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东莎草属植物果实形状及果皮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山东分布的18种莎草属植物的果实形状及果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莎草属植物果实为椭圆状、倒卵状或卵状三棱形,顶端具柱状或锥状短喙;果皮微形态可分为:网-疣复合纹饰、网状纹饰、疣状纹饰和无规则突起纹饰4种类型;果皮微形态类型的划分与基于宏观形态特征的传统分类关联较小,但在该属形态相近的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种间划分的依据。果皮微形态证据支持将水莎草属(Juncellus)、砖子苗属(Mariscus)和断节莎属(Torulinium)归入莎草属(Cyperus)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2.
莎草属果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在立体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莎草属(Cyperus Linn.)14种、2变种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根据纹饰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1)网——瘤状复合纹饰;(2)网状纹饰;(3)疣状纹饰。莎草属植物在果皮微形态特征上存在的种间差异可为种的划分提供依据,并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海南莎草属(Cyperus Linnaeus)15个种1个变种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该属叶下表皮微形态基本特征如下:长细胞为长筒形、短筒形,少数为近方形,边缘波状、深波状;无短细胞的存在;副卫细胞为高圆屋顶形、圆屋顶形、圆屋顶至三角形或三角形;(2)根据保卫细胞的形态将海南莎草属分为两大类型即保卫细胞两端明显加厚型和保卫细胞两端不明显加厚型;(3)海南莎草属叶下表皮微形态一致,表明莎草属是一个自然类群,但在莎草属种间叶下表皮的长细胞形态、保卫细胞及副卫细胞形态、气孔长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作为本属种间分类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莎草属果皮微形态特征是及其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首次报道了在立体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莎草属14种,2变种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根据纹饰特点的不,可分为三种类型:(1)网-瘤状复合纹饰;(2)网状纹饰;(3)疣状纹饰。莎草属植物在果皮微形态特征上存在的种间差异可为种的划分提供依据,并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山东莎草属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山东莎草属14个种和1个亚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脉间区长细胞为长筒形、短筒形,少数为近方形,边缘为波状、深波状;无短细胞存在;气孔器副卫细胞为三角形、圆屋顶形至三角形、高圆屋顶形和圆屋顶形;乳突存在于脉区长细胞上;刺毛仅存在于个别种中。根据脉区刺毛的有无,结合外部形态,可以分为有刺毛类型和无刺毛2个类型及4个亚类型。莎草属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高度一致,表明莎草属是一个自然类群,但在种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以为种的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5,14(Z1):159-161
在西沙群岛永兴岛发现了我国未曾报道的粗根茎莎草夏孢锈菌Uredo cyperi-stoloni feri Yen.此菌形成大的矩形或纺锤形孢子堆.夏孢子很大,30-43 × 21-29μm,3.5-Sμm厚,有2个明显的腰生芽孔.此菌过去仅见于新加坡.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角潜蝇属莎草潜蝇亚属进行了分类研究,确认我国现知2种:即福建角潜蝇C.(B.)fujianisca sp.nov和苔角潜蝇Cerodontha(Butomomyza)cornigera(dc Meijcrc)。除新种描述并附特征图外,还提供该亚属中国种类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钱义咏 《植物研究》2001,21(3):335-336
根状茎短, 具许多须根。秆丛生, 粗壮, 高70~130cm, 钝三棱形, 平滑, 下面为叶鞘所包, 具3~5叶。叶短于秆, 宽8~12mm, 基部折合, 上部平张;叶鞘长10~35cm, 红褐色, 基部深褐色。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Oryza sativa)等5种植物和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试验对象,测定了碎米莎草(Cyperus iria)茎总生物碱对植物和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250~4000 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对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幼苗的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4000μmL-1的总生物碱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鳢肠(Eclipta prostrate)和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种子的萌发、烟草幼苗的苗高以及水稻、烟草和鳢肠幼苗的鲜重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对较低浓度总生物碱对千金子种子萌发、千金子和车前草幼苗的鲜重以及5种植物幼苗的根长和苗高(烟草幼苗的苗高除外)有显著抑制作用.25~400 μg mL-1的碎米莎草茎总生物碱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blearum)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而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100~400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vum)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200~400 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400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上述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0%、74.87%、40.93%、60.91%、52.70%和16.28%.  相似文献   

