1940~1945年间引入福建②。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1964年开始试种,对其栽培方法和纤维、种子油等的利用进行过研究③。现闽南诸县已有生产性栽培,产品主要供外贸出口。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亦有栽培。玫瑰茄株高1—2米,茎淡紫色,叶异型,下部叶卵形而不分裂,上部叶掌状三深  相似文献   

12.
云南红豆杉培养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紫杉醇(Taxol)最初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树皮中分离出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1].对卵巢癌,转移性乳腺癌和恶性黑色寮瘤等患者疗效显著[2],全世界红豆杉属植物有近11种,都含紫杉醇成分.但含量很低,加之现存数量很少,生长极为缓慢.造成了紫杉醇原料供应的危机[3]。紫杉醇化学合成已经成功[4-6],但繁杂的反应过程及前体化合物来源的限制使得它们无法实现商业化生产。最近从短叶红豆杉中分离出一种生产紫杉醇的内寄生真菌Tgromyer andreanae[7].由于紫杉醇含量仅为24~50ng/L.没有实用价值。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可能是解决天然抗肿瘤药物长期供应的有效方法之一[8]。自1991年Christen等人申请利用红豆杉细胞培养物生产紫杉醇专利以来[9].有关红豆杉细胞培养的研究已有不少报[10-12]。但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仅见愈伤组织诱导的报道[13]。本文报道云南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培养的初步结果,并分析了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含量。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食品生产进展》1975年9卷8期报道,玫瑰茄红色色素在常规制备期间是非常稳定的;在着色的苹果冻、果胶冻、玫瑰茄饮料和饮料浓缩液这类产品中,贮藏到26℃时也是非常稳定的。它的特点跟花青苷色素一样,贮藏在38℃时颜色容易发生变化,但是贮藏在2℃时却是稳定的。这种色素在苏打水和淡色啤酒这类充了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4.
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生长行为及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培养多年的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L.)白色细胞株为材料,在以3%蔗糖为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为4.5μmol/L2,4-D(2,4-二氯苯氧乙酸),2.3μmol/L Kt(Kinetin,细胞激动素)的悬浮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玫瑰茄细胞的生长及泛醌积累动态、培养液PH值的变化以及培养过程中玫瑰茄细胞对碳源、氮源、磷源的消耗动态,并以此数据建立了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生长、蔗糖消耗、泛醌形成的非结构动力学模型,经验证表明,模型与实际情况有较高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花青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金华  郭勇 《生物工程进展》1997,17(1):33-36,12
本文介绍了最近几年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光诱导的研究,细胞生长与花青素积累的关系,外加刺激剂,培养基成份(碳源,氮源,无机离子及渗透压等)生长素种类与含量对植物细胞积累花青素的影响以及选育高产细胞系,提高花青素产率的新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中间产物对玫瑰茄培养细胞合成花青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5培养基悬浮培养产色素的玫瑰茄培养细胞,培养13天时,花青苷产量最高,为0.25g/L。培养基中添加终浓度为10^-6mol/L的外源L-Phe能够显著地增加产色素细胞花青苷的积累量。浓度为10^-7mol/L的槲皮素,可使悬浮培养的玫瑰茄细胞花青苷产量提高1.3倍,无论是L-Phe还是槲皮素均不能启动不产色素的细胞系产花青苷。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牡丹品种‘满园春光’的叶片为材料,测定不同叶色时期叶片中黄酮醇、花青素、原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利用RHSCC和色差仪测定牡丹叶片红色消退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叶色表型,采用qRT PCR测定不同时期叶片中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叶片色素与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揭示牡丹春季叶片红色消退的潜在原因,为牡丹春季叶片红色消退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基因资源。结果表明:(1)随着牡丹叶片发育,紫红色消失,黄绿色逐渐形成,并且叶正面和叶背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变化。其中,叶背面的RHSCC值、L*、a*值要高于叶正面,而b*、C*值则低于叶正面。(2)牡丹红叶期叶片中富含花青素和原花青素,而非红叶期叶片中富含黄酮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3)结构基因PsDFRPsANS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而PsFLSPsANR基因表达量分别与黄酮醇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变化一致。(4)转录因子基因PsMYB113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sMYB4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sMYBF1表达量与黄酮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花青素合成减少是牡丹春季叶片紫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牡丹叶片花青素合成减少是PsDFRPsANSPsFLS等结构基因协同表达的结果,而PsMYB113、PsMYB4、PsMYBF1可能是调控这些结构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18.
紫草为我国传统中药,最早收录于《神农本草经》,根部入药。其有效成分为紫红色的萘醌类衍生物的复合物(紫草色素)。它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作用,是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色素,在医药、印染、化妆品及食品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借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紫草色素,是开发紫草资源的新途径。1983年日本已将硬紫草细胞培养工业化生产,1984年便有紫草色素产品投放市场。本文测定了硬紫草细胞培养色素形成过程中细胞生长、产物(色素)形  相似文献   

19.
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如短叶红豆杉(Taxusbrevifolia)等的树皮或枝叶提取到的紫杉醇(Tax-ol)是一种具有强抗癌活性的二萜烯类化合物[1].作为一种治疗晚期卵巢癌、乳腺癌的新药已经在欧美等一些国家被批准上市,成为迄今从植物中提取的最有效的抗癌药之一[2].但由于紫杉树皮来提取紫杉醇的方法如紫杉醇的化学合成、半合成,从真菌中提取紫杉醇以及改善红豆杉的栽培措施等等均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离实际应用还相差太远[5,6].而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方法替代砍伐天然红豆杉树皮来提取紫杉醇,也已成为近几年来红豆杉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7].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省,是分布于我国的主要品种之一,其含量在我国现有的几种红豆杉植物中属于较高的一种[3],在我国,近些年来亦有不少实验室在红豆杉细胞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文献报道的较少[8-10].本文报道利用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方法来生产紫杉醇,以最终取代从天然来源的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的可能性,对云南红豆杉进行的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谢秀祯  林俏慧  郭勇 《广西植物》2007,27(6):903-908
以根癌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为供体菌株,对玫瑰茄愈伤组织进行了转化条件的研究,建立了一套玫瑰茄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该转化体系获得了2个稳定表达新霉素磷酸转移酶活性的玫瑰茄转化细胞系。GUS活性组织化学检测和PCR扩增鉴定的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转化率为4%。说明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经愈伤组织导入玫瑰茄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