10.
以种子萌发率、幼苗根长、幼苗株高和单株鲜质量以及菌落直径为指标,对碎米莎草(Cyperus iria L. )穗部总生物碱的化感活性及抑菌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总生物碱溶液对6种供试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质量浓度为500~4 000 mg·L~(-1)的总生物碱溶液对水稻(Oryza sativa L. )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的株高和单株鲜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4 000 mg·L~(-1)总生物碱溶液对水稻幼苗的根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总生物碱溶液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 )、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 ) L. ]、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 (L. ) Ne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 )及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 )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且当质量浓度达到4 000 mg·L~(-1)时, 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的根长、株高和单株鲜质量均最低, 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碎米莎草穗部总生物碱溶液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有一定的差异, 但总体上随质量浓度(25~400 mg·L~(-1))的提高抑菌效果逐渐增强;当质量浓度达到400 mg·L~(-1)时,总生物碱溶液对苹果轮纹病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油菜菌核病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 de Bary]、水稻稻瘟病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小麦赤霉病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和番茄早疫病病菌(Alternaria solani Jones et Grout. )的抑菌率最高,分别达到74.05%、64.73%、43.54%、35.09%和32.56%,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但25~400 mg·L~(-1)总生物碱溶液对杨树溃疡病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 )无显著的抑菌作用(P>0.05).研究结果显示,碎米莎草穗部总生物碱具有被开发为稻田用生物源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We established interspecific Solanum cybrids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trageneric nuclear-organelle compatibility and the introgression of advantageous plasmone-coded breeding traits into potato. Cybridization was performed by the donor-recipient protoplast-fusion procedure. We found that the plastomes of S. chacoense, S. brevidens, and S. etuberosum could be transferred into the cybrids having S. tuberosum nuclear genomes; chondriome components were likewise transferred from the former species into these cybrids. The combination with S. chacoense as organelle donor and potato as recipient resulted in green fertile plants with potato morphology. By using S. etuberosum as an organelle donor and potato as recipient, male-sterile cybrid plants, most of them having pigmentation abnormalities, were obtained. The combination of S. brevidens with potato resulted in palegreen (almost albino) regenerants. The latter albino plantlets had both the chloroplast DNA and the mitochondrial DNA of the donor (S. brevidens) and did not survive the transfer into the greenhouse. An immediately applicative result of this study is the de novo establishment of male-sterile plants in a potato cultivar. Such plants should be useful as seed parents in the production of hybrid, true-potato seeds.  相似文献   

12.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22,42(1):10-13
该文描述了自四川西部发现的毛茛科二新种,包括四川乌头属一新种,即泸定乌头(Aconitum ludingense W.T.Wang),此新种隶属于乌头属乌头亚属,以及四川唐松草属一新种,即狭药唐松草(Thalictrum stenantherum W.T.Wang),给出了此新种与其近缘种六脉萼唐松草之间的形态区别.  相似文献   

13.
张余  龚洵  冯秀彦 《广西植物》2021,41(1):114-122
富民枳(Poncirus polyandra)属于芸香科(Rutaceae)枳属(Poncirus Raf.).自发表以来,分类地位一直备受争议,其中在Flora of China中认为富民枳为柑橘杂交种(Poncirus polyandra),把枳属归并于柑橘属(Citrus).该研究选取枳属的富民枳、枳(Ponci...  相似文献   

14.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7,37(5):541-546
该文描述了荨麻科三新种:(1)自中国重庆市发现的荨麻科荨麻属一新种,城口荨麻。此种与异株荨麻有亲缘关系,区别特征为此种的茎被少数刺毛,叶片多为心形,雄、雌花序均不分枝,瘦果在中央稍凹陷。(2)自中国广西发现的荨麻科赤车属一新种,来宾赤车。此种与特产云南东南部的富宁赤车相近缘,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本种茎的毛开展或向上弯曲,叶片长椭圆形,基部斜楔形,雌花具3~4枚花被片,其中1~2枚较大花被片在背面顶端具一长筒状突起。(3)自缅甸北部发现的荨麻科楼梯草属一新种,克钦楼梯草。此种在体态上与骤尖楼梯草甚为相似,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本种的每一茎节具正常叶和一退化叶,托叶狭披针状条形和无脉,雌总苞苞片无角状突起,雌小苞片较大,呈楔状长圆形,雌花具一小花被片,以及雌蕊具一宽倒卵球形柱头。  相似文献   

15.
原唇柱苣苔属(Chirita Buch.-Ham. ex D. Don)为一个人为界定的属, 2011年在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属及其近缘属开展了系统发育重建工作,其中绝大部分的原唇柱苣苔属唇柱苣苔组(Sect. Gibbosaccus C. B. Clark)的物种被并入了广义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早期经典分类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以及对现报春苣苔属部分物种的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认知不够,该属下一些物种的分类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比如,在对中国和越南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两个报春苣苔属的物种——广布于中国西南和华南直至中南半岛中部的钟冠报春苣苔[Primulina swinglei(Merr.)Mich. Möller & A. Weber]命名人和原被认为是中国与广西特有种的疏花报春苣苔[P. laxiflora(W. T. Wang)Yin. Z. Wang]之间的鉴定存在分类学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该文对这两个物种进行了形态比较,同时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原始描述对比、植物标本检查、栽培观察以及野外实地观察,确定疏花报春苣苔是钟冠报春苣苔的异名。此外,还明确了钟冠报春苣苔的后选指定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16.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76-84
该文描述了自华西南东部发现的毛茛科翠雀属2新种和1新变种、唐松草属1新种、银莲花属1新种和1新变种,以及毛茛属2新种。  相似文献   

17.
张雨曲  杨新杰  程虎印  高静  彭亮  张明英  张岗 《广西植物》2022,42(10):1641-1644
繁殖器官在竹类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组在广西马山县观察到竹亚科单枝竹属芸香竹正在开花,该文根据观察到的开花状况和采集到的标本解剖观察结果,对其花枝和繁殖器官特征做了详细的中文及拉丁文补充描述。经对比芸香竹与属内已知繁殖器官结构的单枝竹和小花单枝竹的繁殖器官,3个竹种有相同的繁殖器官结构特征,但在小花数目和大小等方面具有差异。繁殖器官比较表明该属竹种的繁殖器官对喀斯特地貌环境有特殊的适应性,也支持依据营养器官差异划分为3个独立竹种。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东缘,地域辽阔,环境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是我国北方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植物区系起源演变发展的重要地区。该研究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及资料分析,报道了东北地区2种新分布植物,分别是野生堇菜(Viola arvensis)、线叶毛膏菜(Drosera anglica)。野生堇菜为东北地区新归化种,分布于哈尔滨市帽儿山,该种在我国台湾地区有分布,原产于非洲北部、亚洲西南部和欧洲;线叶毛膏菜为中国新记录种,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区。该属在东北地区还有1种,即圆叶茅膏菜(D.rotundifolia)。两者的主要区别:前者叶为线状匙形,花柱3,每个花柱2分裂至中部;后者叶片近圆形,花柱3,每个花柱深裂至基部。凭证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植物标本室(NEFI)。这些新资料种的发现,对于丰富东北地区植物种类及对本地区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金佛山方竹经营对扁刺栲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种群结构的影响,该研究以金佛山的扁刺栲自然群落和金佛山方竹经营群落为对象,分析了两类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种群结构。结果表明:(1)两种群落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84种,隶属于40科63属,以樟科、蔷薇科、壳斗科、山茶科物种为主;扁刺栲为群落优势种,中华木荷和灰柯为次优势种,金佛山方竹为灌木层优势种,扁刺栲群落组成与亚热带其他地区的扁刺栲群落组成相似。(2)金佛山方竹经营群落的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自然群落,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显著低于自然群落。(3)扁刺栲和灰柯在自然群落中为稳定型种群,而在金佛山方竹经营群落中为衰退型种群,中华木荷在两类群落中均为衰退型种群。(4)自然群落中扁刺栲、中华木荷、灰柯种群的萌枝率、有萌个体率和幼苗相对优势度均高于金佛山方竹经营群落。综上认为,金佛山方竹经营对金佛山扁刺栲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显著影响扁刺栲群落优势种种群更新和维持。  相似文献   

20.
刘志荣  覃营  刘晟源  刘演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1):1971-1974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鹿角兰属(Pomatocalpa)一新记录种——纹瓣鹿角兰[P. tonkinense (Gagnep.) Seidenf.],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纹瓣鹿角兰的花序疏生多数花,萼片、花瓣均具2条紫色条纹,中萼片及花瓣远长于侧萼片,与中国原记录的2种鹿角属植物容易区分。该研究提供了新记录种的形态描述、中国鹿角兰属植物图版及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